宋時明月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

第1035章 不被珍惜的土地(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等這三人換上官服,重新與趙興見過后,張宛以目示意吳源開口——不是他不想開口,是因為他老粗一個,自慚形穢,怕說出的話不雅,所以才指使文人吳源出面。

“遮么是學士也要貶職昌化軍,所以遣世兄前行?”吳源小心地問。

“非也”,趙興先解釋了“東坡居士”這個名號的來歷,續說:“家師困頓,耕作糊口。學生家貧,無以奉養,故而打算遠赴海外,左右弄些息入,以令家師生活改善!”

吳源長嘆一聲:“學士就是學士,我怎么遇不到這樣的門生!唉,有什么要求,你說!”

張宛說話較慥:“奶奶地,咱家怎么沒有這樣的伴當,好,吳源說的話,就是我們三人說得,我等怎么幫你?”

張興看了看這座官衙,輕輕搖頭:“這房子蓋得不好,既不通風也不風涼,學生知道一種建筑法,可以讓屋內四季恒溫——無他,墻中埋上銅管,讓水環繞其中而已!”

“好!”三人齊聲喝彩:“我等不耐酷熱,你這一來先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承情承情!”

“學生還有一請,想在藤橋鎮修建碼頭與庫房……”

“由你”,張宛豪爽地回答:“此處‘以軍使兼知倚郭縣事’,地方上的事我可以做主,昌化軍‘戶八百五十三’,用不了那么多的地,你需要多少只管去劃,哈哈,有了你這碼頭,今后我等不再有斷糧之憂了。這也算是有功于國呀!”

吳源、劉卓頻頻點頭,吳源答:“如此有益之事,即便是續任官員,恐怕也挑不出刺來!”

整個昌化軍只有八百五十三戶?趙興被這一數據雷到了。他還在沮喪,張宛過來親熱地摟著他,低聲問:“你恰才說過墻里埋銅管,能不能……”

“沒問題”,對方爽快,趙興也爽快:“我那些修碼頭的工人,也要替我蓋個臨時居住的地方,順便,順便的問題。不過,修官衙?不好吧,不如我們另外修個私邸,如何?”

幾個腦袋湊在一起,再然后的話,就不可對人言了……

這次拜訪過后,趙興在這個荒僻的島上,劃了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土地。

“我下一站是交趾”,商船再度出航前,趙興叮嚀留下來的程族子弟程遠:“這里將是我們南下的基地,我希望你經營好它……這樣吧,朝廷官員三年一輪換,我們也比照朝廷官員的任期,你在這里干滿三年,便可以回家。

到交趾后,我會拿瓷器換糧食,往你這里運糧,運稻種。稻種不是用來種的,你給黎人分發稻種,種不種由他們。而后從大陸雇人手修建碼頭與貨倉——蒲大官人派來的人回頭就登岸。三年后,你把這片碼頭與廠區建好就可以回家,我另派人來接替你。”

交代完這番話,趙興立刻命令船起錨,離岸后,蒲易安詫異的看著岸上孤零零的兩三個人影,問:“你怎么就放心,你不給他詳細交代一下嗎。”

“這只是個補給點而已,所要干的事就是建房子,平整土地……簡單活!他要是連這干不了,三年后讓他回家……而后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重新來。我只要他能把人手召集齊了,為我們打下基礎,就很滿意了。”

蒲易安想了想,也就釋然了。

海南島與交趾隔海相望,船只花了一個白天的時間,已經抵達交趾。

交趾就是后來的越南,在趙匡奪得皇位后,越南與趙匡有同樣官銜的殿前指揮使、福建移民李公蘊也趕走了黎莊宗,建立了越南李朝。李公蘊篡位登基后,向宋真宗上表請求冊封,真宗很不好意思地承認其獨立地位——不是藩屬國。于是,世界歷史承認,越南獨立建國的歷史從這里開始。

李公蘊即位后,自稱越朝,遷都大羅城。由于他廝是福建移民,對中國文化特有感情,所以他所實行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仿照中國。他仿照中國的式樣建造宮殿,又大力提倡漢語漢字,1010年的《遷都詔》就是用漢字寫成的。

李氏強大后也曾積極對外擴張,李朝前半段時期多次與宋朝、真臘、占城發生戰爭,北犯大宋、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稱霸南疆,多次侵入欽州等地殺掠,占領了大片領土。

越南數百年來可以說是個福建移民國,現在的國王是福建人,后面接替他的越南陳朝國王也是位福建人……

趙興入港的時候,大越人正在舉國歡慶。這個國度和宋人沒有預言障礙,現在,他們甚至連文字都在使用漢字,趙興隨手揪過一名穿著打扮齊整的越南人,張口就問:“為什么舉國歡慶?國王大婚?新主登基?……”

那人看見趙興一身貢士打扮,很尊敬的拱了拱手:“宋人嗎?在下也是宋人,名叫王元愚,來自湖州。越國上下歡喜無比,是因為我宋朝歸還了邊境五省。”

邊境五省?

