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歸第一百零五章 驚動和準備(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宋時歸 >>宋時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五章 驚動和準備(一)

第一百零五章 驚動和準備(一)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使奧斯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穿越 | 爭霸 | 天使奧斯卡 | 宋時歸 
最先得到官家那里決斷消息的,自然是在懿肅貴妃這里。

官家和梁師成與蔡京在寢殿書房當中問對,懿肅貴妃遣來的人已經在其間往還了不知道多少次。

事情進展到如此,已經不單單是蕭言一人去留的問題了,說不定還牽扯著將來朝局格局變動的大事。趙佶是有宋以來皇權最重之人,對他的心意大家更要揣摩得透徹,才能在今日汴梁穩穩站住腳步,甚而過得愈發的滋潤。

官家送出梁師成。遣出內使四下傳信。這消息自然第一時間就來到懿肅貴杞這里。幾個可以留在懿肅貴杞身邊等待最新的消息的縣主傘婦,早就頸項都等得長了。

這個打探消息的人是懿肅貴妃身邊得用心腹,在禁中面子既有,而且懿肅貴妃手面向來不小,也給相關內使使足了好處,打探來的消息既然再確實不過,甚而在私下里和蔡京梁師成問對內容,都打探了不少出來。

懿肅貴妃聽完。沉吟少頃,搖搖頭才展顏一笑。很是有些訝異的樣子:“當真是了不得。誰知道最后竟然變成這般模樣?本來想著蕭言以應奉動官家之心。不過為了自保而已。老公相卻翩然入禁中,這一篇文章做下來。這蕭言竟然成了官家不得不看重之人!要是蕭言此子伶俐,將來說不定又是一個王黼!這個南歸之人。命數之奇之硬。都足供人一嘆!”

旁邊幾名縣主命婦都聽得呆了。雖然她們是不大懂國家大事的。對朝局之間爭斗也是有些懵懂。無非是在禁中有面子,嘴又緊。行事謹慎。才能為各家所重,成為達往來禁中打探要緊消息的人物。但是既然在其間浸淫久了。自然多少也知曉一些分寸。太過深奧的不必問,只是今日驚動了梁宮觀和老公相這等頂尖人物。在天子面前,幾經反復,最后還是天子親口安排蕭言如何使用,就知道蕭言在這汴梁,地位一下就拔高了幾層!

甚而都可以歸類到天子青眼有加的將來信臣一流人物當中,誰都知道這位官家性子,只要蕭言哄得好了。誰說蕭言不能一飛沖天?

這幾個縣主命婦在那里癡癡呆呆的,懿肅貴妃笑著趕人:“還在那里喬什么癡模樣?都忘了自已所來為何?這等要緊消息,趕緊傳出去與各家,外間不知道急成什么模樣,整個汴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這眼下結果!趕緊傳出去,少不了得一個彩頭!”

幾名縣主命婦這才反應過來,忙不迭的應一聲。就趕緊起身亂紛紛的向懿肅貴妃行禮,各自帶來有使喚人,護持著她們忙不迭的趕緊出禁中去了。

幾人去后,只留下懿肅貴妃在那里沉思。

她是沒兒子的嬪妃,將來如何,就看手中能積攢下多少,還有女兒嫁得如何,在駙馬家能不能當起家才能決定晚景如何。這和外間外臣聯絡是少不了的,也是多要仰仗著有力外臣才能發財。懿肅貴妃,此刻自然還談不上將蕭言視為可能駙馬人選,就是想也未曾朝這里想。宋時挑駙馬需要的是有根腳人家,世代與天家休戚與共才能出嫁。蕭言在大宋,不管再有本事,一個缺點是天生的,沒有根腳。

但是眼看得蕭言要為趙佶得用,而且很可能要擔負起在汴梁應俸天家的重任,為財貨計,也不得不向這個南歸之人略微示好。可是平白不相干的,他和禁中又沒有半分關系,自家體面又在這里,不能硬湊上去。到底該如何向蕭言示好。到是一個麻煩事情。

想到后來,懿肅貴妃忍不住也具息一聲。

“唉,此子出現在汴粱。也不知道平白生了多少事情。也不知道汴梁城中有多少人,今夜再難安睡。。。。。。。。。。。。將來這汴梁城中。他怎么也算是一號人物了!”

