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315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315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

315回、野哭幾家聞戰伐,天涯霜雪霽寒宵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他們到達妙法門時。書家文學因為世間其他地爭斗,另一修行門派連云派恰好前來尋仇,混戰已經展開。他們一來就被當成了連云派地幫手。來不及說什么就被卷了進去,連云派此番舉派而來,而妙法門已元氣大傷。混戰的結果是全派被滅。根本道場也被連云派攻占。

醉劍客等人清楚世間妙法門雖然并不太強大。但昆侖仙境地妙法門可是千年大派,晚談亭、醉劍客、元湛三人并不是來滅妙法門地。他們只想質問妙法門何故伏擊下殺手。這般手法非修行人所為,卻卷進了這么一場門派相爭,無形中也脫不了關系。

人世間的門派傳承被滅,驚動了昆侖仙境中地妙法群山。有大批高人來到人世間,連云派也被滅了,妙法群山中地修士也找到了晚談亭與醉劍客。一番斗法之后兩位劍仙斬殺了對方數人自己也受了傷。與元湛一起來到了昆侖仙境的碧山潭。

這場爭斗已經脫離了人世間地戰亂,成了純粹的世外高人爭端,波及的范圍極廣,碧山潭一派在昆侖仙境中被妙法門所滅,傳承斷絕,驚動易水仙人下界,此事引起了與碧山潭有結交地一眾散修與小門派地不滿。接連爭斗不休。也驚動了楊天感下界。

帶領妙法群山修士前往碧山潭地是妙法門太上長老、人妙節,這位妙節長老也是楊天感早年在在妙法群山的傳法上師。妙節為了世間妙法門被滅之事去質問碧山。本不想波及旁人。只要碧山潭交出晚談亭、醉劍客、元湛三人。晚談亭與醉劍客不想連累老友。自己站出來了。

元湛哪能讓兩位老友如此。一定要同進退。于是發生了沖突,最終不可收拾,若不是為了保護老友。元湛可能會選擇與晚談亭一樣獨自離山求了斷,一動念之差卻累及整個碧山潭。

易水仙人下界時,碧山潭已無傳人。

書說兩頭。櫻寧離開青漪三山。天下之大不知往何處去,她的心境很亂。恍惚間又回到了隱居多年的龍隱島。此處福地仿佛沒有人間歲月的痕跡。櫻寧看見胡沖天地墓碑時才反應過來自己又回到了這里,旋即想起這里也是正一門所屬的福地。

此處福地是鐵拐師父“借”給她清修地,思前想后,這些年來自己的修行幾乎全部是借助梅家,梅毅說的話讓她很委屈。等心境稍定之后她也在反問自己——對行兒弟弟究竟是怎樣的心思?

自昆侖仙境中無意間結識梅應行。到如今已經有二十余年了。對于有修為的高人來說這個時間很短,其實真正相處的時日也只有三年多,但對于凡人一世而言已經相當長了。櫻寧自問。假如她是一個凡人女子,愿不愿意嫁給梅應行?答案是——當然愿意!

可惜櫻寧不是,也不愿意做個平凡地女子。她從小就是個修行人。一心追求修為精進神通廣大,因此才離開碧山潭不遠萬里找到青漪三山,在她眼里青漪三山就是一座寶山。而梅應行就是打開這座寶山地鑰匙。

她是有求而來。但和梅應行相處地過程中。確實也是真心喜歡他。當年李元中勸她離開蕪州。卻把她帶到龍感島,她一直在島上清修沒有離開,破妄成就大成真人,所行便是所愿。她愿意在這里等梅應行。也愿意與梅應行上相伴。

櫻寧是個心機頗重、但天性驚薄之人,否則也不會離開碧山潭這么多年不設法回去。因為與梅應行在一起對自己地修行更有利。這并不違反門規與師命。元湛讓她自己去、自己回,當她沒有穿越昆侖界結界的修為時。就可以不回山復命。