趙興一下子想起自己在邸報上看到的一條新聞,大越國因為屢犯宋境,宋朝聯合占城國和高棉國進攻李朝大越,越南人被打敗,李朝統治者把邊界5省割讓給中國。

哦,這群越南人不愧是福建移民的國度,他們看來充分了解那群腐儒的自大心態,只要態度恭順,頻頻朝貢,這種做低服小的卑下態度馬上會獲得巨大的好處,一腦門天朝心態的腐儒不知該怎么感謝他們的朝覲,腦子一熱,無數將士拋灑鮮血奪取的邊境五省,被當作恩惠賞還給了越南。

耗費數千兩白銀,打贏了一場戰爭,獲得的土地被腐儒們當作仁義的象征,給了越南。在這邊境五省,占城的稻谷一年兩熟,正是這些稻種的輸入讓宋朝緩解了糧食危機;此外,這塊歸還的地盤還出產紅寶石、玉石、銅礦,尤其還有一條珍貴的鐵礦礦脈。

地球上最好的鐵礦石是印度鐵礦石,用這些礦石可以打造極其鋒利的刀劍。天下四大名刀中,有三種刀是用印度鐵礦石打造的。而越南鐵礦石與印度鐵礦屬于同一條礦脈,他們的鐵礦石是僅次于印度鐵礦石的。

四百年后,一位福建人發現了這條礦脈,他開采鐵礦石獲得了巨大的收入,被當地國王封為侯爵,而后,其家族把持這條礦脈,連續開采至21世紀。

現在,越南舉國歡騰,他們不費一個士兵奪回了邊境五省,當然要舉國歡慶。船上的宋人不知道情況,有些宋人還感慨的說:“這下好了,南方這下子該安寧了,我們的加賦也該減了。”

獨趙興顯得悶悶不樂:“一條打服的癩皮狗而已,不還他邊境五省,難道他還能跳騰?”

或許趙興不了解情況。那邊境五省屬于越南,對于宋朝來說,他們要治理需花費很多金錢與精力,而且南方荒僻的地方,也沒有官員肯去在這片充滿敵意的地盤任職。從那片土地上收不上賦稅,還要駐扎龐大的軍隊,中央財政要不停的貼補,這對宋朝廷來說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可是,可是換一種治理方法不行嗎?

但若宋朝有封建,允許“封建割據”的存在,權當把這塊地封給作戰功臣,豈不更好?

船上的水手根本體會不了趙興的郁悶,他們快樂地陸續下船,蒲易安也在招呼趙興隨他去見自己的同伴,那位王元愚還沒有走,他聽到趙興剛才的咒罵,深有同感。

打量完趙興的大船,他拽住趙興的衣袖問:“綱首這是從哪里來,是從宋國嗎,在下也是宋國人,才移居此地十年而已,小的魯鈍,屢試不舉,近日見到故國舉人,格外親切,不如我們兩個到前面……王夫子祠坐坐。”

王夫子祠,王夫子這人有一個兒子赫赫有名,那就是寫《滕王閣序》的唐代才子王勃。唐代戰亂時期,王勃之父王福疇在越南隱居,開學校教授當地人讀書識字,越南人為了紀念他,便建了王夫子祠。這一寺廟到21世紀猶存,而至清代越南依然有這個風俗——當故國著名才子來了后,越南人會把他拉到王夫子祠談詩論賦。

趙興不知道有這個習俗,蒲易安緊在那里催促,他向王元愚拱了拱手:“這位秀才,盛情領受了,但我滿船的貨物還要安置,我這就要尋找接應的人。”

“宋國的貨物,不賣給宋人賣給誰,你船上拉的什么貨物,小子頗有家財,也正在做點買賣,不若員外隨我去寺內一談,不定我能吃下你這批貨物。”

“走啦走啦”,蒲易安還在催促:“趙大官人,你跟同鄉回頭再聊,我的人一定在店里等急了。”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