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三國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流三國 >>風流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

第二十一章 宴會(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浴火重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浴火重生 | 風流三國 
劉協好久才平復心里的激動,示意張浪入席不用站著,然后欣慰道:“張將軍勞苦功高,又忠心愛國,眾位愛卿一同與朕敬他一杯。”

張浪忽然發覺獻帝沒有自己想像中那么無能,而且還有點手段,這么小就懂的收賣人心,實在是不簡單,假于時日,必成氣候。不過嘴上還是謝恩飲酒,同時和邊上官員、使者套個親近,拉拉關系。

宴會又在這樣氣氛熱烈中接著下去,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荀攸不知什么時候從新回到席位上,看他臉色也沒有剛開始時候那么緊張,和滿寵有說有笑。

這時,話題又回到遷移國都和李、郭聯軍的事情上。

只見滿寵從拾自信,侃侃道:“下官以為,當務之急是如何處置李催、郭汜追兵,建都之事倒可先放一邊,屬下還是以為圣上早日移駕洛陽為佳,那時候無論曹將軍還是袁大人的先頭部隊必已到達,李催、郭汜反賊如若真敢不知死活追來,正好可一網打盡,盡訴惡賊,永絕后犯。”

滿寵的意見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也只有少數智者才明其中之秘。

滿寵當然不會一下變的這么好心,要知道黃河以南,兗州大片地區都落在曹操手里,許昌、陳留諸郡也是在曹操的管轄之下,就連洛陽也有曹操的勢力滲透進來。滿寵建議先退回洛陽,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曹操主力軍馬能快速到達,挾住獻帝,這對他們極為有利。而袁紹軍隊呢,則是不太可能。因為曹操對獻帝的野心極大,根本就不會讓曲義出延津、渡官渡,然后挺進洛陽。在這樣的情況下,曲義要走的唯一路線就是進牧野,出河內,沿黃河北岸而上,最后跨河渡江。不過這樣一來,兩方人馬就要比行軍速度,誰先到一步,可得勝。那么想想也知道,曹操在這方面zhan有一定的優勢。不過這樣結果也是郭圖可以接受的,而且可以說對袁紹軍也有一點的好處。假如獻帝多呆弘農一天,那么曲義的難度也就增加一倍,因為他不好這個時候跨界進入,除非袁紹決軍和曹操開戰,又另當別論。那么他要做的只能繼續沿黃河而上,那么河東首陽山、至箕關、虎牢關一帶,黃巾余孽眾多,特別是白波賊韓暹、李樂、胡才更是四處做亂,將大大加強他們行軍的難度,免不了又要開戰。反之,只要曲義和郭圖能在洛陽托住曹操和獻帝,那么不用多久,袁紹和他的兵將便可到達,然后利用他的影響力,從曹操手中從新將獻帝奪走,也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郭圖雖沒有沮授那么長眼的眼光,但還是有他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當下也沒有反駁。

眾官也奇怪雙方達成一致,張浪忽然奇兵殺出,立起道:“皇上,屬下有一想法,不知該不該說。”

因為獻帝剛剛升了他的官,而且足足有三級跳,說話的份量也一下變的重起來,眾官員不敢小視他的意見。劉協倒有點興趣道:“張將軍有何高見,不妨說出來聽聽?”

張浪恭敬道:“對于李催、郭汜叛賊,卑職有一想法。函谷關楊將軍和國舅大人兵力不足,是眾人皆之的事情。李催、郭汜也不會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而等袁大人、曹將軍的援軍上來,定然會全力攻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函谷。照下官估計,以陜西軍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氣勢和戰力來看,不出三天,函谷必將失守。只怕到時援軍末到,皇上退不多遠,李催就驅兵而到了。”

一直沒做表態的朱儁忽然睜開凌利的雙眼,咄咄逼人道:“張將軍為何有此看法?”

此語一出,眾人心里嚇了一跳,朱儁顯然沒有反對張浪的看法,這說明他的見解并非如他們自己所想的喧眾其寵,抬高自己的目的,而是確有其事。因為朱儁的為人,只要是在朝中做事的都明之八九。所以連劉協也開始有點緊張起來道:“依將軍之見,如何是好?”

