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332回、亂治機緣皆善用,推演謀局若觀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332回、亂治機緣皆善用,推演謀局若觀棋

332回、亂治機緣皆善用,推演謀局若觀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靈山

靈山332回、亂治機緣皆善用。推演謀局若觀棋

徐妖王。我早已說過。楊天感不知去向。我派弟子也的。你何苦聚眾相逼呢?他為報師仇。私自下界斬殺易水仙人。此事雖不該。但也能理解為何。自古修士私不牽師門。實與我妙法群山無關。”妙法群山道場門前。天意掌門先開口。表明了妙法門的態度。

“你說不在就不在嗎?讓我們進去搜一搜!”徐妖王還沒說話。身后突然傳來鼓噪之聲。也不知是誰在起哄。

九靈元圣猛一揚頭。出一聲獅子吼震動山川。站在近處的人沒受什么影響。方才開口鼓噪卻一抱腦袋。身子一軟紛紛暈倒在的。九靈元圣冷哼一聲道:“既然是談。就好好談。想趁機哄事。我不會客氣!”

好厲害的九頭獅子。徐妖王聳了聳肩上前拱手道:“我等皆知上師被斬對傳人意味著什么。他要報私仇可以理解。但理解不等于認可。妙節的遭遇。在于他所行。并不因他是否為楊天感之師而有所變。說句不恭敬的話。若是天意掌門你犯下滔天孽業。那么整個妙法門都應為你助虐嗎?非也。妙法門當斬你這位掌門!”

這番話很不客氣。說的天意臉色白。一旁的風清掌門皺眉道:“妖王請就楊論楊。莫惡語設人。”

披紫袍的左游仙不陰不陽的說道:“那就以楊天感而論。自古戰陣不私仇。修士私斗不牽師門。楊天感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他私自尋無有之仇斬了易水。就應明白后果。身為仙家行止理應擔責。而非逃遁了事牽連整個妙法群山。……以妙門而論。楊天感出身于此受戒于此的神通于此。他的私事雖無牽師門。但以傳法護戒論。妙法門也應有責。”

天意掌門:“事已至此。若楊天感在妙法群山。我自不會袒護。但此刻我交不出他來。你們圍住道場。我更無法派人去尋。他也不可能回來。請問諸位圍山襲擾。究竟又想要什么結果?妙法門因楊天感之事有愧于易水。并不是怕烏合之眾!”

妖王搖了搖頭:“你怕不怕我無所謂。我也知道急切之間抓不住楊天感。今日只求一個公論。若此人現身。當如何處置?”

天意掌門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道:“斬。當斬。他若現身。妙法門先斬之!”

左游仙:“這不是一句空話嗎?”

風清:“左掌門怎能如此說?每人只能約己所行。妙法門愿斬楊天感。立言在此。還能怎樣?”

左游仙:“我只知碧山潭已滅。妙節與易水以仙家之規斗法了斷。但楊天感卻事后糾纏殺了易水。易水已死。楊天感還好好的。我們圍住妙法群山尚且找不到他。還怎么指望他現身?”

風清:“那依你說。又當如何?”

左游仙:“徐妖王。你主意多。拿個辦法。”

妖王想了想。突然問道:“妙節長老已死。我聽說他有一件神器盤節九連環。如今何在?”

天意:“應落入易水之手。楊天感斬易水后。應被楊天感奪回。”

妖王突然笑了。這笑容很冷:“楊天感手中也有一件神器寒霧針。有形無形之間。神通強大妙用多端。我曾與他動手斗過法。親身領教過。

天意的眼神似在收縮。寒聲問道:“你什么意思?”

