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雄師第四百一十四章 恢復的涼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恢復的涼州

第四百一十四章 恢復的涼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五爪蒼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五爪蒼龍 | 大漢雄師 

恰好的是,馬超的生母,也就是馬騰的妻室正是這種女人,不過因為馬騰的強硬,董卓并沒有如愿以償得到馬超的生母,也沒有讓馬騰帶綠帽子,畢竟馬騰也不是吃素的,若真惹急了馬騰,董卓也得不到什么好處,為了一個女人,值嗎?

可問題是,董卓覬覦馬超母親總是事實吧?

前面提過,馬超的性格比較暴躁,也就是容易沖動的典型,眼中容不下一點沙子,董卓老匹夫敢覬覦自家老娘,不是給馬超心里添堵嗎?如果沒有相遇,或者沒有兵戎相見,馬超并不會如何,畢竟都是過去的事情了,可如今相遇了,還兵戎相見,那么....

“小兒,本太師豈會與你狡辯?要戰便戰,逞那口舌之利,非乃大丈夫所為”董卓畢竟是老軍閥了,怎會被馬超嚇到?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董卓眼中,馬超只不過是一個小屁孩

“哼”馬超冷哼一聲,沒有再多說什么,注視著董卓的眼神很冷,想起昔年在西涼聽聞的風言風語,如今再看董卓,心里久久不能平靜,董卓是一個該死的人,起碼在馬超來看是如此

馬超掃視了一眼孟津周邊,嘴角掛起一道莫名的笑意,在馬超眼中只見一排排西涼鐵騎已列陣就位,那精裝的西涼戰馬搭配上勇悍的鐵騎,不就是聞名天下,使得羌胡二族聞風喪膽的西涼鐵騎嗎?

“下令,以強弩射擊”馬超看了一眼站在身旁的周泰,淡淡的出聲說道。()馬超不滿,確實有點不滿,雖然說此次趙云給了馬超獨自領兵出征的權利,可為什么又要派周泰隨軍出征?周泰在此,實際指揮者怎么可能會是馬超?

強弩的威力馬超有很深的了解,當初趙云圍困平富縣城之時,強弩的恐怖幾乎使得城內戰馬毫無用武之地而此時馬超的目標,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減弱西涼鐵騎的戰馬靈活度。

雖然說加入北疆不久,可因平富戰役,馬超明白強弩的實際殺傷力不強,最大的優點就是在范圍以及聲勢方面卻是遠遠超過北疆現有遠程武器的,而西涼戰馬最怕的就是驚嚇,以一輪強弩射擊過后,孟津港前的西涼戰馬,怕是有六七成要被嚇得激飛狗跳。

其實這個問題不止馬超等北疆將領明白,董卓與呂布這兩位西涼軍頭頭也非常清楚,可問題是,就算清楚也沒有任何辦法啊,難不成讓西涼士卒步戰迎接天賜軍部隊?那不是廁所點燈找死嗎?

可以騎戰迎接,就免不了先期的混亂,不過好在的是,馬匹驚嚇之后,損失的數量并不是很大,大部分只是損傷罷了,而這個損傷的數量,也還在董卓的接受范圍之內。

“咻咻咻”

強大的轟鳴聲從水師戰艦上傳出,只見無數巨型弩箭攜帶著嗆人的云霧射向孟津港前西涼鐵騎軍陣,那恐怖的威勢,讓人忍不住發顫,即使身在西涼鐵騎大陣后方的董卓都忍不住抽了抽面皮。

“三軍尋找掩體,躲避弩箭射擊”董卓不是傻子,多天的交戰,已經使得董卓略微明白了一點弩箭的威力和范圍,看著弩箭已射入高空,董卓第一時間下令。

“諾”傳令兵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將董卓的軍令傳達到各個部隊,其實軍令很簡單,就是搖晃一種小旗幟,小旗幟很像是天賜軍水師艦隊的傳令旗,不過手勢看上去卻有點奇怪,而這個傳令方式,不用說很明顯是董卓從劉泰的水師部隊那兒學來的。

“轟....轟.....轟.....”

爆炸聲雖然驚人,可散發的威力確實有點差強人意了,大部分的弩箭因為沒有任何準頭可言,而西涼鐵騎分散的速度有快,所以最后的目標只是那松軟的沙石之中,爆炸后引起一片沙石飛舞,殺傷力非常有限

“轟隆隆........”爆炸聲在繼續,不過西涼鐵騎的傷亡人數卻在加大,這些受傷的西涼士卒,大部分都是被弩箭內的火油傷到的,因體積有限,容納的火油并不多,只能把人燒傷罷了。

“啊......火,火啊..”

“額....咕嚕嚕...”

