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道與僧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道與僧官

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道與僧官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我站在含元殿的柱子后面,瞪著深深藻井上的雕花彩飾,繼續發呆,因為又是上朝的日子,又因為天氣熱,朝會被從大內的太極宮麟德殿,移到了地勢更高,更干爽通風的北內大明宮,雖然地方換了,但是氣氛似乎一點都沒什么變化,用各種冠冕堂皇的大義和道理,象爭地盤的食肉動物一樣,相互咬的一嘴雞毛狗血的。

當然如果沒有這些政敵們,相互揭舉對方的陰私,用這些狗屁倒灶的東西作為攻擊的口實,我也會少掉很多消閑的樂趣。

正在激烈討論的,依舊還是那場分鎮、并鎮之爭,只是準備更加充分,修辭更加周密,極力把對方打了專權誤國的標簽的同時,也要極力標榜自己如何公忠體國,在皇帝陛下面前顯然很有不折不撓的勁頭。。。。

宰相們會在正式朝班開始前,提前半個時辰就抵達含元殿兩側屬于中書、門下的排房,召集手下臣僚和親信的官屬,先開個正朝前的小型預備會議,商榷所有需要在朝政上準備的腹稿,以及針對各種突發狀況的對應情形,一些官員也會早早等候在門外,一邊站在清晨的寒露中頓著腳,與親近的熟人交頭接耳,一邊派出貼身跟班、長隨、小廝什么的,四處串聯打探風聲,免得自己一不小心就在政治風向站錯位置,或是忤逆了自己這邊背后大老什么的。。。

作為朝會中最活躍的有生力量,御史臺三院的言官們,也會在各自的長官帶領下一邊維持秩序,一邊自發組成一個個討論小組。先醞釀一下等會要咬地對象,今天那些內容是可以打加發揮的額素材,那些又是可能犯天子諱。需要避讓的雷區。。

想我這種貪戀睡眠,討厭勤政辦公,總是直接在開朝地登聞鼓敲響之前的片刻,才在百官萬眾側目的各色眼神中,坐著馬車打著哈欠姍姍來遲的偷懶殆政反面典型,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風聲,

當然。我也不需要這些新出爐內幕消息、小道傳聞什么的,我純粹是來做擺設看熱鬧的,順便安安那位陛下的心,順便向那些喜歡躲在地下反對勢力什么地老鼠們,證明一下我活的是多么的健康。能吃能睡,活蹦亂跳、精力充沛。。。

用薛景仙的話說,作為一個風向標式的政治人物,到了我這個位置。只要注意愛惜身體,保養好自己壽元,少生點病,就足以震懾大多數亂伸爪子地人和見不得光的鬼蜮伎倆。。。

我正在回味昨天的事情。。。。嗯,小慕容的皮膚真實不錯,別看她長年奔波在外,風吹日曬地確實相當細密精致。身段勻稱上下都相當突出。相信摸上去手感挺拔而結實的。。。

當我緊緊捂住狂漩出來的鼻血,扶著墻從秘密夾道里慢慢走出來。心臟還在怦怦跳個不停,實在太刺激了。隨著女人增加而養成的免疫力,我已經很久沒有這么激動的流過鼻血了。

這條連接多排女子換衣間的背墻夾道,本來是為了滿足我某些陰私的癖好而存在,難得有這個落水地機會,沒想到不但看到激動人心地東西,居然一不小心就撞見這天大的秘密,這可是禁忌地東西。。。。。

“給我叫初晴過來。。

我當即吩咐道。

豁然覺得環境靜了下來,氣氛一變,卻是那位一貫隔岸觀火,很少表態的兵部尚書梁宰,正在奏事。。。。

這位自稱本家地兵部尚書,據說在兩朝之間的處事不偏不倚,頗有些純臣的氣象,倒也吸引了一批號稱中立的官員聚集在身邊,平時也辦事的多表現的少。再加上資格最老卻是太上時代留下來的僅有老臣,因為立場和背景很少表態的刑部尚書李,新進尚在觀望風向的禮部尚書賀蘭進明,一并號稱很少發言的寡言三尚書。或者說是三菩薩尚書。。。