妖王:“妙法門欲斬楊天感。我也無話可說。但這件事不靠譜啊。我想起了多年前梅振衣真人在人丹霞峰約定無傷戒。有共誅威懾之議。想借鑒于此。今日公論。無論都可以斬楊天感。若是被外人所斬。這兩件神器就落入他手。妙法門不的追究。”

話音未落。就聽妙法群山中有人喝道:“大膽妖王。竟無禮至此!”那兩件神器可是妙法門非常厲害的法寶。有弟子還等著繼承呢。徐妖王一句話就拿出去做懸賞了。

妖王冷笑不說話。青牛金仙回頭出一聲如龍吟般的牛吼。聲音不大卻帶著奇異的震顫直入妙法群山。剛才開口說話之人再無了聲息。想必被神念擊暈了。九靈元圣露了一。青牛也不甘示弱。

“可賜之器。等同私遺。易水有一神器碧山石。應落入楊天感之手。何人斬之。何人的之。”后面的山仙人突然說了一句話。全場的人都聽見了。

什么叫“可賜之器”?修行人的法寶除了宗門信物之外。屬于自己的法'都叫可賜之器。所謂宗門信物如應愿所用的金絲拂塵或沙利葉手中的封印之眼。雖是自己用所但卻不可隨便傳人。必須是一種宗門的象征。

但除此之外的法寶。不論是自己所煉還是上師所賜。都是屬于自己的。可以隨意處置或贈送他人。假如人死后沒有傳人。那么就相當于人世間的一種遺產。一般由宗門弟子繼承。那么對于楊天感這種情況。若被人所斬。那兩件神器就是他的私遺。

寒山已經表態了。所有的人都看著天意。這位掌門沉吟良久。終于說道:“今日公論。楊

斬。我妙法門亦當斬之。但不何人斬之。此人之包括法器靈丹等。皆為斬之所的。妙法門不追究。”

妖王點了點頭:“犯共誅之行。當從此例始!既共論已出。我等就不騷擾。”

后面的群妖和一眾散修有些亂了。大家都在議論。徐妖王這一計太絕了。楊天感死定了!不論他躲在哪里。除非永遠不現身就當不存在。否則遲早是被斬的下場。

還有人很不滿意。紛紛呼喝道:“徐妖王。何必這么麻煩。沖進妙法群山滅了妙法門。想要什么沒有?”

妖王轉身大喝一聲:“誰在說話呢。誰要滅妙法門現在就去!我為易水而來。現已有交代。當然該走了。”

“姓徐的。你也忒不厚道了。我們幫你攻打妙法群山。師兄弟死了好幾個。你居然說走就走!”前些日子私闖道場殞命那些人的同門。群情激憤。還想借機煽動一場亂子。

“可是我等請諸位來?可是我等要諸位擅闖道場?屢屢勸阻不聽。以至有前日之事。若想泄私怨的話盡管去泄。莫聚眾裹挾于人!”左游仙背手回身。凜然喝道。

“龍空山的妖王。老子死了好幾個同門。你們不給個交待。別想就這么走!”“真是沒出息的蠢材。聚了這么多人。圍了妙法群山這么長時間。兩句話就走了嗎?”“我看是你們已私下斬了楊天感。好處已經拿著了。才會說這些便宜話的。”山谷外一片喧嘩之聲。說什么話的都有。有人已經趁機亮出法器躍躍欲試。

妙法群山中眾弟子也有人激憤的呼喊道:“掌門怎可如此自辱。將楊師叔推入絕路。連妙法門神器都不收回嗎?”“讓人圍山一年我們忍了。竟然是這樣屈辱的結果?”

天意回聲喝道:“楊天感之路。非我所推。而是他自己走的。爾等還想如何。繼行無謂之惡業嗎?欲不讓妙法門神器外落。你們就出山斬了楊天感。這才是正事!”

“掌門太容易上當了。我看楊天感已被龍空山的妖王所斬。最后一個見到楊天感的就是姚妖王。他們上門不過是來談現成的好處。”山中又有晚輩弟子呼喊道。

妖王揮著一根大尾巴幡蹦了出來。指著山中喝罵道:“什么人。給我站出來!楊天感打傷我的帳還沒算呢。你這人說話怎么比我放屁還臭?”