此間消息,自然沿著最快的渠道。一直傳到了在球市子等候的諸家主事中人那里。禁中傳來的消息細細說完,在這雅間等候的各家主事之人,一時間竟然沉默了下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不知道才聽到誰嘆息一聲:“老公相達一招奇兵突出,卻是好狠!御前這篇文章也做得天衣無縫,任誰都說不出個不是來。要說老公相和蕭某人沒有聯絡,誰云能信?然則蕭言官家又不得不用,還不得不加以榮寵,將他從老公相那里拉過來。如當日王金睛等輩故事。。,。。。。。。。。。若是這所有一切,都是蕭某人籌算的,此人心思。未免也太過深了一些。。。。。。。。。。。。”

一句話如一石出起千層浪,頓時引起應和聲一片,人人都是感慨無地。

“此后俺們和這蕭顯謨如何處?卻再不能等閑視之了。隱相在他面前都已經灰頭土臉,俺們以后怎么好和他爭多論少?“官家信重,自已又有百般機變,說不定還要進樞府行走,正是俺們該管上司,天然就弱了一頭。隱相和俺們畢竟還隔一層,這個可就在身邊!”

“聽禁中傳來意思,官家信重蕭顯謨,是因為這蕭顯謨許諾要應奉官家,這可是個無底洞!要是蕭顯謨仗了官家勢頭,非要攘奪了俺們的份子,到時候該當如何是好?”

“這些先是不論,俺卻是真心佩服此子。實話實說,他和隱相對上,誰能看好此子?誰知道一夜一天下來,七轉八折,最后卻是隱相栽了跟頭!明日還有官家御駕親臨來示榮寵,準定還有大用。這般手腕,在座之人誰人能及?官家身邊這些年寵臣盡有。俺們也見得熟了,然則這些寵臣,誰有這位蕭顯謨本事?將來要是此子得大用了,朝局真不知道朝什么地方變去!”

“俺家幾個犬子。比起此子來歲數差不多。本事心機就當真是天差地遠了。身上也領著御前班直散指揮的差遣,和官家也時時見面的,怎么就賣不上這個好去?家中幾代未曾出過橫班了,都是靠著老祖宗遺澤過日子,想來就讓人牙癢,回去再重重的調理他們!”

眾人議論紛紛。訝異有之,艷羨有之,更多的還是擔心,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生怕蕭言一旦得寵。他又是有心機手腕的。自家在這生財生意中占的份子縮水。現在在這足球聯盟中的近二十家將門世家。不少不過是禁軍將門中的中等門戶。恰逢其會成了發起人。他們也沒什么雄心壯志,守著發財也就夠了,最擔心的就是利益受損。

眼看得大家議論成一團,卻言不及義。一直閉著眼睛揣摩禁中傳來清息的石老胖子睜眼喝道:“諸位。現下豈是說這個的時侯?官家遣使馬上就要來傳口諭,明日御駕親臨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現在時間緊迫,容不得俺們再七嘴八舌的感慨議論了,對官家。對蕭某人那里,都要先有所預備才好!”

這石老胖子一一行文至此,總該稱呼他的大號石崇義了。除了家資在眾人當中最富之外。身上官銜也并不讓人輕忽,桂著天武軍四廂都指揮使的頭銜。

大宋三衙制度,原來殿前司和侍衛司并立,后來侍衛司分為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指揮使司,居于殿前司之下。合稱三衙。這三衙當中分設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侯使,總計九名最高長官,可稱三衙管軍。(侍衛司這個名義還長期存在,依然設官,但已經形同虛設,到宋真宗將這最后的名義才告取消)

三衙管軍之下就是上四軍都指揮使也可稱管軍。得上四軍指揮使名銜已經是三衙了不得高等武臣,身在橫班之列:這脾氣甚好。見誰都笑嘻嘻的石崇義正是上四軍中天武軍的都指揮使。比照蕭言穿越來的那個時代,應該差不多就是拱衛京畿的三十八、二十七這種王牌集田軍的司令官,尊崇之處還有過之。

雖然現在天武軍早已廢弛。名冊上就一萬兩千多軍馬,實則一個得用能上陣的都未必都找出來。天武軍軍營也早就改稱了生意鋪面,石崇義接位之后只怕一天也未曾關心過軍中操演之事。可石崇義的地位還是就擺在那里。所以雖然他說話客氣,并不托大。和誰關系都拉得很好。但是在場中人,隱然還是奉他為首。

他一聲喝,大家紛紛住口,石崇義笑笑。溫言道:“現在蕭顯謨上位,將長久主持球市子之事已經成了定論。諸位擔心,無非是蕭顯謨為了應俸官家克扣各位該得之事。。。。。。。。。。。。這個又有什么好擔心的?為何隱相對付蕭顯謨一人,都顯得束手束腳。本動緩慢。才讓蕭顯謨有時間騰挪,最后翻盤過來。還不是因為隱相顧忌著俺們?蕭顯謨聰明人也,必然不會得罪俺們。只會將出手段別樣生發,大家跟著,只有沾光的份,沒有吃虧的時候,這點俺可以拍胸脯保證!要是蕭顯謨克扣俺們。他也明白,下場比隱相今日還要遠遠不如!”

