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定三國第十九章 :圍爐夜話(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謀定三國 >>謀定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圍爐夜話(一)

第十九章 :圍爐夜話(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避世的麒麟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避世的麒麟 | 謀定三國 
待到了大營,張飛將手中的獵物交給手底下的士兵去處理,而劉備等人已經圍坐在了火爐邊。

林若發現關羽有好幾次,想說話,可是又忍住的樣子,心里不由地笑。他知道關羽想問什么,因此當下便說道:“二將軍,有什么事情?這般難以開口?”

關羽當下大窘,好一會說道:“關某自認讀書不多,因此一直想不明白先生方才在山上的詩中的‘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唐宗宋祖’卻是何人?還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又是何人?”

林若心中早就笑翻了,自己當時因為見到皚皚大雪,一時間隨口吟出了后世詩句,一個字都沒改動,卻被這關二爺聽進去了,反而生出了這樣的疑問。自己下一次吟詩的時候,可真的要注意了。

“先生你笑什么?”關羽見林若面帶笑容,當下忍不住問道。他心想,莫非自己這個問題問得好笑么?

“二哥,你管他什么祖,什么汗的,這文人的東西,與我們又有什么關系?俺老張跟著夫子讀了這么多年書,除了會畫畫,詩詞可是一句都記不住的。”張飛當下忍不住說道。他最不喜歡那些文人們,動不動就吟詩啊,開口就子曰,閉口就是仁義道德。

劉備忍不住朝張飛瞪了兩眼說道:“翼德,可要知道,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云長,愛讀書,這是好事。你可要向你二哥多學學。”

“是……大哥!”張飛十分無奈地拖著口音說道。算了,讓他去看什么詩經子集,他拿到書本就想睡覺。

劉備忍不住看向林若問道:“先生,備也從未聽過這‘唐宗宋祖’,還有著‘成吉思汗’,這些果是何人?”

林若當下不由地拿起茶杯喝了口水,掩飾心中的尷尬,然后說道:“這唐宗宋祖,‘唐宗’指的是春秋時期的唐國的一位國君,相傳他是后來戰國時期的晉國的開山始祖。這‘宋祖’指的是微子啟,他是春秋時期宋國的開國的國君,微子啟原是商紂的叔叔,降周后被封商邱,國號為宋。前者開創了晉國的大業,后者是歷史上難得的智者。這兩人的風采,讓人不得不佩服。”

劉備和關羽二人聽了之后不由地點了點頭。

“至于成吉思汗,那是匈奴的單于。這個中原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在下當年游歷西域的時候知道。此人統一了整個匈奴王朝,建立了能和大漢抗衡的匈奴王庭。是一個文治武功都很厲害的君主。”林若當下有些心虛地說道。只是這個人呢,出生在一千年以后。

關羽聽了之后當下不由拱手說道:“先生的才學淵博,關某佩服。”

劉備心里也不由慚愧,想自己當年怎么說也是鄭玄和盧植的門下,可是他只喜歡玩鳥逗狗,打獵,就是不喜歡讀書,如今想起來還真的后悔自己當年的那些荒唐事情。他尷尬地說道:“先生才學,備相差多也!”

“大人,二將軍何須謙虛,數風liu人物,還看今朝啊!呵呵……”林若當下笑著說道。他說完看向在旁邊在一邊呆坐的張飛,忍不住逗他說道:“三將軍,你是與不是?”

“啊?俺……俺……俺不知道。”

眾人見張飛這個窘樣,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笑完了之后,劉備突然間大有感慨地站起來念叨:“俱往矣,數風liu人物,還看今朝!還看今朝啊!”

其實無論是誰讀了這首毛主席寫的詩詞都會產生一種英雄主義情懷,何況還是劉備這樣的一代梟雄,更是一時間激起了他心中的千層浪。他當下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當一個歷史瀚海中的弄潮兒。

關羽和張飛這兩個人看見劉備這個樣,當下心中也是心潮澎湃,一時間劉備的形象在他們兩個人的心中顯得無比的高大。

劉備看向林若,發現林若低著頭看向火爐中的火苗,一副不知道心思跑到哪里去的樣子。他當下不由地坐到林若的身邊,說道:“先生,備有些事情要請教先生,希望先生你能開啟備的思想,為備指點迷津。”

林若當下抬頭看向劉備,發現劉備眼睛里的光芒竟然和過往不同,比以前變得更加成熟,更加敏銳了,此刻的劉備渾身上下散發出一種王者才有的氣質。林若一時間被這樣的氣質弄得有些吃驚,好一會才緩過神來說道:“大人請講。言心盡力為大人解惑就是了。”

“先生,大漢至今已有四百年矣!想當年高祖建立大漢基業,是何等的英雄,到了光武中興,我大漢是何等的輝煌,卻為何落得今日竟這般的慘淡?這到底是何緣故?”劉備看向林若問道。說道這里,劉備的心不由地悲痛起來。

一時間關羽、張飛兩個人也不由地睜大了眼睛看向林若。

“咳咳咳,”林若開口剛想說話,突然間想起自己應當還裝病怏怏的樣子,不由地故意咳嗽了幾聲,然后捂著嘴巴說道,“水……”

