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一百一十九章 把持與對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九章 把持與對策

第一百一十九章 把持與對策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走了一圈下來,腿腳有些乏了,就領進了當值的官房,奉茶休憩,那些工坊廠房的主事,有心邀好的,就會逐一送了各色新品過來賞鑒。

這鄭元和,也甚有耐性的,陪我走了這么些時日,雖然嘴上矜持著不說什么,但是面對如此一大灘事業的成就和規模,但從他隱約流露的表情上看,心里還是多少有些自得和欣然的。他雖然不動發明創造,卻有這很好的統籌和計劃能力,他的項目被我一改再改,卻沒有出大問題,這就是他的功勞了。

比如我眼前這官制飴煉坊,捧上的這一盤白花花的新糖,提純后的方圓糖晶堆砌成小塔,冰瑩剔透的讓人口中生津的.還有各色加工過的糖制品,五顏六色的糖果兒、糖酥、糖卷什么的,著實誘人的很。

自從貞觀年間名將王玄策出使西域,借兵攻破東天竺摩陀諸國掠其工匠,也將天竺的制糖術傳入大唐,這蜀地、嶺南種植甘蔗制糖的歷史也有百多年了。不過糖加工規模都不太大,熬制出來的除了板糖、糖稀外,也就石蜜比較有名外,品質也很原始。

因此深加工大有可為,更何況由于正值戰亂,資源緊張起來,朝廷醞釀著開始禁用糧食釀酒,因此我讓他們用制糖剩余的蔗渣釀酒。如果獲得成功,又是一大收入。還有名為猴兒釀地原始果酒的制作,許多人已經看了商機。

而這些官私生產的產品,相當一部分通過特殊的途徑,將流入到吐蕃、南沼等地,絲茶紙酒糖等消費品乃至奢侈品在那里大有市場,甚至一錢這樣的純白方糖,可以換到等重的銀子或是一頭小牛。

事實上我做的這些工場多是長期投資。不能馬上見到效益的所在,這些經過了當初起步階段,天文數字地后續投入,自然不是我憑空變出來的。

當時開源節流的問題就擺到了眼前,正好當時鮮于家倒臺,抄獲了不少。暫時緩解一些,而鮮于家事件后最大的收獲,就是有相當部分家族中的主事和經辦人員的投靠,通過這些投誠地人士,掌握了其鮮于家原有大部分的走私回易的人脈和資源,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棄暗投明,將功補過,報效朝廷的名義下完成的。

后來又有成都地方的世族、行會的代表前來接觸,經過與蜀中地方勢力的交換和妥協,在多方參與下。已經控制了松州、潘州等地邊境的大部分走私渠道,雖說兩國尚在戰爭狀態。但只要民間的需求和利潤地存在,就總有不怕死的人。這走私也就總也禁絕不了,因此作為官方勢力,背后介入控制地好處是,可以將其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而作為我的虞候軍四大營中,長期不在成都,以天寶之戰地殘軍為基礎新組建林字營,和潘拓失的羌眾擴編而成的山字營,就是以查禁走私的名目活躍在松州和姚州的邊境上。承擔著保護該渠道的暢通,打擊其他走私途徑。以達到壟斷的目的,順便也對邊境對面進行刺探破壞。而那些敢于在走私邊境地,往往巨利豐厚,且多亡命之徒,也正好用來練兵。

當然在我掌控下比如銅鐵金銀兵器這些軍用和貴重物資、軍用管制物資自然要控制輸出,但是絲茶、紙瓷,香料綢布等奢侈品消費品,卻是明禁暗縱多多益善,卻源源不斷的傾銷過去,用經濟傾銷手段最大限度地掠奪民財和資源。至少我不認為,多消費一些絲綢和茶葉的,就能夠讓那些南沼吐蕃,提高國民素質,或者國家變的富強起來。

