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九十二章 武廟與武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二章 武廟與武試

第九十二章 武廟與武試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第九十二章

在第二批往大散關的人馬亦出發的一個月后,成都外城東武廟,卻成為城中最熱鬧的所在。

對于武廟這東西,我已經不算陌生了。到了成都頭一日就按例到其中拜臨過了。

這武廟可算是本朝的首創,到了此時還算個新事物,建立于開元年間,當時唐玄宗有意銳意進取,鼓勵軍功宏揚尚武開邊之風,下詔封奉姜太公為武圣,張良側供之,又以兵道大家、古今名將十數陪祭之,制兩京及諸州皆建太公廟供奉,與孔子的孔廟并列為文武二廟。

其中周朝的姜太公望作為武廟神主,當然是享受最高等級的供奉,為華夏第一武圣。

“以漢初張良配享殿上”,陪在姜子牙身邊一起受享,這是二等亞圣的待遇。

“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韓信、李靖并東向”,管仲等在右,田穰苴等在左,在殿上分列。為第三等。這是正殿的供奉。

東殿,供有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等;

西殿供著,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復、耿弇、段颎、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濬、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于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等。

里面供的也算是華夏歷代的軍神了。因此,本朝凡有軍隊出入駐防,多有參拜的習慣,求前輩們庇佑(弄不好其中還有某些人的某個祖宗)。

每有參拜者看著其中座座塑像壁畫的,特別是本朝的李靖、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亶、李孝恭、蘇定方等先賢,不由任人心情激蕩,渴望起功名建業,想到將來能否位列其中而豪情頓生。

而且這個標志著華夏武勛功業的榮譽堂中,倒也不全是漢族的,從匈奴到鮮卑到羯胡、羌這些外族名將,居然占了相當的分量。唐人的氣度在這一點上,顯然要比我那個時代宏大的多,連岳飛是否民族英雄都有人抄做的沸沸揚揚,勾結倭寇的海盜王海之流到有人電視劇歌頌的。

每當忙完了公事,我偶爾也會到此行走其中,靜靜細細品味那些先賢名臣的名牌事跡,YY的感懷一番,也是一種精神的洗禮。

最令我感嘆不已的是,誰說中國沒有靖國神社,這就是啊。反倒小鬼子那套東西原來就是這里學去的啊。不過我們自己本該傳承的東西反而被后世人遺忘荒棄了。

那些自稱憤青的新一代小白們,拼命拿靖國神社這些東西抄做意淫,用口水和幻想消滅對手,的標榜自己如何精神愛國的時候,有誰又知道我們還存在過這些精神豐碑,誰在乎這些東西呢。

神話傳說中的黃帝陵、后土祠,越是虛無飄渺的東西倒越是年年有人盛大的祭奠,但武廟呢,這些代表中國歷代進取精神和先賢的碑林,卻從未聽聞有誰關注過,敏于言而納于行,好些形象工程什么的面子上虛無熱鬧的東西,倒是我那年代的通病。比如說是回歸儒家精神境界和提倡其中的積極因素,卻搞的卻是形而上學的教條主義復古。。。。。

把道德規范上升到靠法律強制力來執行,把道德標準升華為國家統治的政策思想,這才是我們民族有宋以后,盛產朱熹之流心口不一假道學大家的悲劇,并且流毒千年。

當初,我本只是想搞個軍中大比武,軍中考的是所謂的我改良后的古代軍隊版十二項全能,還有這些日子以來所練的各軍種技能,以確定第三批往商州的人選。

可是請地方協理籌辦的呈文一遞上去一上去,事情變成這般情形,本來計劃中的全軍內部大比武,經過中書門下的那些家伙的權衡計較,變成這種同時面向外部舉士,朝廷正式的武試鄉貢了。

那個中書余懷貞,還笑咪咪的對我說“軍上太小心了,為國選才我等當多多益善的”

