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115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115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

115回、智詵奉詔燃金旨,綠雪未期受山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第六卷:子非魚

“如此說來,修行人出神入化,不僅要省己身,還要觀世間萬象。前世種種,其實就是世間眾生的經歷啊,不同時代、不同世界、不同身份的經歷。”梅振衣感慨道。

鐘離權眼神一亮:“不錯,你這句話,竟說破了前世的含義。”

梅振衣:“師傅說什么,所謂前世難道就是這個意思?”

鐘離權眼睛一瞪:“那你以為修行人談前世的何在?就是觀世間眾生萬象,不僅前世,后世也是這個含義。”

梅振衣:“師父不要總瞪我啊。”

鐘離權:“不瞪你不行,你很聰明,能想通很多事情與道理,但是能說出的話,并沒有真正在修行中印證。”

梅振衣:“我的修為離出神入化還差得遠呢,但聽師父這么一說,到時候我并不怕這重考驗。”

鐘離權又瞪了他一樣:“修為至此,誰都不會怕!關鍵在于能不能過得去。……知焰這三年流落就是在觀世間萬象,不如此,也無法窺破關口成就出神入化,所以說是考驗也是福緣。”

梅振衣:“師父,你說知焰會不會有危險?”

鐘離權:“廢話,正在兇險之中。”

梅振衣:“你能不能幫她?”

鐘離權:“現在幫不了,得靠她自己,我們只能讓她不要受驚擾,師父真正能做的,就是點化她堪破關口,如果萬一歷劫失敗。再去設法補救。”

“這重劫數叫什么名字?”梅振衣憂切之色溢于言表。

鐘離權:“天刑之前,世間修行重重劫數因人而異,因而無名,我聽說你喜歡起名。那就起個名字唄。”

梅振衣想了想:“借用佛家之言,就叫苦海劫如何?”

鐘離權手拈胡須道:“妄心、真空、苦海……你給這些修行劫數起的名字都很形象,也很貼切,那就這么叫好了。”

梅振衣:“這么簡單的事,以前為何無名?”

鐘離權:“并非無名,而是無定名,各門說法不一。各人經歷也不一。比如真空劫,對梅毅就很難,對你卻很輕松,此去丹霞派一趟真空已歷盡,甚至一點刻意的感覺都沒有。拜神鞭送出又收回,這一劫就過去了,這也與你平日行事很少依仗神通法力有關。”

師徒之間地這番對話,言下之意梅振衣已經渡過了“真空劫”的考驗。梅振衣苦笑:“師父也不看看我都和什么人打交道?想依仗神通法力也比不過呀!這一劫看似輕松,實則艱難之處,不在行功之時。”

鐘離權微笑道:“這便是世間修行劫數的妙處。因人而異。雖是天劫,也稱人劫。徒兒,我問你,假如知焰知道隨你上丹霞峰會是這個結果,時光倒流再來一次,她還會去嗎?”

梅振衣:“我想她應該還會去的,所行便是所愿。……師父。我們再聊下去天就亮了。你不是還要傳法嗎?”

鐘離權習慣性地揮起扇子敲了他一記:“臭小子,是你問這問那。還要催我!……現在就傳你九轉金丹直指的法訣,我能在一個時辰內傳完,但還有幾句話要提前說清楚,你閉嘴聽著,不許再打岔。”

梅振衣已是大成真人,剛剛經歷真空劫,此時修為按醫家簡練說法,已入脫胎換骨門徑。但是鐘離權要教他的“九轉金丹直指”心法與口訣,卻是從修行筑基入門開始,到金丹大成為止。世間典傳心法不過大成真人,再往上修行往往是各人自悟與上師點化結合了。

“九轉金丹直指”有九層次第境界,分別是:一陽生、上天梯、元神現、三華聚、藥歸壺、神氣合、化爐鼎、九還轉、紫金丹(大成真人)。梅振衣已有大成真人境界,鐘離權可以直接下心印,一次將心法與口訣都傳完,這與教普通弟子情況是不一樣的。

鐘離權告訴梅振衣,就像歷真空劫一樣,暫時不要理會自己已是大成真人,從筑基開始修習“九轉金丹直指”,與以前所學相印證。勿有焦躁自得之心,之前經歷的種種劫數自不必再擔憂,印證境界應該很快。

他為什么要這么教?一方面鐘離權所學與孫思邈不一樣,他希望梅振衣的根基更扎實,才好繼續傳法。另一方面,有梅振衣這種經歷與資質的人很少,鐘離權希望他能兼容并蓄,將來不僅是一位仙家高人,也可成就一代宗師。但這句話,鐘離權放在心里沒說出來。

當天邊霞光升起地時候,鐘離權傳法已畢,起身道:“丹訣已傳完,我要去太牢峰幫東華門開鑿太牢靈境,此非一日之功,你假如有事,就到太牢峰找我。……對了,師父能不能求你點事?”