他這么一拍胸脯,大家想想也松口氣。的確是這么個道理,大家單獨看不算什么,集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勾連禁中的龐大利益團體。梁隱相都忌憚萬分,蕭言再得官家信重,根基比起隱相如何?還不是要咱保大家利益不受損害。

接著石崇義就是神色一變,正容道:“可是大家今后,也別輕慢了蕭顯謨。別以為還是輕易可舍棄之人,俺也知道不少人還眼紅蕭顯謨手中那兩成份子,想著今后有沒有什么機會攘奪過來。現在卻是休提!大家今后與蕭顯謨相處,奉他為首,任他舞弄就是。他要賣好官家,只有將生意大弄起來,俺們就跟著沾光。他要不成,自然去位,也不用俺們多費什么氣力。大家都是十幾代世家,安穩傳家是最要緊的。不要生了什么別樣心思,老老實實等著分紅發財就是。又不用你花氣力在官家面前擔著責任,在蕭顯謨面前說兩句好話,又能怎的?”

這一番話意思細密,情理周全,當下說得人人點頭。

石崇義于是拍板:“分寸拿捏好了,就知蓮下面該怎么做了。面子要給足,俺們利益要確保,就是這般。眼下要緊,是趕緊將蕭顯謨迎過來,親近一番。奉他為主事之人,此次迎駕,也不用他掏腰貼補了,各家分擔就是,又能有幾個?各自吩咐下去,將預備好的人手物件將來,掭持起來便罷。其余人等,跟隨俺去迎蕭顯謨。情分到了,將來自然一切好說。就是這般道理,可有人還有別的意見?”

此時此刻,誰還能說出其他道理來?大家各自分頭忙亂就是。石崇義早就從自家兒子派來從人處,知道了蕭言正在南薰門左近宅邸裝深沉淡定,當下就帶著一干人直奔那里而去。

各人心思不提。石崇義雖然說的是這番道理,心下卻是別有念頭。蕭言豈是如此輕易能對付得了的!此人沒有根基,要在汴梁立足。靠的就是要做事,就是得罪人他也沒什么太多的顧忌。特別是官家委用他在樞府行走。將來說不得將整練禁軍事情還要交在他肩頭。到時侯他們這些將門世家,豈能和蕭言沒有什么磕磕碰碰?石家開國以來延續到現在。就是各方面都敷衍得好。絕不出頭和得用之人硬抗。也輕易不徹底到向哪一方面,才延續到如今地步。他現在打的主意就是別人不管,他可以先在蕭言那里賣些好,到時候只要不動了他石家的利益便罷。

就算是不成,將來有一個硬碰硬的時候,石崇義心下也有盤算。蕭言斗不過他們,自然一切如常。蕭言占了上風:他還有一個兒子在蕭言麾下奔走效力,將來石家也有指望。一路上思前想后,石崇義心下也忍不住嘆息一聲。但凡世家要長久穩穩傳家。背后所費心思處,也不是那么輕易的!這蕭言。真不知道會引起什么變數來。大家還只看。眼前利益,自家這等眼光稍稍深遠一點的人物。也能看出。蕭言此心,絕不以此為滿足!

想到此處。石崇義忍不住就有些煩惱,雖然因為參與球市子得了大利,可看來得益最多的還是蕭言,將來因此平白不知道要添多少心事。

不過再想想也就寬慰,他們好歹是沾了好處的,將來多少也有一分香火情。這個蕭言將來真正得用,攪出更多事情來,最煩惱的,也不是他們!

球市子一水之隔,金木橋對岸環慶軍營中,在今日汴梁擾動相關各方當中。算是最安靜的。

軍營當中主事之人,從吳敏到王稟最后再到馬擴,誰也沒有不斷派人去打探消息。只是安守營中,等候梁師成傳來的后命而已。三人居然還在軍營衙署后院,準備一點菜肴果子,在一起小酌了幾杯。對談之間,也沒有一句話談及蕭言之事的。吳敏盡說些宦海沉浮的專事,馬擴說了不少參與伐燕戰事中的見聞,尤其在古北口檀州一帶和女真的血戰廝殺,更是說得激烈萬分。而王稟伐燕戰事沒什么說得,就說一些河東的山川地勢,將來自已如果開鎮,在何處當設寨,在何處當聚糧,說到激動處還蘸了酒水,在桌上指畫示意。

三人之間,竟然談得大為相得,忍不住都,喝了幾杯。

吳敏再沒了原來那副在地位不如自己之輩面前的剛嚴神色。指著王稟笑道:“開鎮河東,白手做起。不知道多少繁難事情,人人欲留汴梁,你卻想是出外,也是一個癡人!也罷,不如某去走走門路。一旦出外,在河東得一大軍州也罷,說不定還能為你王正臣后殿!”