且不說這些家伙有些私心在里頭,顯然太上老皇帝亦是看到游擊軍的成果,很有些期許在內的。

要說對重建龍武軍,太上老皇帝倒一直重視的很,所有編制錢糧甲仗權宜行事,現在又恩準特開武舉鄉貢拔健勇為將士之備,與練兵一同進行的,也有點增加些人進來,防嫌私重的意思。

變成武舉,要做的事情就復雜的多了。

這武舉本是唐代加強軍事的制度之一,創始于武則天稱帝的時期(公元702年)。武舉和文舉一樣,用考試的方法來選拔武官。

考試的內容除武藝、體力以外,有時還要考經書和兵書,分為鄉貢(地方)和武試(中央)兩級,是為地方州、縣,每歲一如明經、進士之法,“行鄉飲酒禮”,送武舉士子赴兵部應試。一般在孟冬按上、下三旬分三批進行。

武試(中央)和鄉貢(地方)分別有兵部尚書、兵部侍郎主持。

不過由于這特加的恩科,特事特辦兩級跳都并到一塊了,由省臺象征性的派個給事中和幾名兵部員外郎監場外,其他的一切還是龍武軍為主的。

而武廟建立的初意,原為考取的“武進士”的士子們,提供再進“武學”學習的場地,做到“揆文奮武,不能偏廢”,培養成為“文能附眾,武能威敵”的文武兼備人才,于是武試一開,現在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中心的試場。好在自建廟后,朝廷的武舉鄉貢之場地就一直以來設于此,有相應的廳房武庫校場,由州司馬下管理,省卻了許多麻煩。

沒辦法,既然要做了,就把它做好,做的越大越好,秉承了我這種思想的有關人員,一時間雞飛狗跳奔走繁忙的,短時內傳告四方,宣傳做的轟轟烈烈。

不但是各軍中將士,地方官紳士人良家子弟,連那劍南道內的崆崍、青城山等的一些江湖門派,還有更遠的諸如山南諸道等地方,都有慕名而來投考的豪杰竣士。

而伴隨著流民南下的,還有關中道、京畿的一些江湖人士,多是有家有業有正當的身份,又不愿意歸附賊軍的,而武功再怎么厲害也沒法對抗大軍,只好舉家南下避禍。在蜀地又沒有根基產業的,不能坐吃山空,投奔朝廷的軍隊,也就成為他們一個不錯的出路。

本朝從軍算是個不錯的前程,況且還是天子的禁軍官佐,無論是晉升還是外放的機會看起來是很有前景的。一時間繼流民之后,再度掀起一陣熱潮的。

而且投考的條件定的是寬進嚴出,考舉的范圍也很廣,卻主要是我覺得那些科目尚不夠。

一般武試的考試內容分為“三奇五等”,三奇是:“驍勇”“材藝”“可為統領之用”,五等是:“射長垛、馬射、馬槍、步射、應對”,為兵部尚書主持,側重于將帥之材的選拔,考以安國用兵之道,如“沉謀秘算”“智合孫吳”“運籌決勝”“才勘經邊”等等。

鄉貢由兵部員外郎主持,分平射、武舉兩科,平射就是試射長垛30發,而不出第三院(最外環)及第。武舉科目包括‘一曰長垛、二曰騎射、三曰馬槍、四曰步射、五曰材貌、六曰言語、七曰翹關(舉重)等項,主要以拔沖鋒陷陣的軍將為主。

此外還有負重,負米重五斛,行二十步考為中第。至于“身材言語”之選,則取軀干雄偉、應對詳明、有統兵才干及可為將者。若文職官吏求為武選,取身高六尺以上、年在四十以下、強勇可以統人者。另外,考試中還有掌握特殊兵器等附加項目,如筒箭、機弩等。只要合格,不論出身門第、官位、家境如何,由兵部官員憑考試成績,綜合高低差異,分別掄才挑選,授予不同武職。

眼下正在進行的武舉鄉貢試,我雖然沒有權利變更項目,但作為主考,是可以添加一些內容的,所以那些武科士子拿到手上筆試的綱目就多了些內容,比如類似戰場應變腦筋急轉彎的應變試,性格場景測試什么的課題了,而在一般才略策論之外也多了些戰例分析的陳條。只是題目留備有人呈上去,是為上頭好是驚嘆了一回,卻也沒有了下文。