痛苦的嚎叫聲不斷,有些倒霉的西涼士卒,只見其喉部被弩箭貫穿,死前露出痛苦的恨意,奇怪的是,這些士卒眼神望著的方向不是天賜軍水師戰艦,大部分都是朝自己的本部陣營倒下。

那怨恨,痛苦的眼神,直視董卓所在的位置

西涼士卒不恨天賜軍,因為他們非常清楚,天賜軍并不是他們真正的敵人,如果被天賜軍俘虜,那才是真正的幸事可是這幸事,在閉上眼睛的那一刻,永遠都輪不到他們了,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為后方那高高在上的巨大身影,董魔王

因為北疆政權故意散布的消息,使得西涼士卒大部分都得知半年多前被天賜軍俘虜的西涼士卒,如今大部分都已經過上了好日子,起碼不會再受那饑寒交迫之苦。

半年前,天賜軍西征涼州,牛輔統帥十多萬大軍北上援助馬騰,可隨后被困永安,即使牛輔本人也被瘟疫折磨而死,大軍損失極為慘重,可以說根本沒有了抵抗的力量,援助馬騰自然也就成了虛言,而這些毫無抵抗之力的西涼士卒也就成了天賜軍的俘虜。

成為俘虜的西涼士卒并沒有得到什么區別待遇,當時身為主將的張頜,雖然很惱火西涼士卒的暴行,可畢竟法不責眾,只是象征性的懲罰了有限的幾位西涼戰將,隨后就將西涼士卒押送到了河東,由河東負責看押,河東當時已是北疆的領土,安全以及防備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四面為敵的董卓也沒有兵力襲擾河東,所以說河東是最好的俘虜安置地。

馬騰投降之后,處理俘虜的問題也就走上了臺面,其實在西涼士卒方面,劉泰并沒有過多猶豫,更沒有去想西涼士卒跟隨董卓多年犯下的罪行,劉泰明白,身為卒者,沒有任何人權可言,將領要其如何就如何,很多罪行不應該怪在他們身上,如今北疆既然已經為其脫離了董卓的魔掌,怎又能以歧視的行為對待這些西涼士卒?

在處理西涼俘虜問題上,劉泰可以說破例給了很多很多好處,為的就是使得這些曾經董卓麾下的儈子手,能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經過多年的戰亂,涼州可以說已經是十室九空,大部分郡縣人口少的可憐,青壯更是稀有動物。

眾所周知,一個地域青壯稀少就會使得勞動力大大減弱,而涼州本就是貧瘠之地,民風彪悍,大部分郡縣的青州都被當地軍閥士卒強征而走,致使土地無人耕種,百姓民不聊生。

本就缺水少糧的涼州如何能經得起長久如此?短短數年時間,原本就貧苦的涼州,如今更是慘不忍地,百里無人煙,千里無激鳴,這可不是意境,而是涼州實打實的寫照啊。

六七萬青壯不算多,起碼和富饒的冀州、幽州等地比起來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根本翻不起什么浪費,可這六七萬青壯若放回涼州,那引起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試想,一個青壯能種十畝地,六七萬青壯就訥甘耕種六七十萬畝土地,而每畝地的產量如果在沒有任何天災的情況下就算它個一百斤,一年就有六千萬斤糧食,這是多么恐怖的數量?(不要聯想,這只是大致計算,不與當時實際情況接軌)

劉泰的想法是好的,可隨后的問題又來了,這六七萬士卒可不是普通的平頭老百姓啊,而是董卓麾下燒傷搶掠無惡不作的西涼鐵騎啊,如果輕易將這些人放回西涼,那么將會引起多么恐怖的后果?到時候怕是不會給西涼帶去好轉,而是給西涼帶去災難吧?

以北疆謀士集團的智慧,怎么可能想不到這個因素?而且還出臺了很多方案解決其實當時實際下方的西涼士卒不止區區六七萬之數,而是整整十七萬要知道,當初與天賜軍交戰的可不僅僅是牛輔的十萬大軍,還有馬騰和韓遂的部隊呢。

眾所周知,漢末時代那些個軍閥的士卒們并沒有什么良好的訓練,大部分都是抓丁入伍,配上一把刀槍,一匹戰馬,那就是“精銳”的西涼鐵騎了,可北疆統治了西涼之后,自然就不會再允許這種情況的延續,而那些個“精銳騎兵”也根本入不了北疆將領的法眼,如此一來,裁軍無可避免的發生了,不過此次裁軍的對象不是天賜軍,而是西涼部隊。

總數約為二十五六萬左右的西涼鐵騎(馬韓加牛輔和西涼原有的地方駐軍),戰時死傷約十萬人左右,其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在永安得瘟疫而死的,剩下的七萬人大部分都是輕傷以及重傷。

從字面上看陣亡的數量不多,而以北疆發展了十多年的醫療技術,想要初步挽回他們的性命,恢復簡單的行動力,成功率還是在九成之上的。(不要亂想,雖然恢復了行動力,可隨后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原因死亡,畢竟即使現代,那些個身受重傷,從醫院出來后,也會因各種感染而死亡呢)

減去三萬明顯陣亡的,也就是說余下的還有二十二萬,而二十二萬中有七萬受傷的士卒是必須退役的,當然,如果其中有什么精銳人物,或者武藝高強的將領可以留守。

十五萬初步裁軍之后,原本龐大的西涼軍系只剩下十五萬的數量,而這十五萬西涼鐵騎中,以劉泰的想法還是要繼續裁剪半數或者更多,畢竟西涼民間的青壯實在是太少太少了,以西涼的能力,能蓄養的兵馬最多只能在五萬左右,那些個動輒幾十萬的征兵,完全是抽空了民間的青壯,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在北疆發生的。