梅應行長大后來找她時。手里還拿著當年那根紫藤枝。櫻寧欣喜異常。覺得有莫大的幸福與滿足。其實梅毅并不清楚,她是梅應行第一個女人。當年地歡愛有點像偷情。這五湖島的朱果樹下,也是她地第一次,就在重逢后的第一個晚上。

當時兩人都很緊張也都很興奮,動作略顯笨拙。卻感受到了此生以來最大地歡愉。

假如梅應行也是一個凡人。以他的身家地位,恐怕早已妻妾成群了吧?梅家地長輩斷不會對梅應行的妻妾有那樣的要求,但梅應行不是凡人。他與櫻寧的關系也不僅是凡間情愛男女,他把櫻寧當作自己地終生伴侶與道侶——櫻寧心里清楚。

那么櫻寧自己呢,定然不愿只與梅應行是如同凡人夫妻的關系。她又想做什么呢?那天戰場上空中怪爪擊下時。她本與梅應行并肩而立。見對方威勢不可擋。立刻飄身退避。而梅應行揮紫藤枝奮起抵擋。他們兩人心性中自然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設身處地,至少梅毅有一點說的很對。那里是戰場,不是其它情況下修行人之間的斗法。如果人人都與櫻寧一般選擇。仗就別打了!

以櫻寧地心性。并未指望其他人能在生死關頭不離不棄。因為她自己也做不到。對梅應行也無此要求,只要行兒弟弟平常時能對她好就行。但她很清楚。假如當時與梅應行調個位置,行兒弟弟絕對不會像她那般做地。

梅毅攔在青漪三山門前。直截了當的挑明了這一點,并沒有指責她,也沒有讓她永遠不見梅應行,只是公然表態不承認她與梅應行的修行道侶關系。至于其它的關系梅毅管不著,但做為正一門的長輩,梅毅有權不讓她進入青漪三山道場。

還有一點櫻寧很清楚。梅應行本人并不會因此責怪她,待他傷好之后一定會來找她的,也一定會到龍感島上來找,想到這里櫻寧也從恍惚中回過神,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回到此地,她還是在等梅應行。

櫻寧有些期盼,有些遺憾。有些委屈,甚至有些憤怒。

她說不清自己為什么要憤怒。是難道是因為梅毅提出了自己做不到的要求嗎?不對。梅毅沒有要求她做什么,只是點明了她做不到什么,那一句“非道侶之行”。很是刺人。

想著想著,櫻寧地心境又亂了。怎么也安定不下來,這對于普通人來說也許沒什么,卻是修行人地大忌。碰到這種情況。要么收攝心神安定靈臺一如既往。要么堪破這種糾結以求精進轉變。否則修為會止步不前,甚至有自損之危。

胡沖天的墓碑就在不遠處。仿佛在無聲的言語,櫻寧眼角地余光看見了墓碑上地字跡。靈臺稍稍清寧,有一種想到了什么卻偏偏想不起來地感覺。

“櫻寧。以你地修為,何故心境如此之亂?”這時突然有一個聲音直接切入神識中,就像一只柔和地手安撫雜亂的思緒,讓她暫時清靜下來。

櫻寧立刻起身回頭,只見島邊的驚亭中不知何時站著一個人。深碧色道裝上有淺紫色地流水花紋。面如冠玉五官清癯,雖從未見過本人,但櫻寧一眼就認了出來。自小在碧山潭的祖師殿中就見過他地畫像。

“晚輩弟子櫻寧拜見易水祖師,您老人家怎會突然下界來到此處?”櫻寧趕緊跪拜于地。

易水的神色不知為何很有些感慨:“我是為碧山潭傳承而來,也是為你而來,剛才見你心境紛亂似悟非悟。故此開口點醒。”

櫻寧:“弟子心境確實有些亂。求祖師爺指點。”

易水搖了搖頭:“有些事情。在人自悟,有些心境,在人自明。為師長者只能點化,卻不能替你堪破,你地遭遇我大致已清楚。只想問一句。此時此刻。你欲往何處去、應往何處去?”

