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明月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明月 >>宋時明月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下)

第1029章 大聲宣揚感恩的奇才(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赤虎  分類: 兩宋元明 | 歷史 | 北宋 | 趙興 | 蘇軾 | 汴梁 | 杭州 | 黃州 | 赤虎 | 宋時明月 

“阿翁”是對祖父的稱呼,現在程夏嘴中的阿翁應該是江夏程族的族長程秀。

“不搬!告訴你阿大,我們在蘄水別族而居,可以算一個分支了,江夏程族只要允許我們年年回家祭祖,就已經夠了,何必要回到這里受別人的管束。”

程夏明白了,他跑了幾步又反身問趙興:“老師,你剛才談到‘感恩’,學生一直想問:老師娶阿珠,是不是一種感恩;老師照顧師公,也是不是一種感恩……剛才阿翁也似乎說,老師有鵬飛之志,我程族不該拿個不識字的女子配與老師……”

“不錯,你已經開始思考了,很不錯……你去當面告訴阿翁,我對阿珠很滿意,她的溫婉與細心,不是別的女子可以比擬的……這么說吧,我喜歡阿珠,她是我明媒正娶的正妻!”

花叢里傳來一聲輕“呀”,程夏眼珠轉了轉,看到趙興裝沒聽見,他也忽視了這聲驚詫,邊轉身邊若有所思地自語:“當面告訴阿翁……告訴阿翁干嘛?難道……?”

不一會,程夏又跑回來,氣喘吁吁的問:“老師,阿翁說,我們現在的買賣做的很大,能不能順便安置一些江夏程族?阿大讓我問問你的意思。”

這事就應該當場拒絕。

但程不同沒有,這說明他是想答應下來。

人心中都有一種炫耀心理,程不同的太祖負氣而走,現在他可算是衣錦還鄉,江夏程族反而有求于他,他自然洋洋得意。

“應下吧——我們只需要識字的人,讓他遷幾戶旁支,分別安置在黃州、杭州”,江夏程族這么做,未嘗沒有控制程家坳這一新崛起支系的意思,但趙興也知道,他現在只能依靠這群人。

程夏便如此來回跑著,向趙興通報祠堂內的情況,并交流對程族事情的處理方法。

片刻過后,傻子都可以看出來:趙興才是程家坳的真正主事人。

但宗法還在,宗法規定像趙興這樣的外姓人,不能進程姓祠堂,所以程夏必須兩頭跑著討教。

其實,程不同帶趙興這個外姓人來江夏,也想借助趙興來對抗江夏程族的宗法威權。程不同的小智慧有,但遇到江夏族長程秀這樣做過一任翰林的大官,底氣自然小了很多。而趙興就不同了,他見過的兇人遠比程秀兇猛,而其老師蘇東坡的官位,也完全可以壓程秀一頭,所以他無所畏懼。

江夏程族家大業大,開支也大。時間久了,大家族總有照顧不到的一些庶子旁支。而程家坳程族正處于極力擴張階段,也需要大量有知識的人才加入,所以雙方一拍即合。幾番商討后,雙方達成協議:江夏程族出十五戶庶支,共四十三人遷至黃州、蘄水程家保、杭州趙家莊安置。

十五戶中,拖家帶口的有三十七人,剩下的幾個人則屬于家族庶子,因為家族龐大,照顧不到他們,所以需要他們自力更生。現在,雖然加入另一個旁系,但他們都很高興——傳統上這叫做開枝散葉。意即:一個旁支興旺了,從大家族中接納部分非嫡系人員,從家族主干上吸取部分營養,壯大自己。

隨后幾天是確定具體人員,準備搬遷。六名單身庶子全被趙興接納,他準備帶他們去杭州,其余整戶搬遷的人,則在孩子們的帶領下,相繼動身前往蘄水程家集、黃州府城。

按規矩,江夏程族將付給搬遷戶一筆搬遷費,而接納他們的宗支,則需要給他們準備耕作的土地和房子。最初幾年,他們將靠租種宗族所有的土地養活自己,而后,他們再自己置辦家業。

趙興隨著最后一撥人離開江夏的,這時已經是春二月,滿山的山花爛漫。

程不同與趙興同船,他心滿意足,頗為得意的詢問趙興:“賢婿,你說我們是不是該赴京參加科舉,我看你一點不急,可咱現在有錢了,路費不是問題。”

趙興好笑的看看這個奸猾的老頭,程不同則一臉憨厚,笑的心馳神往。然而,那付憨厚的笑容背后,是鄉民的狡猾。

程夏才讀了幾年書——兩年而已,也就是小學二年級水平。考上貢士,那是因為考試簡單,趙興又在官場做了手腳。然而,京城人才薈萃,憑程夏的識字率,根本難以出頭。

也許,要稍等一等,等到童貫上臺,這廝膽子大,進士都敢批發,而且一次批發兩百多人。現在的人,只敢把進士零售,而且要找到門路才行……

不過,找門路雖然是趙興的強項,但他的觸角還沒深入汴梁城,所以他拒絕。

“六年之內,程夏不要參加省試”,趙興說得很平靜:“我跟你說過‘江郎才盡’的故事,一句話,太年輕便通過科考進入官場,未必是好事。年輕容易沖動,得罪人都不知道什么時候得罪的,這是在給家里招災惹禍。

所以,我認為程夏、程爽應該潛心讀幾年書,程家坳這幾年需要的努力是:把程旺等推上去,成為一名貢士,我們擁有的貢士越多越好。等六年后,再讓大家去京城趕考,那時,想必我程家坳已經經營好黃州了。”