接著又指馬擴:“女真之悍,竟然若此!蕭言別的不知道什么,將神武常勝軍雜湊而成,整練之精銳能戰,卻也是大宋軍中可稱第一了。但是對付女真南下不過千騎,也動用了全部精銳,精騎就足有四五千。再捕以步卒。還有韓良臣岳鵬舉馬子充你這般勇將,也不過是將他們逐回。殺傷只怕也是相當。比起遼人,竟然強過十倍!聽馬子充你言及,女真精騎,何止數萬。將來一旦邊疆有警,卻是我大宋心腹大患!”

這個時候,吳敏卻仿佛操起了大宋樞府使相的本分,議論起這本該他關心的事情。

馬擴也酒意也略略有些多了。嘆息道:“誰云不是?滿朝中人,正眼覷女真的,能有幾個?以為至多不過在邊地擄掠擾攘一番。將來必為大患!俺與王將主就其如愿能開鎮河東,竭盡所能,最多能衛護側翼。讓女真精騎在河東崇山峻嶺當中不得深入。決勝還在河北諸路一馬平川的戰場之上!大宋此刻,非蕭言用事,不能整練出數萬精銳。不能與女真爭勝于河北平川!如此大要緊事。誰又放在心上了?”

王稟在旁邊捅了馬擴一下。馬擴才知道自己失口。吳敏卻一副渾若不覺的模樣。打起道:“竟然如此要緊?大宋這么多武臣,竟然連一個振作的都沒有?這么多指點談兵的文臣士大夫,連一個帥臣都揀選不出來?”

這話卻讓王稟和馬擴無法回答。有沒有這等振作武臣,有沒有這等可在艱危血腥的真實戰場上指揮若定的帥臣。其他的不敢說。至少在這汴梁國度,他們未蹭見到一個!大宋武備的確已經廢弛到了不能再爛的地步,西軍這支野戰集團也元氣大傷。還在朝廷的手段下顯得四分五梨,已經不如從前。至少在眼前緩急之間,能用得上的,也只有在戰場上證明過自已的蕭言和神武常勝軍了。

想著他們現在等待的就是對付蕭言的消息的,兩人就只覺得頭都抬不起來。

正在氣氛尷尬的時候,外間突然傳來響動。三人抬首,就看見軍中親衛引著一名內使服色的人物走近。

吳敏揚起醉眼,一眼認出就是梁師成身邊得用心腹內臣之一,當下笑問:“恩府先生那里終于有定論了?我輩是去對付蕭言。還是就此罷休,各奔前程?”

那內使滿頭大汗,正是匆匆趕來。梁師成在趙佶和蔡京面前含恨而退,知道已經無法可想。但善后的事情還不得不捏著鼻子去做。至少環慶軍那里,就再不能發動。這個時候要是那里出了什么亂子,那就不是輕易能夠收場的事情!當下就急急將自己身邊最謹慎信重的內使遣來,一定要將消息確實帶到。

那內使瞧著吳敏如此,竟然有些喝醉的樣子。他是梁師成真正心腹,自然心中有氣。隱相還未并如何,不過是小小裁了個跟頭。這班人就一個個的不苯起來!當下也沒好氣的冷聲道:“恩府先生叫某來傳句話,今日所為,一切作罷。各自安置。謹守本分,以待恩府先生后命就是。三位既然在此高樂。某也不便攪擾,就此告辭了。”

王梟和馬擴只是默默聽著,他們也不惡意去多想其間曲折了。只要能不去對付蕭言,兩人心頭就卻了好大一坎石頭!王稟還撐得住一些,臉上沒有什么表情。馬擴卻是眉毛一動,臉上喜色,卻怎么也掩藏不住!

兩人怎么也沒想到,吳敏卻在一旁猛然發作。重重一拍眼前幾案,案上器皿一陣亂響。然后就看見這位樞府副使大聲怒遞:“我輩為隱相奔走,就這一句便打發了么?其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你細細道來!如若不然,這是軍中。某乃樞臣。一句擅闖軍營。就了結了你!”