二十二萬西涼鐵騎,包括受傷士卒在內,裁軍后實際留下的兵馬只有五萬左右,而這五萬人大部分都被外派到馬騰以及韓遂部,這算是一種另類的信任吧,畢竟馬騰和韓遂是最先主動投降劉泰的,如果不多給點信任,日后那些個中原諸侯,就算戰敗了,也不敢輕易投降劉泰啊。

當然,表面上下放民間的青壯只有退伍的十七萬西涼士卒,可實際上遠遠不止這個數量,而且下放的期限也遠遠沒有終止,眾所周知,劉泰極為厭惡門閥士族圈養私兵和兼并土地,而此二例也是大漢兩次滅亡的根本原因所在,身為掌權者的劉泰,怎還會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延續下去?

西涼的門閥士族并不強盛,大多都是一些土豪人物,算不得什么門閥,這些土豪圈養私兵最大的原因還是西涼的治安實在是差強人意,要知道,西涼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防御體系,若外族入侵西涼,各個要道都很難防守得了,如此一來,那些個土豪若不圈養私兵,如何能在外族的襲擾下生存?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而劉泰也明白那些個土豪的難處,老秦人豪爽、尚武、崇拜強者,這是從老秦祖先傳下來的優良傳統,在土豪心中,只要劉泰能表現出足夠的強大,以及能保護他們的安全,那么這些私兵是否圈養根本不成問題。

涼州貧瘠,別以為圈養私兵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年支出的糧食和費用可以說是天文數字,若官府強大,土豪們巴不得解散士兵呢,如今強勢無比的劉泰入主涼州,土豪們還有什么猶豫的?

當然,因西涼大部分地區接壤外族的原因,解散私兵的事宜,并沒有在全州實行,劉泰不可能為了所謂的政策,讓這些土豪們手無寸鐵,到時候萬一遇到了羌族以及胡族入侵,劉泰豈不是成了大罪人?

私兵方面好解決,可隨后的兼并土地方面可就有點困難了,眾所周知,民以地為生,想要從土豪手中收回土地,這無異于要了他們的老命,怎么可能會有那么輕松?

為了從土豪手中收回涼州稀有的富饒耕地,劉泰付出的代價不少,其中在北地郡地區,北疆就付出了很大一筆錢糧,而且還附帶上各種特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土豪有權優先引進北疆公開的各種工廠,以及保證工廠正常運行的技術人員。

別以為這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要知道,士農工商深入華夏子民心中上千年,如今經過劉泰的萬般努力,工商業已經抬起了頭顱,各地城鎮都在大力引進工商業,可畢竟工商業大肆發展的時間不過七八年時間,一些個技術人員,根本跟不上發展的腳步,而北疆官府專門培訓的技術人員,更是屬于鳳毛麟角的類型。

為了發展工商業,劉泰已經下方了所屬九州商行的很多獨家經營權,比如香皂、玻璃、老白干等等新奇事物的制造技術,在北疆可以說已經是半透明的公開了,大部分商行只要有足夠的財力,就可以生產這些事物,可畢竟這些東西都是新奇物品,如果沒有技術人員的指導,讓那些商行們獨子摸索,到時候萬一出了什么岔子可怎么辦?

如此一來,專業的技術學院就無可避免的出現了,而技術學院在北疆也深受各大家族商行歡迎,這些家族以及商行大力出資技術人員的培訓,為的就是能給自家商行得到足夠的技術人員,可問題是,畢竟技術學院也是新奇的東西啊,那能那么容易讓人接受?

情況很明顯,技術人員的實際數量非常低下,即使劉泰推出了很多好處,那些個青壯大多還是比較傾向普通的學院以及軍校的教育,工,乃士農工商最低等的一類,實在很難讓人輕易接受啊。

而技術人員的不足,間接的使得那些個家族、商行所屬的工廠不能正常的運行,劉泰為了使得西涼土豪滿意,答應優先送上技術人員,為其開辦工廠可以說是給了一個天大的好處。

別以為涼州人口稀少,土地貧瘠,土豪的數量就少了,多,非常多,就是因為人口稀少,所以土地大部分落入土豪手中,這個情況和最初的幽州非常相似,如此一來,技術人員的缺口就更大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成為了劉泰目前最大的難題。

不過好在的是,先期以墨家為班底的工學院教育出了大批優良人才,這些人才如今支撐著整個北疆的工業運轉,以北疆的名義,調其進入技術學院不難,解決了大肆開辦技術學院在師資方面的困難并不大,只要有足夠的學子便可。

總得來說,如今的涼州已經開始緩緩恢復,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涼州就算成不了第二個幽州,也可以脫離貧瘠州郡的名號,當然,若是將來大漢針對西方發動戰役,西涼身為進軍的橋頭堡,那么商業以及工業各方面都會進入巔峰的發展期,而人口自然也就會快速增長,不過這算是后語了。


上一章  |  大漢雄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