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醫生怎樣識別偽劣藥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王牌醫生 >>王牌醫生最新章節列表 >> 怎樣識別偽劣藥品

怎樣識別偽劣藥品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云的留痕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云的留痕 | 王牌醫生 
家庭儲存或使用藥物,為了安全有效,在購置時,應注意識別所購藥物是否是偽劣藥品。如果識別一般要由藥檢部門專業人員來鑒別,但在家庭中也可從藥品的包裝上和藥品外風上來加以鑒別:

1看標簽:購買整瓶、整盒的藥品,要先看標簽印刷得是否正規;項目是否齊全。國家規定,藥品的標簽必須印有注冊商標、批準文號、藥品名稱、規格、主要成分、適應癥、用量、用法、副作用或禁忌、產品批號、生產企業。其中商標和批準文號尤為重要,如果沒有或印刷得不規范,即可視為假藥。

2看藥品:無論針、片、丸、粉和水、酊劑以及藥材,凡見到霉、潮解、結塊或有異臭、異味;片劑色澤不一致者,即可視為劣藥。檢簽上都印有有效期,凡超過有效期的藥品,也可視為劣藥。

3游醫和地攤藥販以及“買藝者”,這些人為了賺錢,大都持有偽證件,信口開河,或說“奉送”;或說“無效退款”等,實則他們都是在欺騙人,賣的都是坑人的假藥。

5求神弄鬼“討來”的藥,無需鑒別,肯定是假藥。

怎樣識別藥物是否變質:

家庭保存藥品,最好保留原包裝,因為原包裝上有生產批號和有效日期。如果沒有原包裝,也應該在拿到該藥時,自己在袋上注明藥名、有效日期及服用方法。

藥物是否變質,是藥物是否有效的關鍵。家庭中因沒有化驗的條件,只能通過仔細觀察藥物的外觀性狀:色、狀、味等形態來識別藥物是否變質,如藥物出現下列情況,表明藥物已變質,不能再使用:

1片劑:白色藥片變黃,表面粗糙、疏散或潮解,或有結晶析出。藥片上有斑點、發霉、蟲蛀、有臭味等。糖衣片有粘片或見黑色斑點、糖衣層裂開、發霉、有臭味等。

2膠囊及膠丸:如維生素E膠丸、魚肝油膠丸、麥迪霉素膠丸等,見有明顯軟化、破裂、漏油或互相粘連等。

3沖劑:如感冒沖劑、生脈飲沖劑、葡萄糖沖劑等,正常者都是能疏散流動的干燥顆粒。如見其發粘結塊、溶化、有異味等。

4糖漿劑:藥液不論顏色深淺,都應澄清無異物。如見有較多沉淀物或發霉等。5粉針劑:如青霉素、紅霉累、先鋒霉累、臂術那寺。右及現瓶內藥粉有結塊,經搖動不散開,藥粉粘瓶壁,或已變色等。6水針劑:如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維生素C注射液等,見有藥液顏色變深、渾濁、沉淀,或有霉點、絮狀物等。有些針劑(如甘露醇)在冬季低溫下,會產生結晶,經隔水加以微溫后,可使之溶化,并非變質。7混懸劑及乳劑:如有大量沉淀,或出現分層,經搖亦不勻者。8栓劑、眼藥膏及其他藥膏:若有異臭、酸敗味,或見明顯顆粒干涸及稀薄、變色、水油分離等。9眼藥水、滴鼻劑:如藥液中有絮狀物,或見渾濁、變質等。10中成藥丸、片劑:如發現發霉、生蟲、潮化、蠟封丸的封蠟裂開等。

內服中藥應注意的問題:

中藥內服法是治療疾病的常用途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只重視藥物作用,而忽略了服用中藥時應注意的問題,甚至釀成悲劇。