內臣雖然這些年得勢,但是歷來文臣士大夫的積咸仍隱隱猶在。本來這位內使今日心中就有些情虛。自從跟隨隱相以來。從來未蹭見到他退下來時候這般惶恐的樣子!吳敏這么一喝,竟然嚇得他腿一軟。再撐不住隱相身邊得用心腹的面子,竟然就這般將今日變故虛實一五一十的道來。

王稟和馬擴在旁邊聽,,都隱隱覺得有些驚心動魄,今日汴梁外間一切平安之下,竟然經歷了幾次反復。蔡京居然都已然出馬,最后才底定全般變化。不動聲色之間,朝中幾大勢力已經交了一次手,朝局自此就要開始發生變故。再不如原來一般模樣了!而背后引起這些的。就是那個仿佛在汴粱毫無根基的蕭言。他如此這般境遇。還能挑動汴粱朝局若此。現在面前最大阻礙已經去掉。已然一躍就到天子身邊。將來這汴梁,又會變成什么模樣?

蕭言蕭言。當真了得!不僅在沙場上得統萬夫,所向無敵。就是回返汴梁。也是游刃有余!到底是何種來歷。才讓他有如此本事?如果說此前王稟之輩,還對蕭言有些什么爭竟之心,此刻就是完全的甘拜下風!

吳敏靜靜聽完這內使說完其中詳情,卻又展顏一笑:“生受你了。。,。。。。。。。。。正臣,某此來匆忙,并無阿堵隨身,可能向你借個三百貫,改日派人送上。,,

王稟忙不迭的起身:“吳樞府說哪里話來。來人,取三百貫給這位內使。好生護送出去,還請回稟恩府先生,既然有這番變動,俺們就謹守營中,等恩府先生后傘就是了,再不至于出什么差錯。”

那內使擦了一把冷汗,吳敏先是動怒,接著又是三百貫。這番氣度,再不象是前些日子在隱相門下奔走時候唯唯諾諾的模樣。倒是多了不少名臣士大夫舉止自若模樣。心下沒底更兼關心隱相那里還有什么事情,當下默不作聲的納了王稟使人將來的值三百貫純銅的交鈔,掉頭便走。

王素還客氣的送了幾步,回頭迎著吳敏憂慮的道:“吳樞府。如此得罪隱相身邊人,豈不是。。。。。。。。。。。”

吳敏一笑,很是放達的樣子:“隱相一時也顧及不到某這頭了。。。。。。。。。。。。一天云霧,就此散盡。雖然出乎意料。可總算是個了結。某未必還能在樞府位置之上。可正臣開鎮河東,但有某能使力處,絕不推辭。今日便如此罷,正臣,有擾,告辭!”

他拱拱手,卻又沉下臉色,叮囑一句:“正臣,子充,兩位都是大有為之武臣后起之秀。今后汴梁當中。賴局多有紛擾。兩位移鎮河東,也是避嫌之本。一心整兵練軍,才是你們的本分。朝中事情。但少參與。只是記住一點,謹守著大宋文臣領軍祖制,就能保你們始終!天子幸臣今后仍有不少,卻不必走他們的門路,到時候沒有什么好結果。切切,切切!”

這句話最后叮囑,說得極是語重心長。說罷向兩人點點頭。搖搖擺擺瀟瀟灑灑的自去了。今日三人同在一處忐忑等候。也算是有了點患難的交情,王稟和馬擴將他直送出營門,達才對視搖頭。

馬擴低聲道:“卻沒想到。一旦不那么熱衷,吳樞府風骨卻是如此。大宋士大大。仍有正人,俺們也不必過于灰心失望了。只求能順利移鎮河東,努力自效就是了。。。。。。。。。。。。和蕭顯謨如此,也是無法。將來廝殺場上,再求自明你我心跡罷。。。。。。。。。。。。今日真是枉做了小人!”

王稟深沉一些,對朝中之事。對這些大人物也更了解一些。馬擴對吳敏如此品評,他卻不置可否。此般人物,心中到底是什么盤算,他們這些武臣輩實在琢磨不透,心思要比他們多繞好幾個彎子。不過馬擴后來一句話卻說到了他的心坎里面去,今日真是枉做了小人!但愿用事之輩,瞧著他們生厭,早點將他們打發到河東也罷!在汴梁這些時日,比上陣面臨強敵,來回沖殺十余次,還要疲累。而且這風云變幻,各人心數,之間的勾心斗角,思之令人心寒!

