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血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風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將血 >>將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風陵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風陵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8日  作者:河邊草  分類: 架空歷史 | 歷史 | 趙石 | 將血 | 河邊草 | 將血 
·第160章

大秦成五七年六月末,潼關東,風陵渡口。∑,

如今的風陵渡口與當年秦軍北上河中時相比,已不可容日而語。

這里可以說是河中,河洛,以及秦川交匯之所在,不說南來北往的客商,都會在此處歇腳。

就說大秦糧草轉運,此處也是必經之所在。

因其位置重要,風陵渡口所在的黃河兩岸,設有兩座禁軍軍營,隔河相對。

兩軍一部為潼關所轄,一部則為河中宣撫使治下。

而且,兩邊皆設有數座糧倉,一半屬于軍糧,自然在軍人控制之下,另外一半,則為地方所有,河東河中的賦稅,都要經過幾個大倉厘定,才能繼續上路。

這么一來,風陵渡口兩岸,想不繁華都不成了。

就像如今,風陵渡口南邊,房舍連綿,店鋪林立,儼然已經出現了一座不小的市鎮。

當然,在此處定居之人,多數都是秦軍中退下來的軍人和他們的家眷。

其中以出身潼關守軍的居多,之所以他們會選擇留在這里,看重的就是此處水陸之便利,再加上他們在軍中多有交游,定居此處,活計不難找,也比回鄉要好的多。

等到這里漸具規模后,許多北邊退下來,又不愿回鄉的兵士,也就都愿意留下來。

在這里娶妻生子,安生度日了。

所以,風陵渡南邊,風陵鎮上的人們,家家都極為富裕。這還不算。蔚為奇觀的是。缺胳膊少腿的人隨處可見。

有了他們,風陵鎮的風格和氣氛也就可想而知了,幾年下來,這個越來越大的鎮子就多了幾分肅殺之氣。

鎮子上的老兵,很多都是征塵未去,殺氣猶存的主兒,看人一眼,膽小兒的都得哆嗦半天。

當然。風陵鎮的治安那也是沒的說,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說的有點過,但敢在鎮上鬧事偷盜的,真沒幾個。

這些抱團的鎮民,可著實不好惹。

但要在鎮子當中居住,你也就會知道,這些隨著鎮民和房舍越來越多,風陵渡的居民們也分出了派別。

東邊靠近潼關方向的,不用問了,那邊是潼關守軍出身的鎮民的聚居所在。也是人數最多的一處。

而風陵渡口這邊輕省一些的活計,一多半兒都落在他們手中。他們生活的也最為安閑平和,南來北往的商人們,也最愿意跟他們打交道。

一旦相處的熟了,潼關左近的事情,做起來也就方便的多了。

鎮子正中住的是原住民,他們大多都是艄公,人數最少,也沒什么依仗,當年在后周治下的時候,他們吃的就是水邊的這碗飯。

打魚度日,有的則冒著風險,給偷渡之人擺船,在后周和金人還有秦人的夾縫中生存,家無恒產,隨時都有傾覆之危。

但秦人來到后,這些年來,他們也就不愁吃穿了,很多有船的人成了寶貝。

秦人不尚徭役,干什么活給什么錢,讓他們很快就降順之民中最先得到好處的那一部分人,而且,其中不少都順勢加入了秦人的“水軍”,還是能子承父業的那種。

后來,風陵渡這里還建了個船坊,得到甜頭的也是這群原住民。

這個群體,也從原來的十幾戶人家,變成了現在的幾十戶,各個都以秦人自居,再不愿回到后周治下了。

如今,在他們眼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就是和周圍那些人家通婚,誰家姑娘嫁的好,誰家說話的聲音就要大上幾分。

