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血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七十七章烽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血 >>明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七十七章烽火

第四卷帝國東升第七十七章烽火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老茅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老茅 | 明血 

明血

趙黑蛋的喊聲驚動了塢堡內的明軍,兩名明軍很快來到趙黑蛋身邊,一名明軍抓住趙黑蛋的馬頭,另一名明軍問道:“韃子在哪里,有多少人?”

“好多,好多。()”趙黑蛋其實并沒有看到過蒙古人,他只是從父親的口中知道而已。

問話的明軍皺了皺眉頭,這個半大的孩子說話不清不楚,誰知道他說的好多是多少,或許數十人,或許數百人,他向同伴道:“你看著他,我去報告什長大人。”

明軍一什含什長在內共十二人,為適應火器部隊,大明軍隊編制作了大的改動,一什十二人的設制正是參考戚家軍而設,十人為戰兵,一人為總長,一人為火長;只是大明將士兵常用兵器全部換成火槍,原本冷、熱兵器各半的隊伍變成了全熱兵器隊伍。

什長以上為隊,一隊轄三什,滿編三十七人,三隊為一連,滿編一百二十;三連為一營,滿編四百人。三營為一團,滿編一千五百人。

連、營、團、旅編制并非后世所有,實際上這些編制為唐時府兵編制,不過府兵團在旅之上,上府六團、中府五團、下府四團,一團二旅、一旅二隊、一隊五火,十人為一火,后世編制只多出一個連級。

重新編制的明軍中,連長和百戶相當,連隊除連長外還有八名直屬人員,這八人中含二名通信人員,六名火力加強人員。大明軍器局已經開發出可以連續射擊二十八發子彈的連珠槍,這六人每兩人配發一支連珠槍;而營級有三十九名直屬人員,除了通信人員外包括一個炮兵小組,共有四門大炮,一個營級完全可以獨立使用。

這樣的編置正適合在草原使用,一般來說,一個連隊的兵力足可以應付草原上大部分蒙古部落,而一個營級的兵力就可以對付哥薩克所筑的城池。而即不會浪費兵力,又可以保持對俄羅斯人和蒙古人的作戰優勢。

在問話的明軍看來,無論來的是數十或數百蒙古人,只要一什人馬出動,足可以將來犯的蒙古人擊敗。

只是兩名明軍帶著趙黑蛋剛進入塢堡大門,塢堡內傳來“鐺,鐺。”的聲音,這是堡中的報警聲,兩名明軍臉色一變,帶著趙黑蛋快步向塢堡中央的校場走去,等兩人趕到校場時,校場內已經聚集了近百名軍士。

分布在草原上的這些塢堡,平時駐軍多是一個連隊,只是人員略有不同,有的塢堡駐有一個加強連,比標準編制多一個隊,有的塢堡只有二隊,這個塢堡在明軍系列中編號為七號塢堡,駐扎著一個完整連隊。

雖然收到報警聲,校場上的明軍并不顯得緊張,七號塢堡遠離烏爾格城,剛修建的數年,許多蒙古人打著塢堡的主意,反而被塢堡內的明軍出擊打得大敗,連續消滅三個蒙古部族后,這幾年只有塢堡內明軍驅趕蒙古人的份,已經沒有蒙古人敢打七號塢堡的主意。

如今顯然又有蒙古人不怕死,想打七號塢堡的主意,若不是軍規限制,校場內的明軍恐怕早就歡呼雀躍了。

臺上的明軍連長吳春炎卻不象校場內明軍一樣輕松,剛才塢堡上方執行警戒的人員匯報說來襲的蒙古人恐怕不下五千騎。

五千騎只是估計,不過,草原上無遮無攔,明軍警戒人員又手持望遠鏡,對敵人的判斷往往不會相差多少。

“報告連長,堡內軍隊已經集合完畢,應到人數九十八人,實到人數九十六人,另有兩人請假外出,請指示。”一名通信兵走上臺,向吳春炎稟道。

連隊雖然有一百二十人,但還要除卻值勤人員,除開兩人,等于眼下堡內有一百一十八人。

“傳令,第一隊出城接應附近撤回來的百姓,第二隊留下一什將堡內青壯組織起來,其余人等全部上城墻。”

吳春炎的命令讓剛才還顯得輕松無比的明軍緊張起來,在以往歷史中,如果沒有十倍以上的蒙古人,明軍絕不會守堡,而是出堡迎擊,更別說要組織青壯了,這次到底來了多少蒙古人?