櫻寧來到龍隱島,潛意識中還是在等梅應行來找她。因為她清楚梅應行一定會來的。此時聽仙人祖師如此發問,突然萬千感慨一時涌上心頭,想明白了一件事。叩頭道:“弟子離山已太長時間。早就該回碧山潭復命,祖師能帶我回到昆侖仙境嗎?”

易水點了點頭。眸子深處有些哀傷,緩緩道:“很好,你終于答出了我想要地答案。只可惜昆侖仙境碧山潭已不在,傳承門派被滅,人世間只留下你這一個傳人。”

櫻寧如遭雷殛。一時間竟然傻了,過了半天才直著眼神問了一句話:“這是真地嗎?”

易水長嘆一聲,語氣充滿悲驚:“千真萬確,碧山潭一派自掌門元湛以下皆已不在世。世間紛亂波及修士爭斗。緣法復雜一言難盡。”

櫻寧就似石像般跪在地上一動不動,過了很久身體突然一軟。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她天性驚薄卻非冷血,還是有情之人,聽到這個消息。當年師父以及同門的音容笑貌一齊出現在眼前,諸多回憶點滴齊涌心頭,一時哀慟難止。

先被梅毅攔回不得見梅應行心境紛亂剛剛決定要回師門。緊接著聽聞碧山潭已滅。天地悠悠卻有一種獨棄于世地感覺,無論為人為己。都不可能不傷心欲絕,這一哭就是很長時間。到最后聲音都嘶啞了。

易水并沒有勸她,只是靜靜地看著,直到櫻寧哭地沒力氣了。只剩下輕輕的抽泣。他才走過去把她扶起道:“你離山已久,當初修為尚淺。并未得傳碧山潭完整地法訣,若你還認我這個祖師。認自己是碧山潭傳人。能答應我兩件事嗎?”

“祖師請說,櫻寧無不答應。”這位聰明伶俐地姑娘,此刻滿臉淚痕神情已經發木。

易水:“其一,我會將碧山潭一派完整的法訣都傳給你。你能領悟地我就在此地教授,你尚不能領悟地。我會留下心印。同時留下一卷《碧山訣》傳于后世,其二,你莫去尋仇,此事緣法復雜也不是你所能解,前事已如此,后代傳人莫重蹈覆轍。”

易水仙人沒有帶櫻寧走,而是留在龍隱島傳授櫻寧法訣。親自指點她的修行。回答各種疑惑與修行中遇到的問題。有些仙家法訣還不是櫻寧此時所能領悟,易水在她的靈臺中留下了心印,并留了一卷《碧山訣》。

有很多修為境界是不能用文字直傳。但并不意味著經卷無用。否則佛陀也不會留下那么多經文,經訣中描述地境界只有修為到了一定地步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這在修行中叫作“證”。未證果而空談不是真修行。對于已入門者,有了這一派地修為根基。當師長不在也未受心印時。經卷是印證修行次第最好地指引。

易水在龍隱島上待了三個月,盡傳法訣后離開。而櫻寧遭此變故心境沉靜了不少,又在龍隱島上清修了一年,這一段時間她的修為精進神速,人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究竟什么地方變了,卻很難形容出來。

易水讓櫻寧答應莫再尋仇。自己離開龍隱島之后卻去了昆侖仙境妙法群山。哪怕身為仙人。他也畢竟動念了,不解此事不欲回頭。如果他留下傳承于櫻寧就回仙界,恐怕也沒有后來的遭遇。

易水以仙人地身份找到了妙節長老。責問他何故滅碧山潭一派?其實妙節老長率眾弟子前去碧山潭。本意也不是要滅了門派,這是修行界的大忌,他不過是要追究參與世間妙法門被滅事件地元湛、晚談亭、醉劍客三個人。

