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三百五十七章 宴家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宴家話

第三百五十七章 宴家話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幽犧園

在若大庭園里擺上數十張菜肴鋪陳的長桌,由賓客自取自酌,旁邊還有各色廚子現場操作,燒烤煮炸的現成的食物隨時補上,在水中亭臺上,還有專門請來的伎樂歌舞,應著花樹成蔭的環境,可以隨做隨站,三五成群一邊品位,一邊輕松的聊天,高聲笑談或者竊竊私語也都有足夠的空間,倒也幽雅詒情。

辦這個餐會,也有多種用意的,一來答酬一下那些投貼拜上的,熟悉一下人情頭面。二來利用這種環境,正好觀察地方權力的分布和派系、小團體關系,因為并不象正式的宴會,有嚴格的座次安排,誰和誰走的比較近,誰和誰是姻親連襟,誰又比較受排擠,誰離權力核心較遠,誰的人緣好、誰的名聲差一些等等,多能不動聲色而一目了然,再者還有為我家的事業,暗中打的意思。

當然余、鄭、韋、李等比較接近朝廷權利核心大大員,則引進內堂,還有專門的更高檔次的侍侯。

半路檢回來的老管家,表現出讓人驚嘆的另一面,按照我的構想,打點布置這偌大的場面,還要調度許多外借來的人手,居然沒出多少紕漏,要知道,為了能夠短時間內籌辦到位,還從我家的市肆店鋪中,組織了大量的餐飲供給用度,關這其中調度往來就是一個海量而瑣碎的過程。用樂此不疲他的話說,平時那些都不算什么,只有這樣的場面才算能讓他出全力充分展示的機會。

不過其中最顯目的,還不是那些應約而來穿朱服紫的汲汲大員們,而一群蝗蟲般到處掃蕩地龍武軍將官們,除了少數位尊如韋滔等自持身份外,哪怕是新進年輕生澀的面孔。也在這種氣氛帶動下,放開了懷抱海吃好喝,如餓死鬼投胎般,對著排的滿滿的餐桌,猛然發動進攻行列中,只見杯盤與盞碗齊空。酒水菜肴淋漓叮當共一色,顯然深得龍武軍內部打秋風優良傳統的熏陶,

據說,恩,據說,自從我家的小丫頭開始學習做菜出來,某些腸胃飽受摧殘地家伙。好不容易才等到這個一個報復的機會,因此個別帶頭的人士,很有把常年積壓的怨氣都吃回來的氣魄。。。。。

相比大多數水陸鋪陳極盡豐盛,還有成群家姬歌舞助興的所謂家宴,這樣的場合,要輕松愜意地多。只要你愿意,盡管可以招呼親近相好的,躲在哪個角落,亦飲亦酌,自得其樂。

三五成群散落著,其中一個文冠綸巾的小群體,也對著池畔假山上回廊大亭的方向在喃喃私語。

“那位就是我們將來的坐師么。。。未免也太。。。。”

說話的學子,把玩著一個把雕紋精美地細底圓杯

“別看他不足而立,卻已經游歷海內風物。精通諸子百家而開宗十數門。詩詞樂畫,工技機巧,兵法文學、政治經略皆出其手。。。連醫家的風寒邪正癥說,都有他的建樹。更別說他背后的人可了不得,時人都說究竟是怎樣的天縱神奇之人,才教出這一個異類。。還有密聞傳說,是與李衛公,諸葛武侯一脈都大有干系。。

“這個女人。。。”

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學子。突然眼睛一亮。就見回廊盡頭,一名頭花緞帶黑裙白兜的女子。就如春晴明日下風曳拂柳一般的款款而來,正式婀腰如柳,扶風弱若,清容殊色,明眸潺潺的讓人舍不得轉開眼神。

“不要亂看,這位是殷良人,今天府上地家眷都沒有出現,就是由她主持游宴地。。

同伴諱莫如深的拉了拉他的袖子。

“難道這位還有什么來歷么。。。。”

“據說曾是長安城里名聞一時的妙人兒,早年也孤傲的很,什么公卿子都不放在眼里。。

“后逢大變。。。。隨了那位府上之后深得寵信,她雖然不在那為小殿下六尚之中,但有傳聞說,殿下與六尚之首的謝大家,都不是喜歡管事的人,因此她才是內府里少數可以做主的人。。。。南蠻圍城時,還親手殺過上門地亂黨”