魏方晉做過劍南節度使掌書記,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在崔圓手上未得大用,但管理過八州六鎮的文書往來酬,在地方人面上也很熟,負責主持這種明里打擊走私,暗中把持壟斷大部分邊境走私的相關事宜,也算是如魚得水。

自從鮮于事件后,很是出了些力,在其中的表現和立場,終于獲得了我的信任,得以進入我的核心利益。而進一步加強和保障了這種優勢,以及相應互利共贏的局面。

依照這數目龐大的傾銷手段,在最艱難的起步后,為這流民事業源源不斷的提供了大量資金和物力的后續支持,若不是邊境多山道路崎嶇等條件限制,馬幫的輸送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我倒想繼續擴大規模下去。

通過中轉走私和秘密回易的,換回的大量牛羊物產,光其中的抽頭,就讓松、姚、潘那幾州邊軍士卒受益不少,諸如修繕換裝了陳年的兵甲,吃肉吃的紅光滿面的紜紜。

雖然我做的這些事情,于國法不容的,但是現在是非常之時,又有相當的受益層面和基礎,以老皇帝為代表的成都朝廷,似乎是以視而不見的方式,默許了這種特殊時期下非常斂財之法。當然這相關的一切,只存在招對時的言語中,是永遠不會見諸遇任何正式的文字和紙面中的。

畢竟作為統治者是永遠正確的,錯誤的只能是象我之流的欺君瞞上的小人奸黨,蒙蔽了圣聽,作為臣子,就要有這樣的覺悟。

望做那位大人眉飛色舞的,指手畫腳的,怕是想出一項賺錢的門路,鄭元和輕輕噓了口氣,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不過已經沒有退路了。自從朝堂上提出工賑之法,又陰錯陽差的成了這位膽大妄為的家伙地屬下,無論公心職責還是大義良知上,都容不得自己退卻了。

跟這這位大人時間一長,總算明白了這位號稱“連石頭都能軋出二兩油”的大人的手段。連安撫置使這種公認的苦差事,也能被做成了個獲利非淺,官民兩便其利的肥缺,

關心這位大人的,自然遠不只他一個。

千里之外的涼城朝廷,操勞

些疲憊,又有些困倦的肅宗看這正送來的例報,打起李泌道“這個梁蠻子還真是搜刮有方啊”,

這位操勞的有些清瘦的腑臣一樣笑笑,拿起來看看卻有些嘆然。

這位大人對賑濟流民的勸捐,倒是很有辦法,威逼利誘無所不用的,很有些強取豪奪的味道。那些大戶巨商的被召集起來,出錢出糧,對表態合作的自然請朝廷給予褒獎,資入官股。而那些曲意推脫規避再三的,也很塊吃到了苦頭,諸如莫名其妙惹上了官司,產業被起出了禁品,最后好處沒有一絲,不但,陪上大筆的錢財,還落下一身撇不清的干系。

處置起那些囤積居奇的糧商的手段又讓所有人大吃一驚,整個道理并不希奇,無非就是誘之以名利、威之以大勢,最大的法寶,便是在那些人中間刻意的挑起競爭,起分做三六九等的對待,人心就是受不得攀比的,只要有人比自己更慘,心理就舒服的多。

用太上手書的牌匾以資嘉獎,光這一點就足夠讓身份地位普遍低下又好面子的商賈心動不一了,

對死硬的更有辦法,很快就會有乞丐潑皮上門鬧事,屯藏的地方也會遭到莫名的搶劫,待到事情鬧的大了,就有官方出名接手,抄點起來就出毛病了,不說你沒有糧食了,那這么多是什么,無主之產嗎。當然沒收了。什么有主,那你是欺瞞官家,也是條罪名,狠狠地罰沒。這時候那些囤積的人,也突然發現平日那些交好的官員都不靈了,而那些平素有些競爭和摩擦的對手,也蠢蠢欲動的欲做乘火打劫,為了不至于破產。無論多大的代價,也只能打碎牙齒就血咽下去。