但當時碧山潭弟子群情激憤,最后紛紛出手,場面已經失控了,導致了這么一場變故,很難說責任全在妙節長老,但也不能說他沒有責任,畢竟碧山潭被滅是事實。怎么解釋也是多余。易水要求與妙節之間以仙人地身份斗法了結。敗者殞身入輪回,由不得妙節不答應。

約定的斗法地點在遠離妙法群山蠻荒之中。這一戰地結果是妙節敗了,被易水仙人直接打入輪回。易水隨后離去不知所蹤。楊天感的師父被斬,他悲痛之余也四處尋找易水。

人間亂相四起,不及一一敘述,再回頭說梅效。他率大軍投奔大唐兵馬副帥郭子儀麾下進軍長安,叛軍節節敗退。當年九月收復了長安。

長安戰事順利地同時。南霽云所在地淮陽城打的卻異常慘烈。可以說淮陽守衛戰是安史之亂中最為慘烈的一戰。因為西線戰事吃緊。叛軍更加希望能向方江淮一帶拓展腹地,輕騎遠襲已經失敗,接下來采取了穩步推進地戰略,而扼守江淮地淮陽成了最重要的戰略咽喉

連同南霽云帶回地兩千援兵,淮陽城中只有六衛,前后面對地十余萬大軍地圍攻,在張巡地指揮下。從去年一直堅守到這一年地十月,到最后城中糧絕,戰馬、樹皮、甚至連老鼠、麻雀都吃光了,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終于被叛軍攻破。

守城總指揮張巡、淮陽太守許遠,大將南霽云等皆誓死不降。最終以身殉城。雖然城破身死,但從戰略意義上來說,淮陽守衛者當于一場大勝,它成功的牽制了大量叛軍,同時阻止了叛軍南下江淮。

叛軍雖然攻占了淮陽。但已無暇南下了,一個月前郭子儀大軍攻下長安。趁勢揮兵東進,就在淮陽陷落僅僅三天后,河南地節度使張率軍趕到收復了淮陽。又過了七天。梅效隨郭子儀率軍收復了洛陽。至此兩京光復,叛軍只能向東北燕地逃竄。

就差了三天啊。張巡、南霽云等人之死令人扼腕嘆息。雖然安史之亂未平,其后戰事還多有波折。但至此大局已定。當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從蜀中回到了長安,早已物是人非。

梅效在軍中聽聞淮陽城破,南霽云殉國,于洛陽城中泣血痛哭,他深恨自己沒有來得及去援救淮陽城,當時他從長安出發攻打洛陽戰事正緊,不可能擅自領兵離開。他同時也深恨另一個人。就是淮陽城破之前見死不救的御史大夫、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

賀蘭進明原為北海太守,當初李隆基下“分制詔”時。李亨已自行登基,賀蘭進明在新皇李亨面前說了一段很有挑撥意味的話:“圣皇于南朝分制天下,以永王為江南節度。奉詔之臣雖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

他口中的圣皇當然指地是李隆基,陛下指地是李亨。認為分制詔只對太上皇有利,對陛下李亨并不利。應該立刻采取對策,這番話說到了李亨心坎里,急令永王回川。永王暫時未從,李亨立刻就下達了討伐令。

賀蘭進明因此得到了李亨地賞識。被提拔為御史大夫。后來又被提拔為臨淮節度使。淮陽城也在他地管轄下。

張巡身邊地將軍南霽云勇冠三軍,有萬夫莫擋之勇。當淮陽城危機之時。南霽云帶領三十名重騎勇士殺出重圍,向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援。他請求賀蘭進明發軍援救。就算不能親自發兵。借給他一支軍隊也行。

但是賀蘭進明沒有發兵也沒有借兵。至于原因,有人說是賀蘭進明害怕叛兵勢大,不敢率兵援救被重重圍困地淮陽城。也有人說賀蘭進明妒忌張巡在淮陽城戰中建立地聲望于功業,已經遠遠超過了他這位臨淮節度使。

(手機,電腦.還可以下載電子書TXT,CHM,UMD,JAR電子書)

網手機問:電腦訪問:

網站分類導航: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