“這又怎么樣。。。

“據說行走宮中時有命婦自持身份,不知輕重地嘲笑她身份卑賤,喚她做平康子。。。結果被那位小殿下知道了,隨后找了個失禮的由頭發作,讓人狠狠抽了這位倒霉夫人一頓耳褂子,把人活生生地變成豬頭。

他頓時失聲了。

“禽獸啊禽獸”

正好又看到女子身后跟著一群小女孩,具是不及豆蔻的浪漫年華,雖然手中中規中矩的捧著器物,卻是充滿好奇的望著行來的人等。

他不由悵然罵道。

“這算得什么,據說他身邊都是這樣的絕色,還不滿足的到處巧取豪奪,在河北收了一個比他小十歲的女兒,在江陵騙走了身家巨萬艷名遠播的寧寡婦,回到長安又把哥舒老帥的女兒,全強行羈留在府上,。。。在長安收罪眷,在成都納孤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雖然口中說的是鄙夷,卻難掩面上艷慕。

“要知道這位還是個后軍別將時,就已經在帳中私藏女子,還敢調戲圣駕身邊的女弟子,楞是讓他強占了名滿長安的謝供奉,又騙誘攀結上年幼的公主,才開始發跡的。。。。

“可沒你說的那么不堪好不好。。。。。。”

又一個同伴端杯湊過來。

“人家可被今上親許的不可思議之人,此君明明是個武人,卻和文人一般,熱衷于著書立學,開宗立派,偏偏還給他做成了不少。。。。。明明身列尊崇的官家貴人,卻醉心于五民之末的貨殖之利。門下營生遍及海內。。。。明明當是大有作為的人物,卻喜歡方技文藝這些雜旁之道,搞出一個又一個名作來。。

“最可氣的是,明明他身在其位卻不務正業,偏生還能深得上寵不衰。。。。。

“據說他喜歡給自家的女人量身作曲,以得曲最多為寵愛最甚。。。。。還喜歡讓她們出來做事。。”

“你沒聽他說,笑掌天下權,罪臥美人膝,大丈夫,當如是也。“羨慕有什么用,你不是聽那從軍曲唱,莫讓儒冠誤此身么。干脆扒了你這身文骨,做你投筆從戎地班冠軍去。

“快看,又有美女出現了。

一群鶯鶯燕燕從長廊嚦嚦而過,幾道同樣充滿好奇的目光,交錯起來,不由他們自發的挺胸凹肚。擺出一副自覺最好的形象來。

對另一些人來說,這種場面也不是第一次遇到了,酬謝長期以來和追隨龍武軍事業的各界人士,順便加強點聯系,在長安就有過類似的活動。這次又有所不同,受到邀請地豪門大戶,文武官員,能夠沾上點關系的,都會把自己家還沒出閣的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送過來。

這次南征封賞下來。軍中也有一大批得到榮譽和地位的未婚年輕俊杰,因此還有相親擇配的意圖,對這些充滿金風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人財名利兼收之類,美好憧憬地學子們,也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比如,負責內部警衛的,照例是童子軍出身的少年親事們。穿著便服站在角落里。倒與那些宴會場內,特地被帶出來見識世面的同齡人。沒有什么兩樣,。

面對又一個淚奔而去的窈窕身影,

小楊斜斜咬著草根,懶洋洋對著太陽靠在粗大地樹干上,還是那么的冷淡,漠然的就象一座精密刻畫的雕塑一樣,只是偶爾靈動的眸子,散發出一種危險森冷而充滿邪惡誘惑的東西。

這已經不知道是多少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和情懷,試圖靠近過來的官家少女名門秀媛,象飛蛾撲火一般吸引過來,又被他堅冰一樣的冷漠與殘酷,拒倒于千里之外,甚至被他瞪一眼,連開口的勇氣都沒有,就噙著眼淚落荒而逃。

“老大。。。”站在附近地一個少年親事才剛開口,就被另一位更大一些地同伴,從后腦狠狠拍了一掌,差點沒從樹上掉下去。

“說過多少次,兩府三軍只有一個唯一的老大,。。。要叫楊頭兒或是楊首長。。

捂著頭的少年諾諾幾聲,又道

“楊頭。。心腸兒怎么就這么硬。。用冷到骨子里的煞氣啊。。。狠心去對付這些漂亮小娘呢。。

“那是頭兒天生的,從小空手擒殺虎豹熊羆,從我們家總大人后專在軍陣中殺將奪旗,手上人命何止上百,連他呆過的那些捉生隊和戰鋒營的兵頭大爺們,都說他是天生的為殺戮而生,不能輕易招惹地人物。。。

