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一百六十六章 瞞天過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六章 瞞天過海

第一百六十六章 瞞天過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意料中的三堂回審,就這樣過關了,其中的過程,想來猶如一場大夢一般。

雖然是君臣奏對,但氣氛還算輕松,無非就是聊天式的由老皇帝身邊那幾位輪流盤問,各種來歷和因由。

他們之所以會這么在意,也是在情理中事,當初我為了討個清凈,給小丫頭說了許多諸如秦叔寶窮困潦倒賣馬、魏國公程知節早年剪徑為業,與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的典故,宰相魏征夢斬徑河龍王,秦瓊與尉遲敬德成為門神的來由等初唐君臣間的傳聞秩事,也無意中被負責小丫頭起居注的人給一字不差的記下來,因此當就有人打小報告說我言多毀逆,對圣祖先皇及勛臣大不敬紜紜。只是這都是些帶有對太宗歌功頌德性質的趣談,我推脫做域外傳奇的野史遺聞,才蒙混過去而已。

但是昨天吹牛吹的太狠了,天南地北的扯的他遠了,不免難以自圓其說,這畢竟不是一個全民普及義務教育的時代,一般只有傳承古老的世家大族,才能有足夠的積累和底蘊,給子孫留下豐富的知識遺產。

因此只好把一切都推在我的師承上,把什么無名老人授徒的謊言繼續下去,然后以我家老頭子為原形,杜撰一些諸如身在西域卻常常心懷故國,不時談起本朝的種種,只是有人問起他為什么不回去,就做出不勝唏噓,據說在那里有太多的恩怨糾纏、愛恨情仇不堪也不愿回首情形,聽的老皇帝他們一臉狐疑,大眼瞪小眼的。

至于他的學問傾向,當然主張兼通諸子,取百家之長紜紜,

為了證明我這無名老師傅的來頭,加強順理成章可信度兼自抬身價,我還給他們列舉了一大堆參考書目,什么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都是這個時代已經熟知的兵書,但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學習的。

聽起來很玄乎,但在我那個時代,淘舊書的夜市地攤上,5就能買上一本內蒙古出版社的合集。

其他什么〈百戰奇略〉〈武經七書〉〈曾胡治兵語錄〉,〈玉帳經太乙法〉〈六軍鏡〉,還有什么〈太平方略〉〈齊民要術〉〈農政全書〉〈天工開物〉〈夢溪筆談〉〈太平廣記〉《三言兩拍等等也羅列的一通,不管這幾位是否聽過,是否這時代的東西,反正基本查無出處,但一聽名字就覺得是關軍國方略,非常了不起的著作。

當然了,這些東西在古時也許難得見聞于世,但在后世卻是成千上萬的出版任人購閱,還附有歷代名人大家深入研究所做的詳細注解,至于那些典籍,我多半只讀過其簡介,不過也都是歷代學者名家苦心鉆研的成果,對其精髓要義的概述評價入木三分,拿來糊弄一下觀眾,還是綽綽有余的。

當然真要細究起來,那也是前人學的怎么好,到了我實在不才,就學點皮毛,這也說的過去。

至于問我一個普通人怎么曉得這些雜七雜八的,很簡單,家學淵源而已,道往事不堪回首,小時侯的我沒有什么特長,就是課外書看得到多一點。母親又去世的早,想當年,我缺乏玩具和兒童讀物的童年,很長一段時間是在粗心大意的老爹,收羅來的發著霉味和書蟲的舊書堆里度過,拜書癡老爸所賜,同齡小孩在看小人書、玩彩圖片的時候,我的啟蒙讀物卻是什么《三國演義《東周烈國志。也不管看的明白不的囫圇吞棗,可憐我還傻傻的以為,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將來我會比同齡人聰明。除了偶爾遇到看的不明白實在鳥火之余,頑性大發就把其中的插圖給撕了,讓老爹好生心疼一陣外,倒也被蒙混了一整個童年。

再大一些就是什么《資治通鑒《三言兩拍,等上了初中,象《金瓶梅《玉蒲團好些名著也差不多普及了一遍,接觸的范圍廣了,那些漫畫和游戲才真正進入我的生活。

大可想象一下:曾幾何時,一個小孩抱著本比自己腦袋還大的《詞海之類大部頭發呆的情形。害的是那老爹的資深學友來訪,驚見一孩童抱著本影印清同治年木刻版《資治通鑒,驚而直呼神童也,不過這神童最終是沒做成,因為我的數學邏輯方面的表現實在讓老師想撞墻,但終究靠給那位老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年后也沾了人家的光混了碗飯吃,擠進了考古隊的半個名額。。。。