劉備見狀趕緊為林若端過茶水。

林若喝完茶水之后,站起來,目光變得有些深邃地看向營帳外,夜幕降臨的雪地,慢慢地說道:“大人,歷史朝代的更替,就如同世上草木的枯榮。有生,就有死。這是大自然的規律,非人力能改。每一個歷史的更替,都是一種文明的推進,都是一種社會的推進。腐朽的東西,總會被新生的事物所取代的。這就如同,老者總會死去,嬰兒總會長大一樣。這是自然的道理。”

“以先生的意思,我大漢國運將盡了?”劉備聽了林若的話后,心里不由地悲傷,當下眼睛猩紅看向林若哽咽地問道。

這劉備心里怎么還惦記著興復漢朝?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大漢已經完蛋了。林若很鄭重地看向劉備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除非,這世上再出現一個劉秀。”

劉備聽了林若這話,臉色不由為之一變,驚訝地說不出話來。“除非這世上再出現一個劉秀。”

林若這話是什么意思?劉備突然間看向林若,心里不知道為什么有一種忍不住的狂喜。可是在這種狂喜之后,他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

“那怎么樣才能建立起一個不會滅亡的國家?”劉備好一會才問道。

“呵呵,大人,這不會滅亡的朝代是不會有的。如同秦國,他統一了六國,嬴政自稱秦始皇,可是未及三世就被漢所取代。這根本的道理在于,他沒辦法使天下百姓歸心,不能使百姓歸心的國家,遲早要被顛覆的。”林若聽了之后忍不住笑著看向劉備說道。劉備問自己怎么樣才能建立一個不會滅亡的國家,那就說明此刻他的心中已經隱約地把自己當成那個能實現漢朝復興的劉秀了。

“那怎么樣才能使天下百姓歸心呢?”劉備眼神有些炙熱地看向林若問道。

林若微微地皺眉說道:“這個很難,大人,你要做到這個,必須要竭盡畢生的精力,要睿智仁慈才可以。大人可還要聽?”

“備愿聞先生教導。”劉備當下抱拳十分恭敬地看向林若說道。

旁邊的關羽和張飛兩個人看林若的眼光,當下也不由地生出了無比的尊敬。

林若暗暗想,昔日文王在渭水請太公的時候,曾經和太公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如今劉備竟然也和自己討論這樣的問題。真希望劉備能和文王一樣,對自己真心實意地,一心一意地用自己的計謀,這樣也不枉自己出仕于他。

林若看向劉備說道:“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大人可明白這話的意思?”

“這天下有很多老百姓組成,若是沒有了百姓,也就沒有君王的天下。備知道這話的意思。”劉備聽了之后略略思索了一下說道。

“大人說得沒有錯。”林若笑著點了點了頭說道。他拿過旁邊的茶水,喝了一口,繼續說道:“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是天下人共有的天下。因此能和天下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人,就可以取得天下;而只是想自己獨自zhan有天下利益的人,必然會失去天下。大人若是能記住這一點,那以后大人成就大業的時候,就會少了很多阻力。”

劉備聽到這之后,不由地點了點頭,然后接著問道:“那又怎么樣才能與天下人共同分享天下的利益呢?”

“呵呵,大人,這說起來又比較復雜了,而做起來更是困難。大人可還要聽?”林若又一次看向劉備問道。

劉備再一次點了點頭。

“天有四個時節的變化,土地里有莊家草木的生長,山林里和江河里有鳥畜魚類的生長,如果上位之人,能將這些與天下百姓共享,那么就是仁。有仁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會如同河水要流向大海一樣歸向那個地方。

能夠免除人們死亡的危險,解救人們的危難,接濟窮人,使老有所養、幼有所依,這樣便叫做德,有德所在的地方,百姓自然會舍不得離去,天下的人心就會歸向那里。

能夠做到與百姓同憂同樂,同好同惡,共同進退,這就是義。大義所在的地方,就是民心所在的地方,百姓自然會歸附那里。

凡是人,都會厭惡死亡而樂于生存,喜好仁德義行而趨向利益,能夠為天下人謀得利益,這就是道。道所在的地方,就是天下人所歸向的地方。”

林若一一地說道。

劉備聽了之后,當下心中不由地豁然開朗,一時間感慨地說道:“先生所言,備一定謹記于心。多謝先生教于劉備!備在此謝過先生!”

劉備說著就要跪下,林若趕緊扶起劉備說道:“大人,在下不過是憑心而論。大人要是能做到這些,無異就是周文王在世。”

“備若是文王,先生必是呂望。”

“呵呵,大人說笑了。”林若當下嘴角不由地抽動說道。呂望可不是自己,自己寧愿當張良。

“備欲拜先生為軍師!望先生不棄鄙賤,助備以成大業!匡扶漢室。”劉備當下很鄭重地朝林若跪下說道。

林若愕然看向劉備,一時間還真的沒有什么心里準備呢!


上一章  |  謀定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