由于他署理的兵部,負責的是乾元改制中最重要,也是最繁瑣的具體工作,所以他一開口,菜市場一樣的大殿中頓時靜了許多。。。。

他這次,避開那些爭論的焦點,拋出了一個新的方案,或者說是一個新的說法將天下重新劃道,重建二十四都督制。

在唐代前期,只是一種監察區。

自唐朝建立到睿宗、玄宗時,國家和社會已經在和平環境中發展了近百年之久。中央集權的統治方式和律令制度建立,唐繼承隋末由350余州府和1500余縣組成的地方州、縣兩級制行政秩序形成并正常運轉,由中央直轄天下350余州府,也顯得實在瑣碎而繁重不堪。

因此在貞觀元年(627),唐太宗“因山河形便,分天下為十道”。廢除戰時延續下來的軍國行臺省制,各道由皇帝不定期派巡察使或采訪使巡視,監察地方官吏和了解各地情況。

經歷了最初的軍國行臺省制、都督府制和分道巡察制等制度演變,景云、開元道制改革中,已經逐漸形成與節度使并立的,按察、采訪諸使差遣官,以確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編制。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睿宗“景云二年六月二十八日制,敕天下分置都督府二十四,令都督糾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人善惡。。。”的事件。

按照中書門下的規劃,

全國被分為二十四個都督府管區,加上雍(長安)、洛(洛陽)特別行政區,共二十六個大的政區。諸府的級別、治所、轄州數目、長官及僚佐的品級職責等也都有細致的設計。主旨也很明確,就是擬以都督制取代分道巡察制,讓二十四都督擔負原由朝廷中央臨時委派地巡察使、按察使所擔負的責任,負責對本地官吏的糾察管理。

可謂是一個全國通盤考慮地規劃方案。但還沒開始實施。就因為上層的政治斗爭而泡湯。

到了開元年間,隨著國力的繁盛和人口的增加,同樣的問題再次突顯出來。因此太上皇在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每道置采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

“京畿采訪使理京師城內,都畿理東都城內,關內以京官遙領,河南理汴州。河東理蒲州,河北理魏州,隴右理鄯州,山南東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劍南理益州,淮南理揚州,江南東道理蘇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嶺南理廣州“是歲,分天下為京畿、都畿、關內、河南、河東、河北、隴右、山南東、西道、劍南、淮南、江南東、西道、黔中、嶺南凡十五道。各道置采訪使,以六條檢察非法,兩畿以中丞領之,余皆擇賢刺史領之。非官有遷免,則使無廢更。唯變革舊章。乃須報可。自余聽便宜從事,先行后聞。”

《唐書.地理志

后來因為對外戰爭的需要。開始在道一級增設眾多節度使領兵,又以節度使兼領按察、營田、采訪、處置諸大使。以便就近集中資源,臨機處置邊防戰略。后來安史之亂爆發,朝廷處置不力,屢屢喪師,甚至連過度都丟了,不得不開始在地方廣授節度、觀察、防御諸使,以軍民自募自守臨機克敵,以牽制叛軍威逼的腳步。。。。

但隨著節度使權利地擴大,又產生另一個問題。戰爭中大量因為戰時需要所任免的權設官與后奏官制度,卻被大量沿襲了下來,這就造成道一級人員配置,與中央統一的地方州縣官吏配置、選調用人辦法有沖突,形成了用人上的雙軌制。這對于加強中央集權來說是不利的。也造成了唐后期官制、用人及管理制度地混亂,以及干弱枝強局面的形成。

例如,按照隋以來慣例,州縣官吏的選調任用,九品以上須經過中央吏部,或制授、或奏授,終唐一代皆如此。而道一級建制的人員使用卻是例外,即一般判官、掌書記等僚佐可以由使府直接辟除署用,只走一下“奏授”地形式,節度、觀察使有完全的任用權。

“今諸道節度、都團練、觀察、租庸等使,自判官、副將以下皆使自擇,縱使其間或有情故,大舉其例,十猶其全。則(漢)辟吏之法,已試于今,但未及州縣耳。。。。”

梁宰的聲音朗朗,尚在耳邊。

因此,現在有人突然把前朝為施行的二十四道都督制拋出來,頓時引起了不少的反響,朝中已經嘩然成一片,叫囂謾罵者有之,但從另一方面說,這也規避現今兩代皇帝政策延續之爭的矛盾,也無視了大多數人的立場對立,如果能夠妥協地好,也不是沒有現實可能性。

