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長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陽好向峴亭看,人物蕭條屬歲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長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陽好向峴亭看,人物蕭條屬歲闌

長安篇 第二百七十四章 襄陽好向峴亭看,人物蕭條屬歲闌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與張果老的會面,并非一點都沒有收獲,所謂過程是波折的,結尾是圓滿的。

交付完所謂密誥,我剛想隨便弄點東西,把這號打發走,他突然開口道:

“大人可知金丹道”

我心中頓然跳了跳。

原來他居然是道家最神秘,人數最少的流派,金丹道的當代傳人,這一門最出名的就是以房中術練內丹的法門,對選擇門人的資質,極為苛刻和挑剔,而讓傳承變的稀少而困難。他的前代受業宗師,就是道士鐘離權,也就是被稱為八仙中漢鐘離的原形,這老東西就是以養生和房中的見地,得到當年老皇帝賞識的。

以我恍然大悟加很惡意的想法,這老頭是不是因為房中術上的接觸表現,才得到那位熟女寡婦,玉真公主的賞識和引薦的。

他此次,私下代表了道門中的一些勢力投石問路的態度,我前些日子把京畿一代的江湖人整治的慘了,而這些道門中人也不象他們宣稱的那么清凈,也有自己的灰色產業和江湖上相關的利益代表,來自軍隊的強力手段,和不按常理出牌的作風,多少讓他們有些忌憚。

當然金丹道雖然擇人很挑剔,而下一代純陽子呂洞賓,還要四十年后才會出現,在權勢和利益的潤滑下,他對于我這種先天已經定型、后天又有些營養過剩的前宅男。還是給予了一些后天調養補足地指導。

開完小地會議。安排好后續的事宜。

“準備打點行裝,隨我去襄陽”

那封神神秘秘的誥書上只有“襄陽”“魏仲犀”之類幾句寥寥只言片語,若不是從行皇帝璽地印樣。到所用的八寶珍貝印泥,那些慣用的御體字和秘書監學士們專用的上谷墨,實在驗不出什么問題來,我還真以為這是一封矯命。

顯然,老皇帝終于決心給不安于江南的小兒子一點警告了,這魏仲犀恐怕只是第一步。不過根據崔光遠凡事都喜歡往最壞的想法。這一封密誥,多少也有南邊試探地意味,比如對于我們這些一手扶植出來,卻久出在外的禁將內臣,是否還依舊遵從上命的問題,也許關鍵時候,就只能靠這么一封來歷不明途徑也可疑的誥書,扭轉大局了。

既然南邊號稱已經退養的那位。難得在這個問題上有什么想法,于是我不得不變成那個跑腿的人,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出藍田關,走兩天河谷間雜的山路。到丹江,再到漢水。順流而下,就是襄陽了。

三天后,我已經坐在襄陽城中,屈指可數的高層建筑昭明臺上,就著江風喝酒飲宴了。

昭明臺,其實一做高臺筑樓式建筑,本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太子為梁武帝長子,生于襄陽,輯《昭明文選,垂于后世。至本朝改稱‘山南東道樓‘,有當代書法兼制墨大家――李陽冰篆書‘山南東道‘四字石刻,為山南東道治所標志性建筑。

這建筑面南,青磚筑臺,中有條石拱砌券洞,高寬各丈余。臺上建三檐二層歇山頂樓房5,高約15,東西各建橫.鐘樓各一。就某些別有用心地人眼中,這種布局最大的優點就是,適合防御和警戒。

當然,在這最高的建筑上,登臨飲酒,唱詩做賦,那是只是幌子,外圍是龍武軍屬天侯組,他們正用尺表等各種工具,對照太陽的高度,給城中各種建筑物和要害,定高繪圖。再送到城外地某些地方去。

“襄州襄陽郡,土貢有綸巾,漆器,柑,蔗,芋,姜。戶四萬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萬二千一。有七縣一府,漢津府、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宜城。。。。.幾句。

