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第五十七章 九江大戰(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血 >>明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七章 九江大戰(三)

第五十七章 九江大戰(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茅 | 明血 
左良玉自持兵多將廣,起兵后又順流而去,勢如破竹,并沒有太過注意耳目,九江久攻不下,才廣撒耳目,然而,左良玉的探子得到皇帝親征的消息卻不敢確認,反復數次后才敢上報,使得左良玉的情報顯得落后。

“回大帥,此事已多次確認。”

“好,好,好。”左良玉連說了三個好字,原先有點蒼白的臉色布滿了紅暈:“傳本帥令,不計死傷,全力進攻九江城,務必三日將城拿下,全軍殺往安慶,活捉皇帝。”

左良玉只想到若是在安慶捉住皇帝,不用攻南京就能取得勝利,卻沒有想過普通土兵得知皇帝御駕親征后會有怎樣的震憾,他們頭上那塊清君側的遮羞布等于完全拿掉,當真要面對皇帝的龍旗時,即使士兵能夠聽從命令進攻,他們的勇氣還會剩下多少。

面對左軍的全面進攻,九江城的防守陡然緊張起來,這些天九江城的各種防守物質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一些靠近城墻的房屋已被拆掉,取得的磚石都直接迎往城墻往下砸去,木料也是如此。

九江城頭的大炮早已打不響了,最具威力的就是城中的二千余支火槍,這兩千多支火槍是總兵黃斌卿帶過來的,還是皇帝親自下令從南京軍械處調運給黃斌卿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槍報廢的越來越快,這兩千支火槍只用了數日,已經報廢了三百多支,這充分說明了大明軍械處火器的質量是多么不可靠,好在這批火槍經過挑選,炸膛的并不多,士兵才不至于不敢使用,不過,即使火槍不報廢,城中的彈藥也耗了大半,袁繼咸,黃斌卿兩人開頭留著火槍不使用,除了要給叛軍一個出其不意外,何嘗又不是因為知道火槍太過嬌貴,彈藥不多的緣故。

見到城頭火槍比以前稀疏不少,叛軍士氣高漲,這些天,叛軍在城外已經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護城河也早已填平,沖車、轒辒車、巨盾輪翻而上,士兵們遠遠的藏在巨盾或轒辒車下,除了巨石,城頭的火槍、弓箭都對它們無可奈何,巨大的沖車撞擊在城頭,讓整個城池都嗦嗦發抖。

左良玉軍中也帶有數十門大炮,雖然損毀了一些,不過還有二十多門可以使用,巨大的炮彈砸在城墻上,碰到的士兵往往一下子就被砸成了肉泥,雖然由于數量和準頭問題,炮彈能打到守軍的并不多,數分鐘差不多只有幾發能打中城頭,真正能給士兵造成傷害的也就一兩發,有時炮彈還會落到左軍自己在城下進攻的隊伍中,只是只見對方火炮響,自己的火炮卻沒有動靜,無疑大為損傷守城官兵的士氣。

總督袁繼咸和總兵黃斌卿兩人馬上意識到了危機,他們帶著親兵和預備隊在城頭如同救火隊員一樣左奔右突,哪里有危險就往哪里趕,總算將叛軍日落前的一波波攻勢擋了下來,當叛軍因為天黑開始收兵時,城頭的許多官軍都累得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就在袁繼咸和黃斌卿兩人慶幸總算又守住一天時,他們卻不知道,隨著叛軍攻勢的加強,城內官兵不可避免傷亡加大的情況下,九江城內已有一股暗流在涌動,無論是九江本地的兵馬還是黃斌卿帶來的官兵,他們本身的戰斗意志都不強,若不是坐擁堅城,恐怕左良玉一來,許多人就要降了,畢竟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左良玉又與流寇不同,投降左良玉沒有投降流寇的心里障礙那么大,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大明的軍隊還不是成批成批的向李自成投降。

前些天因為守得輕松,這種思想在官兵當中并不盛行,只是今天眼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個倒在血泊中,城外叛軍越攻越猛,許多人漸漸抗不住了。

當晚,左良玉正在與眾將軍議時,一名親兵來報,城里有人偷出來要求見大帥。

左良玉一愣,馬上意識到什么,將軍議結束:“快,把人帶來。”

“慢,大帥,來人究竟是什么目的還不清楚,大人萬重之軀,不可冒險,不如由末將先期接見,如果沒有問題,大帥再見來人也不遲。”一名三十多歲的武將起身攔道。

攔住左良玉的是總兵張應元,左良玉思付了一下,點了點頭,張應元行了一禮,先期退下,約過了小半個時辰,張應元滿臉喜色的重新進入帥帳:“大帥,大喜,大喜。”

“來者是誰?”

“是九江副將張世勛的家人,張世勛有意向大帥投誠,約定明晚,他在城中發動兵變,張世勛道北門守將和他甚有交情,他已說服北門守將,到時舉火為號,只要城中火起,大帥可以率兵從北門殺人。”

“張世勛。”左良玉也聽過此人名號,此人兵法武藝樣樣稀松,能當上九江城副將,完全是靠花樣巧語和賄賂上司,左良玉馬上就打消了懷疑:“好,大家回去好好休息,明晚本帥與諸位在九江痛飲。”

“遵令。”

左良玉和朝廷官兵在九江大戰時,李自成終于從逃出北京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從崇禎十七年四月二十一日與吳三桂在一片石交戰,到二十二日大敗,二十六日返回京城,二十九日北京稱帝,三十日從北京逃出來,李自成就象生活在噩夢中一般,進京的數十萬大軍跟隨李自成逃出來的不過三萬多人,地方上聽聞李自成大敗,紛紛暴亂,要么向清廷投城,要么重歸于大明。

李自成回到太原后,剛想喘一口氣,近在咫尺的榆次竟然叛亂,他雖然派陳永福將叛亂撲滅,可是接著又是原大同總兵姜襄叛亂,將李自成的心腹將領張天琳等人殺害,掛起了大明的旗幟,山東、河南等地的官紳紛紛反攻倒算,不是將大順朝派駐的官員驅逐,就是直接殺死。

在這種情況下,一向沉穩的李自成也亂了方寸,當李巖向李自成提出要帶二萬精兵前往河南收拾局面時,李自成終于暴怒了,他懷疑李巖離開他是想自立門戶,毫不猶豫的向牛金星下旨,將李巖、李侔兩兄弟處死,鑄下大錯,弄得下面的將領人人自危,面對吳三桂如附骨之蛆的追擊,兵無戰心的李自成只得再次逃跑,于七月渡黃河歸西安,依靠著潼關之險暫時擋住了吳三桂的追擊。


上一章  |  明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