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雄師第五百零一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零一章

第五百零一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五爪蒼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五爪蒼龍 |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


華夏197年,十一月中旬

益南大戰爆發。

此次戰役自然是黃忠發動的,準備了數月時間,天賜軍差不多休整完畢了,而剩下的時間卻只有兩年多一點,若不趁早發動南下之戰,到時候時間趕不上怎么辦?

天西太守孫策統帥十萬大軍南下開往日南郡,以日南郡為據點攻打天西諸國,而前番在劍閣戰功顯赫的周瑜自然也是隨軍出征,畢竟周瑜是被劉泰親自點名的。

孫策一走,荊南只留下十萬大軍,可以說防御薄弱了數倍。不過目前來看,孫氏已經做好放棄荊南乃至交州的打算了,只要積蓄到足夠天西戰場揮霍的物資,孫氏或許會主動放棄荊南退入交州,憑借山川之險惡抵御天賜軍的第三次南征。

華夏197年,十二月初

袁紹借道孫氏,世人本以此事不可能成功,但孫氏的回應卻是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孫氏答應了,而且還不止答應袁紹提出的請求,甚至愿意為袁紹提供一部分出征的糧草,當然,其他大部分都是需要袁紹以真金白銀購買的。在眼下時代,因北疆地域不斷擴大,五銖錢已經差不多被徹底廢除,所以真正能流通的貨幣,只有金銀等珍貴之物,低下百姓甚至到了以物易物的尷尬局面。

據可靠消息稱,此次袁紹大舉南下的兵馬將會超過十萬,而若從江夏、廬江抽調十萬大軍離去,也就等于袁紹徹底放棄了抵抗天賜軍,難不成袁紹已經喪失了對抗天賜軍的信心嗎?

實際上,并不是袁紹沒有信心,而是壓根就沒有能力去對抗。眾所周知,天賜軍的第三次南征必然是以天下一統為目標的,到時候出征的兵馬會少嗎?從眼下劉泰不斷下令調遣各州兵馬匯聚中原就可以看得出第三次南征的恐怖規模。

而以袁紹的十多萬兵馬,在天賜軍百萬雄師面前算得了什么?如今天賜軍還未南下,袁紹有足夠的時間撤離,若是等到天賜軍正式宣布第三次南征展開之時,袁紹還有撤離的機會嗎?

所以袁紹不能不走,也不得不走,此次南下乃是袁紹最后的希望,為了能讓大軍衣食無憂,袁紹甚至拉上了不少門閥士族,并且給門閥士族許下無數好處,在巨大的誘惑下,一些個門閥士族自然難以避免踏上袁氏的戰車。

至于其余一些不愿意離開中土的門閥士族,自然不在袁紹的考慮之列了,他們想要對抗天賜軍就去對抗吧,反正袁紹一走,這些事情和袁紹都沒有關系了,真要頭疼,讓孫堅和劉備去蛋疼吧。

華夏197年,十二月中旬

就在袁紹大軍南下不到三四天時間,北疆終于展開了大動作,此戰劉泰幾乎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兵馬,約莫不下八十萬左右,八十萬大軍齊聚兩淮地區,其中六萬水師更是進入長江流域,橫掃江東水師艦隊,欲徹底霸占長江流域,使得江東失去最后的屏障。

第三次戰役的統帥自然非劉泰莫屬,畢竟這場戰役代表著天下一統的最后一戰,而天下一旦統一,那么就是劉泰真正稱帝的時刻了,一切阻力、孤寂都將不復存在。

即使劉繇未死也無所謂。

高順被任命為第三次南征左方面軍元帥。

趙云被任命為第三次南征右方面軍元帥。

劉泰本人領中軍大帥。

值得一提的是,趙云已從西域返回華城,而今總覽西域軍權的乃是被加封到三星神威將軍的馬超,還有負責輔佐馬超的牛魔將軍王堯。至于政治方面,則交由被提升為西州刺史的公孫策手中!公孫策在這幾年來,才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多次深受趙云褒獎,此次上任西州刺史之位,也是趙云極力擔保的,而素來信任趙云的劉泰也不會過多疑問,西域軍政本就需要一文一武分治,馬超和公孫策將是最好的選擇。

為了更好完成第三次南征戰役,劉泰將八十萬大軍分為三部,中軍兵力約為三十萬,以合肥為據點,過巢湖攻打廬江等郡,可趁機攻打夏口等地區,切斷荊州與揚州的聯系,當然,首要任務是覆滅袁紹離去后留下的殘余力量。

左軍兵力約為二十五萬,也以合肥為據點,前往烏江分批乘船進入江東地區,強行掃蕩以丹陽郡為首的江東各郡,趁機覆滅劉備主要兵力,盡可能的將江東兵馬集中在一起。

右軍兵力約為二十五萬,以襄陽為據點輻射荊州各郡,強行占據南郡地區,將荊南兵壓制在荊南四郡,,若一切順利,希望半年內能收服荊州全境,將孫氏趕入交州地區。

華夏198年,一月初

半個月時間的整合,在壽春誓師之后,北疆各部門逐漸展開大一役的收尾階段。此戰因為有劉泰指定的兩年限期,所以想要在短時間內勝利確實有點困難。

不過北疆準備了這么多年,為的就是這最后的統一戰,所以各個集團軍都非常有信心,再說高層方面一直以來都是團結的典范,只要天賜軍內部不出問題,統一戰役應該能圓滿完成。

當天賜軍在壽春誓師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之時,各地諸侯盡皆惶恐不安,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門閥士族,原本還有一些門閥士族不愿意離開中途富饒之地,可當天賜軍再次大舉南下之時,他們不得不做出選擇。