治所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從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年的歷史;城池始建于漢;護城河最寬處至少百丈,襄陽城北、東、南由滔滔漢水環繞,西靠羊祜山、鳳凰山諸峰。城墻始筑于漢,后經歷代整修,城高墻厚,周長至少十五里布局嚴謹,形勢險要,共有六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王維早年有詩稱,“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要從外部攻下這個堅城,幾乎是一件很艱難地事情,百丈寬的水面,幾乎都可以行一只規模不小的水軍了,更別說外梯形的夾石馬道城墻,可以直接用馬把床弩石炮等重器械,運上城頭任何一個角落。無怪雖然安氏叛軍,屢有侵掠境內,卻始終安守如然。后世宋末,就是靠這個基礎,成為讓蒙古人流血不止,堅持最久的城市。

不過,幸好我們是來奪權的,而不是來攻堅的,所謂再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克了。金錢的力量有時候,比刀劍更有用,再加上船幫和商戶的掩護,足以讓大量武裝人員順著日常的人流,進入城內而無所驚覺。

看著城中熙熙攘攘的繁華,各種造型的船只,帆布如林,往來如織。自從江淮漕路斷絕后,作為漢水的支流,這里就承載了相當部分北輸的任務,南方的竹木漆紙、絲茶鹽米等消費品,象流水一般輸運北上,光那碼頭上貨棧林立,肆鋪茨比,螞蟻一樣堆簇在周圍,汗發如雨的苦力和各色伙計,讓襄陽城呈現出一種繁盛極至的味道。

在另一處仲宣樓,五小將之一的向允發負責的那部分,也有類似的任務。仲宣樓在襄陽城內東南角,據說是為紀念東漢末年著名才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襄陽作《登樓賦所建。在這種游人多多地名勝之上。以畫師地身份做掩護,測繪機要,不容易引人注目。

“這里就是夫人城”他指著一段斑白與青灰交替的位置。

自然有本地的人物。一一位我介紹城中地古跡典故。

“所謂的夫人城,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池,乃是襄陽城西北角稍稍向內凹進一段城墻。東晉時梁州刺史朱序鎮襄陽時,前秦苻來攻.

視,見西北角城垣防守薄弱,隨領女婢及城市婦女于一段。后此角果被攻破。幸虧新筑之城,方擊退攻城之敵。時人因稱此段城垣為夫人城。以記其功”

落日欲沒山西,倒著接(梨)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

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

千金駿馬換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咸陽市中嘆黃犬,何如月下傾金?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絲竹和歌姬伴唱的李白《襄陽歌中,,時鮮的菜肴散發出誘人的味道,整只來自荊江地尺長白魚蒸燒,來自江陵六月活肥做的生切―金玉、湯如奶汁的燒魚漿,

我放下裝模做樣的白瓷杯子,輕聲請問道

“我們那位魯南陽,到了哪里了”

而現任的山南東道節度使的魯,和我也算哥舒一脈的同袍,最早和我搭上的老關系戶之一,很有點密切地關系,據說他原本出身將門,以蔭補左羽林長,后隸安西節度使哥舒翰麾下。從破吐蕃石堡城,收河曲,遷左武衛將軍。復以破吐蕃功,拜右領軍大將軍。在十幾路各色出身的節度使中,也算是苗正根紅,軍資年厚的人物。

雖然因為多少得到一些事先警告,僥幸沒有象歷史一般自殺在城,但也屬于損失慘重的行列,回到南陽部曲幾散盡,又因為被人上告無法約束部下,縱兵為亂地方,而正在焦頭爛額,若不是他地位置實在要緊,又有顏真卿和監軍中使薛道,為之說項,早被奪拿掉了,因此他現在正是奪職白身留用。

作為襄陽名義上的管轄,他將負責善后。

“回大人,已經在城外云居寺侯命了”

襄陽縣城西約有始建于貞觀年地云居寺,附近就是諸葛故鄉的隆中,最大的優點是河谷縱橫,夠偏僻,適合藏兵。其中有擅長城池巷戰出名的商州義勇兩營,和一個龍武跳蕩營,以及南陽節度使僅剩的兩營牙兵。只要一個傳訊,就可以火速趕到。

