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三國第八十章:宿命之敵(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謀定三國 >>謀定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章:宿命之敵(一)

第八十章:宿命之敵(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避世的麒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避世的麒麟 | 謀定三國 
諸葛亮如何不知道糧草的重要性?他因為擔心劉備的安全,不得不將趙云三千騎兵派出尋找劉備的下落,就在趙云離開后,他馬上讓人將整個朝歌的糧草裝車,分批次運回延津渡口。并且將朝歌的百姓一并遷往了兗州。

日近晌午,一起快馬從西城門快速地跑到了衙署。

諸葛亮正和幾個文官核算糧草,正準備將最后一批糧草運送回延津渡口,就直撤離朝歌。那個斥候當下跪下說道:“報,諸葛軍師,袁紹大軍一萬人馬正朝這里趕來。”

聽到這話,旁邊的幾個文官驚得將手中拿著的糧冊嚇落地上了。

“領兵的是什么人?”諸葛亮心里暗暗叫苦,他料定敵人一定會來偷襲糧草的,卻沒想到會來得那么快。看樣子,主公一定敗得很慘了,已經沒有能力阻擊敵人了,否則敵人不會來得那么快的。

“是袁紹的大將呂曠、呂翔,還有一個叫司馬懿的參軍。”斥候當下說道。

司馬懿?!他竟然出山輔佐袁紹了嗎?

諸葛亮早年在水鏡山莊學藝的時候就曾經見過司馬懿,當時司馬懿隨著他的父親司馬防前來拜訪水鏡先生,還在水鏡山莊小住了將近半年。也正是因為這半年時間的相處,諸葛亮對司馬懿可謂相當的了解。若是此人在軍中,等閑的計謀騙不過的。

“諸葛軍師,怎么辦?”旁邊的文官忍不住問道。

“先將糧冊撿起來。敵人還沒有來,如此慌張,如何破敵。”諸葛亮看向旁邊的文官說道。他說完轉身朝城頭方向走去了。

看到諸葛亮如此鎮定,那些慌張的文官們,也跟著鎮定了。

“諸葛軍師,我們趕緊撤吧!趁敵人還沒有來。”文官提議道。

“撤?”諸葛亮苦笑地說道,“往哪里撤?我們城中只有五百個押糧的士兵,這些士兵平日里根本沒有上過戰場,而對方有一萬人馬,只需派出鐵騎,不出一個時辰就能追上我們。我們如果撤走,那只能自尋死路。”

諸葛亮抬頭朝西而往,只見遠處的塵土飛揚。

“報!”一個小吏從城下跑了上來跪在地上說道。

“何事?”諸葛亮看向那個小吏問道。

“啟稟諸葛軍師,小人乃是張繡將軍的帳下小卒。張繡將軍奉嚴軍師之命,前來保護糧草,今夜可達朝歌。因怕諸葛軍師擔心糧草有失,特命小人前來稟報!”那個小吏跪在地上說道。

今晚才到……現在都已經火燒眉毛了。諸葛亮不由苦笑,如何能夠等到今晚?

“你下去吧!”諸葛亮揮手示意小吏退下去。

“軍師,怎么辦?張將軍的大軍今晚才能到。我們如今怎么辦?”左右文武問道。

諸葛亮無意當中看到,迎風招展的旌旗,突然間想到了什么,不由說道:“傳令下去,將城上的旌旗隱蔽,城頭上不準有一個士兵,讓所有守城士兵隱蔽起來,不準隨意走動,不準高聲說話。”

“是!”左右聽了之后領命說道。

“諸葛軍師,這樣能行嗎?”旁邊的文官有些擔心地問道。

諸葛亮心中苦笑,他也只能是死馬當活馬醫了。但愿自己這些反常的舉動,能讓司馬懿害怕,因而不敢進攻城池。只需拖到天黑,張繡的大軍來到,那就好了。

回到城樓里,諸葛亮覺得有些頭痛,就在這個時候,他無意當中看到了旁邊當中檀香冒出的煙,靈光一閃,想到了什么。

司馬懿是一個極為精通音律的人。諸葛亮不會忘記當時水鏡先生叫和龐德公二人琴簫合奏的時候,司馬懿竟然能夠聽得出來,當時他們二人的心境。

以曲觀心,這要何等的音樂造詣?

話分兩頭,司馬懿派出前哨到達朝歌城外,發現朝歌城頭空無一人,就連旌旗也沒見到一張,而四個城門的又大開,一副死城的樣子,更讓人膽戰心驚的是,這城里灰塵滾滾,似乎埋有伏兵。

前哨將所見所聞回稟司馬懿,司馬懿聽了之后,哈哈大笑,然后說道:“故作玄虛,這樣做,就以為我不敢入城嗎?”