卻不知道,蕭言怎的就能在此鬧如魚得水?而在這汴梁,他又能經營出一番怎樣氣象?不過這已經不是他能考慮的事情了。蕭言已經走上天子幸臣這條路。和他這個武臣漸次就要云泥相隔,下次再會,就不知道是怎樣一番氣象了!

王稟耿耿,而馬擴何嘗又不悵然。兩人在營門口看了一眼一河之隔的球市子,明日熱鬧,和他們已經沒有半分關系了。兩人幾乎同時回頭,大步走回營中,王稟厲喝一聲:“閉營!這些時日。誰再貿然出營,與外間生事,軍法不容!”

環慶軍營門在身后轟然閉上。吳敏臉上醉意已經不見了。吩咐身邊從人:“去尋宇文學士!不論他在何處。先遞了某的帖子求拜,某就在宅邸等候,及時回報!快去!”

幾名從人頓時應介而去。吳教只是在馬背上靜靜的想,自己心事。

對他們這等政治人物而言。看朝中風色是第一要緊的。確切的說,他還是代表正統士大大一派的人物,和梁師成是半下屬半合作的關系。一切所為,還是要爭取他們達一派在朝中出頭用事。

梁師成此前一手遮天。他自然奔走效命。而且熱衷于從粱師成手中得到樞府位置,而不再是一個副使。梁師成說最后要將他推出來頂缸。他也就頹然從命。但是現在,朝中風色已經不同了!別看梁師成只是受到小挫,可時勢已經隱然不同。蔡京不甘雌伏,蕭言以財計本事為官家所重。梁師成在財計上無能為力,自然在這方面有所進獻的諸人在今后可以更得官家看重。梁師成其實已經再沒了才幾日前還是可以一手遮天的氣勢。

黨爭之所以劇烈,之所以身在局中一步都不能退讓。原因就是如此,稍一軟弱,接著就是止不住的頹勢!

既然若此,他們這一派和粱師成之間的聯盟就可以不那么緊密了,如果說原來全是依附梁師成上位。以壓制蔡京為要緊事。那么現在,就得馬上改弦易轍了。在政治上,轉換門庭是一件毫不用害羞的事情,所以他剛才才能在梁師成內使面前馬上表現出風骨,表明已經有到清界限的意思。

雖然難免有些操切,但是也有吳敏自己一點私意。畢竟未曾對球市子動了半點手腳,他也只是在環慶軍軍營中坐了坐。只要和梁師成劃清界限,恐怕他這牟樞府副使的位置都不必讓出來!

此刻吳敏只覺得自己對時局的大致判斷是沒有錯的,可其間細微處還有些把握不住,這個時候。就需要他們一黨中人的智囊宇文虛中來拿主意了。

汴粱風云,還遠遠未并到定局的時候。不過是新的一局才開始罷了。蕭言此局在被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意外翻身,今后如何,可還是論不定的事情!

此刻為吳敏所心心念及的宇文虛中。此刻卻在太子宮中。

昨夜所有一切變故,宇文虛中自然是不知道的。他畢竟不是身在朝中之人。只是一個出謀劃策的。議定之后。為避嫌計。也自然是要保持一點距離的。

不過就其隔膜一些,今日白天開始的這番擾攘。如何傳不到他那里去。他一聽聞之后就立到離開自家宅邸,直入宣德樓后。他是翰林學士。自然有入禁中的權力。宣德樓內。會通門外大宋如政事堂,樞府之類的中樞機構所在,他可以隨意出入。到處尋人打聽究竟。不用多時。就已經了解了大概。禁中本來也就是最保守不了秘密的地方。

蔡京從宣德樓入,經會通門而至拱辰門。最后直入延福宮。宇文虛中正在左近,第一時間就知道了。以他的聰明敏感。頓時就能判斷出。蔡京隱忍這么久,最后突然出手。自然已經是有絕對把握。宇文虛中自覺還能將梁師成把握個八九不離十,但是對于蔡京,從來都不敢小視。頓時就能做出判斷,這一局,已然為蕭言。過來了!而蔡京也借著這個機會,重振威風,不難勢力大張。原來朝局,大變在即!

究其所以,也是蔡京去位之后。粱師成王黼等輩用事,實在太過不堪。幾乎一切事情都未并做好。蔡京復位之后,仗著梁師成的寵信地位,還有一種慣性維持著原來梁師成一手遮天的朝局。這畢竟是撐持不了多久的,官家不滿,總有一日會爆發出來。只是誰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今日卻可以斷言,卻是蕭言提前引發了這場變故!