而且,雖然劃得是道,但對各地藩鎮來說,卻是一個釜底抽薪地措施,州縣這些地方基層被朝廷重新抓到手中,那些將帥縱使有兵,也成了無水之魚了。。。除非他肯豁出去叛亂,否則。。。。。。

原本天下只有十大藩鎮,現在分設到二十四個都督,無疑權位增加了,實際地盤和權限卻縮小了,但對那些藩帥,特別是二三線將領們,仍然充滿了吸引力,至少他們的部下也不愁沒有地方安置了,而且對朝廷來說充滿操作性,通過調動和分配,輕而易舉地考驗將河東、朔方軍這樣的巨無霸,給名正言順地拆解分化掉,算是一個妥協中庸的政策。。。。

我看了一眼那位梁尚書,他的背后,究竟會是誰的意圖。

因為在地方上的眾多利益,龍武軍也被一些懷有敵意的人,說成是北軍里的藩鎮,最不象藩鎮的藩鎮,但因為龍武軍的經濟基礎,主要集中在軍屯、作坊、商業上,除了成都府的歲入以外。其他影響倒不是特別大。

最后還是那位肅宗皇帝宣布押后,由小內朝再議。。。

剩下地東西,就無聊的多。無非是哪里發水災,哪里財政缺口巨大,需要加大投入,哪里拖欠稅賦有年、哪里又人口流失之類的國計民生,在那些官員嘴中,只是一組組干巴巴地數字,不過隨著戶部這個月的度支數目上來。大殿中再次變成菜市場。

戰亂雖然已經平定,但是舉天下百廢待興,到處都要用錢,小到百官有司衙門的返修重建,辦公費用。大到數十萬解甲歸田的亢兵亢官的遣散費、安置費,讓那些省臺部寺監院的主官們,爭得口沫飛濺,到處到在要錢。一個理由比一個更充分,一個比一個十萬火急,彷佛朝廷今天不給,明天就會天塌下來了一般,連皇帝的內帑都被臣子盯上了,甚至有人提出宮內省花費太泛,許多項目非必要。乃至說到監省那些中使。靠做宮市和皇供個個富得流油,無不是在長安城中營建了大量地良田美宅和產業。然后又和那群太監當場咬起來。

半個時辰之后。

“梁大人。。。您有什么見地么。。。”

我一眼就看見頭戴高直三粱進賢冠的,滾云紫衣的禮部尚書賀蘭進明。就站在我不遠處,連帶大家的眼色都盯在我身上,不由汗然。

“什么見地。。。。

我咕噥的轉頭一看,靠暗罵地一聲,原來不是我站出來,而是我身邊那群王八蛋,聽見問話紛紛向后退了一步,就把正在學貓頭鷹站著打瞌睡的我給現出來了。

“朝廷,有意恢復前代的僧官。。。。。”

賀蘭進明抱著牙芴,目不斜視的低聲提點道

朝廷有意恢復僧官,這關我鳥事,我腹誹道,“抱歉,,,剛才站后面聽地不大明白,還可否請再說一遍。

然后又是一片輕噓和憋笑聲,就看見對面維持朝政紀律的御史,正朝我直翻白眼。臉御座上的那位,都皺了皺眉頭,最后還是沒說什么,卻看了左右一眼。

在他的示意下,有禮部的官員小聲的再細數了一遍。

原來,在本朝之初,就有僧官的制度,高祖“武德之初,置十大德,綱維法務,統攝僧尼。”以“道德高妙,為眾所推”為選拔大德地標準。簡選程序由僧眾推舉,朝廷任命,也有地大德由皇帝直接任命,也是政府控制佛教、安撫百姓的需要。

武周朝是佛門勢力,就已經達到極盛,連武則天都自云是未來極樂世界地大彌勒化身,她寵信的僧人,超脫于國家法度和朝廷體制之上,可以隨意地出入宮禁,與宰相平身對話,乃至參與國事恣意,甚至干脆干涉朝政決議。大量茍利營鉆之徒,爭相投身其中,成為國家的毒瘤。