面對成都的誥書,魯毫不見意外的表示了服從和配合。多少讓人不由有些驚覺起來,這位本來是西北朝廷扶植起來,用來制衡山南大營崔圓,并且監控長江中游永王的南陽節度使,不知道什么時候,已經倒向了成都方面,或者說他一開始就是那方面的人。。。。。

為了保證成功率,城外靠近水門的船隊里,也有一個營的善水健兒在待命奪門,并且準備用火油彈封鎖襄陽水營。

樓板蹬然有聲,下面傳報,負責交涉的杜佑已經回來了。

自東漢以來襄陽就富庶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的名士輩出之所。

從與王維齊名的孟浩然,到與李嶠、蘇味道、崔融號“文章四友”的修文官直學士杜審言(杜甫的祖父)、考功員外郎杜易簡、李唐復辟的神龍革命第一個功臣――宰相張柬之,乃至本朝的禮部尚書席豫、天寶末年進士鮑防。都出自此地,其中又以杜族最盛。

自西晉名將杜預開府襄陽以來,已經是第十三世了。族人子弟眾多。連京畿道的宰相世系之一的杜門,也從其中分出來地,因此交涉地任務。就交給了在龍武軍中奮斗的年輕族人杜佑。

本來還有一個更好的人選,道路平靜后,杜甫全家已經接回來了,他和他地祖父杜審言,一直是作為鼓勵杜族子弟去奮斗博取名聲和地位的典范。

不過這位我純粹是供起來當招牌,能心情好之下。寫兩首感恩詩給我傳世就算不錯了,我還給他弄了個言官的身份,可以在各種文抄和載體上,名正言順的大肆抨擊社會黑暗,多寫點三關三吏什么的炙人口的名做,揭露這既丑陋又美麗地世界,象牛邙一樣叮一叮那些達官貴人們,已經麻木不仁的面皮和心腸。

從這點來說。相比沒事就容易喝高上頭思想脫線,天馬行空寫詩寫的類似神仙志異的李白同志,他很有點社會調查員的深刻入微和一針見血王牌記者的資質。

只是現在身體不行,還在調養中。真要他隨同急行軍顛上兩天,只怕要掛在路上。

到了襄陽之后。我的書記杜佑,也變的有些一反常態地沉默寡言起來,不過我總覺得他除了近鄉情怯之外,還有點別的什么。按道理他應該算衣錦還鄉什么的,自從跟隨我開府后,他也水漲船高的八品地宣議郎,節節攀升為光祿大夫領庫部員外郎。

“佑,有辱使命,還請大人責罰”

只見他面有難色,對我重重一拜

“他們怎么說”

他有些難以啟齒的吞吞吐吐地說

“大人在城中的任何事情,都于杜門無關”

我嘿然冷笑一聲,地方巨族想置身事外不算意外。雖然這杜門將來會因為他,而重現光彩,重新成為著名的宰相世系,但在眼前,他還只是個歷史有污點的留用人才。曾經離開家族到京城去追求夢想和前程的無數世家子之一。沒眼力的看不上他所代表的意義,也不希奇。

隨后,一陣騷然,尾隨著上來一位面上有疤,看起來陰沉凌厲的年輕人,手中還有些血跡,他就是人稱龍武五小將之一的卓弈,

為了不引人注目,跟隨我身邊的,都是這些比較面生的年輕人,比如扶風之戰幸存下來,又參加了河北一系列大轉折戰役的求三泰,涂伯均那些武學士官們。

他露出一種狂熱和興奮,對我躬身道

“果然不出所料,杜書記前腳才出門,后腳大宅后門就跑出一個通

的。。。著,恩,杜景云”

