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一百六十四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以“信不信我告訴太上,你誹謗他老人家識人不明,讓明珠暗投,讓鮮花插牛糞”之類理由勒索了一通后,只留下那幾個望著手書欠條,直是欲哭無淚,還要強做笑容的家伙。生動的說明了,亂八卦要付出代價的道理。

“老大你這算不算逼良為貪啊”李祁偷聲問道:

“那個不算把,應該餓不死人的,品官都有口份的職田,職事官還有公獬田,夠他喝上一年粥的了,”我輕描淡寫道。“至于他們回頭去,喜歡怎么搜刮,那是御使大爺們的事情”

象唐代官員的俸祿較他朝相對豐厚一些,但也就是餓不死的程度,養活一家老小綽綽有余,但是迎送往來,家丁仆役、車馬轎夫、師爺幕僚的費用,就捉見襟了,還不包括大量編制外的胥吏差辦支派公用。不往地方支攤伸手,很難對付過去,只是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

以縣官為例,雖然位卑至下九品,但是要管的事情多相當的煩瑣,相當于現在地方政府九套班子的職能,都要一把抓。因此協辦的幕僚師爺就少不了,象負責案牘公文的刀筆師爺,稅賦名籍的錢糧師爺,治安民政的刑名師爺等等。

官員也是人,也有欲望和需要,圣人的精神境界也不能消滅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需求,因此按照唐代三百年以儒為主,兼取百家,主張三教合流的道理,象朱熹之流老夫子,應該綁起來丟到荒島上去學野人魯濱遜滅他的人欲,考驗他的天理。

因此,綜觀有唐一朝,倡賢不倡廉,并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廉吏清官,也并不提倡的兩袖清風這種東西。卻涌現出一大批能臣干吏,由于官員也并不禁止經商牟利,因此也并不怎么將本職之外的收入,視做見不得人的所在。

象房杜姚宋那些史上名臣,那個不是身家巨萬婢仆如云,哪怕是魏征之流的忠直清流,號稱一生節儉,家無正寢,那也是有車有房,生活富足衣食優裕的。因為國家的強盛,這些灰色收入的代價,被算在國家正常運做成本中,被灘薄了。

相比這些風華雪月的閑情逸事,游宴上談論最多的,還是近來的戰事。

“老大,據說西北那位圣上,已經下了詔書”李祁倒是一臉的期待“不知道那路人馬有這好運”

我卻輕輕搖了搖頭,哪有這么容易。

雖然他們,談起朝廷大軍的大舉收復關內道的情形,顯然相當的樂觀。今天又是克復了幾縣幾城,明天兵鋒已至哪里,恍若飲馬長安,移宮還都,已經是指日可待了,只是按照我對這段歷史大致的印象,越是這時候,官軍陣營越容易掉鏈子。

而史上的賊軍諸將個個基本都是小強,他們雖然戰略和大局觀上可以說是一塌糊涂,而且自私自立的很,但多是久戰邊軍出身的,打苦戰和保全實力頗有一套的,對手上安身立命的那點本錢,尤看的極重,絕不肯輕易讓你吃掉的。許多次官軍就是在高歌猛進,得意忘形中,被逼上絕境的叛軍背水一戰翻了盤子,一夜打回解放前。

而且,這次西北朝廷出兵的事情,對我來說,并不是什么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通過我的大致布局,游擊軍、右虞侯軍等部努力,好不容易被分散引出來的安軍大部,倒都被這些西北軍猛追猛打的,都退縮回去了,被消滅的不過是諸如河北附軍、降軍之類二三流的軍隊,那些精銳干將見機跑的快,倒損失有限。

再則,還有軍政號令的問題,先前北有陳玄禮、西有馬遂、南有崔圓諸軍三面圍擊,我的人馬再在中間開花,雖然各自部下時有為了軍功和戰利品,有所摩擦和沖突,但是總道是雙方都能克制溝通,但是現在這二十幾萬大軍湊到一起,分為幾大勢力,又各不統屬,又分為南北兩個朝庭,到底說話誰說的算,還是各行其是,這個矛盾就不免突出出來了。

這里面至少三個節度使,一路禁衛直轄,至少還有兩、三個節度使的人馬準備加入進來,再加上若干獨立作戰的兵馬使、都知,以及大量土團雜兵,雖然兵強馬壯,對收縮抱守一團的安軍來說,卻不免情勢倒轉過來,一旦有什么變故,可說隱患重重。畢竟搶功大家一窩蜂上,打敗戰比誰跑的快,可不全是叛軍的專利,

而在官軍高歌猛進的優勢下,那些克復州縣的大量人事空白,就成為另一個問題。本來是誰收復誰代管,然后再奏請皇帝委派出任,但是關中反復拉鋸纏戰,這東西已經變成一筆糊涂帳。雖然目前還不明顯,但只怕是不管成都方面還涼城方面,恐怕都有自己的打算的,誰不想多抓一些權利在手中的,這其中的杯葛干戈,不是一句話可以說的明白的。

