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第六十九章 三堂會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血 >>明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三堂會審

第六十九章 三堂會審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茅 | 明血 
第二卷血戰中原

雖然太子一案出了新情況。這三堂會審還是要進行下去。只不過兩案并成了一案。一并處理。

三堂會審的地點放在刑部大堂。刑部大堂非常寬大。整個大堂可以容納數百人一起旁聽。外面的廣場更是可以容納數千人。因為是公開審理。審理當天。一大早就至少有上千人等在廣場上。

能站在這個廣場上的多是一些有書生、士紳。或者是游手好閑之人。反倒是普通的市民較少。眼下已經二月中旬了。江南已經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農人都忙于耕作。商人也忙于南北販賣貨物。工人要忙于養家糊口。對于朝廷來說。太子一案關系到整個江山社稷。對于普通人來說。太子真假他們雖然關心。不過。更多的是只是一個談資。與己的肚子相比起來。當然是肚子更重要。

王福也一大早就出宮。擠在人群中。馬秉杰和一眾侍衛穿著便衣。如臨大敵的將皇帝圍在中間。廣場上人員品流復雜。若是只站在外圍還好。偏偏皇帝喜歡往里擠。若是有人對皇帝不利。簡直是防不甚防。讓這些侍衛如何不緊張。

“放輕松一點。都松開。又沒有人知道朕的身份。怕什么?”王福低聲吩咐著馬秉杰。

馬頭莊一戰。將滿人南下精銳全部消滅。至少這半壁江山暫時保住了。王福皇帝才剛做不到一年。然不會拿己的安全開玩笑。可是要讓他每天就在皇宮里打轉也不可能。好在這個時候沒有照相機。皇帝的相貌除了大臣們。外面幾乎無人知曉。只要不隨便泄露出去。帶著數十名侍衛。即使白龍魚服。也不存在什么風險

馬秉杰無奈的點了點頭。作了幾個手勢。一直圍在王福身邊地侍衛這才散開了一點。讓這些普通百姓也可以來到皇帝身邊。不過。看上去非常強壯的男子。侍衛還是會用身體故意擋開。

“你說太子到底是不是真的?”

“難說。我冒充的嗎。我看很有可能?”

“韃子真是該死。打不過皇上就用這種陰謀詭計。”

“對。好險。前些時候你還說太子肯定是真地。”

“你也別說我。己也不是如此嗎?”聲就傳進王福耳中。原來是兩個中年人正在大聲談著。這也難怪。來這里地人當然都是對太子一案關心。恐怕此時整個廣場上的人都在談論著太子的案情。雖然還沒有審判出來。一些心急之人早已下了結論。人總是相信己愿意相信地。

王福聽得點了點頭。事情正朝他所預料的方向發展。牽涉到韃子。哪怕這個太子是真。也會變成假。何況這本來就是一個假太子。

只是王福心中卻有點茫然。民心到底是什么。李世民比喻民心似水。水能舟。也能覆舟。雖然形象。可是卻忘了。水是要舟還是要覆舟。和船完全沒有關系。風平浪靜時。一塊小木板也能在水中漂流。狂風巨浪時。哪怕是大船也有傾覆之危。乘船的人可以將船打得結實。可是卻無法影響到風。

后世將軍隊與百姓的關系比喻成魚水。魚要融入到水中才能生存。水需要魚才會活。沒有魚地水只能是一灘死水。這種比唯比起舟與水的關系無疑更進了一步。

“開審了。開審了。”前面突然人頭攢動起來。大家都拼命朝前擠去。將王福的思緒打斷。不一會兒。王福地身邊除了那些便衣地侍衛。已經是空空蕩蕩了。

馬秉杰湊到王福身邊問道:“皇上。要不要入大堂聽審。”

王福搖了搖頭:“不用。朕只在外面聽聽就可以了。”

馬秉杰搖了搖頭。在這里聽還不如在宮中等候消息就可。他哪知道王福來這里的目地并不是來看審案。更多是想了解一下百姓的反應。

大堂上。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陳子龍、刑部尚書顧錫疇、大理寺卿中軍都督蔡忠三人端坐在上方。這些人左下方。則是內閣成員馬士英、錢謙益、王鐸三人。對面是忻城伯趙之龍、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這些鄖貴。他們地下方還有一排排官員。可以說。這次對假太子的審理。朝中重臣幾乎都悉數出動。當然。主審之人還是陳子龍、顧錫疇、蔡忠三人。即使是首輔馬士英就坐在下面。沒有三位主審的同意。也不得發言。

大理寺卿中軍都督蔡忠首先開口。他用驚堂木一拍:“帶人犯。”

