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二百一十四章 發財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四章 發財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發財了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人生總是充滿了各種意外,

進長安本來就是個意外,在天大的榮譽與功勛表面背后,是作為光復者的各方面準備,都明顯不足的尷尬現實,以揀便宜為目的的龍武軍,經過一連串慘烈的征戰撕殺過來,軍中所攜消耗的七七八八,特別是那場大混戰尾聲,被崔佑乾的騎兵那一把火燒的徹底。

而叛軍軍占領期間,足足給我們留下了一大堆的爛攤子和后遺癥。偏偏我們又是官軍,不能象叛賊一般驅民役為豬狗,戲殺為食以減少消耗紜紜,無論是大義還是民心士氣,都不能不吞下這個死耗子。所幸龍武軍還算配屬齊全,隨軍攜帶了大量的匠人和工戶勞力,又沿途征集補充了大量民夫,才勉力維持下來,可這些人也需要供給消耗的。

還有那些同期入城的那些地方民軍中的義士、豪杰們,最初的新鮮勁過去后,也開始鬧騰,不管是私嫌報復,還是清算舊怨,乃至盜搶財物,爭奪利益,相互斗毆殺人,惹出不少是非來。而且根本不鳥崔光遠、薛嵩那一路人,而他們的降眾的立場和地位,也決定他們無法做出什么激烈的反映,直到我的虞侯軍也加入執法,以強硬手段處置了一些,才有所好轉。

現在又額外背上這么個大包袱,讓本來已經緊張的資源更加捉襟見肘。再過一段時間。就不得不面對可能發生糧荒地殘酷現實。

而在隨后的日子里,登籍的事情進行的并不怎么順利,這些女子連遭巨變,許多人都已經連驚帶嚇的神志不明,言語不清,看見穿鎧甲的人接近就全身發抖,癲狂嘶叫起來,給確認身份的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

還是崔光遠拿出了個建議。

將這些女子中地一些身體和精神尚好的先行甄選出來。負責起一些基本飲食起居的運做,接受簡單速成訓練后,配合醫營對其他人進行看護和調養的管理。盡管如此,在這個過程,還是有百多人因為體質太虛弱,沒能熬到獲得足夠的救助而死去。

有壞消息。自然也有好消息。在對叛軍將領們宅地例行的抄家中,有讓人喜出望外地發現。

“發財了”我看著統計的簡冊。

相比左藏、少府這些早被搬空差不多的國庫、內庫。。。。。

一個被秘密警戒起來的院落。

程十力幾下大錘掄下去,偽尚書令嚴莊的行館密室夾壁,從搗破的缺口中漏出來金氣寶光,幾乎晃花了人眼,饒是我家已經足夠有錢了,仍然不禁為之咋舌。粗估就有數千萬之巨。

待到箱籠車載的抬運出來,擺滿了若大的院子,我才明白了一件疑惑了很久的事情。

為什么大部分叛軍雖然屢敗屢戰,卻一直留戀長安周圍而不肯遠走。

這里不但有抄自李唐皇家百多年盛世年華。積累下來的珍寶財富,還有洗掠無數王公貴族、大臣顯要、國賓外藩、世家大戶、富商巨賈之流。來自官戶民家世代積淀地收藏和家私。

因為入輕而易舉得入得長安后,自以為天下大致鼎定。許多叛軍將兵都生出西京安家的打算,到處占地圈宅,甚至連一路征戰過來,從各地搶來地金銀財貨,也全存放在這里。一個個坊搜檢過去,頓時被抄出許多暗藏密存的家底來。