程不同想了一下,答:“還是賢侄考慮周到,我怎沒想到年輕沖動的危險。看看蘇學士,好大的官,現在卻過的那么凄涼,所以做官未必是好事。

我們鄉人見識還是淺,不如這樣吧……賢婿見多識廣,我們蘄水程族便全力支持賢婿出頭,將來好庇護于賢婿之下。”

程不同原本是希望兒子當官的,但趙興剛才那番話提醒了他,面前蘇軾的遭遇讓他明白:當官很危險。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希望趙興先出頭,而后提攜自己的兒子。

能不能不當官呢?不行,在古代,不當官就沒有財產保障,隨隨便便一個衙役就能逼得你家破人亡。歷代法律都是保護官員的,官到五品以上的,法律便對他們大開戶門——尤其是遇到死刑類的罪行,按宋代“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哪怕為非作歹貪污腐敗,最重的懲罰也就是流放。

在這種情況下,一人當官,全家受政策庇護,甚至連經商都能獲得減免稅待遇,所以,蘄水程族必須有一個人出來當官,才能繼續發展。

“我也不打算現在考科舉”,趙興望著江水回答:“我需要做一點準備,三年內若有制科考試,我會參加制舉。否則,那就三年后考,”

程不同拱手:“好好好,小老兒期待先生佳音。”

這才是程不同的本色。回到江夏,他學了幾句文縐縐的話,現在興奮之余,還是露出了鄉村俚語。

進士科考的是詩詞歌賦、做文章的本領,但治國不能全靠詩詞歌賦,算術刑律這些都需要,而這些人才就通過制科考試選取。制科開考時間未定,朝廷需要什么人才,便可隨時開考。所以趙興要說個“三年之內”的含糊說法。

回到黃州府邸,趙興被房子人山人海的現象驚呆了。

不會吧,蘇東坡好客也沒有鬧到這地步。

小小的院落至少擠了一百多人,來往的每個人都英氣畢露——這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的說法叫做滿臉橫肉,個個像土匪,都帶刀槍棍棒。

蕭峰——取這個名字出于趙興的惡趣——滿臉無奈的出來迎接趙興,他先叩了個頭,而后頭貼地,一副沒臉見人的模樣,匯報:“耶耶來了位客人,叫陳慥,滿院的人都是來拜訪這位客人的。”

陳慥呀,一聽見這個名字就想微笑——這位陳慥不就是“河東獅吼陳季常”嗎?千古名人啊。

蘇東坡貶謫到黃州,也與這位陳公子有關。

據說,陳公子的父親曾做過太守,年輕的蘇東坡在他手下任職,陳太守修了一座看風景的高臺,讓蘇東坡寫個序,立碑放在高臺上。蘇東坡氣盛,序里面暗自諷刺陳太守不懂風景,沒有品味。然而陳太守絲毫不在意嘲諷,竟然讓人把蘇軾的文章一字不改刻在碑上。

這位陳太守的兒子就是陳慥。

陳慥倒不是像“河東獅吼”電影中所表現的是一文人,宋人稱他為“俠”,他年少時仰慕漢代著名游俠朱家、郭解的為人,扶危濟困,行俠仗義;“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而壯志難酬;于是,隱居岐亭,“弁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

因為此人是個快義恩仇的人,所以文字獄過后,蘇軾的政敵認為,既然蘇軾侮辱過陳慥的父親,那就把蘇軾貶謫到黃州,以方便陳慥就近殺他。

但他們沒有想到,陳太守的寬厚反而使蘇軾與他成為忘年交,而蘇軾本人也是個渴望仗劍千里行的人,他與陳慥早已成了“鐵哥們”。倆人關系好到可以隨便開玩笑,蘇軾拿陳季常怕老婆取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因為這首詩,現在就用“河東獅吼”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蘇軾貶謫黃州期間,陳慥基本上一年兩次來訪,由于此人在江湖中名聲響亮,自從掛劍歸山,多少人慕名想與他交游都難以遂愿。所以他每年訪問蘇軾時,都成了附近江湖人士的一次盛會,等他一下船,當地豪俠之士奔走相告,爭相邀請他到自己家中作客。

往年,陳慥會拒絕所有的邀請,將自己的小船停泊在東坡“雪堂”邊,就棲身于狹窄的船艙里,與蘇軾相聚飲酒,暢談天下。但這次,蘇東坡是在趙興的院子接待陳慥,同時,程族有分量的人都去了江夏,結果這群“英氣逼人”的江湖匪類,便在倆豪爽人的招待下,把趙興的院子當作自己的家。

蕭峰這段時間沒少受委屈,許多人看他身材高大,舉止之間很有章法,都想找他較量兩手,但他怎敢對“耶耶”的客人動手,所以經常被毆的體無完膚。也幸好蘇東坡知道“頭下兵”的身份敏感,沒有把他的原來身份泄露出來,否則,那群宋糞青哪肯留他活命。

“名劍豪啊!”趙興興沖沖往里頭走,一臉渴望。他早就對宋代的武術技巧心神向往,可他也和很悶:為什么武林名人倍出的宋代,遇到連招式都不懂的契丹、黨項、女真、蒙古人,卻是逢戰必輸,敗得一塌糊涂,敗得亡國了……

“但愿,這位陳季常的本領不會令人失望”,趙興邊走邊想。

(__)嘻嘻……,請各位讀者繼續投票支持!


上一章  |  宋時明月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