梅振衣:“師父有事何用求字,盡管吩咐便是。”

鐘離權神情居然有點不好意思:“在世間開鑿洞天,僅有仙家法力還不夠,世俗間所需人力、物力、財力也很大,對東華門而言有些難。”

梅振衣:“師父不必多說了,請在此稍候,弟子去去就來。”他走進了齊云觀。

過了兩柱香地時間,梅振衣返回齊云臺道:“這里有散碎黃金五百兩,其中一百兩是玉真公主孝敬您老人家的,三百兩是張果去年處置戰事封賞時梅家所得,還有一百兩是我在家資中挪用。蕪州梅家雖富甲一方,一時也只能拿出這么多。”

鐘離權呵呵笑了:“玉真公主的錢,我就收了,那女娃的心思我明白。張果拿的是你的私房錢,都讓我搜刮空了。至于最后百兩黃金,你還沒當家。挪用這么一大筆家資,不太妥吧?”

梅振衣:“我聽聞朝廷傳旨地欽差已經出發,不日將到蕪州,此次不僅詔我入京。還有黃金百兩賞賜,我到時補上就是了。……這筆錢對于普通人家已是巨富之資,但以太牢峰的規模開鑿洞天道場,恐怕還遠遠不夠,師父且去,容弟子再想辦法。”

鐘離權:“你一次拿出這么多,為師已經很感謝了。道場洞天的建造。都是歷代弟子數百年甚至近千年的功夫。不能指望你一個人。”

梅振衣:“能想辦法就想辦法,總之盡力就是,師父不必為心。”

鐘離權離去后地第三天,武后派地欽差就到了,是一名僧人,法號智詵。這位智詵禪師是禪宗五祖弘忍的親傳弟子,有人可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是他有兩位師弟大大有名,一位是北宗神秀,另一位是六祖慧能。如果連這兩位都沒聽說過。那么智詵在拜入弘忍門下之前。還有一位師父您一定知道,就是唐僧玄奘。

智詵禪師不修形骸,外貌看上去與實際年齡相仿,是一位年過古稀的老僧,眉毛已經白了一大半,慈眉善目寶相祥和,說話時總是面帶微笑。但看他行走坐臥。一點都顯不出有絲毫老態。梅振衣見到他的第一印象,就覺得這老和尚的修為非自己所能估測。

武后這一次派欽差到蕪州。不僅傳圣旨還要宣法旨,所以派了這樣一位有道高僧。

領蕪州刺史梅毅率蕪州大小官員,還有都騎尉梅振衣,都在蕪州府接旨。天后下詔,賞梅振衣黃金百兩、玉帶一條、明珠兩斛,擇日進京面圣。這些消息梅振衣早就知道,但意外地是還有一道圣旨事先不知。

天后聽聞翠亭庵一夜之間飛入城中,十分高興,認為是菩薩顯靈,她又下了一道圣旨,說蕪州城中只有尼庵卻沒有僧人修行地寺院,命智詵禪師在蕪州城內擇福地修建一所寺院,御筆題名“九林禪院”。

智詵禪師負責選址、督造、招集僧眾供養等事宜,在新寺院住持沒有選定之前,智詵禪師還要暫領九林禪院地住持,而蕪州府應全力配合。看來智詵一時半會是回不去了,至少要在蕪州留個一年半載。

傳旨之后眾官員起身,迎欽差上座,獻茶閑談。梅振衣替梅毅問道:“請問大師,您在蕪州城中建九林禪院,想選址在何處,需要我等做些什么啊?”

智詵:“此事不急,蕪州山水靈秀、地勢不凡,我想在附近考察山川數日,再于城中選址。……倒是老僧想問梅公子,圣旨雖未限定你進京時日,但也不好怠慢,請問你打算幾時動身啊。”

這話一出口,梅振衣就暗暗吃驚,這位高僧不僅修為深不可測,而且也精通風水地脈堪輿。在城中建寺,為何要到城外的山川考察,別人可能不解,梅振衣是行家一聽就知道其中奧妙。

寺廟可不同普通地建筑,往往有鎮風水地氣的作用,就看是什么人修建、怎樣修建了,不知會對九連山的地脈靈樞造成什么影響?想到這里梅振衣答道:“奉旨本應立即啟程,但大師在蕪州之事我梅家也應盡力相助,待到大師選定福址我就動身。……對了,大師還有法旨要封敬亭山神,請問何日開壇?”

