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第五卷:應帝王 087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卷:應帝王 087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第五卷:應帝王 087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087回、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本章出自《》

[蔣華腦門冒汗了:“英國公若真要反,手下能兵勇將肯定不少,其人也熟知兵法,將軍就要靠兩千人來守蕪州嗎?蕪州守備軍馬久未操練,就連司馬一職還是空缺呢,趕緊求援吧。”

梅毅:“江南道藩鎮軍馬駐扎在浩州,你立刻就派人向浩州刺史程玄鵠求援,至于附近其他州縣就不必求了,與蕪州差不多,連自身都難保。”

蔣華:“假如援兵未至,朝廷大軍遠水解不了近渴,叛軍已殺到城下,我們該怎么辦?”

梅毅一拍桌案:“戰禍當前,你說該怎么辦?無非戰與降兩條路,你身為一州軍政之長,還能逃跑不成?告訴我,真的大軍壓境,你是戰是降?”

“戰、戰、戰!”蔣華的牙齒都打戰了,他不能有別的回答,壯著膽子又問了一句:“以將軍看,朝廷大軍能掃滅叛亂嗎?”

梅毅:“廢話!”

蔣華:“將軍有把握守住蕪州城嗎?”

梅毅:“當然有!”

蔣華擦了擦額上冷汗:“那就全托付將軍了,就將蕪州軍務全權交給將軍負責,我本人是個文官,不通武事。”

梅毅:“不僅是軍務,也需政令配合,要想整頓軍備的話,今天就要開始了。”

李敬業在江都起事,立幕府三座,一名匡復府,一名英國公府,一名楊州大都督府。李敬業自封匡復上將、楊州大都督,以唐之奇、杜求仁為左右長史,薛璋為司馬。魏思溫為軍師,駱賓王為行軍記室,并且宣布恢復李哲年號,仍是嗣圣元年。

萬事俱備,只出了一點紕漏玉真公主不見了。玉真公主是左游仙帶到江都的,她只是一名弱女子,沒有一身修行也不像梅振衣那樣機智百出。所以左游仙把她交給李敬業,并沒有帶在身邊親自看守。

李敬業將玉真公主軟禁在江都司馬府的后院中,外面有重兵把守,防范的也是很嚴密。起事的第一天,每個人都很忙江都城中也是亂糟糟的,就在這一天玉真公主突然不見了!晚上李敬業才得知玉真公主不知何時消失。再派人去找已經找不到了。

李敬業打地旗號可不是造反,而是“匡復”,是以剪除專權妖后、重扶廬陵王回歸大位的名義。當時朝堂之上雖然動蕩不安,但民間還是太平盛世,尤其在江南一帶百姓安居樂業,如果李敬業直接說自己想造反,是沒多少人愿意跟他起哄的。

以匡復朝政的名義才能師出有名。可是誰給他這個名義呢?原本打算是讓玉真公主假傳故太子李賢的遺詔。又劫持梅振衣,假稱南魯公于京中傳廬陵王密詣。現在倒好,兩邊雞飛蛋打。

情急之下還是薛璋出了個主意,在軍中找了一名小卒,據說長的很像李賢,穿戴一番詐稱李賢未死,逃到江都命李敬業起事。就這么大張旗鼓的開始造起反來,傳檄各地,率軍攻占了潤州、常州等地。矯詔開府庫赦囚徒,收編當地守備軍馬,一時之間東南大震。

朝廷得到了緊急軍報,李敬業起事地檄文也傳到了洛陽,武后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道:“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后房之嬖。……”

字字句句都在罵她,文采飛揚罵得是痛快淋漓,武后只是淡淡道:“含血噴人,刀筆甚是犀利!”

接著不動聲色的往下看,直至末尾:“……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后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看完了,武后不怒反笑,贊道:“好文章啊,是何人手筆?”