看著杜佑聽見這個名字,變的面如蒼雪,我心中嘆道。

世家大族積累下來的驕傲和矜持,可以理解,但是故意去挑戰上位者的氣量,那就是不知死活的蒙昧了。

“難道還比能太原王更強橫,”另一個年輕的參軍插口道,

這些年輕的參軍、書記們,職權常常是交錯的,因此有意無意存在些競爭的心思。

這話說的很重,他臉色再度變了變,他參與我清理那些河北世族的過程,知道我對付的手段,甚至還出過一些主意,

“大人”重重的喊出來。

政治永遠都充滿了妥協和犧牲,當外在的壓力,超過了維系內部的利益紐帶,就注定有人要為自己的錯誤和愚行付出代價,成為被犧牲掉的一部分。比如當顏真卿越來越當仁不讓的成為河北文臣第一人后,現任的中都留守已經從上到下換成晉陽王一脈的人。

所謂世家大族,固然擁有比尋常寒門庶族更多的資源和積累,但物極必反,同樣他也有足夠龐大的族人需要供養和管理,過于龐大的家族,也有僵化和腐敗的問題,并且因此失去活力與進取心,族人子弟繁衍的多了,不可能人人都能分配做到資源,有得勢的就有失意和潦倒的。這也統治者分化和控制他們的手段和機會。

雖然有地方郡望大族的配合,更穩定的接受地方,但卻不是必備不可的條件。所謂的“襄陽杜,傾半城”,那已經是過去式,要不要清算,那該是魯南陽頭痛的事情。

“杜門里。還有什么你在意的人和事物么。事情了后,就把他們帶走把”

“什么”杜佑驚了驚,

“有沒有興趣自立門戶”

這不是沒有先例。當年杜甫地祖父杜審言,以文章四友名滿天下后,就在河南訪取自立門戶,成位訪取地一大名門。

“大人。。。

“來了”一聲警示,打斷了他的下文。

只見。

一彪騎士趾高氣昂的緩緩度街而來,不用他們怎么耀武揚威。那些士民百姓就畏如虎蝎地早早退讓出一大片空間,為首之人白羽鑾兜,顯的很有些氣勢和精神

“那位就是太守大人魏仲犀的弟弟――襄陽軍有名的猛將,永安軍使領將軍魏孟馴”

做為留在南方活動的前斬首隊成員,安息人管二,開口,龍武軍在南方的利益代表之一,和探子頭目。他兼具襄陽富商地身份,這昭明臺就是以他名義選好包下來的。

襄陽地處望要之所,因此雖然不是邊境,但卻置了一個正編軍――永安軍。而不是象其他大邑一般僅僅置個治安部隊性質的守捉之責,這永安軍使。就是其胞弟魏孟馴擔任的。

“不過這位猛將,很有些趨利避害的手段,某些時候跑起來,簡直比鼠類還快”他聲音有些譏笑的意思

“哦”

“據說當年賊軍下山南,朝廷赦令各郡急援南陽,襄陽距離最近,這位魏軍使卻帶一萬人馬,慢騰騰走了半天,連境內都沒出,到漢水上的明府橋邊轉了一圈,就說賊軍勢大,飛快的退回來,人稱不動如山,退走如風地小魏將軍”

“那他有什么嗜好么”

“恩”管二道“據說這位算是一位好酒之徒”

“這算是自己送上門來了”我心道,

不多時,底下街市,頓然一片嘩然起來,一輛裝滿酒的手推車,當街被打翻,酒香四溢,惹的路人爭搶起來。

“好酒”

一個粗雷般的大嗓門喝道

“不知死活地.都給我滾開”

于是,一場好戲就開場了。

一個時辰后,

我已經坐在襄陽太守府正堂里,冷冷看著,一大片衣袍凌亂的人,雙手捆背跪倒在堂下,顯然一些人還是從床上被糾起來地,或是垂頭喪氣,或是告求不止,或不明所以,只有少數幾個人,尤自破口不止

曾經的血污和尸體,已經被清理過,成橫錯倒的旗幟依仗,也被重新樹立起來。

所謂微服私訪,也有一定風險,特別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一切低調還來不及,斷然不會想某些鞭子戲肥皂劇一般,突然頭腦發熱的以身犯險,豬腦一樣的被反面角色抓起來,然后自虐為樂的一邊吃苦頭,一邊等待手下帶著壓倒性的力量,最緊要關頭突然出現。制造戲劇性的轉折效果。