宇文虛中也再沒有想到蕭言居然能掙扎活動到如此地步,命硬到誰都收不走的地步。不過以宇文虛中的明智,自然也不會對兼言糾纏不放。他的最終目標只是恢復天子與傳繞士大夫階層共治天下的祖制,要除盡天子身邊幸進之臣。與梁師成聯手死死壓制蔡京是如此,將來肯定還會再對付梁師成也是如此。對付蕭言,不過是借以壓制蔡京的一種手段而已,和蕭言之間并無半點私人恩怨。蕭言到底如何,不是宇文虛中最關心的事情,他已經敏銳的感到粱弗成再難一手遮天,朝中勢力又有一番爭斗磨合,要怎樣才能,為他們這一派系。謀取到最大的好處!

最可以安靜思索的地方。自然就是太子這里。太子謹慎,絕不交接群臣。不是特別信重之輩,都閉門不延客。到太子處。最可以避囂。而且他們這些士大夫清流。到有一大半指望都枚在太子身上對眼前這個官家,實在難有太大的信心讓他改弦易轍。對現在朝局變化,也要助太子一一分析體認清楚,才好從容應對,保住現今地位。

想到此處,宇文虛中就直奔太子宮室而去。反正就是禁中東面,方便得很。他宇文虛中一去,太子處自然沒有不納的道理。延入內來,卻見耿南仲和太子已經在私密處計議今日禁中的種種轉折變化了。兩人都是眉頭緊皺。

原來計議,就是借,協助梁師成壓制蔡京,王黼去后,需要羽翼助力的關頭借機上位,將自家一黨中人布列朝堂。梁師成說到底遠不如蔡京,將來反過手來攻倒也并不是太費力的事情。卻沒想到。今日一旦生變,大家籌劃,都已經成空!

宇文虛中來時。耿南仲一直在切齒咒罵:“南來子,從來作祟!天不厭亂,君子道消。小人道漲,如之奈何?現下卻是該如何打算。現下卻是該如何打算?”

這老夫子,就算罵人,都罵不出什么花樣來。太子是個穩重深沉的人,但是機變上頭也不見得敏捷到哪里去,想眉苦臉的站在一旁。現在嘉王得寵,自己要穩住地位,必須有重臣為羽翼,如商山四皓故事。可是官家身邊,全是親近嘉王的寵臣,自家在清流中口碑甚好,但這些清流卻沒有一個官家真正信重得用的。自家羽翼不能上位得用。官家身邊全是向著嘉王的,如此再這般長久浸潤下去,怎生了得?

卻也想不出一個法子來,只有默默的聽著老師在那里切齒咒罵。聽聞宇文虛中求見,真有撥開云霧見青天的喜悅。忙不迭的就起身迎接,執手問好:“宇文學士,今日禁中生了這般事情出來,孤料學士必然要來走一遭的,卻是何來之遲!”

宇文虛中笑著與太子還有耿南仲見禮。一副渾不經意的模樣:“其間端的,殿下與道希兄都已經知曉了罷,卻是誰也未守料到。。。。。。。。。。。。”

耿南仲攤手:“莫說這些了。此前盤算。全然落空。眼看得公相聲勢就要大張,隱相再不能一手遮天,我輩借隱相之力布列朝綱,不再是輕易之事了。。。。。。。。。。。。老公相此人。再不會與我輩同爐,將來如何是好?”

蔡京是打著新黨旗號的,已經與這些舊黨遺澤士大大清流是撕破了臉的。不象梁師成。其實沒什么立場。如果要說有立場的話就是壓制蔡京。在官家身邊維持榮寵不衰的地位。和這些舊黨遺澤清流士大夫還有那么三兩分香火情。前些年蔡京去位,這些士大夫清流才漸漸有了出頭的日子,眼見得蔡京又要借著蕭言這樁事情翻身過來。讓此輩中人,如何不惶恐?

耿南仲又是一個素乏捷才的。一時間想不到應對的法門,真有些束手無策的感覺。

宇文虛中也苦笑搖頭:“此次的確是我輩高看了梁隱相,也小瞧了蕭言,更忽視了老公相。事已至此,夫復何言?”

耿南仲躊躇:“隱相權勢受挫,一時也要暫時隱忍。我輩再依靠誰去,與老公相爭斗?”

宇文虛中重重搖頭:“以前我輩都想錯了,此次再不能犯這等錯誤。今后行事,再不能想著依附于誰,一切都以自立為上!”

一聽自立兩個字,耿南仲和太子都訝然。官家繼位以來,身邊信重的都是幸進之臣,一波波就未曾斷絕過。這些所謂的士大夫們,聲勢地位遠遠不如。現在眼看蕭言也要擠入幸臣行列,他們憑借什么自立,與這些官家身邊永遠不會缺乏的幸進之臣爭斗?

