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第六章 背景一9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幻之盛唐 >>幻之盛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章 背景一9改

第六章 背景一9改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貓疲 | 幻之盛唐 
第六章背景一

盛唐之所以強盛,與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分不開,連年對外戰爭的需要與沿襲了北朝游牧民族的傳統,民間尚武,游俠成風不無干系,連士子都有要求通曉弓馬騎射的基本功的傳統。主要是為了守邊防要的需要。

特別自從武則天開創武科舉以來,國家號稱天朝上國坐擁百萬雄師不是夸口的,(就算到了晚唐憲宗元和二年為例,光在籍軍丁有八十三萬,而且還不包括各地藩鎮違制私募的兵員和地方豪強的家兵團練。)

早期唐朝軍隊沿用“府兵制”。以班田制的農戶為基礎,于天下各道、州、縣要沖設軍府六百三十四所,總稱折沖府。實行出為兵,入為民的耕戰一體藏兵于民的制度,士兵是來自建立在班田制上自耕農、富裕農戶,以定期的服役代替賦稅,平時于家藏兵器鎧甲,國家有需要則馬上可以大量批掛上陣。

依編制規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長官為折沖都尉(正五品),副長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設有團(又稱營),官校尉,團下有隊,設隊正,隊下為伙,設伙長。每營下轄五隊,每隊下領三伙,每伙領五位什長,各領十丁。以營為基本單位。

按軍種的功能和配備還可分中壘、屯騎、射生、越騎、步伍、長水等。其部屬官依次為:別駕、長史、六曹尉、參軍。主管各地戊軍及軍戶,軍府依規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輪流執役,約為8001500人,最多時全國有六百多府,共計軍卒七十余萬。

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設十六衛將軍衙門專事天下軍馬,分別為: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除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督京師兵馬外其他各衛還兼領關中三百多府府兵。

最高上將軍基本不設、以大將軍總領諸衛、十六衛每衛長官為賜號將軍、下設中郎、中郎將、左右郎將、以及錄事參軍、倉曹、兵曹、騎曹、胄曹參軍等名目。

每衛維持衛軍2500040000人,所領為常備軍。衛軍基層營編制略高于府兵,習慣統稱為鷹揚衛,營官上多一級旅帥,長官為鷹揚郎將,品級高于府兵果毅都尉。其中本部都駐于長安,約常備兵馬二三十萬左右。(前身為長從宿衛又稱纊騎)

長安內城皇城另有皇家禁衛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為皇帝親衛部隊、合稱北衙六軍又稱北軍,最高長官統軍、大將軍、(后加殿中、前、后、左、右護軍,左右中尉、同正、特進等職)各軍領軍將軍及部屬設置同衛軍。

在地方,中央下轄天下十六道(同最原始的省,規模要大的多,但沒有常設官,以中央特派管理)及數個大都護府、十幾個都督府。

在道一級設節度使.都督、都護三種軍區編制,以節度使權力最全面,同常設元帥,但轄地固定署理數州軍政防務。于邊境設大都督,都督,同樣總領數州軍政大權,管轄范圍大小不固定。

藩部附國混雜的邊庭地區都督上還設大都護府,都護府,除統轄邊防外還兼處理邊地各族事務,同衛軍大將軍皆為正三品。

當時作為主要兵源的府兵執役分征防兩種,征即臨時調派,防則固定上防,除親身上番外,還可以輸資代番(花錢請人),依軍職大小和距離繳納一定的絹或錢,執役的都是永業田的農戶,一年五番,一般最長不得超過三年,否則容易造成士兵逃亡,

軍府按性質又有內府外府之分,內府就是京師地區戍軍五府,同京師宿衛軍三衛,以及太子三府三衛合稱南軍(也稱南衙宿衛、纊騎),與之相應的就是天子親檢的北衙禁衛六軍又稱北軍,前者多為宰相領下十六衛之金吾衛將官所轄,駐地太極宮前朱雀門內。

后者一般為親王或內庭中官領,軍銜屬十六衛監門衛,居御苑中。而所謂五府即京畿五州所出的府兵,三衛即勛、翎、策等內城衛,分左右兩部,多為大臣世官子弟出任,為一般士大夫世家子弟進身之階,其中又屬策衛是諸衛府中最為皇家親信,可以宿衛內庭,列于內仗,凡朝會出行,還和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驍衛的署兵一起交錯立仗,或在京城諸門,交錯擔任“助捕”“巡警”等任務。以上統稱宿衛軍,和北軍交錯共當京師防務,太子三府三衛即太子衛隊儀仗,軍職官銜同上但,規模要小的多,一般由八輔中太師,太保、太傅等三孤三少名義上掛領。