而最好的聯姻對象,其實不在鎮子東邊,而在北邊兒。

那邊住的人不算多,但也絕對不少,傷殘的占了一大半兒。

他們來到這里的時候,都還算年輕。

他們家鄉大多在京兆,,都是清一水的秦川兒郎。

他們有的來自禁軍,有的來自鎮軍,有的則是京軍,來歷極雜,但人們在他們口中聽到最多的,則是他們曾隸屬猛虎武勝軍,京軍一部。

開始的時候,這些陸續南歸的軍人沒有人留下,他們都有軍功在身,回鄉之后,敘功得到的田產,足以讓他們平安富足的過好下半輩子。

但當第一次太原之戰過后,大批傷殘軍兵南歸的時候,終于有一個年輕軍兵選擇留在已經有點規模的風陵鎮。

對于這些有功之人,大秦官府向來優容有加,文書什么的都好說,即便他少了一只胳膊,腿也瘸了,但一個大將軍門生的帽子,可是實打實戴在頭上。

做過猛虎武勝軍隊正,在長安國武監學過兵法韜略,又有軍功在身,想要在風陵鎮安居,那是鎮中官吏求之不得之事。

所以,不但發下幾畝薄田,而且,起的屋宅也是鎮里數一數二的,還不用花自己一分銀兩。

年輕人在黃河邊上向北方拜了拜,便指定了鎮北最靠近黃河的地方作為自己安身之處,于是,風陵鎮后來便多了這么一個人。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南歸的軍人陸續留下,在鎮北占據了大片的土地。

這些人普遍很年輕,沒有家室拖累,讓他們留下來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家鄉沒有記掛之人,而是身體上有了殘缺,不愿回鄉被人指指點點。

這里正好,周圍居住之人,都是自家同袍,誰也別笑話誰,而且,因為離開軍旅的時間還短,那種孤獨陌生的感覺時刻困擾著他們,于是,聚居于一處,也就成了他們的最終的選擇。

這里少有良田,但他們身上的銀兩卻不少。

于是,酒樓茶肆什么的,就都開了起來。

說起來。隨著他們人數漸多。霸道之處也就顯了出來。弄了些營生出來后,除了他們自己人,便不許旁人在這里立足了。

一旦有人仿效,立馬就會鬧上門兒來,不弄的你雞飛狗跳,絕不干休。

開始的時候,潼關守軍出身的人還忍著,后來矛盾越來越大。終于沖突了起來。

但這些家伙可不白給,別看一個個都有傷殘在身,抱團鬧起事來,誰也攔不住,潼關出來的兵士,被人家打的抱頭鼠竄。

回去告狀吧,這些家伙也不白給,軍中同袍不比你少不說,而且,人家認識的那些位。各個都有軍職在身,傳話到潼關這里。你光想護著自家人,那絕對不成。

這么鬧了幾次,終于風陵鎮出現了第一樁命案,而且死的還不只一個。

于是。。。。。。。。都消停了。。。。。。

殺人償命,秦人律法不是鬧著玩兒的。

最終,兩人人頭落地,六個人發配充入罪役。

兩個死的,一個出身潼關守軍,一個出自殿前司禁軍,兩邊各出一人。

但發配的,潼關守軍這邊兒五個,剩下的一個才是那邊兒的人,而且這位服罪役就在黃河岸邊兒,也不用干活兒,就在渡口這里守著。

高下立判,風陵鎮一下就安靜了下來,鎮子東邊的人再也沒人愿跟北邊的人較勁兒了,在自家地盤上吃了這么大的虧,北邊兒的人哪里還能招惹?

