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雄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袁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七章 袁紹

第三百五十七章 袁紹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五爪蒼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五爪蒼龍 | 大漢雄師 

公元189年,昭寧元年九月

這是一個動蕩的年月,皇室威嚴自靈帝歸天后幾乎喪盡,外兵入京公然上演殺敵奪權的好戲,身為至高者的天子,卻根本沒有一點反抗的能力,漢少帝雖無能,但卻并未犯下什么大錯,可就如此,外臣董卓為了滿足登上權力神壇的,毅然將漢少帝打入萬劫不復之地。

為了穩定漢室宗親,也為了保住洛陽帝都之位,董卓擁戴年僅九歲的劉協登上至高無上的帝皇寶座,年幼為帝,自然要任命輔政大臣,這輔政大臣是誰?還用說嗎?除了董卓就只有袁隗。

不過袁隗好像對當官失去了興趣,雖然坐回了太傅之位,但根本沒有一點實權,傻子才喜歡當魁偉,為了避免被天下人看成是和董卓一黨了,袁隗數次以病體為由辭官,可董卓不允許啊,袁氏代表的是天下士族,董卓其實還真不敢得罪袁隗,見得袁隗不想上朝參與朝政,也隨袁隗去了。

為了培養朝廷內外的勢力,董卓大肆罷免老臣子,讓一些寒門子弟走入朝廷,在外則結交韓遂、馬騰等勢力,非常大方的賞賜金銀糧草,為了將馬騰和韓遂綁上自己的戰車,董卓甚至透露,有意讓馬騰坐鎮三輔,韓遂坐鎮西涼。

雖然知道是陷阱,但二人有能力拒絕這誘惑嗎?可別忘記了,此時董卓就代表著朝廷,二人效忠朝廷,總不會讓人詬病吧,當然,有一人是保持了清醒的,那就是馬騰,馬騰如今是西涼太守,手握重兵,西平郡乃是涼州最精銳的兵員所在,想要稱霸涼州,那就必須占據西平郡,如今馬騰有人有馬,勢力逐漸強大,已經不是昔日的軍司馬了,憑什么還要和韓遂合作?

至于董卓,馬騰根本不放在眼中,馬騰的祖上可是伏波將軍馬援,乃是大漢的名將,在這西羌土地上,馬騰祖先仍有非常大的名望,所以當初馬騰雖然只是軍司馬,但卻仍然被韓遂看重,甚至為了將馬騰綁上戰車,還給馬騰分了不少兵馬。

如今馬騰的勢力已成,只要再過幾年,就能稱霸整個西涼,將馬氏一族推上真正的高峰,最近馬騰最開心的還是,自己馬氏一族后繼有人了,此人是誰?居然讓馬騰如此喜愛眾所周知,在西涼,馬氏出身的最強者是誰?自然就是馬超最先被羌人譽為神威天將軍的馬超,馬孟起馬超今年雖然只有十三四歲,可那天生神力,卻是讓所有人都無法不重視的,據聞年紀輕輕的馬超單槍匹馬就可沖入一個羌人營寨中大開殺戒,將羌人的膽子都殺破了。

有如此虎子在側,馬騰可謂是頓時雄心萬眾,不為千秋霸業,但為馬氏一族威震天下,馬騰也要給馬超打下一番基業,好讓馬氏一族,徹底成為西涼的霸主。

對董卓的等同于招降書的圣旨,馬騰可謂嗤之以鼻,根本不屑一顧,不過馬騰這個人對漢庭還是非常忠誠的,否則在歷史上也不會甘愿進入京師守衛天子了,拒絕董卓的招攬,并不代表對天子就無視了。

為了加重馬氏一族在天下士族心中的份量,馬騰寫了一封極為公開的“密信”,這封信是送給誰的?內容又是什么?很簡單,是送給臧洪的臧洪是什么人?指的馬騰眼巴巴的去討好嗎?

