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雄師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安心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安心思

第一百七十五章 各安心思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五爪蒼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五爪蒼龍 |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第四卷崢嶸歲月五爪蒼龍

大漢雄師

第四卷崢嶸歲月

(從今天起,評論不分好壞,都給加精,恩,除外,只要評論都有三點積分拿哦)

彰武草原南部,兩軍陣前

劉泰嘴角微微上翹,眼神淡然,冷漠,左手握著英雄劍劍柄,右手牽著馬韁,騎在戰馬雷神之上,緩緩打馬往前走去,仿佛觀魚賞花一般,一點也不在意兩方數十萬大軍緊張的氣氛。

公孫度看上去卻有點緊張,左手緊緊握著劍柄,神色肅然,眉頭緊皺,拉著馬韁的手甚至微微出汗,畢竟劉泰的武力值實在是太高了,公孫度即使有過人之勇,但跟劉泰卻是天差地別,不過公孫度也算是一方雄主,輸人不輸陣,雙目炯炯有神的注視著劉泰,緩緩打馬上前。

“公孫太守,找本將軍前來所謂何事,難不成想與本將軍悔過不成若趁此時大戰未起,引兵退去,本將軍還可以不追究公孫太守的過錯,若是不停善言,悔之晚矣啊。”劉泰笑呵呵的對著公孫度拱手說道。

“呵”公孫度笑了,坐下的戰馬來回渡步了一番,使得公孫度身體有點不穩,不過公孫度仍然對著劉泰拱手說道:“神侯說笑了,下官恰恰相反,乃是勸神侯退兵而去,與烏恒重修舊好,畢竟烏恒乃是我大漢屬國,若是撕破了面皮,對誰都不好。”

“哦”劉泰眼中閃過一絲笑意,渾然不在意的說道:“公孫太守說笑了,本將軍乃是奉詔討賊,昔年陛下有言,要本將軍駐守北疆一日,便要時刻不忘征討外族,為我大漢開疆擴土。”

“難不成公孫太守想要抗旨不尊,密謀造反嗎”劉泰惡人先告狀,冷冷的對著公孫度一喝道。

公孫度眼瞳一縮,坐下的戰馬被劉泰的氣勢嚇得也連連后退,不過公孫度畢竟也是沙場宿將,怎會被劉泰區區幾句話語嚇退。

“神侯若有陛下旨意,大可取出一觀,若真乃陛下之意,本太守自當即刻領兵退去,至于口諭嘛,恕下官難以從命了”公孫度對著劉泰拱著手,臉上帶著冷冷的笑意說道。

“哦”劉泰嘴角一撇,冷冷的注視著公孫度說道:“既如此,公孫太守是要犯上到底了”

“不然”公孫度嘴角掛起一絲笑意,淡然的說道:“下官身為護烏恒校尉,理應負責為烏恒擋風遮雨,若是烏恒被神侯滅了,下官又有何顏面面對烏恒中的鄉親父老,有何顏面面對陛下委以的重任”

“哼”劉泰不屑的冷哼一聲,眼神越加冷然的注視著公孫瓚,說道:“難道公孫太守忘記了嗎本將軍乃是你的直屬上官,與本將軍作對,單單一條犯上之罪,本將軍便可名正言順的將你誅殺,如今你更是舉兵與欲行不軌,罪加一等,所犯罪行,誅你三族都是搓搓有余”

公孫度聽得劉泰話語,面皮一顫,皮笑肉不笑的說道:“神侯說笑了,下官乃是朝廷任命,也是朝廷的官員,何來從屬之說犯上之罪自然是毫無依據,至于舉兵,哼哼,下官尊的是朝廷的詔令,行的是正義之師,還望神侯早日回頭,趁早收兵回華城,免得犯下滔天大禍,失寵于殿前。”

“呵公孫度啊公孫度,你身為我大漢太守,卻一味維護蠻夷小族,你可配得起身上的官服當得起百姓的信任對的起自古以來死在烏恒手中的漢家父老承得起其祖祖輩輩領的漢室俸祿”只見劉泰雙目閃爍著如虎狼一般的兇狠之色,對著公孫度一字一喝的說道