禁兵最初是羽林屯兵,又稱北門屯軍,屯所玄武門,可以遠溯到唐高祖自太原起兵時追隨后自愿留宿的親軍,每軍編制約二萬,年代久遠,皆以其子承父職,又稱世襲父子兵,

龍武軍起源于唐太宗貞觀時,擇善騎者設飛騎七營,經歷代累計擴編至萬騎,后為因助當今玄宗皇帝有功,增補擴編為左右龍武軍,各15000人,為京師各軍中唯一的騎兵部隊,

神武軍系出自邊軍輪換時選拔的精銳,數量最少,(后經重置該為神策軍兵勢最重)皇帝用不同系統的兵源相互擎制,避免了將領同出一門下,防止個人專權,并借以此保持軍隊的戰斗力。

當時南北衙輪流宿值,不但駐屯和值宿交錯,連將領也相互滲透交錯管轄,皇帝就是通過這種“相互檢侍”的方法,以達到互相節制的避免某將領的權力過大的目的,由于駐地交錯要想進入對方營防就必須執赦書,經引駕仗官和監門官奏復方可入。(但后來的太監專政打破了這種制衡,總領禁衛大權,肆意廢立更替甚至謀殺天子)

領天下兵馬主力的各衛大將軍一職多為虛銜,由權臣或親王充任,由將軍主持實務,而大都督、大都護也是由外藩親王或部族首領充任名義,平時各衛有兵卻無權調動,兵部有權調兵卻無兵可管,相互節制,只有皇帝詔旨才能令兩者合一,大軍出動。

而邊軍系統采取的是世襲軍戶制,有些是府兵演變而來,類似羽林軍中的父子兵,即由最初由朝廷招募的義勇為邊軍基礎,就地安置,建立軍戶,軍戶可以免除相當的稅賦徭役,作為條件,每戶必須世代出丁進補上代邊軍的缺額。

衛軍是朝廷從府兵中選拔善戰者組成的野戰部隊,邊軍則相當于現代的世襲邊防軍,府兵為各地守備部隊和衛軍的后備兵源,都屬常備軍,

(此外,還有部分來自各鎮節度使的地方部隊等系統的兵源,以貞觀十九年,唐太宗出兵高勾麗為例,出征的除了隨駕禁軍,五衛衛軍,江、峽、淮、嶺諸府府兵,營州,松漠都督的邊軍,平盧、盧龍鎮的地方團練軍,還有突厥、羌、鮮卑等族的蕃兵,附從的契丹、奚等藩部的族兵,新羅、百濟等屬國的從軍,以及臨時招募傭軍性質的“義從”,浩浩蕩蕩的幾十萬之眾)

十六衛除本衛兵馬外還各領4050軍府,作為戍守和后備部隊。

但每衛所轄的數十軍府是交錯散布在天下諸道中,既在地方上通過不相統屬的關系而相互制約,又在京畿本衛中通過多來源的兵員,防止某方面勢力利用鄉黨等名目抱團坐大。

這時代的軍隊,步軍主要構成是槊兵和刀牌手,前者配備步槊(帶斜刺的槍)、矛、鉞、戩、戟等長攻兵器,后者配備大小各式盾牌和刀、斧、寬劍、錘、鉤等短戰武器,穿的是金屬和皮革揉制的鑲嵌甲。

騎兵穿的主要是前后接合的兩鐺鎧或是皮軟甲。配備身桿稍短有握槽,尾帶可以倒插地上的短刺的馬槊(也就是所謂的槍騎兵)針對游牧民族正面具有強大的沖擊力,但回轉和機動性稍遜于短兵快射游牧騎兵。因此在邊軍中還有類似游牧騎兵配備由蕃兵和義從組成的胡騎營,以及流放犯組成的泅營。

唐代的士兵沒有什么嚴格的兵種區別,除騎兵外所受的訓練,基本上都可以通用,作戰能力平均。差別的只是武器配備的不同而已,因此也沒有單一配備部隊,就是以弓弩手為主的射生營也會配備上150名的槊兵和刀牌手組合大隊,作為近身的掩護。而屯騎和越騎組合中也會搭配少許高機動性的胡騎充當斥候和警戒。

其裝備到火一級,每火備六馱馬。具烏布幕、鐵馬盂、布槽、鍤、、鑿、碓、筐、斧、鉗、鋸皆一,甲床二,鎌二;隊具火钅贊一,胸馬繩一,首羈、足絆皆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觿、氈帽、氈裝、行藤皆一,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并其介胄、戎具藏于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

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凡民年二十為兵,六十而免。其能騎而射者為越騎,其余為步兵、武騎(騎馬步兵)、排手、步射。


上一章  |  幻之盛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