左右答曰:“聽說是駱賓王所作。”

武后:“哦,原長安主薄駱賓王?得封賞時他不反,如今遭貶心生怨望,想起勤王了?但有此文采,我竟未曾聞,宰相之過啊!……傳旨,召裴炎進宮。”

裴炎進宮面見天后,武后指著那份檄文問道:“這篇文章,想必中書令已經看過,請問何以退江都之兵啊?”

裴炎答道:“皇上已成年,卻不得親政,叛黨得以為辭。若太后下詔歸政,叛眾就不戰自平了。”

武后本來想問軍務,不料裴炎答的卻是朝政,心中想的是如何扶李旦親政。武后心中當然不悅,命裴炎退去,又召她的侄子武承嗣進宮商議軍情。武承嗣大大咧咧道:“烏合之眾,一遇大軍,自然就蕩平了,天后有什么好擔憂的?”

武后:“我擔憂地不是一個李敬業,而朝中不知還有多少李敬業?剛才裴炎不談如何征討,卻勸我此時歸政呢!”

武承嗣道:“協助李敬業叛亂的薛璋就是裴炎的外甥,我聽監察御史崔察說,裴炎與他就是同謀呢!”

裴炎是薛璋同謀?說實話,武后并不太相信,但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是一定要徹查的。此時武后心念一轉,想到了此事也是個好機會,可以在朝中來一番大換血。當初廢李哲帝位,心中也存了自己登基的打算,可看形勢朝中故舊勢力并不擁護,現在是時候好好清洗一番了。

想到這里武后立刻下旨,讓監察御史崔察,連同肅政大夫騫味道等人羈訊裴炎。本來就是崔察告發的裴炎,再讓崔察本人去查,裴炎還能有跑嗎?圣旨傳了下去,武承嗣問:“天后還有何旨?”

武后看著他說:“裴炎要查,但平叛之事也是當務之急,當派兵征討。你有何謀劃呀?”

聽武后的語氣,是希望自己地侄子主動請纓領兵出征,也好讓武家子弟謀一場軍功。武承嗣剛才話說地輕松,但一想到領兵打仗就心中害怕了,趕忙道:“南魯公梅孝朗能征善戰,天后何不問問他?”

武后微微皺眉:“梅孝朗是裴炎女婿,你不知道嗎?”

武承嗣只想把這差事往外推。也替梅孝朗辯解:“梅家和裴家可不是一條心,他們翁婿不和,洛陽人盡皆知。最近裴炎與私黨飲酒,常酒后大罵梅孝朗是白眼狼。”

武后微微嘆了口氣:“那好,你去吧,本宮自有計較。”

武承嗣領命而退。宮中傳旨急召梅孝朗。一見面,行禮剛畢,武后就把那份檄文扔到了梅孝朗懷中沉聲問道:“南魯公,駱賓王這篇文章,寫的好嗎?”

這話不好回答呀,若說好,那就是擁護叛軍。若說不好。這篇文章確實精彩連武后自己都夸。梅孝朗沉吟著答道:“駱賓王,一書生而已。有文修還需有武備,賓王能文,敬業未必能武。”

武后點頭:“南魯公地見識不錯,請坐下說話。今天召你來,只問一件事,何人可為征討主帥?”

這話更不好答,假如梅孝朗不挺身而出,可能會有怯戰或同情叛黨之嫌。但是武后若沒有猜忌之心。直接下旨讓梅孝朗掛帥出征就行了,何必有此一問?

梅孝朗思前想后,很謹慎的答道:“敬業以匡復之名反叛,實為誆言托辭。朝廷大軍為正軍心,斥敵之偽辭。應以皇家宗室子弟為帥。如此一來。大軍到處,自無人再依附叛黨。”他這個建議很有講究。李敬業自稱討伐太后匡復李家,那么朝廷就派一名李家皇室宗親去領兵平叛,名正而言順。

武后是個聰明人,也是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立刻就聽懂了梅孝朗的意思。她原本打算讓武家子弟領兵出征立這場軍功,現在來看并不是最好的計策,梅孝朗的建議更佳。梅孝朗敢在這個時候提這種建議,也是需要膽量的,說完之后就見武后笑了:“此時敢進此言,可見南魯公忠心為國,并無似慮。那么你看,皇室宗親中何人可領兵?”