至少我是不想湊這個熱鬧了,這種越近全功的時刻,想跳出來摘桃子搶功勞的人,也不會少的,然后若是皇帝再頭腦發熱想來個御駕親征,那真的是不給人

擊真沒天理了,想想復都之功,多大的榮耀啊。

特別是西北朝廷那位肅宗皇帝,已經下了赦書“先入長安者國侯”,大唐王爵三等,基本異姓也就到郡王,再下來就是常爵五等,公侯伯子男,這就是為臣子的最大期待了,我雖然未必在乎這個名爵,但是不代表我那些部下也不在乎,不代表那些那些將士不在乎。

畢竟由于歷史軌跡的變化,天下情勢的大體有利,因此大唐還不用象同樣時空中,那樣那樣屢敗再戰,為了鼓勵官軍卷土重來,而到處頒的那么官爵,這第一個爵位的含金量,卻是分量十足的誘惑。而且還是個國侯,常爵每等又以封邑級別大小,有國、郡、縣、鄉之分,雖說不管是虛封還是實封,都不可能真封一國給你,但相應的采邑收入,足夠讓子孫三世無憂了。

但我明知道這些,卻也無可奈何,在沒有明確理由或者可信度高的借口下,限制阻礙自己孤懸在外的部下們,追求功勛名爵的道路,這也是部下離心,乃至部隊脫離控制的前奏。也不可能沒事學烏鴉嘴去觸人家霉頭,上書說可能會打敗戰紜紜。

只能隱晦的旁敲側擊一些困獸猶斗的道理,讓他們越近全功越要多加小心,盡量多占地盤,注意保全實力,別讓人做了炮灰而已。畢竟我那幾只人馬都是以機動性著稱的,最擅長的奔襲和伏擊戰,叫他們去攻打堅城,還不夠人綽牙花子的。功勞沒了還可以再立,但是命沒了,什么都別指望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扶風戰役中,所獲叛軍尚未運走的約二十多萬石的糧草和大量兵甲武備,起碼讓羅先的游擊軍和解思、吐突的虞侯軍多一個穩固的后方不說,又可以支撐上很長一段時間了。

長安那場大火,起碼燒掉了叛軍大部分的倉儲,連那偽相嚴莊也不得不下令,關西各地的叛軍酌情就地搜糧就食。大批賊軍放棄了長期駐守的打算,以蝗蟲過境的態度,四下挖地三尺式的搜刮民間私藏的最后一顆糧食和棉布,好不容易湊出一點儲備,再失去這個中轉的囤積點,叛軍這個冬天顯然不好過了,因為長安方圓數百里內,經過往復拉鋸,早已人煙絕跡,流水的過兵打戰,對地方破壞搜刮的徹底,人煙凋敝的,連號稱生命力最頑強的老鼠都呆不下去了。這也是用兵嚴謹的安神威,不惜勞師疲敝死傷累累,也要取下扶風的原由。

加上附近的人口,能跑的都跑光了,除了上山落草和參加官家組織的民軍外,不能跑的也病死,餓死,遭兵火死的差不多了。在這種情形下,一點糧食往往比什么武器還要有用。

再過段時間,那件歷史上的大事,沒什么以外也該發生了,那幾是我的底牌翻出來的時候了。

說著說著就有人憧憬到了戰后的重建,大有一番,憂國體民的悲憫心腸,又是如何治民安邦的手段,如何重現盛世繁華的大道理,真是燦如繁星,天花亂墜。當然也順便連帶著,對關中數十州上千官屬的缺額,充滿了夢囈般的期許。哪里地方比較富庶,哪個位置又比較肥厚,自有一番講究。

聽得他們的言論多了,我不由口角一別。

盛世何來?無非來自休養生息,清靜養民。其實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們自我發展能力并不差,小農經濟下的社會管理職能,其實要求也不高。你就算不對他進行思想教育,他也知道自己要吃飯,要掙錢,要過好日子,只要官府不要天天加收田賦,征收徭役,給這些不堪重負的人們一點喘息之機,他們是會努力工作的。

再加上每次改朝換代的戰亂之后,人口大減,作為聚集的財富地主們階層,在戰亂中或死或逃,大量土地兼并帶來的社會壓力和矛盾,也被緩解,于是從新分配土地鼓勵開荒紜紜,天下就自然大治了。

因此,所謂的盛世,可以說都是大規模內耗自后的自然恢復,當然一般都被歌頌為皇帝官員們的英明上了。到了滿族統治者,吸取了蒙古人把田地當牧場,搞四等人的階級斗爭,結果少數民族斗爭多數民族,被重新斗爭回草原上放羊的教訓,又標新立異發明了新的花樣,大屠殺造盛世法,通過諸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乃至把整個勇于抵抗的四川全境,殺的就剩十幾萬人口,殺的多了,田地空出來的多了怎么辦,不可能讓八旗去種田養活自己把,然后就再來個湖廣填四川之累的,農村填補城市大移民運動,于是幸存下來的人,突然發現,大家都有田種,都有飯吃,康乾盛世來到了,韃子皇帝萬歲。

當然了,對此持不同意見的極少數,破壞大清和諧的反動分子,自然以誅九族式的文字獄,堅決鎮壓之。于是遺澤至今,滿眼依舊是阿瑪滿街走,奴才多如狗的稱頌不已。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