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春第六章 議論紛紛(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春 >>大唐春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議論紛紛(三)

第六章 議論紛紛(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英年早肥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英年早肥 | 大唐春 
大唐春

第六章議論紛紛(三

咳嗽了一聲,李曦看著楊慎馀,問:“慎馀公以為應當以民運為主?”

李曦這一問,一直低著頭微帶緊張的楊慎馀這才突然的精神一振,抬起了頭來。

“大人實在是不必如此客氣,如此一來,實在叫下官無以自處矣。大人還是喚下官做慎馀最好……”頓了頓,他道:“不瞞大人,關于此事,下官曾多次同家父商議,期間多有爭辯,不過到最后,下官和家父的意見還是趨于一致的,下官以為,要想轉運江淮漕米入長安,最好最便捷,也是見效最快的,毫無疑問就是官督民運。”

李曦聞言不置可否,只是點點頭,道:“繼續說下去。”

楊慎馀逐漸的挺直了腰桿,道:“若官運,一來滋擾地方,二來么……耗費巨大。家父任太府寺卿多年,他一直強調一點,庶民之力,乃天下最大亦最不可測度之力,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只要使之以利,則萬民為之所動,如此一來,官府只需要善加調度,則不需造一船,無需擾一地,亦勿用動一民,則事可諧矣,豈不為上策耶?”

李曦聞言微微點頭。

剛才在看這份文案的時候,這就是最讓李曦嘖嘖稱贊的地方了。

要知道,自古以往,朝廷治理天下稅賦錢糧的主流思想都是官府積蓄和征調為主,也就是切都是以官府為主的,究其思想根源,毫無疑問就是認為,朝廷的力量大過一切。

當然,這里面自然不會簡單的只是一個治理稅賦的問題,這里面還包括了復雜的治國思想,而體現的最明顯的,就是每朝每代都會再三強調的“重農抑商”政策。

也就是說,官府不希望出現什么太過強大的民間力量,不希望老百姓整天想著賺錢,不希望老百姓全國到處跑。

無論是漢代的編戶齊民,還是大唐的租庸調制,其實都是一種把老百姓禁錮在土地上的一種政策。

老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歸根到底,這是一種愚民政策,也是一種困民政策。

一旦商潮涌動,萬民逐利,則民心思動,一旦民心思動,整個國家都運動起來,那么……對于任何封建王朝的統治來說,都將是一場巨大的無法阻止的災難。

但是呢,雖然自古以往這種控制天下的方式都是主流,卻并不是沒有異類。

孟子曾經提出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說法自不待言,而且早在戰國末年,中國古代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太后趙威后,也曾經留下過趙威后答齊王使的著名問答,再次提出了這一思想。而到了大唐,先太宗皇帝陛下也曾說過“民為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

所以,盡管延續千年的統治辦法并不曾生過根本的改變,但是明白人卻是一直都有的,歷朝歷代,總會有一些明白人知道,老百姓的力量,才是最為強大而不可控制的力量。

而如果拋開其他的不論,單只說楊慎馀在面對漕運問題時居然能想到這個思路,其實是一件很好,也很了不起的做法。

但問題是,這件事顯然并不像表面那么簡單。

定定地看著他良久,李曦笑了笑,伸手按在那厚厚的一沓文案上,身子突然前傾,目光炯炯地盯著楊慎馀,頓時就讓他下意識的身子微微后仰,同時眼珠也猛地一縮。

突然有一種威壓感襲來,而且李曦的眼神雪亮雪亮,讓人幾乎不敢對視。

“敢問慎馀公,若官督民運,則誰運?若官督民運,慎馀公有望將長安城內的糧價降到多少?若官督民運,一旦到了某一天,民不運了,奈何?”

接連三個排比式的問題,一下子就問得楊慎馀汗流浹背。


上一章  |  大唐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