梅孝朗:“左衛將軍李孝逸。”

武后又問:“孝逸并非宿將,若作戰不利,又當如何?”

這話問地又有玄機,背后的意思可不是指李孝逸作戰不利,而是說假如李孝逸懷有觀望之心,不盡力平叛貽誤戰機怎么辦?梅孝朗后背有點出汗了,但面不改色的答道:“大軍可以分為兩路,前后而發,李孝逸率前路軍先行,后路軍為聲援。”

梅孝朗的建議是發兩路兵馬,一前一后,后面這路大軍說是聲援,可暗中的意思也是監督挾制。武后聽到這里終于滿意了,連連點頭道:“那你看,何人可為后軍統帥?”

“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梅孝朗終于舉薦了自己地心腹,這位黑齒常之將軍原是裴行儉地部將,當年就與梅孝朗相交甚厚,裴行儉死后更是梅孝朗在軍中的親信,而且是一位能征善戰地宿將。

梅孝朗此時已經接到了蕪州老家傳來的密報,知道了薛璋上門先誆騙后逼迫梅振衣之事,心中也是深恨李敬業等人,于公于私,他都不會對李敬業客氣的。

當著梅孝朗的面,武后立刻命人擬旨,命李孝逸與黑齒常之率兩路大軍,先后南下平叛,完全采納了梅孝朗的建議,這也是一種恩寵地示意。懿旨擬完了,武后卻沒有立刻讓梅孝朗走,命宮人賜茶,漫不經心地又說了一句:“有人告發你親家翁裴炎,與薛璋內外勾結,同謀反叛之事,南魯公有何見教?”

這句話說的輕飄飄的,聽在梅孝朗耳中無異于平地起驚雷,手雖然沒抖,但差一點就差茶碗給捏碎了。他早知道薛璋是裴炎的外甥,但有人指控裴炎謀反,他還是第一次聽聞。

太后是什么意思?如果真想勾連他梅孝朗,剛才也不會先問計當面擬旨了,但如果沒有責問之意。話中也不必特意點明裴炎是梅孝朗的岳父。梅孝朗離座而起,伏地說了一句話:“想當初陣前射子,我亦心如刀割,但家國大義當前,別無所取。”

他這話答的既聰明又大義凜然,意思是說當初為了家國大義,那一箭連親兒子都射了。何況岳父呢?但他并沒有談裴炎究竟有沒有罪。

武后看著他眼神中很有深意,又問了一句:“裴炎之事,南魯公如何看?”

梅孝朗:“臣不知,亦不敢言,應避其嫌,天后應另派能臣徹查。”他沒有保裴炎。也沒有落井下石告黑狀。

武后也站了起來,年近六十的婦人仍然容顏柔媚,儀態萬千,伸手示意道:“南魯公請平身,你是忠心、忠毅、忠厚之人,哀家心中有數,你且退下吧。”

梅孝朗回府之后。立刻下令緊閉大門謝客。夫人裴玉娥聽說父親被大理寺官員帶走。想回娘家看情況,被梅孝朗阻止不許她出門。裴玉娥又在家中和丈夫吵鬧,讓梅孝朗次日上朝一定要設法解救裴炎,梅孝朗默然無語,裴玉娥鬧了一夜。

成親這么多年了,不論與親家關系如何,夫妻之間一向還算恩愛,梅振衣對這位夫人也是諸多容讓。但是今天,他第一次完全不順從夫人的意思。聽見哭鬧他也心煩。想哄勸,但有些話又無法說。這晚夫人沒有讓他進房,梅孝朗也沒有心思到姬妾房中,在書房獨坐一夜。