另外,根據崔光遠作為誠意地大禮,所提供的線索。

除了找不到糧食以外。在三省六部九寺五監,眾多殿院衙衛司署。所屬種類齊全的倉稟庫存,找到門類繁多的物資。僅清點有關的明冊薄籍,就堆了一個庫房,讓人目不暇接。

光在司農寺和太府寺里兩處官庫的絹布絲紙茶鹽銅錢,就堆積如山,數以億萬計,因為保管不善,最上面的開元錢坯都發了銅綠,織物的絹面都長滿了霉毛。

大概因為自以為就此久居長安,叛軍對這些視為囊中之物地庫存,并沒有進行另行貯放,這種類似左口袋搬到右口袋的多余事情。雖然被隨性肆意取用,糟蹋浪費了不少,但不過才去之二三分,留存極多。

還有從衛尉寺武庫、將作監諸坊,到南衙五府三衛,北衙六軍,駐京十六衛衙門地駐地倉房,發現殘留的大量成品、半成品的旗仗兵器甲衣具裝,足夠重新武裝起三個軍來。

另有各地輸送的物產和原料,收羅天下的各種珍奇之物,外番進貢的奇異稀貨,在宮內省五局二十四坊里,藥物、香料、織品,被隨意翻檢出來,到處亂棄丟放,

我甚至在檢查太醫署的時候,看見里頭藥房整扎嬰臂粗的山參,被老鼠啃掉半截,在溝渠里爛的發黑,顯然這些東西,對大多數叛軍士兵來說,是沒有太多耐心和品位去欣賞其價值的。

這還僅僅只是已被清理發現的部分,長安號稱百萬戶口,萬商云集,誰知道還有多少密藏沒有發現的。于是最終演變成異常龍武軍內部的秘密尋寶行動。

當然具體的知情權只有極少數人掌握,大多數將士來說只知道收獲不小而已。在這種背景下,我還特意召開一次團結而熱烈的內部擴大會議。作為表現得力的集體獎賞,在會議上為了爭取各區域優先尋獲的資格,也免不了象劉昌周之類一些特別容易熱情澎湃的將官,習慣性的用拳頭和鞋底,相互問候對方的身體之類的一番親密交流。

而這一切可是一筆糊涂帳,隨我怎么算怎么去,反正最后都有在兵荒馬亂中,叛軍亂賊之流的替人頂缸和買單。其中收獲之豐,讓我連續好幾天抱著溫香軟玉,屢屢直接從睡夢中笑醒過來。

反正慷他人之慨,也沒有太多的顧忌,其中僅僅拿

部分來,就足夠豐厚的全軍上下從頭到腳的犒賞一遍分豬肉也有分豬肉的藝術,不但要體現上下親疏遠近的價值和意義,顯主官的威德恩信,還要能看起來,讓大多數人都是心服口服,又不失賞罰分明。

出人意料的是,我把主持這件事情交給了行軍司馬岑參,他加入我這個小時間尚短,也算是一種能力和控局的考驗。他果然沒讓我失望,體現出一個長從邊軍老帥資深幕僚的老練和周密,最后拿出的章程中,反正有充足的底氣。

按照軍階和等級分上一份,然后按照功績和出力再拿一份,戰死和傷者的燒埋錢,修養錢、安家費,養老錢再分一份,還有對那些曾經出工出力支持過龍武軍的地方勢力又分一份犒賞,解甲歸田老兵的遣散費,安置錢也有一份,。。。

甚至還有余利專門拿一大筆出來成立一個老軍合作社,按照最原始的保險模式,進行有限的聯帶保障,也叫報身錢,顧名思義報身以償,所謂死傷難免家人固然有所得償,就一輩子吃兵飯到老,也能拿上筆不錯的養老錢。

當然作為一種等級分明常效的激勵機制,不可能大鍋飯式的無差別享受,只有達到一定功勛數和戰場資歷的老兵才有資格,這樣即使普通士兵在長期從軍過程中,沒有晉升之望,至少也有一個長期地指望。。。。。

如此下來。

既體現了上位者的權威。又盡量顧及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且樣樣都出處有據,讓人挑不出毛病來。于是,錢物如流水散,恩義結誠如潮,如此下來人人有份,連民夫雜役沒有落下,一時歡聲雷動。人人稱頌,恩德銘內。