離開中土,他們仍能保證榮華富貴,高人一等的地位,可留在中土,未來的命運就有點莫測了,試問,哪個家族中沒有點骯臟事情,雖然說劉泰不會追究的太遠,可做得過分的家族,依然會被處罰,甚至抄家滅族。

而門閥士族又不清楚劉泰的底線在那里,所以那些個家主必須要在天賜軍展開攻擊時做出選擇。

與生命、富貴、特權比起來,所謂的戀土之情頓時降低了許多。在天賜軍的威脅下,大部分家族都做出了選擇,其中七成以上的家族決定繼續南遷,或者是夷州,或者干脆投奔孫氏。

而剩下來的三成家族則是自以為能得到劉泰寬恕的家族。也確實,這些家族曾經雖然做過欺壓百姓的事情,但卻都比較隱秘,在百姓心中還是有點口碑的,既然不可能觸及到劉泰的底線,他們又何必離開生長的家園呢?

若不是無奈,誰也不離開家園,即使大奸大惡之輩也不例外。

華夏198年,一月中旬

天賜軍正式南下,中軍統帥劉泰的第一個目標是廬江。而廬江自袁紹離去后,留守的兵馬不過萬余人,怎么可能擋得住天賜軍?在天賜軍過了巢湖之后,袁軍壓根就沒有一點反抗的想法,直接投降天賜軍了,如此一來,廬江兵不血刃的落到了劉泰手中。

占據廬江之后,天賜軍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占據廬江周邊沒有抵抗的地區。或許是因為天賜軍過于強勢,江東可謂兵敗如山倒,而江東之主劉備仿佛也沒有和劉泰爭奪江東的意思,眼睜睜的看著江東各郡陷入戰火之中,自身則領著江東精銳退到吳縣,等待夷州水師的接應。

劉備準備撤退了,因為劉備非常清楚天賜軍不可力敵,起碼有劉泰坐鎮的天賜軍部隊,不是諸侯能輕易戰勝的,既如此,劉備又何必浪費兵力?這些年來江東的人口、物資、商戶、門閥起碼有三四層轉到了夷州地區。

只要夷州還在劉備手中,劉備仍然是一方之王。

劉備相信,目前天賜軍根本不可能有能力占據江東之后再攻打夷州。夷州有天險守護,又有劉備十多萬水師,如此力量,豈是天賜軍短時間內擊潰的?只要拖住了時間,海上的情況沒有定數,到時候還怕不能擊敗天賜軍嗎?

當然,劉備也就只有將天賜軍阻擋在夷州之外的想法,因為劉備非常清楚,反撲中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劉備的愿望自劉泰強勢崛起之后,已經降落到區區封王的地步了,只要能成為一方之王,不照樣是尊享榮華富貴嗎?何必和自己過不去?

曾經的劉備,只是個賣草鞋的啊!!

華夏198年,二月初

劉備的無所作為,使得江東百姓頓時嘩然,不過江東百姓對天賜軍并沒有什么反感之處,這些年來,劉泰為百姓做的還少嗎?如果劉泰都如其他諸侯那般不管百姓生死,或許天下早就徹底一統了,不過那時候的天下也是一片狼藉

北皇劉泰,祖教教皇!劉泰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很高,即使劉備治下的百姓也不例外。自古以來,百姓只要能填飽肚子,一般都不會去在意當權者是何人,可這些年來劉備為了發展夷州,大舉遷徙百姓前往夷州。

如此一來,使得江東百姓難免怨聲載道。

雖然說劉備的態度還是好的,一直以來都負責為百姓出錢出糧,百姓自身不需要付出錢糧就能到達夷州,并且分配到土地和居住之地。可要知道,遷徙真的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

三國之時,吳大帝孫權何嘗不是試過遷徙夷州?但結果呢?遍地尸骨,后來甚至將夷州命名為埋冤之地,可想而知,百姓遷徙途中遭受到了多么大的劫難。而今遷徙夷州的百姓雖然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非常少,可這也是一個弊端。

非常少,不代表沒有,也有可能是還沒有徹底爆發!

劉備在冒險,而百姓則是在劉備輸了之后的犧牲品,這一點,劉備也清楚,所以這些年來,劉備能不去夷州就不去,因為劉備不想步上某些先驅者的后塵,恩,也可以說不想死。

其實遷徙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難,如果外部條件良好,到達夷州之后,劉備能提供足夠的糧食以及生活用品,自然就不會出現大規模死亡的事件。不過要知道,江東有那么富裕嗎?提供百姓到達夷州的糧食,已經使得江東過度支出了,雖然這些年來夷州的收成也不錯,可也支撐不起這個無底洞啊!

所以劉備能給予百姓的只有三個月的糧食,而三個月的糧食還是按照一家三口分配的,若一個家庭之中,有五口,六口乃至更多,那就無可避免的要餓肚子了,這些年來,死在水土不服上面到不多,可餓死的百姓數量卻非常恐怖!

劉備雖然虛偽,可某些時候確實是一個真性情的人,若不是劉泰逼得太急,劉備不可能這么著急遷徙的事情,也不會過分強迫百姓遷徙夷州,但劉泰不給劉備時間啊!

眼睜睜的看著天賜軍占據長江北岸所有地區,若是劉備不急,那真是瞎說了,而想要活下去,想要有翻盤的資本,自然是要有足夠的人口和錢糧。如此一來,難免就要做出一些天怨人怒的事情了。RO!!


上一章  |  大漢雄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