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第十四章 岔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血 >>明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四章 岔道

第十四章 岔道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茅 | 明血 
歷史上,在懷慶之戰后,多爾袞毫不猶豫的下令正要進軍江南的多鐸轉向,對李自成形成夾攻,之所以如此,是南明不但文括武嬉,毫無進取之心,而且還對清廷存有幻想,送來大批財物指望借清兵之手剿滅流寇,更不敢越黃河一步,將整個山東和南直隸的一部分地盤都放棄。

此時多爾袞的選擇卻是艱難的多,明朝非但沒有如歷史上那樣向清廷提出借兵剿寇的請求,更是直接指出與滿清不共戴天,最主要的是明朝不但占領了南直隸全部地區,兵鋒還越過黃河,進入了河南,甚至占領了整個山東,山東離京城比李自成要近多了,這是多爾袞難予容忍的。

“來人,傳洪承疇、寧完我、范文程、馮銓等人來攝政王府共商大事。”多爾袞所點的幾人全是投靠滿清的漢人,在戰略決策上,多爾袞更愿意相信這些投降的漢人大臣,而不是老想搶一把就回滿洲的滿人貴勛。

“奴才遵令。”數名戈什哈連忙領命退出。

聽到攝政王相招,洪承疇等人不敢怠慢,很快來到攝政王府。

“奴才(下官)參見攝政王。”

自稱奴才的是寧完我和范文程兩人,稱下官的是洪承疇和馮銓兩人,寧完我,范文程投靠的早,又是破落秀才出身,不用在意臉面,反而為能自稱奴才沾沾自喜,馮銓是在滿清進入北京才投靠,雖然賦閑在家,卻曾任大學士,對于奴才的稱呼還有一點不適應,洪承疇自視甚高,他身上至今還穿著大明的衣冠,自然不會自降身份稱奴才。

對于各人的稱呼,多爾袞也不在意,此時他還沒有下令剃發易服,投降的官員太多,清廷一時準備不了那么多衣服,許多人的官服都是用原來的衣服稍改一下就接著穿,洪承疇倒也不算特例。

“諸位勸本王早日一統中原,本王知道諸位的一番苦心,本王也照做了,只是眼下我兩路大軍皆受挫,必須作出調整先攻一路,諸位以為該如何調整?”

懷慶大敗,多鐸受阻這兩條消息這些人自然早已得知,聽到多爾袞要調整策略也毫不意外,懷慶大敗損失了兩萬多人,雖然這兩萬人除了一千多八旗兵馬外,全是新投的雜兵,損失還不如孔有德大,只是這卻是一個不好的兆頭,眼下大清借著擊敗李自成的東風入關,以前和大明交戰又是屢戰屢勝,正是如日中天之時,若是多敗上幾次,即使是沒有傷筋動骨,對于清軍的聲譽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

只是這個問題誰也不好回答,清軍消滅了李自成最精銳的部隊,又將李自成從北京趕了出去,讓李自成從有望定鼎天下重新變成了一個地方勢力,可以說雙方仇深似海,而南明對于大清的善意也毫不領情,不但稱大清為蠻夷,南明皇帝還親自發出驅除韃子的號召,讓本來有志于投降大清的士紳重新變得觀望起來。

兩邊對大清的這種態度,顯然不是滿人想打誰就打誰,你不打他,他不一定不打你,若是說錯了追究起來,誰也吃罪不起,一時之間冷了場,誰也不想先說。

多爾袞知道這些人的顧慮,笑道:“各位不必擔心,不管對錯,本王都不會怪罪。”

寧完我清了清嗓子:“稟攝政王,奴才以為,當先滅李自成,偽明不足懼。”

“哦,怎么講?”多爾袞大感興趣,寧完我的方略正和多爾袞以前的想法相同,只是一時不能決定。

見到攝政王感興趣,寧完我精神一振:“回攝政王,偽明自從建朝以來,內亂不止,先有史可法被馬士英驅逐出朝,又有高弘圖、劉宗周等東林黨辭官,文官如此,武將也不遜多讓,劉良佐,劉澤清被殺,其部紛紛叛亂,左良玉更是高舉清君側的大旗,從武昌率數十萬大軍南下,若不是偽明還有運氣,左良玉死的太早,此刻偽明已經換了皇帝,如今這些叛亂雖然已經平定,可是偽明的兵力也大大削弱,從一百余萬到如今的五十余萬,故奴才以為,偽明對我朝暫無威脅,反觀李自成,雖然一路敗退,可是兵力依然有數十萬眾,而且流寇最善裹脅民眾,若是讓李自成喘過氣了,再次裹脅百萬大軍易非難事。”