臧洪此人可了不得啊,其家族在漢末更是超級門閥之一,在門閥士族中的地位僅次與袁氏,乃是最先展開諸侯討董的發起人之一(曹操發矯詔是陳壽自編的),被天下諸侯公舉為盟主,但因臧洪無官職在身,盟主之位讓給了袁紹,當然,也是搖拜袁紹為盟主的,當初諸侯會盟之時,袁紹還遠在河內地區領兵南下呢。

最后臧洪的下場是悲劇的,雖然擁有強大的兵力,但其人卻沒有什么野心,對大漢也是忠心耿耿,在漢末時代,根本沒有什么道義可言,沒有野心卻擁有強大兵力的人,遲早都會死的很慘,不過因為臧洪在天下門閥士族中的名聲實在太大,沒有諸侯敢真正取臧洪的性命,到最后只是被人奪了基業罷了。

此時的臧洪還是白身,但這個白身卻是天下僅次袁氏的超級門閥家主,在中原地區,臧洪的一句話,甚至比圣旨還管用,因為臧洪不但在士族中名聲非常高,在普通百姓心中,也是一個大善人。

雖然同為門閥士族,但臧洪對百姓并不壓榨,而且經常會開倉放糧救助百姓于水火之中,因為臧洪的名望實在是太高,即使黃巾軍進入陳郡后,都不敢對臧家動手,將臧家的名望再次推上了一個巔峰。

馬騰給臧洪的書信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臧洪能出頭,聯合天下士族共同討伐董卓,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此時董卓徹底霸占洛陽后,已顯示出了荒yin的本性,日日夜宿龍床,將天子劉協幾乎當做侍童,隨隨便便的使喚,根本不放在眼中,而真正效忠漢室的門閥士族們,對其可謂恨之入骨。

雖然狠,但門閥士族暫時還沒有討伐董卓的借口,因為董卓雖然廢帝新立,可沒有表現出想要謀朝篡位的心思啊,沒有借口,門閥士族們怎么蠱惑百姓入伍,百姓不入伍,門閥士族拿什么去打?

到最后,門閥士族還是把目光放到了北疆,此時唯一有資格,也唯一可以隨心所欲的只有手掌赤霄劍,坐擁百萬雄師的神王劉泰了。

可問題是,短時間內劉泰也不想攙和到中原的亂局中啊,最大的諸侯頭頭劉泰不動,兩淮的曹操和揚州的劉備等等勢力也不敢動了,而逃出洛陽的袁紹則在泰山聚集勢力,靜觀事變著呢,怎么可能做這出頭鳥?

其實袁紹真的很悲劇,如果渤海還在袁氏手中,袁紹的勢力定會在短時間內瘋狂膨脹,可眼前渤海是劉泰的地盤了啊,袁紹難道還敢去渤海?那不是吃飽了撐著欠扁嗎?劉泰會把渤海讓出來給袁紹當基地?白癡都不相信。

所以袁紹只能流連到泰山,本來袁紹的目的地是青州,此時的青州牧乃是韓馥,韓馥是袁氏的門人,與袁氏的關系非常好,如果得到韓馥的相助,想在青州立足并不難,只要有了立足之地,袁紹就不會成為喪家之犬。

如今既然泰山落到了袁紹手中,袁紹自然不會放過,泰山可是一個好地方啊,東臨徐州,南接兩淮,地處中原腹地,治所內的商業十分發達,最重要的是,泰山郡的泰山,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乃是自古以來帝王的封禪之所,被天下人所敬仰的圣地。

一些個有能力,有本事的士子,非常喜歡流連泰山,如此一來,就使得袁紹的謀士集團快速的組建了起來,有了謀士班底,想要發展就簡單了,在泰山站穩腳跟后,袁紹以袁氏名望,在門閥士族中大肆收購糧草,囤積軍糧,招募青壯入伍,在短短數月時間內,便成為中原超級諸侯之一。

袁紹的崛起,在外人看來說來說去還是因為袁氏,其實不然,之所以能這么快穩定泰山軍政,最大的功勞還在袁紹的謀士班底,袁紹非常清楚,想要壯大,必須要有足夠的謀士,而謀士從哪里來?自然要袁紹去禮賢下士,才能招攬到手下效力啊。

謀士分很多個等級,比如賈詡、郭嘉等人就可以算的上超級謀士,至于其他人,分級也就光了,不過如沮授等,就可以稱之為一流謀士,而這段時間來,袁紹確實招攬了幾個大才,這些個大才一般處在二流謀士和一流謀士之間,其中代表人物則是許攸,許攸不用多說了,在歷史上本來就是袁紹的屬下,也是直接導致袁紹徹底敗亡的罪魁禍首,雖然如今袁紹沒有歷史上那么風光,但袁紹離開洛陽后,許攸還是跟上了袁紹的腳步,或許許攸心中認為,袁紹才是值得自己追隨的人吧。

