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二百三十七章 軍前奔走漢諸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七章 軍前奔走漢諸侯

第二百三十七章 軍前奔走漢諸侯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大軍前行未發,我卻迎來了一些特殊的客人

“鄙人姓安,”

被搜過全身后,來人摘下帽子,滿面謙卑的介紹道

這話一出,他頓時如闖入狗窩的狐貍,驚起一陣泫然大波,就聽“好賊子”帳中有聲怒喝出來。

正在身邊眾將紛紛聞聲擁上來,把手落刀把上,只待一聲令下,殺氣彌漫中,老成一些的韋韜還好,只是冷冷看著他,岑參等文僚則紛紛皺起了眉頭,劉昌周、呂希用之流或曰冷笑或曰惡狠狠瞪著他,恨不能生吞了。最年輕的小楊之流,干脆好不掩飾的打量著他的脖子,似乎在判斷哪里下刀比較順手。

面對這種陣勢,饒是他心理素質甚好,也不自覺的面色白了白,才趕忙又掏出一個信箋,急急的開口道

“武威安氏,托某向大人問好”

“哦”我及時制止躁動的部下,“你們都退下把”

我看完信箋,果然是武威安氏派來的。

由于安史之亂的領導者安祿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在唐人眼中是地道的“雜種胡”,即昭武九姓出身的粟末人,他們發動了這場叛亂,給唐朝社會造成了巨大創傷。因此,在安史之亂的平定過程中和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唐朝境內出現了對胡人地攻擊和對“胡化”的排斥。

甚至肅宗皇帝在收復的長安后。特地在敕書提及“宮省門帶‘安’字者改之。。。.門,安化門為達禮門天門,及坊名有‘安’者悉改之,尋并卻如故。”以抹殺安氏的存在。

而在這安祿山叛亂引發的一系列事件中,身份最尷尬的,就是武威的安氏。安氏本來是昭武九姓雜胡大姓之一,自北朝就定居在西北。

西北一路。自古就是胡漢雜處,民風強悍之所在,河隴又是歷來戰事爭奪的焦點之一,因為誕生了許多以從軍為業地武人世家,象最古老的天水馬家都可以上溯到漢時,其他河中寶鼎薛、瓜州張等也是根深淵遠。

武威安氏也是其中一支。祖上安興貴、安修仁乃是助本朝破涼州李軌有功大將的一家,世代效忠唐王室。安興貴子安元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秦王府右庫真,參與玄武門之變,幫助本朝太宗奪取政權,以后在唐朝與東西突厥的斗爭中屢立戰功,并一直在長安、洛陽任諸衛將軍,永淳二年卒于洛陽,還特令陪葬唐太宗昭陵。

安元壽其孫安忠敬歷任右威衛府右郎將兼新泉軍使、赤水軍副使兼赤水新泉兩軍監牧使、會州刺史、松州都督、河西節度副大使、臨洮軍使、州都督,三十年間。為唐朝抗擊突厥、吐蕃而轉戰西北邊疆,以開元十四年(726)終于州。歸葬涼州之祖。乃至于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的前任,對郭子儀有知遇恩的安思順。都與這這一門有相當地關系。

而安祿山本不是栗末人,不過是個隨母改嫁,從繼父姓安的脫油瓶。他的母親阿史德氏,據說本是突厥族侍奉長生天的巫女,因為沒有子女,就向軋山的斗戰神禱告,于是生了安祿山。他母親后來嫁給了突厥將軍安波注的哥哥安延偃,才得以冒姓安。字祿山,所謂父栗末母突厥的雜種。安祿山起事后。在安氏族人中造成了嚴重的分裂,而這一支是反對最堅決的。但是還是避免不了來自朝廷的猜疑和疏遠,安思順也因為與哥舒翰地矛盾,而被殺。

再后來,武威發生胡亂,讓這一門再次遭受沉重打擊,叛亂的胡人視他們為異己,動手絲毫不手軟,而朝廷對他們也信任大減,安氏將領在軍中始終受人別眼看待,以至于舉族特別上書,請改姓安為李,以和逆賊劃請界限。

我也是在這種情況下與他們搭上線地,栗末胡可是號稱是東方的猶太人,象這種將門世族,族人多了家大業大地,也不可能全去吃軍飯養活,借助族人在軍中的便利,和交通要道地理優勢,經商事業的也不少。對我謀求的一些東西,大有幫助的。

“我的時間很寶貴,每刻鐘都是十幾萬錢上下”

我舒服的倚在柔軟的虎皮沙發上,望著眼前這名自稱安全忠地栗末人,他年紀不大卻顯的尤是滄桑和干練,眉目細長,裘衣氈帽風塵仆仆,象是剛從寒冷地地方趕過來的,絲毫不在意已經發暖的天氣,恭恭敬敬的坐在我面前。

“為什么找我”

“當然是因為大人您的仁義之名”他露出一絲真切的肯色。

“狗屁,龍武軍什么名聲都有,就是沒聽說什么仁義之名”可惜我不買他的帳。

“貴屬大軍所過地方秋毫無犯,卻是不爭的事實”他恰如其分的恭維道“據說大人頒下三殺令,燒殺、奸淫、私掠者殺無赦。。。。河北士民感恩備致。。”

“廢話少說”我不耐煩的打斷他,這執行軍法的事情企是那么好做,若不是直屬老皇帝的背景,糧餉軍械自成體系,能夠不受各種因素的牽制,小白也不會選擇龍武軍來執法,為此,穿黑衣執法隊也被友軍嫌惡稱做烏鴉,因為基本有他們出現的地方,都沒有好事。