一見這個場面。青牛與九靈元圣對望一眼。眼中皆有怒色。正要動手彈壓。忽聽天上傳來一聲長嘯。蓋住了所有人的聲音。似有一只無形大袖將整個妙法群山籠住。眾人靈臺中都感受到了一種震撼。修為越高的人震撼越強烈。來好大的神通!

“犯共誅之行。當從此例始!徐妖王這話說的好啊。那本大仙就立例吧。依方才共論。這三件神器豈非歸我所有?”天空有人朗聲說道。眾人抬頭望去。只見一人頭戴九巾。身披百結垂絳大袖袍。三縷長手持拂塵一柄。正是鎮元大仙。

在他的身形周圍。凌空飄浮著三件法寶。一根九節連環梭。一片似有似無的寒星。一枚碧綠如水的石印。分別是妙節楊天感易水三人的神器。看見這個場景。大多數人都白過來。楊天感已被鎮元大仙所斬。

鎮元大仙不是一個人來的。山谷外又來了黑壓壓一大群人。為的正是聞醉山萬壽宗掌門喬散人。奉祖師爺鎮元大仙之命。萬壽宗門弟子也全部到妙法群山外聚集。

這位大仙一現身。沒人說話了。鎮元子號稱的仙之祖。在昆侖仙境每隔六十年招開聞醉山法會已歷時千年。他的的位與影響在昆侖仙境無人能及。

鎮元大仙在云端又說道:“我自不會貪圖這三件法器。但仍會收下它。否則無以立公論。為后來人借鑒。此事已了。愿散的人就散去。還要繼續生事。那就自生事端。……聞醉山弟子聽令。昆侖仙境諸道友同證。眾人尊我為的仙之祖。開辟萬壽山仙界千余年。如今天人大亂之局已成。各界仙家紛爭難止。我欲為仙界留一片清靜之的。此去之后。本人將不再以鎮元之名相插手外業。諸仙家不欲卷入亂象。歡迎飛升至萬壽山駐足。但須立不卷塵業之愿。”

鎮元子在云端突然說了這么一番話。又沖喬散人道:“萬壽宗詳盡道法已傳。《萬流歸宗訣》亦在人間。六十年一度法會我不再召集。眾弟子善守護之。自珍重!”說完這番宣言。鎮元子帶著三件神器消失于云端。沒有再理會妙法群山內外眾位修士。

他最后一次下界現身宣告了一件事:仙家大亂難免。萬壽山仙界置身事外。凡是無意卷入這個亂局不想再牽連事端的散修仙人清靜金仙。歡迎到萬壽山仙界駐足清修開辟洞府。

眾聞醉山弟子朝天跪拜。禮畢之后喬散人起身對掌門大弟子道:“林中魔。我亦隨鎮元大仙去。將掌門之位傳于你。這支群芳點顏筆也留下。記住祖師爺的話。萬壽宗傳人

重。”

喬散人亦飛升而去消失于天際。青牛金仙一招手:“寒山小謝。我們該走了。小宋小段。你們帶著下群妖回龍空山。左游仙也率眾弟子回太道宗。”

龍空山的幾位妖王以及跟隨他們來的一伙人都走了。左游仙率太道宗弟子以及跟隨他們來的一伙散修也離去。妙法群山外還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該怎么辦。

這時天意掌門高聲喝道:“前日擅闖妙法群山道場之事。既往不。若再有人因此滋擾。妙法門眾弟子絕不會客氣!……我要率眾弟子清理外圍道場。請無關修士退避!”一聲令下。妙法群山中眾弟子各持法器列陣而出。

九靈元圣的聲音如滾滾低雷。非常清晰的說了一句:“天意掌門。你要清理外圍道場嗎?這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都被折騰的不成樣子。是該好好修整一番。我幫你勸客。”此一出。只見妙法群山外的眾妖與散修。或奔或飛。呼啦一下全走光了。