梅孝朗也覺得后怕呀,假如兒子梅振衣真被薛璋哄騙到江都。那么今天他就與裴炎一起下獄了。進宮之后連回家地機會都沒有。他在書房里攤開行軍圖冊查看,江淮一帶沒有戰略縱深。就算李敬業能收編附近各州兵馬,也無法與朝廷久經戰陣地大軍對抗,只要大軍一過長江,就是李敬業敗亡之日。

唯一讓他不安的就是蕪州,就在叛軍大本營的西南,他若是叛軍主帥,也會命一支偏師去取蕪州。蕪州不僅是錢糧重鎮,境內寧國縣是上貢朝廷的軍械庫所在,而且是戰敗時向南方腹地逃竄的后路。

他已命心腹通知了黑齒常之,建議朝廷地后路軍能有一支前鋒從偏西側翼行軍,先切斷蕪州與江都之間地行軍路線,黑齒常之應該能做到的。但后路大軍到達江南,至少也要在一個月后,這一個月間叛軍很可能要進犯蕪州。

蕪州城能守住嗎?梅孝朗想到了梅毅,心中暗道:“梅毅呀,你跟隨了我這么長時間,如今獨自在蕪州該知道怎么辦,蕪州府庫充實,守城一個月不難。”

次日宮中傳旨,命李孝逸與黑齒常之,分別率領兩路大軍南下平叛。還有一道圣旨傳到了南魯公府,厚賞梅孝朗金帛。

李孝逸地前路軍先行,黑齒常之的后路軍還沒出發,朝中已經歷了一場大地震。裴炎下獄被定謀反之罪,按律當斬。侍中劉景先與侍郎胡元范等人為裴炎辯解,也被拿為同黨流放外州。恰好左仆射劉仁軌病逝,原朝中宰相只剩下了梅孝朗一個,武后又提拔了一批親信重臣與武家子弟,朝堂勢力來了一番大清洗。

這一番清洗就是武后將來稱帝的基礎。李敬業此時已被傳旨奪爵,復姓為徐,他大概也想不到,自己這一番反叛,反倒幫助了武后鞏固了地位。

朝廷之事蕪州尚不知,先說那梅振衣返回蕪州,接下來的日子氣氛很緊張,梅毅首先下令將寧國縣軍械庫中準備上貢朝廷地軍械,主要是重鎧與硬弩,全部連夜運到蕪州城。并且讓蕪州府下令,全境之內凡是能射箭會舞槍者,全部到州城集合州府有緊急征調,大開府庫出錢糧,來者皆有厚賞。

梅毅忙著指揮軍備,張果忙著安排家務,谷兒穗兒等家眷都搬到齊云觀中,那里遠離州城且有高人守護,也可退入青漪三山躲避,應該是安全的所在。張果自己留在了蕪州城協助梅毅,梅振衣也留在了蕪州城中,梅氏六兄弟奉少爺之命就跟隨在梅毅左右寸步不離。

大家都很忙,有一個最好湊熱鬧的“人”此時卻失蹤了,一連幾天不見蹤影。提溜轉護送梅振衣回到蕪州后,就不知去向,梅振衣一時也顧不上它。

就在叛軍進犯蕪州之前,提溜轉回來了,還悄悄領回來一個特殊的人,將此人直接送到了齊云觀。也不知道提溜轉對觀主曲振聲說了什么,一向穩重的曲道長,居然騎了一匹快馬,一路狂奔來到城中向梅振衣報信。

寫本回時有所感慨。在開《靈山》這本書之前,我特意去了關中實地考察感受唐風古跡,也去了李賢地陵墓。在墓室中手撫那巨大的墨玉棺槨,上面鐫刻的紋飾與文字,棱角儼然鮮明宛如當初那種感覺,恍然若穿越千年。]

[ww.0。e]飛天.中文!

近期部分圖片章節出現空章,發現的請發信給管理員,注名書名及章節.情況屬實給予積分獎勵!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