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場烽火連胡月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場烽火連胡月2

第二百二十三章 沙場烽火連胡月2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在這個情形下,只要確保那位守城專家站好崗,守好地盤,不讓叛軍流毒到江南去,這場戰亂結束只是遲早的事情。

收回心思來,再看看這些自供狀,再次有些遺憾內長史溫哲沒在身邊,岑參、韋韜之流,雖然很努力,但對這種挖人陰私的事情實在不在行,要是以八卦眾出身的溫哲之能,少不得穿絲破繭,挖出許多重要的暴料來。

耐著心又看了好幾冊,夾雜著高官大老相互舉告的齷齪隱私,實在讓人大開眼界,直到翻到某冊的后面,看到一個落款,我眼角不由跳了跳,開聲道

“崔大人”

“在”

“你可知杜君卿這個人么”

“這位啊。。。

崔光遠有些意外的想了想,很快就恭聲回答道,。

“似乎京兆宗望之一,曾為宰相世系的杜家子弟,少年一輩中,頗有才名的人物”

“哦”

我面上不動聲色,心中跳動起來,居然是杜佑,沒搞錯把,又是一個未來著名治政能臣,這位杜佑就是后來編撰通典,人稱食貨宰相的人物,出身名門,歷事唐玄宗至憲宗六朝,長期居官任相多年,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狀況比較了解,對朝政弊端也有所認識。又精于吏道,頗受朝野敬重。最出名的是他的理財手段,對挽救中唐以后每況愈下的爛財政,很有些功績。

據說他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主張以《管子“倉縻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觀點去補充儒家先富后教的傳統思想,指出“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通典.總序),強調物質經濟條件對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決定作用,在傳統的士大夫中,算是比較積極和開明的存在的。

更關鍵的是

他很有遠見的,反對征收人頭稅,主張只征收土地稅與山澤、工商之稅。所主張的:“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則國用備,辨其地則人食足,察其人則徭役均。知此三者,謂之政治”,算是我搞的那套不倫不類的政治經濟學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且這位也是有名的學理宗匠。

他曾以三十六年的功力博覽古今典籍和歷代名賢論議,考溯各種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為來今龜鏡”,撰成二百卷的巨著《通典,為典章制度專史的先河。編撰的《通典一書和《唐律疏議一般,流傳到周遍的占城、林邑、新羅、日本等諸,被沿用了近上千年,而鮮有變化的。此外還撰有《理道要訣一書,系《通典的要義,被后世朱熹稱為“非古是今”遠見之書。

如果有這么一個未來和潛力的人,來支持我的那些學說,顯然比一個成都官學,更有影響和前景的多。

心計如此,

我便在他名字上,重重簽了個頭等朱批,算是最優先挽救和保薦的人,杜佑現在居然被困在長安里,才不過二十四歲的他,還是個以父蔭補官的四門館學士,以我的現在勢力,要把他弄來捏扁搓圓,還是很容易的。

但更出名的是他的侄子,杜環,有史記載第一個行游歐亞非三大陸的中國人,

據說他行跡西方列國,最遠到過埃塞俄比亞。再過幾年,此君也該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之間的馬撒里港坐船回來了。

他是恒羅斯之戰被俘虜的唐人之一,恒羅斯之戰,大食人最大的收獲,也就是俘虜了大量的隨軍工匠技人,如造紙匠、紡織匠、畫匠等等。讓先天不足沙漠民族,所匱乏的工藝技術,一下子突飛猛進的許多,其中就包括讓阿拉伯人獲得了被稱為“騎士克星”的弩。

杜環作為高仙芝部隊的一個隨軍書記官也成了大食的俘虜,曾在大食居住十年之久。他在大食時就曾見過中國工匠在當地工作.其中有“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批;織絡者.河東人樂陵、呂禮.’。

按照后世官方教科書的說法,這些人把唐代高超的手工技藝.教授給阿拉伯人.進而傳到歐洲..u.得提出的是中國造紙術的西傳,敲響了依靠壟斷知識而把持人們思想的天主教教會的喪鐘,所謂宗教裁判所的存在意義,最初的就是消滅“通過廉價的紙張傳播褻瀆教會的文字”為目的之一。