所謂帶兵打戰,無非是為了升官發財,趨死賣命,所仗不過權威和好處,除了現代軍隊可以用理想和主義做精神動力外。歷史上大多數的軍隊,不外呼榮譽和利益的激勵。古往今來,追逐的不過是權利與財富,所謂有大好處就能人人發財,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是保持士氣和凝聚人心的重要手段。

當然,面臨城中百業凋零,然普通士兵這些財物拿到手,也沒有多少地方消費,多數還是以存兌地形式。回到倉曹管理的帳目中去。

又取一部分現成的錢糧布帛來補償給城中殘余的居民,以及曾經協助過官軍的百姓。謂之擾民錢,再用十足的銅錢布帛。兌換那些兩府三軍在觀眾活動時,以清野堅壁,征收征用等名義開具地白條,于是龍武軍上下,就成了百年難得一見的仁義之師。

再預留一部分交給崔光遠,作為長安重建規劃的用度,再有一部分將分別送到成都和平涼去,自有一些代言人。打點那些朝中大人們之用。

龍武軍獨占如此貪天之功,眼紅的只多不會少。還有那些種了半天樹,最后被我們摘了桃子的西北軍,就算沒有看法也有想法。這些暗中的活動,雖然并不指望某些人說好話,也至少能讓他們需要的時候保持相對的沉默和中立,這就是識國事知大體。

其他的物資。

除了把有宮制銘文的器物封存起來等待接收外,其他都可以算是戰利品性質地意外之財。能倒賣的倒賣,能變現地變現,趕在朝廷正式派出中使和接管大員之前,都通過隨軍商人團體,迅速處理掉。

為此,我還特意破例用飛鴿傳書,只寫了“地大,人少,錢多,好賺”八個字。

在巨大期許的利之所趨下,趙合德之流地蜀中商人,不顧道路還未清靖的風險,再次組織起一只更大規模的商團,正引馬驅車押著更多的民生物資,快馬加鞭的向長安趕赴而來。以前方資軍為名,運來大量的糧綿物資,回去又裝上大量收購的金寶財貨,可謂往返兩不空。

再加上在山南道就近征集民力、物資的交換條件,與那位崔節帥關系密切山南地方地大戶巨賈,也加入銷臟下線的行列,長安城下之敗,元氣大傷地山南大營也需要更多的收入,來修養生息彌補損失。

其中自然也沒少得了那位江南租庸調使第五奇一份,通過他的職權的關系,又秘密聯結了一些有過良好往來的信用和干系的江南道商人,才勉強將頭期的戰獲完全消化下去,并短時間內建立起一條從長安到武關通過南陽,水運下江南的地下貿易線。

盡管如此,光處理這些財物,就用了整整一個半多月。那還是因為道路和輸送能力的限制,至于銷路,那絕對不是問題。根據那些江南商人的往來通信的透露。

由于那位守城專家的存在,頑強的堵住了叛軍南下的要沖,戰火一直未過淮南,江南大部分地方,還是一片讓人醉生夢死的太平光景,那些富室豪門奢事攀比,斗富之風尤然未絕,才不在乎什么逾制不逾制呢,只要處理的干凈,越是出自宮中的事物,越有市場。將金銀珍寶奢侈品銷到地方,再換成急需的糧油棉布倒手回來囤積,又是一大筆差額巨利。

用大老遠從成都帶一大票人殺到長安來的趙胖子的話說。

將來天子還都,西京要重建,百官要安家,需要重新填充戶口安置人民,需要有行市百業的服務和供應,所需所用的缺口巨大著呢。無疑潛藏著巨大而長遠的商機。

他眉飛色舞的說到這些的時候,那因為奔波勞碌多了而胖腫的眼帶,幾乎抖蕩的瞇成一條線。

顯然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契機,他們那群人正是信心滿滿,欲大有作為一番。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