作為神龍革命的李唐復辟,第一件是就是對亢余的佛門勢力,進行撥亂反正為名的大清算,這場清算斷斷續續的一直延續到開元年間,光是姚崇、宋景當政時,未得官方認可,不符其實或是作風不正的蘭若、禪林,就清理出上萬所,強制釋放和還俗的僧尼徒眾多達數十萬,以不法沒官的田地房屋,不計其數。。。。。。

本朝光復后,朝廷在重佛的風氣影響下,今上有意在天下各州,重置僧官,象江南地區將在州上設立僧正一職,又于道置都僧統,以統轄釋門。不出意料才透出些許口風,就遭到了不少臣子以前朝為例的極力反對,又有朝野名士聯名上書

“伏以陛下護持釋教,以濟群生,自出圣慈。孰不知感,非欲華飾寺宇,廣度僧尼。興作勞人,匱竭物力。近日天下。未喻圣心。建置漸多。剃度彌廣。奢靡相尚。浸以日繁。恐黎因茲受弊。。

“這個你們這些國家棟梁決定就好了。。。要我什么意見。。。”

盡管如此,我又看了一眼御座上繃著臉的那位陛下,還是有些沒反應過來。

有皇帝的支持,如此下去,佛門大興,指日可待。不過這卻也是新的一輪佛道之爭開端,不出意外的佛門會這么持續數十年后盛極而衰,承載了太多于本身不相稱的東西,而重新成為各方面勢力怨望和仇嫌的靶子,爆發那場著名的以滅佛為名的會昌法難。鬼才去趟這攤渾水呢。。。

“您忘了,您可是禮部左侍郎。。。。”

我身邊有個熟面孔憋聲提點道。

“站出來,就得說點什么。。。不然是違亂廷紀的。

我這才想起來還有這個兼職啊。在理論上可以對祠部和主客部,進行業務指導,實際上我僅有的幾次業務指導,都是如何立足禮部這個公認的清水衙門中等額清水衙門,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行賺錢的門路。。。

比如如何避免在外交活動中充大款,而成為凱子和冤大頭,如何開源節流,在朝廷難點可憐的投入下,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情,還能維持朝廷的體面,如何利用對外的朝貢和出使活動,發展各種公開和秘密貿易往來,順便夾帶自己的私貨等等。。

象現在的朝廷大部分用以回饋藩屬的禮品,幾乎都是劍南工場掛鉤的,同樣是一只普通的水果罐頭,如果經過上好的包裝,打上內造皇供的烙印,就是國家級的待遇和回禮,同樣一匹內庫絹,成都造的和岳州造的,外表上,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區別。

與鴻臚寺合辦的四方院和各種迎送使的勾當,也都有專業的飲食、住宿等商人集團承包。。。。。。

畢竟戰爭期間,重建的朝廷中,禮部各司的職能和權限,在六部之中是最尷尬的,幾乎成為小貓兩三只的擺設,掛一堆頭銜閑養以示尊崇的清冷衙門,除了偶爾出使外藩,能借著朝廷的名頭撈點外快,這個一窮二白的狀況,直到我掛職后才有所改善。

現在禮部的主客司,直接在朝廷對外的國家性大宗貿易中,占據了一小塊的份額,可以說禮部四司里最優渥的單位了。

話說回來

根據本朝的先道后佛的體制,天下道士女冠,隸于宗正寺管轄,而僧尼等人則屬禮部祠部的職權。好像都和我沾上點邊。。。。。這么方面,我就管的少一點,最是多以權謀私,給我門下的人,弄過一些官方認可行事方便的身份,連底下人私自營鉆門路創收,象大白菜一樣,濫賣僧尼度牒的錢,都沒分到過。。。。。

“據說梁大人門下熱衷善舉,對佛門頗有善意,不但在軍中攜行僧徒,還在邑司內建廟立寺,傳廣佛門。。。

又一個中正平和聲音開口道。

“應該是贊許的吧。。

南海的佛門,我那是當做精神鴉片用的,專門對付那些被征服的地方,可惜這東西只能做不能說的。

“僧官,嗯僧官”

我潤了潤喉后說

“我只想知道,若設立僧官之后,這些僧尼要不要交稅納賦。。。”朝廷一片靜默,無論是反對者,還是支持者,似乎都陷入石化中。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