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齊物論 053回、仙姑亂請四方朔,過路陰神好顯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靈山 >>靈山最新章節列表 >> :齊物論 053回、仙姑亂請四方朔,過路陰神好顯靈

:齊物論 053回、仙姑亂請四方朔,過路陰神好顯靈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 古典仙俠 | 仙俠 | 梅溪 | 梅振衣 | 徐公子勝治 | 靈山 
廣告①[]

廣告②[]

正文第三卷

何仙姑的記性還真不錯,仔細看了他兩眼一拍大腿道:“噢,原來是你呀,想起來了,還真見過一面,當時你就在孫思邈老神仙身邊。小道長,大過年的怎么到我們何家村來了,走親戚嗎?”

梅振衣:“不是不是,我就是來找你們家的,可真巧了。”

“找我們家?難道我婆娘做的事,得罪觀里的仙長了?”何木生有些不安的問道。

梅振衣:“不是這么回事,還記得仙姑曾帶著令愛到齊云觀看病嗎?當時孫真人開了個方子,你們用了沒有?”

何仙姑:“一直在用啊,難道藥方有問題?”

梅振衣:“藥方沒什么問題,但藥效有限,孫真人后來又煉了一爐丹藥,效果比原先的湯劑好用多了。老神仙臨走的時候吩咐把丹藥給您家送來,前段時間觀里事情忙就耽誤了,現在才想起來。”說著話取出一個小玉瓶,掀開被子的一角伸出手,遞到了何仙姑手中。

“是送給小女的丹藥嗎?難為老神仙還能記住這種事,多少錢啊?”何木生問道。

梅振衣笑著說:“不要錢,就是送的,煉丹藥所費都是孫真人的弟子梅家大少爺孝敬,所以就不收你們家錢了。”

“白送啊?那太謝謝了,這個瓶子也是送的嗎?”何仙姑的眼神亮了,她沒有看見藥卻看見了裝藥的玉瓶,這可是昆侖仙境妙法門用來盛丹藥的凈玉瓶,就算何仙姑不識貨,也能看出這東西很值錢。

梅振衣怔了怔:“這個,這個瓶子是裝藥的。丹藥放在瓶子里才能保持最好的藥性,里面一共有二十四枚藥,大約每十五天服一枚,按照黃歷上二十四節氣地日期。正好可以服用一年,就不用再服原先的湯藥了。至于瓶子,等丹藥服完了再說。喜歡的話就留著吧。”

何幼姑的哥哥何火根甕聲甕氣地插了一句嘴:“梅家過年送東西,我知道,我們村就有梅府的佃戶,年前還有人從齊云觀送香菜來呢,連菜壇子都是送的。”

何仙姑聞言是眉開眼笑,笑地臉上的粉都掉下來少許,收起玉瓶起身道:“呂道長大老遠來送藥,正趕上大年初三。怎么也得好好謝謝人家!當家的,你帶火根去找套干凈的衣服給小道長暫時換上,我去殺只雞做飯。……小道長啊,就在這里吃頓飯,別著急走,待會給你包壓歲錢。”

梅振衣想走也走不了啊,衣服沒烤干,身上還裹著人家的一床被呢。其余的人都去忙了。屋子里只剩下何幼姑,她眨了眨大眼睛弱弱的說道:“原來你是來給我送藥的,謝謝了!”

梅振衣看著她,心中莫名有幾分憐惜之意,柔聲道:“不必謝我。要謝就謝那煉制丹藥地人吧。”

何幼姑:“當然要謝你,藥是你大老遠送來的,我知道齊云觀很遠的。還要謝謝孫真人與梅家大少爺,如果你見到他們替我謝一聲,好嗎?”

梅振衣直點頭:“好的。好的。我一定把話帶到,你小小年紀可真懂事。”

何幼姑:“你年紀也不大呀。和我哥哥差不多,卻出家做道士了。孫真人不是已經走了嗎,你怎么還在齊云觀?”

梅振衣:“孫真人走了,我跟著曲觀主留下來了,就一直住在蕪州,說不定往后還有機會常見面呢。你一定要按二十四節氣按時吃藥,記住了嗎?”

何幼姑:“我會記住的,有你送來的的藥就好,不用再總喝苦湯,呂道長,我究竟得地什么病啊?”

梅振衣盡量輕松的說道:“也沒什么,你是不是一到陰天就覺得胸口悶、喘氣難,早上起來手指發麻、心亂跳,這樣很不舒服對不對?只要按時吃了丹藥,就會好了。”

何幼姑開心的笑了:“真的呀,那太好了!”

梅振衣又問:“幼姑,你的名字叫幼姑對吧?剛才為什么看著我偷偷笑?”