旋又嘆道“這個梁蠻子真不簡單,歷來賑濟流民屬勞心勞力煩累人的事,到了他手中居然成了賺錢的營生,治學辦工,做地是有聲有色。至今未聞有凍死餓斃的,實數難得。”

李泌笑道:

“泌還聽說,官造的虛耗費損之弊,到了他手中竟也不算得什么的,只是搞了個竟投之法,將管造大量不甚要緊營建乃至尋常瑣碎之物,皆委給了民間,以價質兼優者得,就省卻了大量的耗費”

又拿了一貼新遞的例報放到他面前“你再看看這些”

卻是一張新授地名單“誥以。。。。御史,常建為水部郎。錢建為駕部郎中。。。中。胄曹尉盧延凱權軍器監、兵曹尉陸少裔為武學檢正、。。。。。安撫司總其事”

李泌想了想道

”要說太府、將做、軍器、水部這幾處,自從西京蒙難后。都是空頭衙門了,除了軍器和庫部。緊要些外,其他都都要仰仗他自起爐灶,為了減少擎制,所用多出私人,也不足為怪了。”

泯了口茶,又道

”況且這些人中,也不乏清流,或是賢望。平素的人品德望在那里,真要有些胡作非為的情形。也不見得能夠一手遮天的,這大概便是太上的用心了”

聽了這話,肅宗也嘆道

“朕倒佩服父皇的眼力了,軍器、少府這些司事就追加個明旨,朕這兒也應承給他把”

他雖然遠在西北,但是出于明里暗中的各種原因,對那些蜀地的情形,還是時時掛記在心的,甚至不惜暗中優先占用了軍情速遞的資源。

要知道,新朝草創之日,臣僚不過數十,人馬不過數千,聊不足自保,上下無補兢兢業業,不敢松,時日日望東向而思危亦,好容易得到了蜀地送來地鹵薄寶符玉冊,以及相應代表的大義國統地名分,才徹底站穩了腳跟,又收齊西北三道的兵馬錢糧,經營積聚了些地力量,借賊軍無暇西顧之機,大軍出得蕭關,連戰數捷,乃至兵圍云陽,這才了有光復的振奮氣象,

不過,這新朝手中的本錢本來不多,還要仰仗蜀地錢糧乃至東南財賦的疏運,隱忍蓄發了這么些時日,乃是新朝的初戰,事關人心氣象,是容不得任何錯失的。

以上的種種,都不由他不對那位以幾支人馬,在關中攪擾的天翻地覆地梁某人,又多看緊幾分的。

據說岷江水域唯一地一只水師,也掌握在其手中,而南邊那位唯一就藩的親王,十三弟永王已經在荊襄開府了。。。。

門外的侍御突然高聲喚道“參見娘娘”,一名風韻嬌嬈的素妝麗人,推幃帳進來,香風盈盈的讓人頭腦一清,雖然身上清減的難見一件配飾,卻讓室內的氣氛變得溫柔起來。手上捧了熱氣騰騰的銀盞魚羹,鮮香裊裊的,不由的肅宗心中一暖,想這個善體己心的可人兒,一路上蹉共于患難的情形,也不顧在旁的李泌,一把握住玉手,“這些時日倒辛苦你了”。

那麗人巧言笑兮的“這是臣妾的福分”,眉目流盼的,卻望作那自是恬然淡靜得恍若什么都沒看見的李泌,那風情不由他心中跳了幾跳,心中苦笑的抱手行禮“見過張良張娘娘”。

不由那肅宗呵呵調笑起來“李卿雖說是修大道,欲求神仙般的人物,但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陪朕熬了這一夜的,怕是五腑早見底了,給調上一盞罷”,這其中的君臣感知恩遇,又是一番感酬謝讓的。

“太上的千秋誕在即,也許該派使到蜀地一行了”。肅宗口中含這潤滑流香的魚羹,心下了決定。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