智詵:“明日正午即可,請蕪州府稍作準備,老僧自去,此等法事,不必多人陪同。聽聞敬亭山是梅家產業,綠雪神祠也是梅家所立,那就請梅公子也到場。”

梅毅吩咐道:“大師宣法旨封山神,不欲為俗人所擾,在座諸同僚明日就不必去了!我代表蕪州府、都騎尉代表梅家,再請持盈法師、星云師太等修行人觀禮,大師還有什么需要,命隨從吩咐即可,明日正午之前一切所需皆可準備完畢。”

宣法旨封山神,這種事情前所未見,蕪州大小官員都想去觀禮,可是梅毅開口下令,以官威阻止眾人前去,在座眾官員皆有失望之色,但梅毅也顧不得大家有什么不滿了。

武后也真是的。好端端的封什么敬亭山神?綠雪還好說,可梅振衣已經將敬亭山送給仙童清風做道場了。雖然清風知道消息后沒說什么,但假如智詵在山中宣旨之時,清風現身引起什么亂子。也真不好收場,不得不謹慎一些。

當天在驛館設素宴招待欽差以及隨行的大小和尚,宴后安排清靜別院讓智詵禪師休息。這日入夜時分,智詵正準備安歇,小沙彌來報:“師父,蕪州都騎尉梅振衣求見。”

智詵微微一笑:“果然來了,回稟一聲。我這就去見他。”

梅振衣在前廳等候。只聽步履聲響,智詵穿著素色僧衣走了進來,他趕緊迎上前去:“深夜來訪,打擾大師休息了!今日在州府之中有些話不便講,不得不私下里向大師交代。”

智詵笑著一擺手:“不必客套,老僧早知梅公子會來,你是為了明日封神之事吧?請坐下慢慢講。”落座之后,梅振衣開門見山:“大師是有道高人,有些話就不必隱瞞了,敬亭山是我家產業。我已將此山送給一位仙童為道場。明日封神之時,如那位仙童現身,大師不要驚訝。”

他說話時一直看著智詵的反應。老和尚一直面帶微笑并無驚異之色,微微點頭答道:“進城之前老僧曾遙望敬亭山,云氣不凡玄機莫測,應有仙家高人駐守,本以為就是綠雪。沒想到是另有其人。請問此人是什么來歷?”

“聞醉山清風。”梅振衣說出了這五個字,就見智詵微微一驚。他追問道:“大師也聽說過此人?”

智詵:“不是聽說過,而是見過,那時他身邊還有一位明月仙童。”

這下輪到梅振衣意外了:“對對對,明月也在敬亭山中,原來大師與他們是舊識?”

智詵:“多年前曾有過一面之緣,既然他們在此,辦完事我正好前去拜會。梅公子放心,老僧此次奉旨封山神,不是要與誰為難,也不是要奪誰家私地,你將敬亭山送給清風落腳,與老僧之事無關。不論誰是山神,敬亭山還是你家地地方。”

梅振衣:“既然如此,在下就放心了,大師請早點休息。明日午間,我于敬亭山綠雪神祠恭迎法駕。”大唐垂拱元年,二月十五日,午時,敬亭山主峰南面山谷,綠雪神祠門外地空地上,“山神受封”儀式正在舉行。綠雪神祠不大空間有限,所以法壇擺在了門外,視線穿過敞開的兩重門庭,站在法壇后可以清楚看見綠雪的神像。

二月間地竹林中空地上,自然鋪落一層枯黃的竹葉,很是干爽素凈無須特意灑掃,有一道清泉從神祠后的山巖中流出,穿繞竹林而過,山風微,陽光在空地上投下斑駁搖曳的竹影,立足此間神清氣爽。

梅振衣卻沒有看風景,他站在智詵后側一直看著綠雪神像,能感應到綠雪并沒有來。正主不到場,這個“封神儀式”能有什么意義?純粹就是世俗中地一種儀式罷了,這樣地話一道圣旨就行了,為何還要智詵這種高僧親自前來舉行儀式?

智詵禪師可不理會梅振衣在想什么,似乎也未理會神像之上有無神靈依附,按部就班舉行儀式。展開天后的“法旨”宣讀,然后施法將法旨懸于法壇之上,一揮袍袖,以真火之力焚化。

法旨是以朱筆寫在黃綾上地,以真火點燃時發出純凈金色火焰,卻沒有一絲煙與任何灰燼。法旨一開始焚燒梅振衣就突然覺得不對,因為他地神識察覺到綠雪“來了”。

不是綠雪現身,而是那尊神像在突然間“開光”了,綠雪的神識依附于其上。看來智詵禪師在點燃法旨的同時也做法將綠雪招來,直接讓她登壇入座,他這一手法術可比梅振衣能施展的“喚鬼神”術要高明多了。

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后面,隨著法旨焚燒,梅振衣能感應到滿山的靈樞之氣竟在移轉,向著某地匯聚,這個地方不是綠雪神祠,而是深山幽谷中不知名的某處。梅振衣猛然反應過來,那里應該就是綠雪原身扎根所在。

等法旨燃盡,“山神受封”的儀式也就結束了,此山的地氣靈樞已經完全匯聚于綠雪原身,與她依附于神像中的神識相應,渾然一體不可分!什么意思?直截了當地說,此時地綠雪已成為真真正正的敬亭山神,這座山就是她的山神道場!

梅振衣傻眼了,不僅是他,就連站立在山巔之上望向山谷的仙童清風,陡然間也是一臉驚疑之色,看上去也傻眼了!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