至于象YY小說一樣帶上漂亮的女人招搖過市,然后裝B引人來找麻煩就更豬頭了。除非是小丫頭那種,純粹喜歡挖坑給人跳的惡作劇式的趣味。

因此,作為激怒和引出反面人物的誘任務,就交給了少年韋皋,這是對新加入的少年韋皋的一次考驗,當然理由也很冠冕堂皇,我和我的手下實在太引人注目了,基本有點分量的勢力,大抵都會有我的特征和描述了。

在河北最后行程,固然是滿載而歸,但同樣,也讓龍武軍的烏鴉之名,越發的名副其實,但凡在這些黑衣玄甲軍人出現的地方,總是讓人與抄家沒族、窮索糾罪之類字眼聯系在一起的,根據自然界弱肉強食的食物鏈法則,烏鴉總是代表了最后的收尸善后者,但凡出沒的地方,多是與死亡和惡兆的象征。

也就他最面生,又足夠年輕,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顯然他也做的很出色,成功扮演了一個出身優越,與我苦大仇深,卻死里逃生的告密者,并以卓越的談吐和才識,取得這位魏太守的信任,并在最后的關頭,將其大部分心腹部署,一舉引入我的埋伏。一舉斬首,而斷其反抗之力。

后續的消息還在一一傳報進來。

“報。水營已經拿下。無一逃走”

“報,武庫已經扣押,正在清點”

“報。永安軍六營已經降伏。。。:.

“奸賊,你敢擅處朝廷大臣”那是這次行動地正主兒,太守魏仲犀地聲音,他一身庶民白衣,滿是塵土,這是他見勢不妙。用別人做替

了一半被抓回來的結果。

“別以為你是北軍,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是頭破血流遍體鱗傷的永安軍使魏孟訓,為了制服他沒少費工夫。

“為什么不敢”我揮手制止了軍士們欲塞其口地行為。

“這是矯詔,這是亂命”。。。

“都到了這一步了,怎么還那么沒有眼力”我背手起身走到他面前,看著這位年深的老官僚絕望的眼色,輕輕搖了搖頭。

說到他也是大有來頭。當年楊國忠自請兼領劍南,詔拜劍南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知節度事。又加本道兼山南西道采訪處置使,開幕府。引竇華、張漸、宋、鄭昂、魏仲犀等自佐,而留京師。當時皇帝再幸左藏庫。班百官。出納判官魏仲犀言:“鳳集通訓門。”門直庫西,有詔改為鳳皇門,進魏仲犀殿中侍御史,屬吏率以“鳳凰優”得調。

真正鐵桿的楊黨背景,后來安氏起兵亂威逼京師,楊國忠散其黨羽,為地方要害職以謀取后路,魏仲犀被放到了富有豐饒望州之名的襄陽,開始稱據一方,因為地處前線,擁有對治下軍民,可以先行處斷的權利,這位不但拒敵有方,黨同伐異,排斥同僚也很有一套,更兼搜刮地方,厚幣結納起擁立有功地從龍五大臣,短短時間,就通過朝廷的放權,將襄陽變成他一言堂之地。

的取死之道并不是偶然。

要知道,當年魯堅守南陽,讓叛軍主力一直沒有辦法進入江南西道的荊楚腹地,也算是僅次于張巡的功勞,叛軍退后,他又負責從北方,壓制那位以抗敵之名占據一方,卻不安與地方的永王,實在是任重道遠。

但是同樣地方派系侵扎的問題,也發生在他身上,而這位襄陽太守領比部員外郎魏仲犀,就是其中的典范。

因為職位競爭和管轄地問題,再加上部屬和功勞的摩擦,魏仲犀與名義上管轄的節速使魯一直不和,甚至因此玩起了消極抵抗、靜默戰爭的把戲。

當年叛軍將軍武令、畢思琛攻打南陽,武令死后,田承嗣接替他繼續與魯相持,在朝廷地催促下,附近的來和魏仲犀都派軍來支援,但是魏仲犀派出應戰地將軍,只是走到明府橋游行了一圈,就說看到了叛軍立刻就跑回來了,后來南陽糧盡,煮牛皮筋角而食之,米斗至四五十千,有價無米,鼠一頭至四百文,餓死者相枕藉。襄陽干脆就以賊勢大,閉境自守而不聞不問。