疑惑歸疑惑,得到命令的明軍還是很快行動起來,第一小隊的明軍翻身上馬,飛奔著出了塢堡,另外的明軍則登向城頭。

趙黑蛋急著見自己的父親,也想跟著出城,幸好被一名軍士拉住,這才沒有出城。明軍高處的警戒為自己贏得了大約一刻鐘時間,一刻鐘之后,整個塢堡被蒙古人團團圍住,先前出城的軍士也退了回來,短短時間,他們射殺了近百名蒙古騎兵,才帶著數十名百姓進城。

明軍并沒有付出什么傷亡,倒是來不及進城的十余名百姓被憤怒的蒙古人砍成肉泥,城頭上的明軍看得大怒,連打數發炮彈,將十余名蒙古人炸死,這才消了一點火氣。

也幸虧明軍出城及時,讓百姓將牛羊等全部丟下,這才回城,否則這數十名漢人都會如同那十余名沒有進城的百姓一樣遭遇。

“這么多蒙古人。”

看到塢堡外面密密麻麻的蒙古人,城墻上的明軍都有點發懵,他們倒不是為自己擔心,而是擔心那些還沒有進城的漢人,若是碰到蒙古人的大軍,恐怕難予幸免。

“大黑,大黑。”趙黑蛋大叫起來,叫聲中帶著哭音,他看到了自家的大黑馬,這頭大黑馬向來是趙老根的坐騎,如今卻坐在他家的一名包衣下面,在他心中,這是父親趙老根絕不允許之事。

吳春炎皺了皺眉頭,問道:“這是怎么回事,誰允許小孩上城墻?”

一名士兵低聲回稟了趙黑蛋的來歷,吳春炎心中一軟,他已經猜到,這個半大小子的父親多半被蒙古人害了,他恨恨的道:“這些賊韃子,若是再落到大明手里,統統應當處死。”停頓了一下,吳春炎還是道:“把他帶下去吧。”

“是。”軍士應了一聲,向趙黑蛋方向走去,不一會兒,那名軍士帶著趙黑蛋來到吳春炎面前,面帶愧色的道:“連長,他不肯下去,要留在城墻打韃子。”

看著這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半大孩子,吳春炎喝道:“胡鬧,你會開槍嗎?”

趙黑蛋挺了挺身體,大聲答道:“會,我爹教過,我還打過一只狼。”

聽到趙黑蛋如此堅定的口氣,吳春炎一時也分不清真假,他沒有功夫和一個小孩久纏,吩咐道:“給他一把火槍。”

不一會兒,趙黑蛋就拿到一支簇新的火槍,拿到火槍,趙黑蛋馬上將槍口對準塢堡外的蒙古人,“砰”的一聲,開了一槍,只是趙黑蛋對槍支不熟悉,蒙古人又隔得太遠,他打出的子彈不知飛到哪里去了,倒是他自己錯估了火槍的后座力,把自己撞得跌倒在地。

趙黑蛋手中拿的是軍用火槍,比他家中的火槍性能要好很多,后座力自然也更大,趙黑蛋一時不察,自然吃了虧,他裝上子彈正要再射時,一名軍士連忙拉住他,道:“沒有中隊長的吩咐,不得射擊。”

看著遠處的蒙古人,實在沒有把握打到,趙黑蛋只得收起火槍,對著蒙古人的方向恨恨咒罵,為什么不靠近一點過來送死。

此時的蒙古統帥丹津和碩齊也在對部下破口大罵,他率五千人為前鋒,本來就是為了掃平橫在烏爾格城前面的明軍塢堡,為噶爾丹攻取烏爾格城作準備,沒想到剛碰到第一個塢堡,還沒有攻打就折損近百人,讓丹津和碩齊又是生氣,又隱約對明軍有一點恐懼。

丹津和碩齊深得噶爾丹信任,又是一員宿將,曾大敗過哈薩克和俄羅斯人,只是脾氣暴躁,被罵的蒙古人深深的低著頭,即使有不滿也不敢表露出來。

半響,丹津和碩齊才停下罵聲,掃了那些千夫長一眼,道:“好了,下面不用我多說了,攻下這個塢堡,將里面的漢狗全都殺了”

“是。”千夫長們大聲應道,幾名千夫長嘴角露出一絲殘忍的表情。

“嗚”數十支牛角響了起來,原本遠離塢堡的蒙古騎兵漸漸聚集在各自千夫的轄下,前面的蒙古人馬背上已經多了一個裝滿泥土的口袋。

牛角聲激烈起來,在各個軍官的統領下,前面的蒙古人開始策馬向塢堡沖來,他們遠遠的舉起了口袋,準備到了城下丟棄,為登上塢堡鋪出一條道路,這個攻城法還是成吉思汗首創,蒙古人已經使用了數百年。

以塢堡的堅固程度,再多的兵力恐怕也會碰得頭破血流,這招壘土攻城被蒙古人寄于厚望,在蒙古人看來,這個塢堡并不高,只要舍下一些人馬,填出一條通往塢堡的道路,塢堡就會輕易陷落,只是效果如何,就要等事實來說話了。

“這么多年,這些蒙古人還是沒有長進啊。”吳春炎發出一聲感慨,轉而向旁邊道:“點燃三道烽煙,二黑一藍。”

明軍各個塢堡之間自然有烽煙聯絡,只要第一道烽火點燃,不用半個小時信息就會傳達到百里以外的烏爾格城,吳春炎沒有在第一次時間將烽火點燃是無法判斷蒙古人的實力,如今蒙古人開始進攻,終于有一個初步的判斷。

三道烽煙,表明敵人很多,有可能超過萬人,中間夾一道藍色,則表明塢堡并不吃緊,可以等待后方從容調集兵力。


上一章  |  明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