只是當我無意識的吐出《衛公問對這個名字的時候,出了點意外,他們的表情一下僵

后變的十分古怪,余懷貞本來輕嘗慢泯一口茶水嗆在幾名負責隨侍的錄事、舍人,一個手顫把案上的書卷丟了一地,另一個還措手在紙上涂鴉了一只污績的,然后是帳后嘩啦器物狠狠摔在地上的碎裂聲,和被拖走時,連聲“陛下恕罪”的哭喊。

“你真讀過《太宗對李衛公策問”高力士顫聲道,卻被老皇帝輕輕瞟了一眼,連忙告罪退到身后。

“那個“我汗然,用的著反應這么強烈么“。。。。略知道一些而已,難道有什么不妥么”

老皇帝的臉難得的抽了抽,卻看不出什么樣表情來,放下簾子招他們到后面,低聲嘀咕起來,卻把我晾了一邊。許久之后,然后出來問,“你可曾還記得其中的章目”

我自覺似乎捅了個馬蜂窩,不小心把離這時代不遠的東西給漏了出來,可是已經開弓沒有回頭箭了,咬牙道“記得一些”

怎么不記得,《衛公策問全名叫《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是我那古代文學史的變態教授,為了為難屢屢逃課的大白、網蟲們,特意從古代兵書里,開出的論文題目,至今還讓許多人提起時,咬牙切齒的。相比那些孫武的〈孫子〉吳起的〈吳子〉姜望的〈六韜〉韓信的〈黃石公三略司馬驤且〈司馬法〉,尉僚的〈尉僚子〉孫的〈孫兵法〉,這《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并不算怎么出奇,只是北宋編寫的官方教材,武經七書之一,載錄了,唐太宗與名將李靖,探討軍國大事謀略天下方針大政的言談精要總輯集錄,分上、中、下三卷.共98問答。

“太宗曰:「高麗數侵新羅.朕遣使諭.不奉詔.將討之.如何「探知蓋蘇文自恃知兵.謂中國無能討.故違命。臣請師三萬.擒之。」

于是,在場諸人,都被下了禁口令。

然后很有戲劇性的,在一片余懷貞他們不知道真心假意,還是熱鬧起哄的恭賀聲中,盡管我一在解釋什么都不知道,也沒聽說過什么淵源古老的流派,但還是莫名其妙的,哭笑不得的,突然成為歷史那位大名鼎鼎的李靖李衛公隔代的傳人。

這其中的內情,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搞明白。

這關于圣祖皇帝語錄式的東西,特被關乎一個王朝軍國方略的紀要,實不應該流傳在世上,至少不該出現在我這樣域外出身的海歸身上,作為印刷術有限的當時,這類軍事政略的書籍是朝廷嚴格管制的,許多的政論典籍只能皇家內部專授,《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同樣每代皇帝的繼承人必須修習的課程之一。

作為皇家密藏的文典,老皇帝作為太子時也拜讀過部分,足見其珍,

要知道當年只抄錄了幾冊,一冊由賞賜給了李衛公,收藏作為傳家之寶傳給后人,一冊和諸多名書古籍隨太宗殉葬,剩下的藏于皇家典庫,但到了武則天時代,作為勛舊之后,李衛公后人受越王起兵反周事件牽連,在著名的酷吏周興來俊臣之流,為清洗李唐骨干而炮制的羅織經大案中,和許多李唐故臣后代一起遭到滅頂之災,家藏典籍也隨之散失。

后來萬壽宮大火中,皇家的藏書也受到波及,導致此書一度殘損不全,連近幾代皇帝對此書的了解也是來自先王起居錄的支言片語的記載。后來是通過詳細查找引證先皇及臣下的起居錄,才重新慢慢補全。

至于在后世廣為流傳的版本,據說還是得益于晚唐時一個兼職摸金校尉的軍閥,盜挖了唐太宗的陵墓,才得意重見天日,但在此時,絕對是皇家密不不外宣的要典。現在居然在我身上出現,老皇帝君臣,都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當然了,通常情況下沒有解釋的結果是相當嚴重的,嚴重到可能失去眼前的一切,或者當作身邊不穩定因素,派到遙遠的地方去建設邊疆開發邊疆。

幸運的是,按照常例,除了皇家外,唯一有可能知道這東西的就是當事人李衛公的后人,而著名的羅織大案中,李靖一門三兄弟中,三弟李客師一房,恰巧有人因避禍出走塞外,遂不知所蹤。于是之前各種誤打誤撞的線索被串聯在一起,就有了這個結果。

余懷貞的甚至提出,可以讓我接嗣那個關西名門三原李氏的一脈,繼承李衛公的長孫,已故宋國公李令問的家系,只是有人提出,本朝明律禁止同姓為婚,如此一來,將至小殿下于何地,這才做罷。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