寧完我的話聽得多爾袞連連點頭,范文程、馮銓等人也若有所思,只有洪承疇嘴角露出一絲輕蔑的笑意,恰好被多爾袞捕捉道:“洪大人不知有什么意見?”

“回攝政王,下官的意見恰好與寧大人相反。”

“哦,那洪大人也說說自己的意見。”

“稟攝政王,下官以為應當先伐偽明而后剿流寇,有以下幾點理由,第一,地理遠近來講,流寇遠在陜西,而偽明的軍隊已占山東,離京城不過數百里,自然應當舍遠求近,先伐偽明。”

“嗯。”多爾袞點了點頭,他就是考慮到明軍就在山東,才難予抉擇。

“第二,從財力來講,江南賦稅充足,陜西連年大旱,早已殘破;如果先伐明,大清可以取得江南財賦之地,若是先伐流寇,大清不但無法從中收取賦稅自用,還有背上一個包袱,此為智者所不取。”

“第三,流寇雖然有數十萬大軍,但以陜西之地,早已無法養軍,過一日流寇就弱一分,故我軍暫時不用急著與流寇交鋒。反觀偽明,寧大人剛才說偽明內亂不休,倒也不錯,只是卻忽略了一點,無論是劉良佐,劉澤清還是左良玉,三人都是割據一方的軍鎮,向來跋扈,偽明將他們一一鏟除,表面實力雖然受損,卻去掉了內憂,眼下內,朝中馬士英獨掌大權,無東林黨人制肘,外軍鎮已經清除,下官聽說偽明皇帝親自下令招募了五萬新軍,以江南的財力,若是等這五萬新軍訓練完成,偽明的實力馬上會大大加強,故我大清不能坐等失去良機。”

“第四,我大清雖然對偽明不承認,只是大部分中原百姓當中,偽明是大明正朔,一日不將偽明剿滅,中原的人心就會一日不服。而李自成雖然占據了北京,只是時日太短,又因為追贓助餉,大失人心,他們依然是流寇,即使暫時容著他們,也不會得到百姓士紳支持。”

“第五若大清先伐流寇,偽明必定會妄動,若是先伐偽明,若大清能暫時對流寇讓步,臣有把握將流寇引向偽明,到時造成兩家同伐偽明的局面。”洪承疇每說一條就頓了一下,竟然一下說出五條理由。

聽到前面四條,多爾袞已經大為心動,聽到第五條時,多爾袞差點興奮的從位置上跳起來:“洪大人所說當真有把握?”

“攝政王放心,流寇目光短淺,見小利舍大義,又善欺弱怕硬,眼下對我軍發起反擊,實仍我軍逼迫太甚之故,若我軍讓出河南,不需我軍挑撥,說不定流寇就會和偽明主動交戰,以河南殘破之地,即使偽明愿意相讓,依然不足供養流寇數十萬大軍,為了糧食,流寇只有南下湖廣一途。”

洪承疇在松錦之戰前,一直與農民軍交手,自然深知農民軍的根底,他的話可信度極高。多爾袞聽得大喜,先前的愁容一掃而空:“洪學士真仍孔明之才。”

滿清上下喜聽三國,常常喜歡拿自己或朝中人物與三國人物比較,甚至癡迷到現實與三國混淆的地步,據野史記載,康熙時,皇帝憐憫一名侍衛跟在自己身邊多年,有意對其封賞,將他封到荊州將軍,左右都來道賀,那名侍衛卻愁眉苦臉,人問之,侍衛卻道:“吾此番死矣,荊州仍關瑪琺(爺爺)死地,吾去荊州,豈不被東吳所滅?”