恩,暫時不提許攸,大家都非常了解其人的秉性,此時先來說說其他謀士吧,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也為了快速擴充自己的勢力,袁紹將目光放在了一些普通的寒門身上,這些寒門子弟雖然沒有什么好出身,但因在一些學院中學習,本事還是非常不錯的,起碼能得到袁紹的認同。

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昔日洛陽太學五杰之首武卓,當初北疆天下第一大會,武卓并沒有前去參加,因為在武卓看來,那些只是小孩子玩的把戲一般,可以說是不屑一顧啊。

說實話,武卓確實有這個能力小覷天下人,因為武卓在謀士能力上,算的是超級謀士,等同與郭嘉與賈詡,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武卓是在洛陽太學闖出名頭的,洛陽太學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真正的天下才子匯集之地啊,能在太學中闖出第一的名頭,會是一般人嗎?

不過武卓在官方記載中,只是普通寒門子弟的身份,并不是一些高層看重,否則的話,以武卓的本事,早就道地方任職了,怎么可能被袁紹拐帶到泰山?并且為袁紹效力。

其實武卓的家世比袁紹還高,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武卓的真實姓名是竇卓竇三君之一竇武的后人為什么改名換姓,想來大部分人都清楚,三君、三君,說的好聽,但在大漢卻是一個禁忌,當初竇武可是以反賊之名被下獄處死的,即使現在漢靈帝已經駕崩,可依然沒有人能為他們平反,就算袁氏的族長,當今天下門閥士族之首袁隗,都不敢出面平反,當初的竇氏實在是太強大了,強大到,即使竇武身死,后人也要被人暗殺的程度

其實武卓算的上是劉泰的小舅子,因為竇青是武卓的親妹妹,但因武卓不知竇青的身份,也不可能知道竇青的真容和身世,所以素來看重門閥士族的武卓,并沒有選擇在北疆出仕,而是在袁紹身后擔任幕僚,如果武卓知道,當初家族滅門慘案后,自己還有親人存活于世,或者選擇就不同了吧。

對武卓,袁紹非常看重,因為袁紹此時并沒有歷史上那么好的基礎,也驕狂不起來,家族的力量,大部分都在袁術這個正統手中,庶出的袁紹,只能憑借自己的力量闖出一番事業,如此一來,身為自己頭腦,智謀超群的武卓能不被袁紹看重嗎?

除了武卓,袁紹麾下還有很多寒門士子,這些個士子,無一例外的都是各大學府的名人,恩,也不能說全部都是武卓這般的大名人,起碼是有些名氣的吧,比如西川八蛇,太學五杰其余四位,北海四英什么的,都是袁紹的招攬對象,因為袁紹非常相信,古人所言盛名之下無虛士。

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除了許攸外,袁紹在歷史上的老班底,郭圖、審配、逢紀、陳琳等謀士,都來到了袁紹手下,并且成為袁紹謀士集團的一份子,非常受袁紹看重,恩,說完了謀士,就來說說武將吧,對一個勢力來說,不可能沒有坐鎮一方的大將存在,早年袁紹本就是游俠,對武者的看重,甚至還在謀士之上

袁紹麾下代表性的戰將,乃是泰山名人臧霸,臧霸字宣告,泰山華縣人,早年因其父被原泰山太守誣陷,領百余壯士前去相救,因其孝心被百姓稱贊,因盤踞泰山,便被官府稱之為太山賊,本來徐州黃巾復起,臧霸是準備前往徐州看看有沒有什么出路的,但中途聽聞袁紹上任泰山太守便留了下來,因為徐州牧陶謙和袁紹比起來,明顯不是一個檔次的人物。

臧霸沒有離去,給了袁紹一個很好的機會,為了招攬臧霸這位名將,袁紹孤身一人進入泰山會見臧霸,如此禮賢下士的行為,頓時感動了臧霸,不但臧霸當眾宣布效忠袁紹,臧霸聚集起的壯士們也紛紛成為了袁紹的近衛。

不止臧霸,袁紹還收攏了諸多名將,其中如原河北四庭柱之首高覽、先登死士麴義、大將淳于瓊等等將領,都在一些巧合的因素下,成為袁紹的部將,這些個部將大部分都是袁紹早年游俠生涯時結識的伙伴,其中麴義更只是游俠出身,并沒有什么好的家族,不過因為其勇武和練兵能力,非常受袁紹看重。


上一章  |  大漢雄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