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當首富第七十五章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唐朝>> 回到唐朝當首富 >>回到唐朝當首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愛上刺猬的魚  分類: 架空歷史 | 唐朝 | 奸商 | 耿青峰 | 譚雍仁 | 愛上刺猬的魚 | 回到唐朝當首富 
眾人陸繼的走了出去,而狄掌柜在屋里只剩下他們三人后,馬上就開口說道:“東家,剛才你說的那些似乎有些不合規矩呀。”

“哦?怎么個不回規矩了?”對于狄掌柜兩次提到,耿青峰不得不作回應。

“剛才東家提到讓他們每干五天休息兩天,這是東家體諒他們,在這里我先替他們謝謝了。但是這樣做的話,難免不會讓他們有怠慢的情緒。另外,每日從巳時到戌時干活,只有四個時辰,除去午時用餐,那也只有三個多時辰干活,多出的時間還額外發送俸銀。我們本來是每日干五個時辰的活,這樣的話時間就少了一大截。還有,那些不想留下的人,我們只需把本月的俸銀給他就行,不用再多支付兩個月的。”對于剛才耿青峰所說的那些,狄福可以聽著心疼極了。不知道該說這新東家體貼呢?還是該說他敗家的好。

對于狄掌柜的話,耿青峰覺得這人不錯,處處為店里著想。如果好好的培養,將來也會是一大動力。因為,他覺得有必要把剛才的那些給他解釋一下。

“狄掌柜,剛才我說的那些,也許在你們眼里不合規矩。但是,有一點我和你一樣,都是出于對店里的考慮。”他繞回書桌前坐下,做了一個手勢,示意狄掌柜先坐下。“第一,我讓他們每五天休息兩天。每個人都不能不做事,做事當然要勤勞,但是也不能太辛苦;太辛苦了,以后做事就畏難、畏苦,就不能長久,不能持之以恒。第二,限定每日干活的時辰,額外加發俸銀。人與人相處,要懂得待人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待人要厚道,要替人設想。尤其身為管事者,要待人如己,甚至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如果待人嚴苛,或者是過份放任,都不是處人之道。他們來我們這里做活,就是為了溫飽。我既然給了他們優越的條件,如果不能更好的干活,還有那些花花腸子的話,那就只能給他們說對不起了,我的店里養不起大佛。第三,不想留下來的多發兩個月的俸銀。其實這樣做也算是一個宣傳手段,給留下來的人一個樣例。我這里連一個要走的人都會給予寬厚的處理,那留下來的人呢?這樣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想頭。我從不虧待真心誠意為我做事的人,但相對于那些居心不良的,我也不是個好相處的。”

耿青峰的一段話說得狄掌柜佩服至極,雖說這些里面都和利益掛結在一起,但是又有哪家東家會這樣做的?這個新東家雖說年輕,但做事卻一套一套的,相當有魄力。先不管這些是不是紙上談兵,但光是能做到這些的,其心思就不比尋常。之前他或許還有輕視,現在不會了,這些條件一開出來,他想沒有人會放棄這些優厚的條件而離開的。

“是,東家,小的明白了。”狄福能成為掌柜,本身的條件就不錯,而且每天要面對形形的人,沒有察言觀色和理解能力,那也就別想混了。

“嗯,還有,剛才我看他們的衣服,是店里專門給他們準備的嗎?”耿青峰想著看著剛才那些人的著裝,有夠老土的,跟錢府的那些丫環小廝的沒什么差別,視覺上就是一個傷害。

狄掌柜的不知道東家問這個有什么用,不過還是如實的回答著。“是的,是之前錢老板讓人送來的。”

錢萬山?不止名字差,而且欣賞能力也差。“嗯,那就先這樣吧,過幾天我再叫人送新的過來,以后我們店里的不管丫環還是小廝,一律要給來的人造成視覺上的亮點,這樣才能吸引人。”以前他多多少少也陪女人去逛街,挑過衣服,欣賞水平自己不是這些古早人能比的。剛才那些人穿的什么?女的上紅下綠,一個捶子頭,看起來一個個都老了幾十歲;小廝都是一身灰色的短袍,看起來也像是地上打過滾一樣。這樣的店,人家不知道的,還以為這里不干凈了。“好了,如果沒有什么事的話,你就先下去忙吧。”

“是,小的告退。”狄掌柜就是這點好,不該多話的地方也不發表什么意見,跟這樣的人溝通起來也方便。

“王敬,你自個兒先玩著,我把這些帳本看一下,晚點再一起回去。”說著,耿青峰拿過一本帳本,就直接翻了起來。

古代的帳本就是麻煩,那些個數字全是用大字的漢字組成不說,收支全寫在一起,不止看起來累,算起來也累。他在一邊的白紙上把帳上的數字轉化成阿拉伯數字,開始加減算著。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著,待耿青峰看完一本,已差不多快戌時了。他苦笑的想著,如果今后都這樣,那他一天也不用做其他的事了。“王敬,讓狄掌柜的把帳房叫來。”也許該教帳房以后用阿拉伯數字,把支出和收入分開來寫。他是個行動力極強的人,既然想到了,也就馬上要去做。

他靠在椅背上假寐,聽到外面傳來腳步聲才睜開眼睛。一個青花長袍,面色緊張的年青男子跟著王敬進來。看起來這男子也不過才二、三十歲的樣子,能做到帳房,想必也有些本事。

“東家,請問你叫小的來,有什么吩咐?”不知道是因為第一次見老板,還是剛才趕來的時候跑熱了,這男人額上有一些密密的汗珠。

“坐吧。”耿青峰指著自己桌前的一張椅子道:“請問先生怎么稱呼?當帳房多少年了?”

“小的姓林,名士昊。做帳房六年了。”男子恭敬的回答著。剛才就聽說新東家來了,也想著會召見自己,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

“嗯。看你言談不凡,為何沒去參加科舉,而在這里做一個小小的帳房先生呢?”

科考,是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后備人員的制度。唐朝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都舉行。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后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后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后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采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后,同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把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后,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后,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爭取得到國家正式委任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后,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小的家境貧寒,送小的去念書已屬不易。現今父母年邁,家中只有我一個獨子,能混得一溫飽即可,不求那些過眼云眼。”林士昊這話可以說是不卑不亢,卻也顯出了他的無賴之處。

“嗯。”這林士昊剛才說的也是,他即使去科考又能怎么樣呢?科考總是有弊端的,那些高官富商,哪個不卯足了勁拉關系、送人情,以求讓自己家子孫能更上廟堂,光耀門楣,真正有才干在朝庭上的又有多少?“你過來看一下。”耿青峰讓他站在自己旁邊。

只見耿青峰在紙上寫著“1、2、3……”,林士昊對于這奇怪的符號有看沒有懂。也許是看出了他的疑惑,耿青峰在這些數字的下面都用漢字的一二三四五一一標明。“你以后就照這個來記帳,還有……”耿青峰說著,便用筆在紙上畫了幾個格子,在上面注明支出、收入、其他一些名稱。“這些字里的意思,相信你知道吧。”

他問的這句純屬廢話,一個當帳房的人,要是不知道這些是什么意思,那還怎么混。“回東家,這些小人都知道。”

“很好,以后你就照這格子的形式,把……”耿青峰一邊寫著,一邊給這林士昊講解著。開始,林士吳還覺得無所謂,也早有準備,換了新的東家,這記帳的方式也應該會變。但是沒想到越聽越覺得,這新東家教的這些不止記帳方便不說,還節省了紙張。這對于家境貧寒的他來說,這不單單只是一種記帳方式了。


上一章  |  回到唐朝當首富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