張浪瞄了大堂一眼,又望了朱儁一下,似乎很滿意他如此佩合,雖然知道他只是就事論事罷了。很快整了整喉嚨,然后不急不慢道:“下官有一驅虎吞狼之計,可供圣上參考。”

劉協忍耐不住喜道:“張將軍就快快說來,不要打什么啞迷了。”

張浪微微一笑,眼光四處游走,見上百道目光又一次聚集在自己身上,這才昂然道:“河東黃巾余賊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三處軍馬,不是正在首陽山做亂嗎?如若三處軍馬忽然得天子赦罪賜官,必會竭盡所有,拔本營軍士,奮然而來,與李催、郭氾拼個你死我活。”

劉協大喜,剛想出聲贊同,卻見太仆韓融皺著眉頭反對道:“張將軍,下官感覺此事大有不妥,先不說韓暹、李樂會答應否,就算答應下來,官匪合作,實在有辱大漢威名,況且他們還是殺人不眨眼盜賊,死上一千次也不足減輕罪孽,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滿寵也接口冷冷道:“不錯,張將軍此計有待商議。韓暹、李樂本身就是嘨聚山林的黃巾余孽,反復無常之輩,其部下營軍乃烏合之眾,軍律散慢,指揮不靈。叫他們來,無疑增加董大人的指揮難度,上下號令不從。這樣的部隊,根本不是久經沙場,李、郭陜西大軍的對手,而且誰也保證不了他們忽然會倒打一鈀,和李、郭一鼻孔出氣,那時情況會變的更加糟糕。”

太仆韓融就事議事,但滿寵明顯帶有敵對之意,沖著自己而來。張浪當然不客氣反駁道:“滿大人,是否你曾與韓暹、李樂之輩接觸過否?對他們的人品行為了如指掌?那么既然如此,為何不早日揭發他們,讓朝庭早有準備,也不會弄的現在前有狼,后有虎,進退兩難。”

面對張浪的咄咄逼人之勢,滿寵一時間啞口無語,不知如何反駁。

無論是誰,都感覺到兩人之間的火藥味。想深一層,兩方的仇也不是現在結下的,曹操當日領三十大軍攻徐之時,就是被張浪所敗,弄的又讓呂布襲了老家,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一目了然。

荀攸終于坐不住,先示意滿寵坐下,平靜道:“張將軍,現在不是爭論孰是孰非的時候。下官抖膽問一句,張將軍敢確保韓暹、李樂、胡才三處軍馬,一接到昭書后便會馬不停蹄趕來相助嗎?而且保證不會發生任何意外之事?我們實在沒有時間浪費在看似有望,卻沒有一點希望的黃巾身上了。”

咋聽起來這個問題平平淡淡,然卻讓張浪心中一懔,一下不敢小視眼前這個中年儒者。觀他相貌不凡,兩眼深遂,如深山潭水般深不見底,幾縷清須,臉頰清瘦,憑第一感覺就認定此人智慧謀略絕不在田豐、程昱之下。

眾人又在一次把目光聚集在張浪身上,看他如何應答,哪知他卻忽然笑道:“不知這位同僚是?”

左邊三排席位的張揚忽然嗤笑道:“連大名鼎鼎的黃門侍郎荀公達也不認識,真是孤陋寡聞啊。”

張浪絲毫不為張揚的挑逗所氣火,仍保持平靜的心態道:“原來是荀大人,下官倒是失敬了。在下倒是想試問一下,當日荀大人與議郎鄭泰、何颙、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密謀刺殺董卓之時,有幾分把握能刺殺成功?可又有想過會因失敗而被捕入獄?”

荀攸一時間不明白張浪說起這陳年舊事的用意,不過仍頗為自豪道:“當日國家有難,貴為臣子,當忠心報國,哪里還顧的了上自家性命,哪怕希望極為渺茫,也要竭力去試試。”

張浪一拍大腿,贊道:“荀大人說的極是,現在的情況又與當年荀大人有幾分相似之處。試問當時荀大人明知刺殺董卓成功的機率極小,仍肯冒險一博。如今李催、郭汜追兵將到,函谷關不日將破,為何仍不敢放手一博,讓韓暹、李樂軍馬消耗并且托住他們呢?這樣一來,也讓后面上來的袁大人,曹將軍部隊取的時間。況且,兩方一旦開戰,無論誰勝誰負,都是對朝庭有利,又何樂而不為呢?”

