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十七卷:東游記 303回、道緣法相論適志,兩師徒對問人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十七卷:東游記 303回、道緣法相論適志,兩師徒對問人間

十七卷:東游記 303回、道緣法相論適志,兩師徒對問人間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靈山VIP

祝賀歪歪書吧網站整體升級成功!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梅振衣就是先后向明月與金喬覺求教眾生觀,彌補了苦海中見知的缺陷,修成陽神變換分身。但是眾生之中真的是無所不有嗎?錯了,可見的世界畢竟有限,可能有很多人很相似,可以觀法借鑒,一竅通而百竅通。但也有的人世間極為罕見,甚至從來就沒出現過,比如李白。

文字是從鴻蒙中靈智開啟的文明傳承象征,是凡人間的妙語聲聞,李白是一個符號,是將這方塊文字運用的最高峰,在此之前,無人有他的文采,屈原、相如皆不及也。

而屬于這個符號的李白一世過去之后,時間會脫去多余的累贅,只留下灑脫的神髓,后人便能捕捉到那種自己形容不出的情懷意境,比如那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也許在庸俗的眼睛里他什么都沒留下,但你在追求輕靈的情懷意境時,便能找到那一絲投影。——鐘離權的仙家妙語聲聞,其大意如此。

梅振衣連連點頭,沉吟著又問了一句:“李白此世之行,非仙家所取,熱衷于廟堂之上展宰輔之才。他謫身時的修行愿心,究竟是什么

鐘離權只答了四個字:“適志而已。”

簡簡單單四個字,含義卻很復雜。首先功名并非貶向也絕非是惡行,本身值得鼓勵,就看他做了些什么。所謂世外高人可以對事無所謂,可以對人遺憾嘆息,但不必空口狂言譏忿嘲罵,否則并不是真正的眼界超然,而是酸溜溜的小肚雞腸、或幸災樂禍的小人樣、或莫名其妙的空狂妄。\\/\

想當年梅振衣未成仙之時,無論是鐘離權在菁蕪山莊門外見他手舞板磚的樣子。還是玉皇大天尊在萬家酒店聽他紋銀十兩賭江山,都只是一笑而已。

長庚星君已經能夠看穿,但卻選擇了一種看不穿的方式,謫身再入輪回修證。雖然不知他最終要修證地是什么,但是李白走過之后,你能說他白來這一場嗎?不因已修證的仙家心境所擾,再入輪回真真正正的走一遭,見證未經歷之感悟。這就是他的目的,很難說清楚。只能用四個字來概括——適志而已。

梅振衣在云端上沉思。師父剛才其實是教了他一種法訣,這種仙家法訣無法用文字來描述,傳授的內容是關于如何謫身再入輪回。照說梅振衣的修為已經到了,證真仙極致得通明法眼與無礙緣覺,自己就能夠堪悟,而他偏偏沒有勘悟,直到鐘離權開口點傳這才明了。

了悟這一層境界,是修為更進之后。諸金仙、菩薩斬化身下界歷世修行的根基。再親自謫身入輪回。倒不是說求證金仙之前必須謫身下界走一遭,但這一境界必須是要明了勘悟的,否則無法歷化形天劫成就金仙。

梅振衣不說話了,鐘離權卻搖著扇子問道:“徒兒啊,你已證真仙極致,為何直等到師父開口,才能勘悟此仙法?”

梅振衣沉思中笑了笑答道:“看我立足之地。塵緣未盡,猶在紅塵中打滾,故此未悟。\\\\”

“知道就好!你地修為精進太快,因福緣廣大,根基雖扎實。但見知相比修為尚顯不足。今日已堪悟,是否有心也謫身入輪回走一遭?”這回輪到鐘離權追問徒弟了。

梅振衣搖頭答了一句幾乎一樣的話:“看我立足之地,猶在紅塵中打滾,故此不必。”

鐘離權:“你既明白這個道理,也能明白仙界的妙處,前一陣子你去無邊玄妙世界印證修為,短短時間怎么就回來亭所驚動,這番下界也是機緣,不然怎會悟謫身入輪回之道?”