但北邊的家伙們也鬧不起來了,因為一位回京述職的猛虎武勝軍都尉“恰巧”路過這里,將這些家伙罵了個狗血噴頭。

這位脾氣暴躁的都尉,最后掄起巴掌來,挨個的抽,那響動,好像全鎮都能聽見。

過后的一些日子,北邊這些年輕人都是鼻青臉腫,很少有在外邊晃蕩的了。

最后,兩邊帶頭的湊到一起,商量了一下,鎮里設了些巡役,兩邊各出人手,卻要保證風陵鎮的安寧。

這么一來,風陵鎮終于平靜了下來,兩邊雖然看著對方還是不順眼,但最多口角幾句,不再大打出手了。

這會兒風陵鎮的人口也越來越多,能做的營生也就多了。

這邊剛湊份子弄了個船坊,那邊就弄起了米店,這邊開了一家打鐵鋪子,那邊就開起了木工作坊。

等到南來北往的客商越來越多,從潼關到風陵渡的馬車生意也落入了他們的眼中,一番爭競下來,兩邊都出了錢和人手,生意做的紅紅火火兒,仇怨也漸漸消泯。

這樣一來,顯然,風陵鎮的原住民們,更愿意將自家閨女嫁給誰,也就不用問了。

北邊的人最富裕,北邊的人最威風,北邊的人門路最廣,北邊的房子也最好,道路也最干凈。

若照著后世的眼光分一下,那么北邊就是正經的富人區,東邊住著中產階級,中間的是土著。

東邊和南邊,呵呵,不是窮人聚居的地方,那里住著的大多都是東邊和北邊人家的仆役的家眷。

這些人,其中有不少與中原人相貌迥異,一看就是北邊的胡人。

不論男女,個子都不高,但又都分外健壯,身上帶著野性,卻又異常的順服,最重要的也是他們最受歡迎的地方在于,他們對主人極為忠誠。

他們自然不會是自愿來到遙遠的南方的,他們的身份其實都是奴隸,被漢商帶著南下的奴隸。

要說大秦明文禁止奴隸貿易,對于販賣人口處置的也極為嚴厲。

但原始奴隸社會的一些特征,從來未曾徹底消失,即便千年之后,同樣也不會根除,這是人類劣根性決定的,與文明與否并無多大關系。

而北方草原戰俘非常多,在大將軍趙石率兵征伐草原各部之后,奴隸貿易也來到了一個**。

漢商們用盡了手段,從胡地帶買來戰俘,帶著南下,其實只有一個原因,因為奴隸的價格太低廉了,在暴利面前,商人們的膽子從來不會小了。

即便草原各部都不愿意出售戰俘,但在漢商層出不窮的各種手段之下,還是有大批奴隸被運往南邊。

因邊關并沒有太過注意這樣的情形,商隊中的奴隸往往能充做商隊護衛,而被帶到南邊。。。。。。

不用交稅銀,不用怎么擔心運輸的問題,只要讓他們吃飽了就成。

胡奴的稀少,以及成本的低廉,奴隸貿易的興起也就理所當然了。

膽子大的,會到繁盛的大城去交易,不過危險的很,一旦被官府查實,后果極難設想。

膽子小的,便在沿路將奴隸出手,至于身契。。。。。。呵呵,這么便宜的奴仆,你道是從哪里來的?

而風陵鎮,作為南下的必經之路,以及鎮民的特殊構成,讓暫時充做奴隸販子的漢商們,找到一處很好的銷贓地點。

這里住著的大多都是軍人,不太忌諱奴仆的來歷以及會不會讓家中不得安寧,而且,這些奴仆雖然語言不通,雖然干活大多笨手笨腳。

但就勝在一個便宜,一大家子胡人奴隸,也用不了三四十兩紋銀,單個論起來,能超過二十兩的,只會出現在那些身體健壯,相貌有可取之處,會說幾句漢話的胡奴身上。

貴嗎,真心一點都不貴,漢人仆從身價不會太高,但即便簽了身契,之后的吃穿用度,都要主家負責不說,還要有例銀供養,不然的話,誰會到你家賣身做活?

這些胡奴就不用說了,吃飽了就成,使勁的用,之后足以省下漢人奴仆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開銷。

至于身契文書,風陵鎮這些人,辦起來就不是事兒。

更讓人放心的是,這些胡奴的生死,完全掌控在主家手里,就算死了,外人也不會多說一句。

民不舉官不究,只要沒見在青天白日下,弄出一具尸首來,你家里少了個胡奴,別說官府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當未見了。

要說,漢胡比起來,其實誰也別說誰,胡人是**裸的殘暴,漢人戴了一層文明的面紗,真不好說藏在后面的面孔到底是怎么樣的。

總的來說,風陵鎮已經非常的繁華。

商人們在這里歇歇腳,給東邊的人套近乎,可以在潼關左近得些便宜,而想的長遠的人,更愿意來北邊轉悠,因為在這里結交下幾個人,也許到了大同,人家讓你傳個話兒,就能得個天大的驚喜。

而且,從河東到河東一路上,這里的人都有熟人在。。。。。。。。。(未完待續。。)u


上一章  |  將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