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一百二十八章 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第一百二十八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是役,龍武軍左廂馬軍都知解思初出武關,領快騎五千連拔哨寨數十所,于五原大破速勝軍,至此關中賊軍好不容易整出的一點機動力量,宣告覆滅。

乃至連那附近出援的老三邊勁旅――靜塞軍14000員,本往救援不力后,反被快騎追40里,不得已丟棄了大部分的輜重,分散一路退走中,為地方民軍義士所截襲滋擾,前后交替,死散甚眾,一路奔逃還杜陵城者的不過十之二三,乃至閉城困守,急告待援,卻不敢再輕出。

天寶十三年的秋末,蟄伏在成都的龍武軍,終于小小的露了一點崢嶸。

正是秋露飄寒,紛葉金黃的時節

自右過祈山,五丈原入蜀,沿當年諸葛武侯大軍所出的,也是入蜀六道中,最是寬闊平趟的西北道。現下也是輸送西北朝廷的一條生命線。一行特殊的客人,行進在道途上。

“風蕭蕭,馬,行人弓箭俱在腰”,口中念這這句應景的話兒,客商打扮的人,透過微微顫動的窗卷簾,望做這一路來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的繁忙景象。不但有綿延老長,汗牛充棟的軍糧運,還有大量民間商家的車馬穿走,甚至還有明顯來自邊地,趕著馬群的藩部人家。

每隔上些距離就可見,拿著各色工具修繕溝渠養護道路的人群,一些往來密集的岔口上,還有執小旗的軍士居中協理通行。

雖然一路上因為人流車流過于密集,擁堵了數次,卻似乎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心情。白凈的幾乎蒼白的膚色,和左右強壯不等卻精悍的不似尋常伙計的隨行人員,與那些奔波日曬黝黑粗陋的行商,有些格格不入。

雖然是頭遭來,但是與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樣的情況,讓坐在車內的他很是有些感觸,作為身負的要責,暗中考察蜀地民情風貌,也是兼有的任務之一。

所見沿途城鎮,路上弛走的,倒有十之三四,是一種新式的四輪馬車,偶爾轟然而過的四輪平板貨車,載這小山一般的草料果蔬等等。

(僅僅根據我口述的原理,那些匠人便用竹木的材料制造出了類似彈簧的緩沖減震的機構,大大增強了平穩和舒適性,只是木結構的材料耐磨損的強度不夠,三四月就需更換的。

借專利競買之機,我乘勢整合了成都府內的大小車行,成立了新的行會,并在我的建議下,按照各自特點,劃定了分工和范圍,生產各式樣的四輪車駕,陸續推出,極是火暴,即便是各家全力開工趕工,定單已經排到了明年去了。而那些看不清楚形勢,也不明白其中錢途的,自然也沒有存在的空間了。)

坐在四平把穩的寬車中,就見有童子高聲呼街過“詆報詆報,最新風聞,梁州大捷。。。;叫做詆報的東西,是官家類似于文告的東西。但是使童子當街叫賣,卻是新鮮事兒。

聽的那稚氣的口音竟是親切熟悉。不有心中一動,喚聲左右

“去看看怎得回事罷”

“是”扈從領命去,不久便還來。

“公。。。扈從被他眼色一瞟,趕忙改口回來。”這可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這都是那些流人的子弟”

“流人”他眉頭一抖

“都是屬于安撫司辦的差事,提供的號服飲食,也算是安撫司的一項善政”

正在說話間,車馬進了驛所。

驛站的差辦,手腳利落的換馬套鞍,陸續有客人落車下來,就一句

“店家有新抄沒”

“有的有的,不過這價錢兒不便宜啊”

“拿來就是了,”

“最新還是三日前的,驛差順道攜過來的稀罕的很呢”

卻聽得外頭這樣的聲音。卻是這些日子來,聽的多了。

扈從也費了半錢,取了一張最貴的過來,卻是對折雙流紙的底面,兩面都用花花綠綠的,以密集的蠅頭楷,刊載了名目繁多的民情逸事時文小章,還配以工筆細膩的小圖,卻是使人耳目一新的。看的他驚訝無比的。

當初我以有教無類,宣教圣賢之道、開化民智,疏廣言路等等一堆大道理,暗中鼓動那些流落蜀地的關洛士子門,串聯起來上書請開文抄。

當然我的起初動機不是那么善良的,因為暗中總有些不明的力量在擾動士流和清議,老和我過不去的意思。出于制造和利用輿論的想法,萌生了辦報這種見效最快的法子,才突然發現原來我門下,原來還有這么多可用的資源的資源。

自從劉長卿等人之后,在他們威望帶動下,有又有好些士子投入我門下,有道是知識越多越反動,這些人聚在一起少不了要JJYY的,某些不免跑出些過激的東西來,不免就成為麻煩的根源,通過辦抄和出書這種形式,等于給了他們一個宣泄和上達天聽的渠道,很快就樂此不疲的投身的進去。