鐘離權揮扇子敲了梅振衣的腦門一記,每次見面都免不了這個習慣性的動作。喝道:“以你此時的修為。在仙界中修行,遲早會了悟的。無非時日久遠而已。但留在紅塵中,只有遭遇謫仙這種特不清楚嗎?今天算你走運,但你還是需要去仙界修行,不必總是羈留紅塵。”

這一扇子敲地尤其之重,梅振衣揉了揉腦袋道:“師父這是要趕我上天嗎?”

鐘離權:“是地,緣法未到不許下界!”

梅振衣:“什么緣法?”

鐘離權眼睛一瞪:“跟我裝糊涂?眼前的緣法自然是胡春成仙,至于推演之外的事,為師也不知。”

梅振衣躬身道:“弟子明白了,畢竟塵緣未盡,容我安排一番。胡春成仙尚須幾年,眼下倒是行兒的師父李元中飛升在即。\\\”

梅應行今年十八歲了,個頭已經與他父親一般高,這些年一直跟隨李元中在白莽山修行。這一對師徒非常特別,李元中從來沒有傳授過梅應行任何口訣心法,只是指點梅應行如何去修煉自己所學。

不論是梅氏家學,還是青漪三山各位高人的指點,再加上諸位妖王伯伯隨意傳授一些零碎,已經足夠讓梅應行去學了,他所需要的是一條修證之路。

這一天,梅應行在白莽山潛龍淵上練習“書法”,李元中站在潭水邊靜靜的觀看。這一帖《洛神賦》梅應行寫了十年,如今已大有妙處。只見他凝神提氣腳踏水面,手中地筆就是李元中那一根沉重的他在水面上寫字,一筆一劃筆意不斷,字跡奇異的凝在水面不散,直到一整篇文章寫完,梅振衣的汗水揮發已在頭上形成蒸蒸白汽。他走回岸邊行了一禮,將金烏磐龍杖交還給李元中,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潛龍淵水面上地字跡才緩緩消失。

梅振衣在云端上默默的看著,暗中不住的點頭。李元中看似沒有直接傳授行兒法訣,但如此指點“書法”。其實就是梅氏絕技神宵天雷術中“神宵天雷踏罡步”的根基。

行兒地修為如今已相當不錯,易經洗髓接近圓滿,以三十六洞天次第來印證,相當于第二十二洞天“御形”的境界,雖然他學的并非丹道。如果與梅振衣本人的修為精進來比較,梅應行自然遠不如父親,但對此不能強求。\\\

有些經歷與福緣是無法復制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包括梅振衣的道侶以及所有門下弟子。都沒有他那般精進,對兒子又能說什么呢?順其自然吧。李元中與梅振衣,從來就沒逼迫梅應行修煉到什么程度,只是依緣法點傳而已。

休息片刻之后,李元中拄杖問道:“行兒啊,你我在白莽山結緣,有多長時間了?”

“已有十年。”梅應行很恭敬地答道。

李元中自言自語道:“不十年光陰對于仙家不久。但在人世間已經很長了。”

“鐵拐師父。您難道要走了嗎?”梅應行十分敏感,立時就聽出李元中地弦外之音,很緊張的問道。

李元中仰頭看天嘆道:“天上有長生久視,天下卻無不散地筵席。我這十年,只是為你打下一世修行的根基。想當年孫思邈真人只用了一年時間,就為你父振衣打下一世修行根基,由此看來。我不如孫真人,你也不如你父親。”

梅應行跪了下來,手牽著李元中的衣角道:“原來師父真的是要走了,行兒舍不得。”

李元中低下頭,伸手撫著梅應行的腦袋。兇惡的面容上現出慈祥之色:“一晃十年,你也長大成人了,我知道你舍不得,就像你父當年也舍不得孫真人一樣。其實你應該恭喜為師才對,我修行了不止一世,此世才得世間法的盡頭。\///\\”

梅應行露出了笑容,一邊笑一邊松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磕頭道:“恭喜鐵拐師父!”

