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六十七章 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 羌

第六十七章 羌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節度使就屬于這種差遣管體系里的軍事長官,前身是都督、大都督、大都護、行軍總管等種種稱呼,本來是作為常設的軍事統帥,領本部長駐防一個地域,負責相應方面的的軍事攻略,但由于戰爭的需要和權限的擴大,逐漸演變成無元帥之名,有元帥之實的,行省級別的一方大軍區總長。

不過此時的節度使,還只是純粹軍事上的統帥,對直屬本軍以外的部隊,所謂的節制,也只有軍事上指揮權,而沒有日常軍隊管理權,即節度使可以號令某個軍隊去攻打防御特定對象,但在其他人事、遷調、武備、后勤、庶務等方面皆歸朝廷委派,兵部提調管理。

當然安祿山絕對是個大例外,這人外表粗鄙卻心機深沉,極會打戰用兵,又擅長邀寵媚上,最后一人身領北方三大道都節度使,爵至東平郡王,兼有尚書左仆射、閑廄群牧等數十職,權勢之盛,舉天下無出其右,可以公然利用身兼各種職權,培養心腹調集精兵甲馬為己所用。

而朝野上下,夠分量與之抗衡的也就剩下那個死鬼宰相楊國忠。不過安祿山本人極度蔑視楊國忠,楊國忠遂與他有隙,始亦言他威權太盛,必為國患,每事必反之。安祿山的多職集權,實質為后世的藩鎮割據開了個可以效法先例。

即便如此,但在朝廷體制之下,哪怕權傾天下如安祿山者,號稱五百將軍二千郎將之眾,將要造反前,也得通過舉薦報請朝廷批準,將自己的親信逐一安插在要害關鍵位置,才敢發動。

現任的這位劍南節度副使崔圓也不是個等閑人物。為官四十出頭的鼎盛年齡,外表健朗爽利,糅合了出身行伍的強干和淫浸老于事故的氣質,明明是武人,卻象文官一般愛留個小須短茬,也沒有一般武夫的粗悍驍勇,反有儒將之風,文詞亦當出色,初召對于老皇帝,劍南軍務政略種種,奏對應答都相當得體,印象甚好。

要說他也是真正的科班甲第出身,楊國忠一手提拔起來的少數正統行伍出身的實務派人物。據說少年時孤貧,卻志向卓邁,喜學兵家。開元中,詔舉遺逸(臨時特開的科舉),以鈐謀對策甲科(武舉兵科策對考試),恩授京兆府參軍,累績為當時京兆府尹蕭炅欣賞,薦之出放會昌丞。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時,引他為左司馬,頗有建樹,屬于那種既能做事又會逢源上下的人。因此天寶戰爭后的,改知留后、副大使。收拾歷次次大敗留下爛攤子,經營劍南有年,邊防穩固,連平日權利欲極重的楊國忠,以宰相兼職了劍南節度大使,但近年來實際劍南諸事皆委決與他。

并且直到出逃前,楊國忠還向皇帝信誓旦旦保證過“臣嘗兼職劍南節度使,早令副使崔圖,練兵儲糧,防備不測,目下遠水難救近火,且由車駕暫幸西蜀,有恃無恐,然后征集各道將帥,四面蹙賊,管保能轉危為安呢。”

不過這為藩鎮一方的節副大人,也是久經宦海,習有后世聞名的川中大變臉的絕活。“劍南節度副大使崔圓為吾心腹,當無憂”

就是這位“你辦事,我放心”的劍南節度副大使大人,聽說楊黨覆滅后,漢中事情有變,馬上變臉“相率倡義”,將近來楊國忠派在劍南準備后路的余黨鮮于嵩、章尤敬等以下收禁,獻名冊從旨處斷。

早前他也不是不來,而是來不了了,因為那位漢中王殿下以圣駕到來,防止楊黨逆賊作亂為名于劍門一帶實行戒嚴,封鎖消息,被延遲了許久,連聽說變故派遣的使者,都一度被擋在了劍門關下,改引大軍前來。因此這兩位同殿為臣時,雖相視而語笑彥彥,卻總讓人感覺到底下還有些什么。總之城府深沉的很。

對于我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半路出家,做火箭蹭上來的新貴,也如一般同殿為臣的那種熱忱有加,沒顯出其他什么別樣的顏色。雖然是一方封疆大吏,官秩品級俱高于我,卻也相當的客套,有所要求一律應承了下來。

連帶那些這節度副大使帳下的那些孔目官、節度押衙、左右廂馬、步軍使,各軍兵馬使、都知,衙前將等,更不敢怠慢,一應所需。

所以北軍中郎(我自兼)以下三部五軍二十余營,除了留守的新進龍武軍中郎將韋韜以及諸長史參軍書記留內外,如今便領了新進右郎將衛伯玉、新進左郎將高達夫,騎部別將兼騎曹事解思、倉曹尉尚均常、兵曹尉陸少裔、胄曹尉盧延凱、法曹尉言勛、功曹劉瑭、代司薄薛景仙、押衙都司程十力、五軍別將之聞少名、呂希用、高千里、吐突承琿等、二十四營都尉、校尉溫瘍、余宏、范佐,他們一班將屬,來成都軍大營里任意挑人,這些天領了他們象一班蝗蟲席卷了節度使軍,下領的:前、后、左、右、中五軍兵馬司、奇兵隊、跳蕩營,左右廂虞侯兵等等。每次來回浩浩蕩蕩的一群人,均可以看見守營值日官的苦臉。