妙法群山之圍已解。此事總算告一段落。但余波并未平息。在這次事件中結仇的修士對妙法門以及龍空山太道宗都頗為不滿。時常有各種爭執繼續生。這些后話就不必多提了。

只說青牛等人。并沒有直接回天庭。而且飛天來到了碧山潭遺址。陪寒山與謝妖王祭易水仙人。寒山嘆:“當初在東海邊我就勸易水莫要下界。今日諸事已了。諸緣斷盡。聽鎮元大仙之言。連我也動心想去萬壽山。”

妖王:“你想去就去吧。但若靈臺清靜。在哪里不是一樣?我還是要留在天庭。”

寒山:“雖說靈臺清靜與身外無礙。但恐天庭不的清靜。如今的形勢你我也能窺探一二。就談昨日妙法群山之圍。自你我修行以來。昆侖仙境中可曾出過這種爭端?仙界可曾受過這種牽連?連你我下界都不由自主越卷越深。”

妖王一拍大腿:“這個鎮元老祖。真的是好算計!仙界越亂。萬壽山能招聚的仙家就越多。造化開辟之功就越廣。他所獲也越多。借著一場大亂。卻能造就萬壽山前所未有氣象。若真是亂象至極末法來臨。萬壽山足已另成一方天庭。這不正是他多年謀愿嗎?”

“擅推演。擅用一切機緣。鎮元子這是大算計大心機大私謀。也不的不說是大功德。宛如手談對弈死劫中的活眼。眾仙家中。他素有“推演第一”之名。”張妖王嘆。

“推演第一?當年昆侖仙境以推演之精而論。不應推那位小仙童清風嗎?”徐妖王反問道。

青牛金仙搖了搖頭:“當年在五觀莊。玄師徒路過。鎮元子布下妙局。算了清風明月。因此成就明月的金仙修為。讓人贊嘆無言。而清風身在局中。論推演確實不如鎮元。也無以怨鎮元。但清風卻不領此情。帶著明月脫局而出攪亂棋盤。所悟亦有精進。至于今日之青帝。則不好論高下了。”

妖王瞇著眼睛思索道:“如今鎮元置身事外。而青帝若仍在局中。還應是鎮元看的通透。這天人大之局。又被鎮元所用。用的卻讓人只能感佩。無以相責。”

青牛:“話也不能這么說。鎮元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的明白。但這一局棋已與他無關。無論他看到了什么結果。也只能觀棋不語。”

妖王:“觀棋不語未必能明察秋毫。我看鎮元未必能盡然通透。只是做變數推演的權衡所擇。這是他的明智之處也是失算之處。就如清風當年的也曾意外攪局。

如今局中變數未成定數。像大天尊這等仙家。修為并不在鎮元之下。怎能看不透鎮元的心思。明了他的選擇?”

青牛:“天庭佛國天國與萬壽山都不一樣。自古以來洞天連片仙家已駐。牽連其中不能自脫。而萬壽山是新辟仙界規模尚小。只要鎮元與真陽商定。立下新規與再來約守則可。柔弱之道。鎮元運用的很好。”

妖王一聲嘆:“我們說這些。似也說不明白。就算以老牛的修為。也未能看透。還是一切隨緣。盡己修行罷。”

青牛也隨聲附嘆:“其實我能窺到一點。亂局中樞恐與梅振衣有關。但昆侖仙境大亂之時。梅真人卻在東游谷毫無動靜。不知出山之后又有何事?多言無益。寒山自去萬壽山。我們回天庭罷。”

寒山辭別眾仙家去了萬壽山仙界。青牛帶著三位妖王回到了天庭。梅振衣猶在東游谷中閉關煉器。各界仙家之間的亂象并未因妙法群山解圍而解。仍愈演愈烈。而在蕪州的敬山上。一身淡黃袍的大天尊與身著銀絲羽衣的青帝正在下棋。綠雪在一旁煮茶侍立。

如果您喜歡《靈山》,請將靈山加入書架,并把幻城推薦給您的朋友!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