通過文抄,也給地方

人士大夫一個宣泄的渠道,管你小資也好臭美也好,也好,和誰有嫌隙也好,喜歡打口水戰出風頭也好,似乎都有了一個更容易聞達天下的機會,跟風喧囂。一些陰暗中的東西,也因此擺到了臺面上。

有什么爭議不下的,就在專欄上開展論戰。不但很是出了些名聲,也是讓世人很是大開了眼界一回,其中的好處,卻又引更多的學士文人的旁征博引的投身其中湊熱鬧。時間長了,倒成了成都士民生活中的一樁重要內容。

連帶的衍生好些事物,諸如這滿街叫賣的報童,又給那些流民子女一個謀生的出路。其他尚有諸如利用書局和報紙推行簡字和標點符號運動等等間接或者潛移默化的好處,還有許多。

經過改良,除了大量時事要聞外,加入詩文賞鑒名家評議等新穎內容,作為大量發行官抄詆報很容易就上馬發行了,由于活字印刷油墨等新工藝,成本頗低,在成都上府十縣每天上萬都供不應求,然后有了好開端,再做出分刊來,針對不同階層的受眾細分為若干種官抄、民抄。又分日、雙日、旬、半月、月刊。從士農工商都有涉獵,甚至還有專門刊載市價的小抄。專門配圖文字的畫抄。

唐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讓人有些吃驚,很快就又仿抄的民抄出來,專重不同,卻多選在了民情逸事上,連廣告的手法也學了十足。東西多了,于是相應的管制的式條也出來了,叫做《天寶詆抄報文式。僅僅三個月,就促成了一部新聞法的誕生,如此生命力和效率,卻是讓我目瞪口呆的一連串變化。

雖然說官抄詆報什么的,暫且只在成都府三府十縣內發行,因為古代交通條件的限制,再遠就沒有時效性了,但大概十因為缺少娛樂花樣的緣故,古人似乎不在乎這些,延遲了幾天的詆報照樣好買,在外地州縣被買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價錢,不但商家捎帶著買,連車馬行貨棧這些行業,甚至繹所也賣起來了詆報,作為驛員驛丁的一項外快,喜歡上了讀報,變成一種風尚。由北向南,風傳整個劍南道。

而這一個小小的詆報竟然又引出了小范圍內的郵驛體制的變革,諸如將幾條住干道上的官驛有最初的賣抄,變成兼營新品雜貨的經銷之所,又如駕部司特請恩旨,試行開放官驛為民間遞送傳驛,以其收費補貼公用等等。

唐人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讓我相信某位大學某導師說過,有唐一代,是最有自信和追逐流行時尚的時期,

從煤球、暖爐到旗袍到四輪馬車,在我有意無意間,許多本不該出現在這個時代的新事物,通過潛移默化,悄無聲息的滲透、充實進唐人的生活,并成為了其中的一部分。

我是個比較講究生活和享受的人,有了想辦法仿制出我哪個時代的東西,市面上緊俏的什么牙粉,香精、快火等等諸如此類,都是我這種想法下的產物,至于配方,大可以去問寫架空小說的酒徒、中華楊什么的,人家搞的比說明書還詳細。不過由于產量有限,走的都是上層稀有品線路。最好的推廣線路,便是呈送宮中使用,保證第二日馬上風行起來。

但是我卻沒有心情享受這些成果了,

我烏鴉嘴的潛力終于開始應驗,很快一連串壞消息傳來,在嚴莊的強力手腕周旋支使下,現存的十四部叛軍終于重新集結起來,分路傾巢而出,其中不乏一些后世的名將強藩也開始展露頭角。

游擊軍的外圍,來不及隱伏潛藏撤退的,幾乎被掃的干凈。不過退入樓觀山脈的主力還算保全完整,樓觀山區綿延數百支脈眾多,賊軍要圍困或者進剿,也不容易,只要控制幾個要點,倒不怎么當心。

但是嚴武膽大妄為終于付出了代價,叛軍一部驅殺百姓與關河邊,守軍大憤之下,輕出襲取,卻被誘出武關,打了一場慘戰,如果不是游擊軍的偏師擊擾之,拖延了賊軍的腳步,他那點人能否撤進武關還是大問題。

倒是對戰藍田關的高達夫稍受其挫,就磨住對方,依舊相持。

而山南叛軍一面大舉詳攻,一面出偏師利用崔圓的劍南軍和山南新軍磨合調度上的間隙,易裝穿插到風州,若不是意外撞上同樣目的散關游騎軍,差點就把山南大營,在的風州糧院使的儲備給燒的七七八八。混戰一場下來,衛伯玉好不容易練出的輕騎損失過半。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