只要除隊正、伙長以下軍卒,無須報備,皆隨挑隨走,底下抵觸也不是甚大,畢竟入選禁軍,那待遇和地位都非同類可遇的,只是我要求甚是嚴格,光為從軍十年以上經歷五次以上戰事的老兵這條就裁汰了大多數,那些部屬又有各自的風格,就費了老大的工夫,才湊足約千人。加上那些部屬也按配額挑了自己看上眼的人也不過千余,其中一半要支援游擊軍,我不選軍籍高的,最好是底層兵卒,也是便于控馭的考慮。

只是自從駱谷之戰后,幾乎是一路變著花樣操練過來的,足郁悶了半多月,又沒有了對頭,閑暇下來,那些底層的軍士,討教過了那些漢中地方軍后,有些人不免又新找那些劍南軍的同袍,交流交流身為軍人的一些“特殊”感情。

當然只要不鬧出人命來,那些軍將反是樂見其成作為一種選拔對方和檢驗戰力的手段,甚至據傳有不良長官,操縱暗中的賭局,盤剝軍士資財云云。當然不免依隔日稀鼻青面腫的成果,軍中跌打傷藥用量暴增的后遺癥,以及軍營中一些財物損毀的報備。

好在上位大人不傷性命、不牽連他人,不聚眾行事的令行禁止,法曹的值日參軍也盯著緊,對于這種暗流,因而僅限于偏僻地點,小范圍內的有節制交流水平。

今天卻是新軍到來的緣故。

由于劍南節度使移師的同時,也繳發了勤王詔。因此伴隨著不斷匯集的劍南道屬各路邊州、軍鎮派赴的勤王之師,如今的漢中變成一個大兵營,目前,除了最偏遠的云南、昆寧兩鎮外,皆都得信出兵,最晚的也在路上了。所以我們可選的范圍也擴大了許多。

負責接洽兼調度的,為我們介紹各營番號編屬,連營重寨,

實際是檢點各軍為名的挑人。

今達漢中的便是來自吐蕃高原,常年鎮守唐吐邊境的松州兵二千,兵雖不多卻甚精悍。

我檢點諸軍時,遠遠就瞟見了,旌旗林立中,尤為顯眼的羊頭旌和各色造型古拙的黃羊旗,頓時一楞,想起個一個崇拜羊圖騰著稱的古老少數民族——羌族,便喚了負責接洽調度的掌書記,

“這是羌人嗎”

“回大人,這正是潘州的山羌”

“山羌?”

“所謂之山羌。。。”

而所謂的山羌就是相對生活在平原低地“逐水草而居牧獵”的平成羌而言,高原升降區緩沖山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耕獵為生”的羌部。諸如效力于青、塘之地的振武軍、龍城軍中,就有屬于平成(原)羌的烏頭羌、白河羌等,則是出色的馬軍。這些都屬于內附唐朝治下,受漢化影響的東羌。

另有藩附唐的東女、白蘭、西山八國、白狗羌、附國等所謂的域外羌,又稱做西羌。

那掌書記姓魏見閱豐富,頗是健談,見喜于上,另言一些羌族典故。

果不出所料,那是來自潘州的羌兵赤斗營,士卒高大健碩,高原常年日照特有的古銅色,從頭盔后露出異樣的發式。小辯糾結的發髻,那掌書記說,這支是屬于潘州境內山羌諸部中的赤斗羌,善攀越而長于崎嶇,頂出色的山兵。

據說這些山羌兵與大唐另一支同樣出色的山地兵——高麗營的綿密善守相比,更擅長于短戰突擊。不由我心下凜然,這不就是最傳統的山地步兵了。

“這么說來,這效力我朝的羌軍還不少了”我心中計較起來。

這羌族可是中國最古老的,和漢族共存的歷史最悠久,而被同化卻沒有被消滅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了,分支和氐族繁多,據說是高原藏人和彝族的祖先之一。最遠可以考證到軒轅黃帝時代。

“正是,據說漢時便馬伏波平羌,收其部為兵,為時已久了”

(東漢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光武中興的云臺二十八將之首,馬革裹尸的典故便由他而來)

“我朝亦以松、茂、汶、理、黑水、馬爾康一帶置有松、茂、當、悉、靜、拓、恭、保、維、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羈縻州,大多以當地羌人為刺史”。

他瞄了我身后一眼,又小聲的說,“便是如馬軍別將解大人,亦屬祖上羌裔,這解姓,就來自北朝時,河湟馬蘭羌眾大姓之一的獬律氏,分姓變音為解。”。我看了解思一眼,聽了這言語平靜無容,也沒否認。

便呼喚了領軍的都尉過來,一身鐵鐺星天甲,看發式也是個羌人。

“松州軍文川城三鎮果毅都尉潘柘失,參見軍上大人”他的漢話說的很好。

今年中秋過的郁悶,學校通知貓英語考試沒過,就得了那么59分,剛好不及格,需補考中。起點管理員再次聯系貓VIP的事情,為了弄點補考費用,貓正考慮要不要進VIP中。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