“傳令下去,全速前進!”司馬懿當下說道。

旁邊的呂曠忍不住說道:“參軍,城頭不見人影,四門打開,城內有煙霧,這必然有詐。這樣進去只怕會有伏兵啊。”

“什么伏兵,那是敵人故意嚇我們的。他故意做出這樣的假象來迷惑我們,如今只怕這朝歌城內根本空無一人。”司馬懿當下說道。

可是當司馬懿到達朝歌城外的時候,卻下令全部人馬停止進軍了。因為他在朝歌城頭上看到了一個熟人。雖然多年不見,可是天生視力異于常人的司馬懿,一眼就能看清楚,在城頭上坐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當年他在水鏡山莊見到的那個人。

“諸葛孔明!”司馬懿當下自言自語地說道,“沒想到,劉備將糧草交給這個人看守。”

“參軍,為何下令停止前進?”呂曠不明白地問道。他司馬懿剛剛不是說,這是敵人設下的疑兵之計嗎?

“你沒看到城頭上坐著人嗎?”司馬懿當下說道。

呂曠、呂翔兩兄弟抬頭看向朝歌的城頭,只見城頭上坐著一個青年文士,這個青年文士左右各立了兩個小童。

“參軍,不過是一個文士,有什么好怕的!”呂翔不明白地問道。

“噓!別吵!”司馬懿當下示意呂曠、呂翔二人閉嘴。

“仲達,別來無恙,一別經年,沒想到今日竟在這里與仲達相見!”諸葛亮站起身來走到城樓上,俯瞰低下的司馬懿笑著說道。

“孔明,懿也沒想到能在這里遇到你。”司馬懿打馬上前笑著說道。

“仲達,亮記得當年水鏡先生夸仲達精通音律,堪比江東周公瑾,今日既然能與仲達在此相遇,不如亮撫琴一曲,讓仲達聽聽亮如今在想什么。”諸葛亮笑著看向司馬懿說道。

“哦,那懿就洗耳恭聽了。”司馬懿當下笑著說道。司馬懿說完后,退回陣中。

“參軍,和這廝廢什么話,直接殺上城頭,將他抓住,不就行了嗎?”呂曠不耐煩地說道。

司馬懿搖頭說道:“我熟知這諸葛孔明的為人,他絕不會是一個喜歡弄險的人。只怕這城中真的有伏兵。我們的人馬并不多。萬一這城中真有伏兵,我們只怕會吃虧的。”

“那怎么辦?”呂曠不禁問道。

司馬懿對他們說道:“別吵,注意聽,那諸葛亮正在彈琴。”

這曲子是“流年”,當年司馬懿曾經在水鏡先生哪里聽過,記得當時是水鏡先生和龐德公二人琴簫合奏的。

此曲輕揚飄逸,乍聽這樂音,恍如涓涓溪流,又似風過林間,漸漸的樂聲當中,帶著一種悲鳴,如同風拂過火燒的荒山,又似身處絕地的掙扎……

“流年”本是回憶往事的琴曲,可是司馬懿卻能在這曲子里聽出了不一樣的感覺,那就是這錚錚音符當中暗藏著殺機,雖然這個殺機看起來很隱秘,但是他能聽得出來。

一曲過后,諸葛亮站起身來,呵呵地笑著摸著胡子對司馬懿說道:“仲達,此曲可是熟悉?”

司馬懿這才回過神來,看向諸葛亮說道:“可惜,這曲子本是琴簫合奏,如今只有琴曲,沒有簫伴,聽起來,多少有些讓人遺憾。”

“確實如此,不如仲達上來與亮合奏一曲如何?”諸葛亮微笑地看向司馬懿說道。他可是一臉無公害的微笑。

“呵呵……”司馬懿嘴角抽搐了一下,心里暗罵:上去?你以為我傻啊!你以后我聽不出你琴曲當中暗含的殺機嗎?

“懿雖然精通音律,卻不懂如何吹奏這洞簫。只怕要辜負孔明的一番好意了。”司馬懿當下說道。

“那真是太可惜了。”諸葛亮一臉遺憾地說道。

“后隊改前隊,后退三十里,安營扎寨。”司馬懿當下轉回頭對旁邊的呂曠、呂翔說道。

“參軍,不進城了?”二呂不由追問道。他們只覺得諸葛亮彈琴很好聽,可是卻不像司馬懿那樣能聽出琴曲當中帶著的什么殺機之類的東西。

“進城?這朝歌城里不知道埋伏了多少人馬!進去送死嗎?”司馬懿忍不住罵道,“今日我軍遠道而來,軍士們已經疲憊了,如今攻城,會讓敵人以逸待勞的。等派出斥候,打探清楚,再進城也不遲。”

“參軍所言極是。”呂曠、呂翔當下說道。

看著司馬懿率著大軍退了之后,諸葛亮整個人才松了一口氣。此刻他感覺到一陣陣后怕,若是剛才自己的琴聲沒有辦法騙過這個家伙,只怕自己如今已經成為他的俘虜了。

“諸葛軍師……你沒事吧?”眼看司馬懿的大軍退后,左右看向諸葛亮,發現諸葛亮靜靜地坐在那里,忍不住問道。

諸葛亮回過頭,一臉筋疲力盡地說道:“無事。敵人的斥候如若進城,立刻射殺。記住了,一個不留。”

“是!”左右說道。

“軍師,這樣做,豈不是讓敵人懷疑我們城內空無一人?”左右不解地問道。

“司馬懿為人多智,多智者必多疑。只有這樣,反而讓他認為我們城內有伏兵。”諸葛亮當下搖手說道。


上一章  |  謀定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