同伴滿眼羨慕,臉上泛著紅光說,大有望山仰止地崇拜和效仿之意。

“據說玉真大長殿那里,已經在女學館里放話出來,誰能把這快石頭給捂熱了,她就給陪一大筆嫁妝。。。”

“又一個送上門的。。

就見遠處一名穿著彩青紋裙地少女,雙手捏拳有些畏縮踏步上前。。

“模樣不錯,看起來膽氣也不錯。。。打賭打賭。。能堅持多久。。。”

“我賭不過三息。。。。就今天的特勤津貼好了。

“有吝嗇子,逢父喪,請道士度之,索千錢,只給八百,遂言度東天,子問為何,言度西天需千錢,不得不遂給,乃至自棺內呼有罵聲“不孝子爾。為百錢爾,累吾東西奔走。。。

笑語晏晏中,我也正在講古。

皇帝身邊好升官,所謂大浪淘金,危難時刻見真性情之類的理由,在守城中有過杰出表現的。事后多少都獲得了獎賞和晉升,南沼大軍一來一去,守吏或死或逃,或不光彩的降敵,地方上造成了不少空缺,也需要人補缺,還有南沼進犯背景下的事后追究和清洗。也需要人來穩定地方。

因此,那位太上在局勢穩定下來后,一口氣圈點了一大批人,大部分就近水樓臺的落在這些已經畢業的官學生中,雖然其中不免一些混亂糜爛之極地爛攤子,但也是這些年輕人展現所學的機會。

作為兩學的締造者之一。按照慣例會在出放前,到我府上拜謝教誨紜紜。再加上我成為科舉的考官,是內定的事情,因此攀著親故淵源,例行來拜會混臉熟的學子也不少,由鄭元和一次領到府上來,比較核心和親熟地,就在花園里一并接待了。

這些新補的官員以年輕面孔居多,本來著場合。別人的做師臨別宴上。無非交代一些““外放地方,要上體君心,下洫黎黍,尊敬官長,親近同僚”之類的客套廢話,或是“好好做官,體恤地方,上承君意。下安黎庶“之類的例行教誨。

我卻是在給他們講為官的故事和典故。諸如“青天高三尺”“五大天地”“葡萄駕倒了”“愛民如子(金子銀子)”,“帶土地公回家”之類傳統官場嘲諷笑話。中間還夾雜一些“葡萄駕倒、請夫人閱兵“之類生活雅趣的笑話。弄地整個謝宴上笑聲連天,

為他們上這步入官場的第一堂課,我實在一點準備都沒有,只能隨性發揮了,不過各種官場的潛規則,幾千年積累下來的厚黑學,在各種影視題材中比比皆,只要換個背景,就可以信手掂來,他們也聽的津津有味。

“說實話老子我不贊成你們做清官,”

說這話的時候,我不由看了一眼,在座唯一一位資深地老官僚,劍南四大使之一的營田使方允謙,他毫不在意的對我笑笑然。

這位也不算什么清官,該拿的一樣照拿的身家不菲,保養外室的小公館也有幾處,不過這兩年他也象一個正宗的老農一樣,輾轉于各地的田間地頭,推行良種和新式農藝以實現增產增收,鼓勵鄉民百姓利用一切條件在相對貧瘠的荒坡山地上廣種瓜菜茶果,蓄養雞兔,堆肥積草,以代糧用,為供應前方所需勞心勞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甚至因為親身示范,而吃了太多瓜菜而拉肚子拉地半死。。。。

因此有內部消息說,將來成都小朝廷北歸,他被內定為梳理財賦地劍南轉運使和南行都留守。。。

“一貧如洗的官,不但失朝廷的體面,勞體累心苛待自己不說。還要連累家人同僚與你受苦,而且清官就不等于好官,如果走了偏執,危害更大。。。。固癡和清高是難得的操守,然官場中最要不得的就是固癡和清高,惟有上下一心才能實現報國為民之心。”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人不能有傲氣但要有傲骨。傲氣現在外,剛則欲摧,傲骨內斂于心,一切都把握有度。...既能造福鄉里,又不苛待自己,這才是為人入仕上乘之道。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

“俗話都說,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進不來,要你們憑個人之力去破這個陋俗是太強為了。但是為官會弄錢也要會做事,澤漁而竭是愚者所為,如何周顧各方面的關系,而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才是真正的仕途大道。。