說起羅斯戰役,這場影響三大帝國和未來世界許多大事件的戰爭,對這個時代大多數唐人來說,和大多數對外戰爭一樣,卻

什么特別值得注意的存在。

羅斯戰役發生于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年)。羅斯在前蘇聯境內江布爾城附近。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因石國“無番臣禮”率兵征討。石國王約降.高仙芝允諾和好。旋即高仙芝爽約.將兵襲破石國.俘虜其國王.獻于闕下斬之。“殺其老弱.虜其丁壯.取金寶瑟瑟駝篤等.’。石國王子逃走.向大食及其他鄰國求援。各國對高仙芝的欺誘貪暴.甚為憤怒同襲擊唐西域四鎮。高仙芝得知這個消息后.想要先發制人.將兵進攻大食。參加唐朝聯軍的有葛邏祿部及拔汗那國兵.據說共有番漢兵三萬.其中漢兵兩萬.番兵一萬.:戰。

至于恒羅斯之戰,阿拉伯大食并不算什么勝利者,因為這場戰爭,是在大食的國土上進行的,奉行先發制人的高仙芝,既然深入敵境七百里,當然不會對敵國的城市和人民客氣了,幾乎打到了阿拔斯王朝起家的呼羅珊圣地,當時為了抵抗唐人的“番漢兵三萬”。

呼羅珊總督阿布。穆斯林(Abuu薩里(Ziyadalihazi已經被阿拉伯控制的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的幾乎所有屬國的兵力十余萬,甚至連呼羅珊等地的人民號召起來發動保衛圣地的圣戰。

最后還是依靠重金收買了附庸軍隊的葛羅祿突厥反水,才擊敗侵略者的大食,也是損失慘重,由于對中國軍隊在羅斯戰役中表現的驚人的戰斗力印象深刻,阿拉伯人并沒有乘勝追擊,只是鞏固了他們在中亞的霸權而已。

再后來,功大主疑這個戲碼也不是國人的專利,擁兵十數萬而聲望大漲無兩的主將阿布。穆斯林,不可避免因為功高震主,而終究沒能逃過大馬士革方面黑手,手下大將齊雅德。伊本。薩里也被處死,其余部叛亂,呼羅珊地區陷入混亂,阿拉伯忙于平亂,對于遙遠的中國已經是有心無力了,隨后就獻寶馬駱駝于長安以求重修好,西域反而出現數年難得的和平。

雖然安西本鎮因此損失慘重,但是盛唐時期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僅僅過了兩年,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寶十二年(753吐蕃控制的大勃律(今克什米爾西北的巴勒提斯坦),“大破之,受降而還。”,讓那些西域番國更是由此看到唐朝的決心和力量,而更加臣事以恭。

因此說唐朝勢力退出西域,與其說是戰敗的影響,不如說是由唐朝國內形勢決定的.可以說是安史之亂的一連串連鎖反應的直接后果。

至于現在嘛,我很懷疑大食人是否還有這個機會。這時候阿羅罕的胡商團,最遠的一支已經深入西域,他們還有刺探西域諸國的任務,而康提辛的人以護商的名義,正在高昌故都交河城招兵買馬,一邊有目的清理盜賊,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就近派上用場。

我又翻開一封公文。

卻是薛景仙的來書,蜀中一應安好,就是成都團結營,在將軍席應元的主持下,開始擴編,似乎準備取代龍武軍還京后的駐防空白,但是為了保護龍武軍在地方長期經營的利益,太上老皇帝已經恩加特準龍武軍一部長期留駐。

而為了準備攻略潼關所需,趕急新造的石炮、車弩等重型器械的構件,已經在運來的路上。

為了迎還故都,目前至少十數萬民夫和工匠,正奔走忙碌在川北的崇山峻嶺中。依靠地油加溶鐵酸,猛火灼燒剝離法、土制水泥加固等新技術的混合應用,成都往漢中的金牛道和米倉道的拓寬已經貫通,但橫穿秦嶺的百里棧道那一段就沒這個容易了,要拓寬部分,幾乎是在堅硬的石壁上一點點鑿出來的。

但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出自流民大營的工程隊,在損失了大量建材和十數條人命后,找出了變通的方法,以帶鐵梁的預制水泥柱,組成的三角支架,替換棧道老化的橫插石柱木梁,這樣可以支撐更寬更長的路面,承重上反正不需要按照現代公路走載重卡車的標準,只要勉強能并跑馬車就行,所做的只要把原來的石孔加寬加深就可以了,大大縮減了作業量。

通過分段開工,同時作業,估計到中秋前,新蜀道就可以用的上了。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