何幼姑:“我覺得你笨笨地好有意思,白天走路都能掉進水里。齊云觀我去過一次,在山上,你以后一定要注意,走路不要老看天,要看腳下的路,否則在山上摔一跤可不得了。”

梅振衣:“多謝你提醒,我以后一定會注意的。”

這時何木生領著兒子進來了:“小道長,找了幾件衣服大概合你的身,你先換上吧,一會吃完飯道袍就干了。……幼姑,你先出去,道長要穿衣服。”

梅振衣也沒有矯情客氣,換好衣服坐了一會,堂屋里的飯菜就擺好了,過年地菜都是現成地,又殺了一只雞,招待也算豐盛。何仙姑領著女兒在后廚沒有上桌,何木生和兒子陪梅振衣吃飯,不住的勸他夾菜招待地很熱情。

席間火根好奇的問了一句:“小道長,齊云觀里有高人,你隨高人學過功夫嗎?”聽見這句話梅振衣就心念一動。

梅振衣不是太乙真人何幼姑也不是哪吒,他想幫她,只能做自己能辦到的事情。自己擅長內養補益的導引法門,為什么不教給何幼姑呢?就算練不出什么大成就,能強健筋骨也是好的。教什么呢?還真有一套功夫,不僅可以教給何火根,連先天體弱的何幼姑都可以學。

這套功夫在穿越前他就見識過,就是曲正波教授所練的醫家古傳五禽戲。曲教授能修成五氣朝元的境界,出手有內家形意拳的威力,根基就是這套習練多年的內家五禽戲,但說起來它并不是一種武術或法術,就是一種鍛煉身體的導引之法。雖然練到高深的境界非常困難,但是入門的基礎卻并不難學。

想到這里他放下筷子道:“我和孫真人也學過一些內家功夫,其中有一套導引五禽戲,一般人都可以練。不僅能鍛煉筋骨氣血,用處非常玄妙。何家小哥如果感興趣,有機會我會再來,到時候教給你。連你妹妹都可以學呢。”

火根的興趣立刻就給勾起來了,在那個年代普通百姓地心目中,修行高人習練的任何一種法門。都是可遇不可求,何況是孫思邈真人所傳?當時就點頭說定了,火根對梅振衣是再三感謝,并請求他一定要找機會經常來。

何木生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何火根年紀又太小,并沒有意識到梅振衣答應上門傳法很有些不尋常,只是心中既感激又高

飯剛剛吃完,正在收拾碗筷。何家來客人了,只聽大門外有人喊道:“仙姑在家嗎?大過年的打擾了,有人撞邪了,發作地很厲害,人已經送來了,麻煩仙姑千萬給治一治。”

附近莊上的韋老爺發了急癥,大夫瞧不了說是中邪了,有熱心人就建議來找何仙姑。看來這位神婆在十里八鄉的知名度還不低。大年初三就有人上門。而何仙姑也很敬業,雖然是過年也照樣“出馬”,當即走出來迎到門前問明了情況,回頭向梅振衣道歉,說要收拾桌子在堂屋里“請仙姑”。

梅振衣道:“何夫人請便。這是你自己家,我來做客也不能耽誤你做生意,再說,我也想見識見識何夫人請仙姑呢。”

何木生領著兒子一起動手收拾,不大一會請神地“道場”就布置好了。何仙姑坐的“神壇”就是剛才吃飯的桌子。現在擦干凈了鋪上一塊黃幔,她穿上自制的“法衣”盤腿坐在上面倒也像模像樣。面前還放著一個小香爐。

病人抬進門被放在一張竹榻上哼哼嘰嘰的,意識還算清醒,梅振衣一眼看見他的臉還以為是人身子上長了個豬頭。只見此人面目浮腫,就像被吹氣球般的漲的老大,聽說是今天早起還沒吃飯,就突然發病了。

以現在地醫學常識,大夫看見這種癥狀第一判斷往往是中毒或急性腎炎,梅振衣暗中觀察此人氣色,在不遠處以神識感應他的心跳脈搏,暗自退在病因卻沒有說話。傳統的中醫看見浮腫癥狀,往往都會想起《內經素問》中的“氣交變大論”,切脈考察虛實。何仙姑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女人,不太可能會懂這些。梅振衣沒有具體問診,一時間對病情也無法下準確的結論,但他并不著急上前伸手,在一旁觀察何仙姑這一位唐代的神婆是怎么給人看病的?他穿越前當然見過偏僻鄉村里地那些巫婆神漢,甚至跳大神的那套把戲他自己都會耍,其中還是有一些門道的。

巫婆神漢給人做法事大多連哄帶騙。有少數人也會在符水、香灰里暗夾單方、偏方,也可以治療一些常見病癥,借鬼神而行醫,這樣有時會顯得神奇,但往往也會出亂子,甚至會耽誤人命。

還有一些人,用的手段看似與現代的精神療法類似,實則是從中醫原理地“調理情志”入手,以鬼神之名連哄帶嚇,告訴患者回家之后應該怎么怎么做,就會有效云云。這樣有時候還真有效,前文說過,古時大多數病癥都可歸結為“情志”一類,其病根就是平時的生活環境與習慣所導致。上古之時,醫、巫不分,也不是沒有原因。

孫思邈就很擅長調理情志而治癥,再配合湯藥效果非常好,但是他老人家不會故意裝神弄鬼,而是從五行虛實角度詳解病因,這就是后世醫與巫的區別。這樣也不能治好所有的病,常常也只是輔助養生手段。