宇文虛中冷笑:“若我輩無半點士大夫風骨,只知道黨附一方,撈一些殘羹剩飯,就永遠沒有出頭的時日!此時時勢,已不同以往,官家漸有整理朝政之心。這才是老公相聲勢復起,素言得用的張本。然則以隱相之輩,看來已經不足以平衡朝局,官家必然在朝中要有所措置,我輩如果不能顯出自立風骨,如何讓官家信重?從此以后,我輩中人,當皆詩詩,凡是幸迷之羊,行事誤國者,當皆鳴鼓而攻之!這才是我輩立身朝堂的根本,殿下,道希兄,當熟察之!”

宇文虛中的嗅覺極其敏銳,已經感覺出來此次事情雖然發生得突然,引發點不過就是對蕭言一人的措置而已。但是實則是蔡京去位之后,梁師成王黼之位掌握朝局,將一切都弄得不可收拾,比蔡京在位時候更是不堪。這些矛盾,總是要總爆發出來的。王黼已經去位。而此次之事就是梁師成寵信漸衰的開始。穩定了幾年的朝局。又要開始大變動了。

而蔡京又回到了相位之上,因為國家材政實在破敗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步。官家已經不得不借重他在位整理。而官家始終還是要對朝局有所平衡,對蔡京一黨有所牽制平衡。這是最基本的帝王心術。粱師成已經不足恃,必然就要發掘新的力量。

這新的力量要不就是新的幸進之臣,見寵于官家。按照官家那個性子,也很可能超拔委以重任一一在宇文虛中看來。蕭言大概就憋著想走這條路,

要不就是大宋的傳繞重要參與繞治的力量,所謂正統士大大階層。一樣受過完整教育,金明池唱出。自詡可與君王共治,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輩!這個階層,這些年已經凋零得不像個樣子,若是再不展現出獨立的力董來。說不定真的要被遺忘到角落,再不會被人想起

宇文虛中雖然說得隱晦,因為諸多言辭都要涉及官家,不得不委婉言及。但是意思就是這個,他們這個階層,再不會黨附于任何一方,現在開始,就要作為一支獨立的力量,和蔡京及新的幸進之臣爭斗,直到為官家所注意,引為重要臂助!

太子聽了默默不語,耿南仲捻須發問:“如何行事?”

宇文虛中搖搖頭:“現在只是大致想法,還未曾定論。不過仔細想來,朝中現在爭斗最烈,無非隱相一方,老公相一方。蕭言此子新進,雖然與老公相不曾真個一黨,但是也互為奧援。隱相一方不論,保持距離即可。老公相根深蒂固,又掌官家最關心的財計大事,輕易也動不得。而蕭言新進,還有下手余地。現下關鍵,就是保住吳副樞府地位,官家要安排蕭某人入樞府行走的,蕭某人也必不會放棄他對軍中的影響力。要是蕭某人只是一心為官家應奉私庫,那我輩暫時也無法了。。。。。。。。。。。。但是以學生觀之,蕭某人必然想操整練禁軍事!

。。。。。。。。。。。。我輩此刻,就是要造成風潮。鼓噪蕭某人真正將此事擔當起來。一旦他真正行整練禁軍事,豈是個不得罪人的事情?禁軍之事盤根錯節,如何可以輕動?正好可以離間蕭某人與禁軍將門之間關系,這些禁軍將門一旦不配合,他應奉官家私庫也不大那么便當了。再加上吳樞府在上牽制,蕭某人不失寵去位的可能性幾希!

。。。。。。。。。。。。老公相今日為蕭某人奧援,也是部分將自家和蕭某人綁在一起了。一旦蕭某人失勢,必然要牽連到老公相。到時候就有我輩出頭機會了。。。。。。。。。。。。倉惶之中,只能想到這些。不足之處,還請殿下與道希兄熟思。”

宇文虛中說相得倉促,但是已經整理出一個相當有說服力的思路。不愧為智囊之名。在太子和耿南仲者來。已經是難得的高明之策。兩人對望一眼,對這個策略都挑不出什么不是來。

正在這個時候,太子身邊心腹內使又來通傳,卻是外間樞密副使吳敏求見。

宇文虛中一笑:“只怕不是吳樞府與學生想到了一處。。。。。。。。。快請吳樞府入內熟商罷。這幾日我輩冷眼旁觀就是,看蕭顯謨近日風光究竟如何。須知道爬得越高。跌下來也是越重!”


上一章  |  宋時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