解表藥(發汗藥)凡通過發汗解表使人體出汗,以至發散表邪,解除表癥的藥物為解表藥,如麻黃、桂枝、生姜、薄荷、桑葉等。

服此類藥物后,須立即臥床休息,同時應適當提高室溫或添加衣服,用熱水袋保溫助出汗。夏季應注意空氣流通,以防室內悶熱,應避開穿堂風;冬季服熱粥或蔥白、姜湯或紅糖水等以助藥力。凡出汗,只宜遍體微汗(若以發汗消腫,只可適量多汗),因有“汗為心之液”之說,尤其是濕熱毒邪受侵,汗過最易耗傷,更應掌握分寸。對年老體弱患者應慎用,嚴防汗多發生虛脫、厥逆等癥。若出汗不止,可用濕粉(煅龍牡、生黃芪各9克,粳米30克,共研細末布包)撲之。汗后用干毛巾擦干,更換襯衣,但應謹防受涼。

服藥后應詳細觀察有無汗出,出多少,汗液以及面色、肢溫、脈象的變化。

催吐藥凡能引起或促使嘔吐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催吐藥或吐藥,如瓜蒂、藜蘆、常山、夾竹桃、石鹽等。

服藥前用寬條或長毛巾緊縮脘腹,用藥后10-20秒不吐時,可用清潔羽毛或手指輕輕觸及咽喉部或多飲溫水以助藥力。吐后松解束帶。若昏眩或嘔吐不止,應及時解救。

本類藥之藥性峻烈且毒性,副作用較大,應嚴格掌握劑量。

嘔吐以祛除病邪和積滯為度,切勿過量,以免過度耗津傷氣,心臟病、失血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老年、幼兒、孕婦等氣血虛弱者皆不宜服用,若非用不可必須在醫院進行。

催吐藥物傷胃氣,吐后不宜食油膩、煎炸及質硬不消化之物,只宜飲米粥或紅棗湯等半流質,以養胃氣。

瀉下藥凡能引起腹瀉和滑利大腸,促大便排出的藥統稱瀉下藥。根據瀉下藥的作用分為:攻下藥如大黃、芒硝、蕃瀉葉等;峻下逐水藥如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等;潤下藥如火麻仁、郁李仁等。

服下藥后,可能出現劇烈腹痛、腹瀉或惡心嘔吐等毒性反應。如患者精神緊張,甚至恐懼不愿接受時,要做好解釋工作。服藥后患者應臥床休息。

若服藥后腹痛劇烈、瀉泄不止或腹瀉不多但繁嘔吐、大汗淋漓、心慌氣短、面色蒼白,應及時找醫生處理。

驅蟲藥凡能驅除和殺滅人體寄生蟲的藥物統稱驅蟲藥,如使君子;鴉膽子、烏梅、苦楝皮、雷丸、芫荑等。

本類藥物空腹服用,同時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如桃,李,香瓜,豬、牛肉等。本類藥物損傷胃脾,故服后應注意調理脾胃,可服人參健脾丸。飲食宜淡而又富有營養,進餐后應少量多次,飲食要溫熱。尤其是小兒,不可吃涼飯,以免再次敗壞胃脾。

本類藥物具有一定毒性,而劑量不足時,達不至驅蟲目的。因此,給小兒用藥時應根據其體重、年齡開藥;對高熱、腹痛、納差等患者暫時不服用。

內服中藥的用藥常識:

內服法是中藥治病療疾最常用的給藥途徑,但人們往往只重視藥物作用,而忽視了各類藥物應注意的問題,甚至鑄成不良后果。今以四類藥為例談之,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一、解表藥亦稱發汗藥

系指凡通過發汗解表令人體出汗,以至發散表邪,解除表癥的藥物,稱之為解表藥,如麻黃、桂枝、生姜、薄荷、紫蘇、桑葉等。

1.服用該類藥后,當立即臥床休息,根據季節如天氣冷者蓋厚棉被,熱天蓋毛巾被,或添加衣服,或用熱水袋保溫,目的是幫助出汗。夏季要注意空氣流通,以防室內悶熱,但應避免穿堂風;冬季服熱粥,或蔥白、姜湯或紅糖水等。凡發汗,只宜遍體微汗,不可大汗,以免損耗陽氣和津液,若以發汗達消腫者,只可適當多汗,此“汗為心之液”之故,尤其是溫熱毒邪受侵,汗過最易耗傷津液,應掌握分寸。對年老體弱者應慎用。嚴防汗過發生虛脫、厥逆等癥。