而今天何仙姑做法,梅振衣還是第一次遇到,或者穿越前他可能見過,但當時看不出蹊蹺來。何仙姑坐在神壇上,微閉雙目口中念念有詞,開始念起請仙姑的咒語。她發音含糊不清,一般人聽不清在念什么,但梅振衣聽覺十分敏銳,竟然連聽帶猜搞清楚了。

只聽她念道:“仙姑教我傳法令,過路神仙快顯靈,東請東方朔,南請南方朔。西請西方朔,北請……”

這咒語是哪門子地嗑?梅振衣忍不住想笑,然而接下來地一幕就讓他笑不出來了。隨著何仙姑“咒語”念出,梅振衣感應到她似乎進入了一種特殊的定境。同時神壇上點燃地香煙突然變成了螺旋狀冉冉上飄。

屋子里并沒有風,梅振衣地神識一動,感應到有什么“東西”打著旋進來了。真有陰神白日現形。先在香爐上盤旋幾圈,然后托舍于何仙姑的神識中。神識有感則目中能見,然而梅振衣卻沒有看清那是個什么東西,因為陰神之形本就飄渺,而且那東西一直在打轉,很快消失于何仙姑的身形中。

看來這何仙姑倒是真有門道,屬于天生靈覺特別敏銳的那種人,思慮清靜自我放松之后能與鬼神溝通。甚至神識空靈能引陰神暫時托舍。她可能不是與師父學地,而是天生有些特異,通過模仿無意中學會了這樣做。

隨著香煙變成盤旋狀,屋子里的人都莫名有些緊張屏住了呼吸,說來也怪,那位躺在竹榻上的病人不再哼哼嘰嘰,眼神發直傻傻地看著何仙姑。梅振衣一直在注意觀察周圍,發現何幼姑的反應與其他人不同。自從那東西一出現,她的視線就跟著走,仿佛也感覺到了什么。

“幼姑,你看見什么東西進來了嗎?”梅振衣正巧就站在她身邊,俯下身悄悄問道。

何幼姑瞪大眼睛點了點頭。小聲答道:“是的,有一個提溜轉的東西進來了,每次媽媽請仙姑我都能感覺到,就是看不太清。……呂道長,你也能看見?”

梅振衣聞言心中微微一驚。看來這小姑娘和她母親一樣是天生靈覺特別敏銳的人。很可能是遺傳的,這對她來說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只能導致神氣更虛。這時坐在神壇上的何仙姑說話了,聲音并沒有變還是她,就是顯得怪怪地有幾分飄忽。

“韋從善,你還記得董小貞嗎?她伺候了你十年,你從一個窮書生成了韋老爺,可你怎么對的她?你喜歡張家姑娘,納妾就是,何必休妻?她被你趕出家門,死的好慘啊!”何仙姑開口說話了。

那個叫韋從善的人神情一震,睜大了眼睛,腫的和豬頭一般的臉上瞪圓一雙小眼睛,顯得說不出的滑稽怪異,他顫聲答道:“仙姑,您知道董小貞的事?是她陰魂不散在作祟嗎?冤枉啊,我休妻是因為她無子、好妒、染惡疾,七出有其三。她早知我與張巧兒有情,一直堅決不讓我納她進門,我與張巧兒自幼交好,如今休妻,自然要明媒正娶。”

圍觀地旁人聽見這一問一答,不禁竊竊私語議論紛紛,梅振衣從這些零星碎語中也聽出了一個大概。這病人叫韋從善,幼時家境不錯也曾讀過詩書,后來他父親早亡,寡婦母親做點小生意把他帶大,家道漸衰日子過得非常艱苦。

韋從善從小與鄰居張家的女兒情投意合,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韋母卻給他相中了另外一門親事,當地富紳董家的女兒董小貞,也是窮日子過怕了有攀附之意。而那位董老爺也相中了韋從善這個女婿,畢竟他一表人才而且讀過書,在當時當地也算是很出色的后生了。

韋從善無奈,從母命娶了董小貞,而張家之女巧兒后來也嫁給他人。現代人地文學影視作品中常常嘲笑古時書生落魄無用,其實在梅振衣所處那個年代,只要能識文斷字,謀生基本不成問題,如果為人再機靈點,就算沒什么太大的出息,在小地方出人頭地并不難。

韋從善成年娶了董小貞,再加上有董家的幫助,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近十年過去了,韋家也成了養賢鎮上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只有一點不好,就是婚后一直無子,韋從善也曾起過納妾的念頭,但是董氏脾氣比較蠻橫堅決不許,韋從善一直有點怕她,也就算了。

事情在一年前又有了變化,那位張巧兒出嫁后遇人不淑,與夫家“和離”,回到了養賢鎮地娘家,按現在地話說就是離婚了。韋從善不忘舊情,又見巧兒可憐,與董氏商量想納她為妾。不料董氏撒潑哭鬧,搞得家中雞犬不寧,還派人到張家罵門,罵的張巧兒閉門數日只在家中垂淚。韋從善因此非常窩火。

X起點歡迎您,記住我們的地址:

[公告]隨時隨地閱讀本作品,請訪問139so

在網絡中搜索更多靈山


上一章  |  靈山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