荀攸沒料到張浪會用自己生前的事情拿來做比喻,兩手一攤,顯然很氣憤拿自己和韓暹、檔樂之輩相比,怒道:“這根本是兩回事,不可能混為一談,當日荀攸是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態度,置生死度外。而韓暹之輩,居心叵測,情勢一旦不妙,誰也不能保證他不會托后腿,到時候敗的更慘。”

兩人各持已見,誰也說不過誰,張浪出謀、打仗、泡妞是很內行,但口才、學識卻怎么也比不過荀攸。而之所以能僵持著,很大程度上是以馬騰為首的使者軍閥,支持張浪主意有極大關系。

張浪見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頗頗打眼色給朱儁,示意他出來說句話。

朱儁也是皺起眉頭,看著堂下鬧哄哄,又憋了劉協一眼,發現他也有些不樂,隨既站了起來。

也許人多熱鬧的緣故,也許晚上也喝了點酒的原因,朱儁本來蒼白臉上變的有些紅潤起來。而本來有些喧鬧的場面,在他的示意下很快安靜下來。雖然簡單的一件事,但他在朝中的影響力一覽無疑。

朱儁一旦站出來說話,無論幫哪一方,哪一方必勝出無疑,而他為人公正,故眾人對他十分期待。

朱儁先對劉協先個禮道:“陛下,老臣有幾句話要說。”

劉協到底少年天性,本來十分不奈煩的神情一下興奮起來道:“朱愛卿有話便說。”

朱儁這才離席走下堂中,左右來回跺了幾步,才緩緩道:“當下兵力緊缺,糧草不足的情況大家一定非常清楚,而朝庭的確一時間抽不出什么兵力來壓制兩方叛軍,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張將軍的主意是相當正確的,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們加派人手,密確監視韓暹、李樂、胡才軍隊的動向意圖,那么一卻盡在掌握之中,也不怕他們能掀起什么大浪來。”

朱儁一旦做了決定,加上張浪和馬騰多數人的肯定。獻帝便點頭道:“朱愛卿說的極是,那么事情便這樣說定下來,只是不知派誰為使者游說胡才、李樂為好?”

獻帝話剛落完,自張浪到來后便一直沒說的張揚馬上接口陰聲道:“圣上英明,下官見張將軍才思敏捷,口舌靈利,又是一力主張勸說李才、胡樂戰李催、郭汜,想來心中必有腹稿,可派為使。”

張揚話一落完,張浪臉色數變,還來不及開口,郭圖眉開喜色,奸笑道:“張大人所言及是。”

朱儁有些苦笑的望著張浪,雖然剛才自己變向幫助張浪,但也只是就事論事罷了,不可否認自己心中對他的好感,只不過沒想到倒幫一把,反讓他跳進火坑。如今堂下極有份量的使者開了口,皇上也是不可能不考慮他們的想法,看來張浪有難了。

當然張浪也是不可能這樣就被三言兩語唬住,臉色很快平靜下來,腦里卻飛速運轉怎么辦才好。

獻帝顯然對張浪也有好感,自然不愿意他涉險,臉有疑問道:“張將軍意下如何?”

荀攸趁機落井下石,兔死狐悲道:“張將軍,如若感覺沒信心完成的話,大可叫圣上另請高明。”

張浪恨的只咬牙根,心中狂操張揚祖宗十八遍。假如自己推托,不但會留下千古笑柄,讓眾人對自己印像大壞,以為是貪生怕死之輩,而且天下英雄豪杰,也會看輕自己,所謂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這如何能咽下,以后如何抬頭見人。

眾官也有驚異袁、曹兩家剛才還爭的你死我活,一下間又如同盟使者般一致對外。

自始自終沒有發一語的蜀中使者張松,這時候忽然出列道:“川中別駕張松,愿為使者。”

本來沾沾自喜的滿寵,聞言嚇了一大跳,急轉首望向說話之人。卻見張松長像短小,面色狼狽,不由心情大好,嘲笑道:“張大人,你還是算了吧,倒不是滿寵小看你,以你這付尊容,會讓胡才、李樂笑我朝中無人啊。”

“你……”張松沒想到滿宏語音如此無理,直指自己短處,絲毫不留情面。當場氣的吹胡子瞪眼,你了半天就是罵不出話來。

張浪對張松投去感激的眼神,然后在哄堂大笑中,冷靜道:“在下愿前往首陽山游說叛賊。”;


上一章  |  風流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