公孫度被劉泰的一番話語,說的面色連番變化,坐在馬上的身體也忍不住顫了一顫,劉泰說的話太尖銳了,尖銳到公孫度沒法回答。

烏恒殘殺漢民之事,幾乎所有明眼人都知道,甚至兩年前漁陽遭屠,數十萬百姓被殘忍殺害,還歷歷在目但是這是一層窗戶紙,維護著漢庭的威嚴,誰也不敢,也不能去捅破,否則就是災禍連綿,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本就疲憊不堪的大漢王朝會更加雪上加霜

“公孫太守,望你不要因一時小利,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只有本將軍才能給你榮華富貴,給你發揮自身才能的舞臺,袁隗算什么不過是一跳梁小丑罷了,而你也只不過是袁隗的一條看門狗,用膩了,隨時都可將你丟棄,本將軍念你英勇,這些年來,在東夷戰場上為我大漢子民爭了不少臉面,不會為難于你,記住,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的祖先,都在天上看著我們,不論做什么,都不要做漢奸,做賣國賊,否則我華夏祖先不會容你,本將軍也不會容你”劉泰一副悲天憫人的摸樣,連打帶褒的對著公孫度,耐心的說道。使得公孫度都忍不住眉頭連跳,眼神之中露出濃濃的愧疚之意。

后方不遠處的公孫瓚,聽得劉泰一番話語,握著馬韁的右手緊了一緊,實話說來,公孫瓚和劉泰根本沒有什么仇恨可言,而且雙方對外族的態度,幾乎如出一轍,當初公孫瓚敗逃漁陽,還是劉泰為公孫瓚報的仇,只是因為公孫瓚好面子,不肯承認自己的過錯罷了。

這兩年來,劉泰在大漢天下可謂是如日中天,一次次對外作戰,滅族殺俘,祭奠祖宗英靈,可謂是大快所有有志之士之心,公孫瓚恨不能代替劉泰,親手屠殺外族,為大漢歷代以來死在胡民手中的祖先報仇,但公孫瓚不能,因為公孫瓚知道自己沒有劉泰那么強大的勢力,也沒有劉泰那么好的背景。

公孫瓚信奉的也是祖教,自從祖教出世后,那寬懷無私的教義,博大宏偉的精神,使得公孫瓚一次次想親身前往華城,在被譽為最接近祖先的祖教大教堂祭拜逝去先祖的英靈,但公孫瓚不能,因為公孫瓚明白,自己是一位將軍,一位立場與劉泰不同的將軍,一位永不會低頭的將軍,不論是對別人還是自己公孫瓚不愿對劉泰認輸,也不愿對任何人認輸

公孫瓚的身世其實很可憐,在公孫世家中,公孫瓚只不過是一個婢女所生的雜種,從小在白眼中長大,不過還好的是,公孫瓚的父親對公孫瓚非常疼愛,無視族中長輩的冷嘲熱諷,辛辛苦苦的將公孫瓚撫養長大,請武師教公孫瓚武藝,甚至苦苦哀求族中族老,脫關系將公孫瓚送到洛陽當朝名將盧植門下拜師學藝。

不過可惜的是,當公孫瓚滿懷欣喜學藝歸來之時,卻聽聞噩耗,父母都被南下劫掠的鮮卑擄走,生死不明,但所有人都不看好公孫瓚的父母能活下來,畢竟鮮卑人喜歡的漢奴都是青壯,不可能看得上半百的公孫瓚父母。

知其父母必死的情況下,仇恨蒙蔽了公孫瓚的雙眼,歷史中,公孫瓚一生都在與外族對戰,不論中原情況如何,公孫瓚宗族,都是在殺胡滅虜上,甚至劉虞不滿公孫瓚,多番勸阻后,惱怒的公孫瓚直接與劉虞兵戎相見,最后將自己的頂頭上司殺死,掌握了幽州的治權,不過如此一來,也為公孫瓚敗亡而埋下了伏筆。

公孫瓚的一生,是極其可憐的,白馬將軍雖然威震天下,但何人知道公孫瓚的辛酸,拳拳忠孝之心,無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國仇家恨長期積壓在心間,導致公孫瓚的下半生性格變化極大,動不動就殘殺百姓,甚至在連番戰爭劫掠中,性格變得越來越貪婪,使得自己后期身敗名裂,兵敗與易京高樓之上。


上一章  |  大漢雄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