“我倒不是硬想你們做君子,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像這種君子,我是干不了地,我要做地君子,是愛財而取之有道,不太背自己良知的君子。”

“知道漕工嗎,河工堤防是個無底洞,報多報少全憑良心,可恨地是那些家伙侵吞貪墨不說,為了長久之利就是不用心修好、年年修,年年患,淹的是百姓家園,鼓的是自己的腰包。

方允謙終于也開口了,象是下定了什么決心。

“以前我經手的那些人,豈止是罔顧良知。簡直是沒有人性了,以岷江水利而言,假如工程費百萬,我可以設法浮報成三百萬,落下二百萬的好處,但是不能做那種只報百萬而實際開銷二十萬地事。前者利厚,后者利薄,但是厚利者至少能心安,因為事情確實是做了,。。。。。。。。可是那些人寧取薄利而不取厚利,那些人的算許更精,百萬之工。雖能獲利二倍,但是一勞永逸,從此就斷了財源。草草塞責,虛應故事,則水發災生,年年有好處。

“千里做官為的是什么”

聽他所說暫告一個段落。我突然又問了以個問題。

答案也有很多,有人回答為展抱負,有人回答為濟事救民、,有人回答為報效國家,有人回答為實現父母遺愿,乃至為求仁得仁的都有。。

“都說的對,也都說的不對,千里做官只為利,只不過有地人追逐的是名利。有的人追逐的是功利。還有的人追逐的是權利而已。。。”

我繼續解釋道

“功利之心人之常情,多少而已,看你如何把握運用,用之正則造福一方,用之斜則為害一方而已”

“如果能夠無傷國家大義,也不損民族大節,將地方治理富有成效百業興旺,為身后略取一二又如何。。。當然。為人貪得無厭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我并不是不鼓勵你們做清官。但一個讓自己和身邊人都受苦的清官,卻是一個糟糕地典型。。。想做一個好官,有作為的官,就不僅僅是做好自身,還要讓家人衣食無慮,沒有后顧之憂才能放手去實現你們的理想抱負,。。。。若不能齊家,還說什么治國平天下”

“所以說太過君子和迂腐,是做不得官的,還要有上通下達,圓轉周邊的手段,所謂對付奸佞之徒,就要比奸佞之更有手段和心機。

說到這里,我卻想起了國朝一度推崇的海瑞,這人空有清名,寧愿人女兒餓死來成就自己地節氣,和過去那種徹底否認個人價值和意義存在的扭曲世界觀不無關系。

說著就說到他們將要去的地方。

動亂之中,既給了卑微鄙褻之徒,以私懲己欲的機會,也給久沉下僚的志士,一展抱負的機會,現在成都兩學的新幾期學成去向已經基本定下來,無論是百廢待興的安東,或者是新征服的南沼,還是剛剛平定地江南,都需要相當數量地下層官吏。當然這三個地方各有優劣,當然越是混亂的地方,也是危險與機遇并存所在,起點也高一些。

“教化也好,征服也好,誘之以利也好,這都是手段和過程,所有的手段都是為了一個目的而服務,就是將南蠻之土永世為中華所有。。。”

“我知道你們之中有些人將放新置的邊荒遠州,地方艱苦多山多瘴疫毒蟲,事事都須慎重,家中無法隨行,為解決身后事,作為官學將為你們置一份人身保險,以解病困所急,此外,兩府還將為你們設立一份互助錢,通過錢莊,定期寄于家人,以助衣食。若有事還可以支取一筆救濟錢。。。。。。

看著這個消息,在他們年輕的面孔上,泛起諸如驚喜、詫異、困惑、激動、各色交織的表情,我很有點天下英雄入吾中錯覺。這才是今天的重頭戲。

另一頭,站在外圍作為引見人地薛景仙、鄭元和等也在搖頭苦笑,今天他們都是看客,琢磨著這算不算是誤人子弟。

別人都會說一些大而泛之,無關是非地道理,可是到了這位大人口中,再冠冕堂皇的東西,都會變了味,他居然交代什么”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居官存心不在為財,能夠為老百姓身上著想,無偏無私,就是好官。”,也就罷了,后面地話更不象話了什么“只要不傷民生,不枉是非,弄多少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但那位方允謙也令人大掉眼鏡,真的敢附和著揭發內幕,大抵算是投入門下的投名狀了。

想必經過這一天,不做清官,不為忠臣的言論也將隨著梁總制的大名再次名揚大街小巷。

有想法,寫不出流暢的感覺,痛苦IN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