“你如果要感謝我,就可以滾回去了,這是朝廷的法度,不是我個人的恩澤。。。

他楞了楞,才露出苦笑,一把跪倒。

“小人,想代河北道的眾多族人,求大人在那位尊貴的殿下那里,

生路,卑下舉族感謝。。。。

“感謝。。。.:何,要是你們都成了逆從,所有的人口家產,我自己去拿不是更好么”

“以大人的權勢和財富,自然看不上我們這些卑微的東西,不過。”

他抬起頭來,面上一片決絕的平靜,依舊恭聲說道:

“我的族人世代精通經商之道,況且久居河北,如果能得一線生機,可以為大人創造比抄家更大的價值,愿累世的為奴為仆報答。。。。。

我心中明了,安祿山多用胡人而肆虐河北,民為其苦。

自從官軍盡復河北,各地也重新掀起了一陣所謂“清胡”的反清算的風潮,大肆排斥甚至殺戮胡人,而河北道處北邊,歷來安置了大量被征服的胡人后裔,不僅是粟末人,連那些歸化已久的四夷九邊的他族胡人,也遭了池魚之殃,所謂各地太守、刺史紛紛殺胡無算,不分士庶商賈,取首為功。時有長篇歌行《引詩:“黃旗一點兵馬收,亂殺胡人積如丘。”

在這種背景下,龍武軍無法與那些人爭頭功,就干脆跟在后面揀揀漏,本著出不空手的原則。在軍中也收容了大量的胡人,嚴格說是胡商,其中倒有大半是栗末人,都是進軍沿途以查辦的名義,從各地那些殺紅眼地軍民手中救下來的。當然代價是用他們剩余的生命和財產替我服務,反正我軍中各色人種已經多不勝數了。

顯然這些安氏族人也擔心將來,也是聽到了一些風聲,才特意托請了遠宗,找上門來。

“累世的奴仆么”我突然想起海南、夷州那兩地,似乎還缺少一些經營的人手。

待到他走后,我坐虎靠上靜靜等了半響,才見一身不起眼士兵裝束的老貓。悄悄出現在帳角陰影中。

“回大人,他同來的有兩人”

“其中一人,似乎魚監軍那里出現過”

我恩的一聲,看來這些栗末人已經到相當糟糕地情形了,太監屬于那種足夠貪財又有響應影響力的群體,也是另一條捷徑的路子。

“軍中還有什么類似值得關注的事么”我繼續問道

“這幾日大軍中。已經來了好幾波各色身份的人,口音都不似中土”

“西軍的郭軍使,河東李大將軍、朔方仆固將軍那里,都有人拜訪過。。。

“不過由于上述軍禁森嚴,蝙蝠們地身份,暫時無法更靠近一些,詳細情形。。。..先級”

我心中卻一片明了,既然眼看安氏這棵大樹要倒,樹上的猢猻都紛紛跳下來另某出路了,那些一直在背后扶植這棵樹的人。又怎么可能無動于衷呢,至少也要考慮在大樹倒下來后。不被壓倒,為了整體的。適當的犧牲和舍棄,也是可以考慮了,反正那些勢力有限的中小部落,一直就是強者夾縫中的犧牲品。

更要緊的是,西北朝廷似乎認可了朔方軍的做法,剛剛發布了一個大詔《從證令:宣布,在塞外草原上所有擁護朝廷的外藩,愿意遵從官軍討伐附逆叛藩。不但牛馬人口,予取予得。還可以按照斬獲地成果,給予財帛茶鹽鐵等稀缺物資的優先互市配額等優惠。特別是后面這幾條,我一看就覺得,肯定有那位“章柳先生”地影子,

詔命一出,他們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雖然說這種小利對那些大姓部落來說沒太大地作用,但對眾多的中小部落就有足夠的吸引力了,俗話說蟻多咬死象,可以為官軍分減壓力,而對一些相互世仇部落來說,有的時候攻殺,只需要一個外來理由和借口就足夠了。

因此,面對幾十萬大軍的強勢,除了渤海以外,那些邊藩之族都應該有所反應了把。

安全忠之所以會來找我,也實在是可以選擇的對象太少,更是看中太子那一層關系,河北軍那些家伙深受荼毒,看見這些胡人,恨的咬牙切齒,不當場殺了算是客氣,

如果不出意外,李光弼那里來的,應該是大著他父輩舊族地契丹人,而仆固懷恩那里則引見了一些前來勞軍的室韋商人,而仆固懷恩那里,同是鐵勒舊族地同羅人來投奔,他們被回紇王庭打的十分凄慘。。。。。

同樣的戲碼,好象在不同的地方正在上演著。

不過這事情也沒有這個簡單,。

那些邊族長期為唐朝這個龐然大物壓的喘不過氣來,好不容易唐朝出現內亂,幾乎被一個胡人出身的將領所推翻,暗中奔走相慶的有之,奉為不世英雄的更有之。

而安祿山當權,也不遺余力的任用這些邊胡,光天寶十二那邊.一就提升奚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將軍和中郎將。史思明繼承了他重用胡人的政策,在他們的收買和懷柔下,那些邊胡爭先為其效命,哪怕戰亂結束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東北當地胡族中,依舊有許多把安祿山和史思明視為“二圣”。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