李元中看著他溫言道:“臨別不必傷感,未嘗不會再見。還是說點別的吧,其實我是你父親梅真人請來地。你可知曉?”他終于說破了這個“秘密”。

梅應行答道:“一開始不知道。后來也猜到了。我就能在蕪州偶遇高人指點仙緣?就算您是無心之中與傳人結緣。也不會自作主張選擇青漪三山后人,除非是家父知情。”

李元中地笑容甚是欣慰:“好聰明的孩子,你真是長大了。其實就算沒有你父相托,我在蕪州遇見你們也會結緣的,阿斑那五個燒餅一片好心,而你小子想的更周到,那一大碗酸梅湯滋味真不錯。”(注:詳見本書264回。)

提及初次見面的往事,師徒二人都很感慨,李元中又問道:“昨天梅真人把你叫回山,打算帶著親眷與一批弟子回昆侖仙境無名山莊,你為何要暫留蕪州不走?”

梅應行:“我已經長大了,蕪州是我家,父親要仙游,我留在蕪州盡梅家少主之責。”

李元中:“你雖未走,實則也等于遠游。以你的出身,想要什么樣的法寶哪怕是神器也可得,為何這些年隨身法器只是一根紫藤枝呢?”

梅應行抽出紫藤枝,這是謝妖王三百年多前留在碧山潭之物,后來被門中長輩賜給了櫻寧,又被梅應行從櫻寧手中騙了過來,從而留下一段緣法。櫻寧萬里迢迢從昆侖仙境找到了青漪三山,陪他度過了最美好地一段少年時光。

這根紫藤枝對一般修行人來說也算不錯的法寶,但是青很多,而這些年來梅應行卻一直用紫藤枝為隨身法器。

他手持紫藤枝道:“父親告訴我,煉器之道首在化腐朽為神奇,煉器也是煉人,哪怕是一根草莖也有玄妙之處。謝妖伯已經傳授我如何繼續煉化這根紫藤枝,就算不能成為神器,也總能發揮其最大的妙

李元中追問道:“原來是為了印證煉器之道,還有

梅應行的表情有點靦腆:“其實也沒什么別地原因,就是我喜歡。”

“嗯,這才是大實話!”李元中很滿意的點了點頭,表情有些神秘的忽以無語觀音術道:“如果你早把這根紫藤枝拋卻腦后,那么有一件事為師就不會告訴你——其實櫻寧沒有回碧山潭,我送她去了……此事是我自作主張,而你父得知后也沒說什么。”

梅應行既驚又喜,眼神發亮,從地上躥起來一把抱住李元中的胳臂呼道:“鐵拐師父,您真是太好了!”

李元中一側身,在他腦門上敲了一記暴栗,笑著呵斥道:“大好男兒就不能穩當點?別這么忘形!過了這些年,人家認不認你這個行兒弟弟、怎么個認法,還兩說呢。……你是否清楚,你父梅真人并不喜歡櫻寧姑娘。”

梅應行一縮脖子答道:“我知道。”梅應行:“櫻寧很聰明很有心眼,她當年來找我自有目的,做的一些事很顯心機,而后來也是真的對我好。但她卻沒搞清楚我爹是什么人?她的那些心機手段在我爹面前根本不夠看,偏偏還要耍,當然不討人喜歡。她攢動我做的那兩件事,本意想討巧,卻適得其反。”

李元中摸了摸亂蓬蓬的胡子:“很好,你已經能看得很清楚,年紀不大活地倒明白,既然你父不喜歡櫻寧姑娘,你怎么辦?”

梅應行眨了眨眼睛,小聲說道:“我又不是我爹!”

李元中拄杖抬頭望著云端,哈哈連聲而笑,笑完了低頭沖行兒道:“既然是你師父,臨別前總得留點寶貝,我可沒有你父那么闊綽,只有一枚九轉紫金丹賜給你,以后一定會有用處地。”

這枚九轉紫金丹是梅振衣送給李元中的,李元中自己卻沒服用,又傳給了弟子梅應行。梅應行趕緊后退兩步,端端正正以師禮下拜道:“我知道這是家父曾煉制地靈丹,人間珍貴難尋,師父留給行兒已經太多了,我怎可再受此物?”

李元中語氣一沉:“讓你收下就收下,這是師命!”

既是師命,梅應行只得先叩謝后收下,李云中的眼神中有光芒閃爍,緩緩說道:“行兒啊,你一出生便有仙緣,但成并非注定,這是他人無法勉強之事,世間種種機緣難得、劫數難料。為師且去,有緣再見,你要好自為之。”

(,如欲知后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