2.若汗出不止,可用煅龍骨、煅牡蠣粉、生黃芪粉各9克,粳米粉30克,共混合過篩,均勻后用布包,撲之,汗后應用干毛巾擦干,更換汗衣,但應嚴防當風受涼。

3.服藥后應認真觀察有無汗出,出多少,汗液性質以及面色、體溫、脈象的變化。

二、瀉下藥

系指凡能引起腹瀉或滑利大腸,促使排便的藥物稱瀉下藥。根據其作用與適應證的不同,可分為攻下藥、潤下藥和峻下逐水藥三類。攻下藥如大黃、芒硝、番瀉葉等;潤下藥如大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藥如甘遂、大戟、芫花及巴豆等。其中攻下逐水藥和峻下逐水藥瀉下作用峻猛,尤以后者為甚,潤下藥能潤滑腸道,作用緩和。

1.服峻下逐水藥后,可能出現劇烈腹痛、腹瀉或惡心嘔吐等毒性反應。服藥后患者應臥床休息。如患者精神緊張甚至恐懼不愿意接受治療時,要認真做好解釋說服工作,以解除思想恐懼引起不必要的事情發生。

2.服藥后若腹痛劇烈,泄瀉不止,或腹瀉不多,但頻繁嘔吐,大汗淋漓,心慌氣短,面色蒼白,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向醫生說明,以便進行恰當有效的處理。

3.此類藥易傷胃氣,奏效即止,慎勿過劑。

三、涌吐藥亦稱催吐藥

系指凡以促進嘔吐為主要作用的藥物而謂之涌吐藥,如瓜蒂、藜蘆、常山等。

1.此類藥作用強烈,大都具有毒性,副反應較大。在使用時,當注意用量,一般可采用小量漸增的方法。

2.服藥前,用寬布條或長毛巾緊束脘腹,服藥后10~20秒鐘不吐時,可用潔凈的鵝毛或手指輕輕觸及咽喉部或多飲熱開水以助藥力,吐后松解皮帶。若昏眩或嘔吐不止,應及時予以解救。張子和指出解救方法道:“吐至昏眩,慎勿驚疑,……如發頭眩,可飲冰立解,如無冰時,新汲水亦可。”又說:“如藜蘆吐者,不止,以蔥白湯解之;以石藥吐者,不止,以甘草、貫眾解之;諸草木吐者,可以麝香解之。”

3.嘔吐以祛除病邪和積滯為度,切勿過量,以免過度耗津傷氣。心臟病、失血癥患者或有吐、咯血病史及體質虛弱、老人、小兒、婦女胎前產后,以及素患頭眩、心悸、勞嗽喘咳等證,均當忌用。若非用不可,務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和觀察下進行,以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4.吐后當休息,不宜馬上進食,尤其油膩、煎炸、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俟腸胃功能恢復,再飲流質或易消化的食物,以養胃氣。

四、驅蟲藥

系指凡以驅除或殺滅寄生蟲為其主要作用的藥物,謂之驅蟲藥,如使君子、苦楝皮、檳榔、雷丸、蕪荑等。主要用于腸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絳蟲病、鉤蟲病等。

1.此類藥宜空腹時服,使藥力較易作用于蟲體,以收驅蟲之效。

2.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之物,如桃、李、香瓜,或豬、牛、羊肉等,以免影響藥效。

3.此類部分藥物具有相當大的毒性,應用時必須注意劑量,以免損傷正氣,而劑量不足時又達不到驅蟲目的,因此小兒用藥時應根據其體重、年齡而遣藥;在發熱或腹痛較劇時,暫時不宜使用。孕婦、老弱患者均應慎用。

4.此類藥損傷脾胃,故服后應注意調理脾胃,可服人參健脾丸,若有食積者,可服保和丸之類消導。飲食宜淡而又富有營養,進餐應少量多次,飲食宜溫熱,尤其是小兒,不可吃冷飯,以免再次損壞脾胃.


上一章  |  王牌醫生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