由此也可知,滿人對三國演義癡迷到何種地步,據說許多滿人兵法都是學自三國,多爾袞也不例外,直接拿洪承疇與諸葛亮相比。

“不敢,不敢,攝政王謬贊了。”洪承疇連忙謙讓,寧完我雖然不服氣,但他只是一個破落秀才出身,若是放在大明,根本是一名毫不起眼的角色,雖然經過這么多年的鍛煉長進不少,只是比起洪承疇來格局還是太小,也找不到理由反駁,只能默然不語。

在洪承疇的勸說下,歷史轉了一個彎,原本在懷慶之戰后,多爾袞馬上下令多鐸轉道河南對李自成夾攻,可是此時多鐸非但沒有轉向,舒克薩哈、阿濟格、吳三桂等人也向山東方向撲來,清軍更是派出使者與李自成聯系,想以河南換取兩軍的和平相處,最好讓李自成也加入到攻擊南明當中來。

這一切,南明朝廷暫時還無法知曉,清軍南下的消息雖然傳出,只是有山東作為屏障,朝中上下無人驚慌,反正清軍離得還遠,山東傳來斬首一千多具后,整個南方反而一片歡騰,雖然從戰損比來說,明軍并沒有取得勝利,可是朝中上下依然把他當成一次大勝看待,大明軍隊對陣韃子,只要斬首一百具就算了不得的大勝了,更不要說斬首一千多具。

王福雖然可惜沒有全殲孔有德,對于黃得功敢于主動出擊還是非常欣賞,把這次伏擊戰當成大捷來辦也末嘗不可,至少可以提升一下軍隊士氣,只是看到田雄,馬得功兩人因為貽誤戰機被黃得功重打了五十棍時,不知為什么,心中突然格登了一下,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覺。

他腦中騰得記起了歷史上黃得功死后,自己正是被田雄,馬得功兩人獻給了清軍,不由懊惱的拍了拍腦袋,自己為何沒有早一點想起來。

“怎么辦?”王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會兒想現在大明不是全無希望,田雄,馬得功兩人末必會投清軍,一會兒又想,若是兩人因為懷恨當真投降了清軍又怎么辦,山東丟了尚不可惜,若是黃得功和數萬精銳就此葬送,自己才連哭都沒地方哭。

“下旨告訴黃得功,讓他防備這兩人,不妥,不妥,自己在京城,又怎么知道這兩人會投清軍,何況這一切只得自己猜測。將兩人調離山東,這也不妥,黃得功恐怕會誤會自己對他起了猜忌之心,大敵當前,如何能自亂陣腳?不如直接命令黃得功退守南直隸,只是對士氣影響太大……”

王福連想了幾個辦法都被自己否決掉,偏偏此事又不能找人商議,算了,還是派駐軍法官吧,若是田,馬兩人有異動,直接讓軍法官將其拿下,也省得自己擔心,這雖然可能讓黃得功不滿,可是也顧不得那么多了。王福腦中馬上閃過一個人:“來人,傳楊林。”

“是,奴婢遵旨。”一名內侍應道。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法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

殺盡建奴兮覓個封侯。”

城外校場上,一陣燎亮的歌聲傳來,中間還夾雜著無數的喊殺聲,不時還有槍炮的聲音響起,隔著老遠就能聽到。

由于羽林衛一下子擴充到五萬人,皇宮外的廣場已經容納不下了,王福命人又在城外建了一個大校場,這個大校場因為要試射火炮,占地竟然是前所未有的廣闊,傳旨的太監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正在訓練的楊林。

“皇上召見我?”楊林不敢相信的問道,他護送田成購買東西回來后,王福讓他和部下都脫離京營加入羽林衛,羽林衛待遇是京營的三倍,楊林當然愿意,只是相比沒完沒了的訓練,楊林還是時刻想上陣撕殺。

“楊大人,快走吧,不要讓皇上等急了。”

“是,是,末將馬上就去。”

半個時辰后,楊林來到了內殿:“微臣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吧,這次朕讓你去山東,有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你,不知你能不能完成?”

“去山東。”楊林馬上回應過來,心中大喜:“皇上盡管吩咐,微臣赴湯蹈火,粉骨碎身也在所不辭。”

四千字的大章,兩章合一,注:這首軍歌是戚繼光練兵的軍歌,只是建奴改為倭奴。


上一章  |  明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