因此,那些自認有些本事技藝的,無不蜂擁而至,經各營“三材五藝”初選合格后,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連日來爭斗異常激烈,熱鬧非凡。

而且雖然是武舉鄉貢試,但實際的水準已經不亞于兵部尚書的主持的京試武科了。用我的話說,就是身為天子親軍,自然武藝才略俱考量要高人一等,哪怕是個什長,也要有校尉的水準,能當校尉使紜紜。

判題的時候,主試的也多是我龍武軍中的人,雖然清直,卻不是食古不化的人物,其他的也很有自知之明。不會說什么的。

而派來的那些員外郎,給事們,這些天拿足了好處后,倒也很識相由我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副署上去。

而這些天來。最熱鬧,也最受歡迎的,莫過于武場競技試的。

因為人多又有閑,當然還有位無良的主辦大人默許,考場中就自然多了許多商業化的元素。

諸如在暗中開出多種盤口彩頭,鼓勵以特定的對象下注,因此每場下來,不時可見或是興高采烈或是愁眉苦臉的人群。

而軍中平日是禁賭,只有在這種公開競技的時候,才允許放縱一些,當然在某大人的正確領導下,借高利貸是不受保護的,反而被告發要打出借者的棍子,如此下來爛賭賒貸之風自然禁絕的。。。。。。

還有借機賣開了觀眾的門票的,分做三六九等的,從最便宜人擠人的站票到附送果疏茶飲的新式涼棚包廂都一應俱全的,只要你有錢,又要面子。。。。。。連推售的商販,交納了一筆場地使用費后,也被準許入場叫賣等等。。。。。。。。。。。

不能不說是生財有方的,光看那諸曹那幾位大人面色掩不住的欣賞,就知道連日撈的實在不少的。

我端了一盞加了蜂蜜的金州雪芽茶,吱溜的順下了一快點心,品位著口中的香甜味。看著底下黑壓壓的人頭,隨著格擊拼斗中,呼喝咆哮,在汗水和血花飛濺中,從馬戰打到步斗,隨著節奏松緊,不時爆發出轟然的叫聲,很有些看角斗士競技場的味道,就差沒放幾條獅子或是鱷魚出來。

特別是有些爭議的情形場景,場下的值官恭請裁斷的時候,我很有點想學《角斗士電影那個鳥人皇帝,把大拇指翻向下,讓人拖出去砍了的的沖動,這種生死一言予斷的感受還是滿好的。

不時競勝的選手,滿頭汗水的上來,必恭必敬的行禮、問候。

程十力就會輕輕摩挲這微黑的斧刃溝痕班駁的,(自從我說了百多年他那位列天策上將開國元勛的程姓本家典故后,他也喜歡上這號家什),眉上的兇煞之氣含而未褪的,很“個性“的瞪上一眼。

而那一千用繳獲曳落河的甲具武裝起來的押衙兵,從頭披掛到腳的甚是肅殺威赫的。頂盔貫甲,環繞周旁,氣勢隱而不發,一副你欠錢不還叫要吃人的氣勢。

也突然給你抖槍拍刀轟然一聲唱禮,尋常心膽差些的面色就要變了,當然,這也是一道面試的考驗。

“均州許樊定”“泰州涂伯均”。。。。。“參見兩府總大人”“見過輔軍韋大人”,在多數驚異我等的年輕之后,例行的勉慰,再按照各自的表現,給這些脫穎而出的優異者,授予專門的配刀鎧甲以及各種散秩尉官,便獲得為低級武官基本的資格。當然這只是資格,要獲得實際的職務,還得另外說。。。

參加的人多了選拔的余地也大。三部五軍各營的主官也尋了好位置坐了一大片,準備順便挑些自己中意的人,不過某些人湊到一塊氣氛就有些詭異了,大有山頭瓜臟大秤分金的架勢,品評計較的聲聲入耳的。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