“帶人犯。”御役們中氣十足的將聲音傳了下去。整個大堂內外都安靜下來。許多人大氣也不敢出。

不久。那名稱太子的少年就被兩名衙役帶了上去。此時。少年臉上也露出一絲慌亂的神色。不過。很快掩蓋起來。

“啊。這就是太子?才十多歲啊。”

“先帝的皇太子本來就是十多歲。大了也冒充不了。”

“我說。真是膽大。連太子也敢冒充。”

前面都竊竊私語起來。王福在侍衛們的幫助下。也擠到了最前面。只是卻沒有開口說話。好在外圍與陳子龍等人所坐的地方隔了一段距離。眼神不好根本看不清。否則要讓三位主審抬頭就望見皇帝在門外。恐怕會嚇一大跳。

隨著一聲肅靜的喊聲。大堂上重新安靜下來。中間坐著的蔡忠聲音傳了下來:“下頭何人?從實招來。”

雖然由錦衣衛傳來的消息。這名少年是滿人所派來擾亂大明朝堂之人。只是在沒有完全確認之前。誰也不敢讓這名少年下跪。他得以站在堂下回答。

“本宮仍先帝太子。爾等還不拜見。”少年脫口而出。

在坐的官員都是一陣騷亂。沒想到這名少年面對著這么多人還敢堅持。一些人的信心又動搖起來。若是普通少年。安敢如此大膽。就是王福身邊的人也都嘖嘖稱奇。

“好。既然你說是太子。口說無憑。可有證物?”蔡忠并沒有糾纏。直接詢問關鍵。

“沒有。不過有東宮兩名證人。足可以證明本宮就是貨證實價的太子。”少年不慌不忙的道。

蔡忠、陳子龍、顧錫疇三人對望了一眼。若非這兩名東宮太監的話。這名少年前面破綻百出。根本沒有人會相信他。只是不知為何。這兩名太監會認定此人就是太子。

“單有人證。不足為憑。你即稱是東宮太子。那么對東宮之事應當非常熟悉。可敢接受詢問?”

“有。有何不敢?”這次少年的話有一點遲疑。他以前按受地王鐸幾次問話。連連答錯。如今不免留下了陰影。“好。有請王學士問話。”

王鐸起身。先向少年問道:“你在何處接受大臣講書?”

“文華殿。”

少年一回答。趙之龍、徐久爵、張拱日這些鄖貴大臣就連連搖頭。這名少年明顯道聽途說。以為文華殿就是太子讀書的地方。素不知端敬殿才是。想起己當初也曾到興善寺拜見。怎么當時就好象豬油蒙了心。愣是把一個明顯的騙子當成太子。他們還與東林黨一些人商議。一旦皇帝御駕親征失敗。就要擁立太子登基。幸虧皇帝勝了。否則他們就要成為千古笑柄。如今此事雖然不會發生。只是不知道皇上會不會追究。頓時冷汗淋漓。

都搖頭。少年頓時慌了。又連說了幾個大殿。偏偏沒有端敬殿的名字。王鐸擺了擺手:“好了。問你下一個問題。太子案幾之上。平時所置何物?”

“筆墨紙硯。”

“除了筆墨紙硯呢?”

這下少年哪里答得出。王鐸又連連問出了數個問題。稱是太子的少年頓時汗流浹背。一個也答不出來。王鐸拱拱了手:“三位大人。本官的話問完了。”

當王鐸回到座位時。各個大臣心中已經有了認定。許多人也和趙之龍、徐久爵、張拱日三人一樣汗流浹背起來。他們在皇帝斷絕消息的那幾日。也無不把這個稱是太子的少年當成了儲君人選。

蔡忠、陳子龍、顧錫疇三人又是對望了一眼。此時不需要錦衣衛的證人出場就可以斷定太子是假。不過。既然兩案并成一案。該走的程序肯定要走。還是由蔡忠開口:“好。下面請錦衣衛的人證出場。”

巴達禮被請了出來。三名主審介紹了一下巴達禮的身份。當聽到巴達禮是蒙古人王爺時。外面許多人都群情激動起來:“打死他。打死這個韃子。”

從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大明軍隊每次對上韃子兵馬幾乎都是大敗而歸。這讓大家對于韃子的恐懼越來越深。即使是江南也不例外。經過皇帝這次對韃子的大勝。恐懼化成了憤恨。聽到一個韃子大官就在這里。許多人恨不得將之直接扒皮剝骨。

“肅靜。肅靜。”蔡忠連用驚堂木拍著桌子。才把外面眾人的聲音壓了下去。


上一章  |  明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