若不是朝廷派來的中使曹日,頗有些勇氣,再加上監軍于來軍中的宦官馮廷環襄助,以十騎冒死沖進南陽城,大大鼓舞了士氣,又以朝使之名去襄陽為南陽將士們搬取糧草,然后領著一千人帶著糧食重新突進了城中,才緩解了南陽的危機。

后來魯率眾突圍奔走襄陽,卻被魏仲犀派兵拒絕入境,不得不在明府橋與追擊的田承嗣背水一決,殊死戰二日,斬獲甚眾,殺死賊先鋒大將畢思琛,賊軍亦損傷頗大方才退去。魯以功晉為領大半山南東道的南陽節度使,成為西北朝廷背景下,與山南諸道節度使崔圓,分庭抗禮的人物。

后來的城之圍,魯領山南、襄陽節度行營步卒萬人、馬軍三百,負責知警東面之北,史思明自范陽來救,戰于安陽河北,魯部首當其沖,魯亦中流矢奔退,官軍大敗,爭相踐踏,魯南逃,再次被于襄陽拒于境外,無奈托于龍武軍的運輸隊,才重新回到南陽。

當然現在處置他的理由是,私結番王,治寇不力,其實要不要這個罪名,他的結局都是遲早的事情,雖然據說他在朝中以厚幣,結納了有力的大人為靠山,但隨著以顏真卿為代表的河北一系的崛起,最看不得戰不力,見死不救這些罪名,遲早要被清算的。更別說他為一己恩怨,拒絕山南兵入境,甚至與永王暗同曲款。

據說幾件大劫案的尾跡,也指向了襄陽,有人在黑市里,找到特殊標記的貨物,雖然是不能公開的東西,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冒犯了龍武軍的利益,而不需要付出代價的。

自從朝廷屢次大敗,悉令地方自募自守,遍地起義兵,一時間泥沙俱下,不乏一些草莽出身的存在,當所占據的地盤的收益,無法養活那么對人馬時,多數人都有撈外快的手段,光明正大一些的,就是設關置卡,以查奸防敵各種名目收費的,更手狠心黑的,就是派部下偽裝成盜匪,流竄打劫過境的商旅富室,更別說這些所謂的地方官軍,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常常為了各自的恩怨和利益的糾紛,相互攻侵不止。

龍武軍在河北,就查獲處理了多起。無論如何,殺雞警猴,都少不了他一個。

相比我在這里唱黑臉,做惡人狀,這時南陽節度使魯,已經在召集城中士紳的頭面人物,進行安撫人心,順便勸說他們拿出錢財來勞軍,今后襄陽就是他的治下了。

此時的南陽,遭歷次大亂之后,距鄧州二百里,人煙斷絕,遺骸委積于墻塹間,已經沒有多少余力,來制約南邊那位的宗王。據說在潼關和虎牢關之間,幾百里內,僅有“編戶千余”,鄧州的方城縣,從天寶時的萬余戶,驟降至二百戶以下。然而河北幾十萬軍隊的消耗,還有維持官府運做的田賦,都要這些猶在戶籍上的農民負擔起來,所謂“靡室靡農,皆籍其谷,無衣無褐,亦調其庸”。

如果不能取得襄陽的稅賦,魯這個節度使也當到頭了,不用朝廷罷免,也會被部下推翻。當然,龍武軍雖然奉上命而為,但作為主要出力跑腿的代價,龍武軍也將獲得襄陽大部分庫藏的補償。

“且慢”一個官吏掙扎著抬起頭來“大人我有一樁大禮,愿獻大人”

“前刑州刺史黃泉的長史費立國”我頓然皺起眉頭“跑襄陽來做什么”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