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雄師第四百八十一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雄師 >>大漢雄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一章

第四百八十一章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五爪蒼龍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五爪蒼龍 | 大漢雄師 
第四卷崢嶸歲月

大漢雄師第四卷崢嶸歲月

第四百八十章

排名第四、第五的是公孫瓚和公孫度。

兩者都乃益南諸侯,勢力相差的其實不大,雖然在軍力上公孫度占據一點優勢,可在戰力上公孫瓚絕對強過公孫度。究竟結果公孫瓚是一個戰爭狂人,麾下數萬大軍的戰力,甚至跨越兩淮的曹操!

排名第六的是袁紹。

其實敗逃到徐州的袁紹名次并沒有這么低,在徐州,袁紹勉強也能維持一支十萬大軍的運轉,其中精銳大約兩三萬左右。之所以排名如此之低,主要的原因就是袁軍實在是被天賜軍打怕了。

如今袁軍的士氣乃是有史以來最低弱的時候,若天賜軍繼續南下,那么袁軍有可能連一戰的勇氣都沒有了,若袁紹不克不及想出一個好的體例,那么袁紹的末日確實也不遠咯。

諸侯之中,排名最末的是蜀中劉繇。

劉繇承劉岱的福,能掌控大約十五萬左右的大軍。而這十五萬大軍中勉強能湊出一萬精銳之師。固然,或許不止一萬,究竟結果蜀中的士兵素質還是不錯的,主要是因為劉繇麾下沒有足夠能力的大將,好比蜀中的張任和嚴顏都已經投到了劉泰麾下,沒有了大將,注定蜀中軍只能排名最末。

七大諸侯若能真誠聯合,還是很是強大的,先不其他,僅僅在軍力上就跨越百萬。固然,想要諸侯沒有絲毫間隙的聯合明顯不成能,除非諸侯中有一方的勢力能完全跨越其他諸侯,否則的話,諸侯即使再這么聯合,也不成能是天賜軍的敵手。

此次曹操發出的聯盟請求與往常不合。曹操在檄文中已經注明,若愿投身聯盟者,非論任何諸侯,指揮權必須要全部集合聯盟,而聯盟高層以體例絕對策略,盟主可設,但盟主只是臨時頭腦,沒有絕對的指揮權。

曹操的想法很是不錯,如此一來,可大大的減低諸侯們不合作的態度,究竟結果每一個決定諸侯們如果都同意,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爭執了。而眼下天下諸侯生死在即,不成能還有諸侯傻傻的等著劉泰大發善心繞過自己吧?

合則兩利,分則各個被天賜軍擊破!

就在天賜軍第二次南征之前,諸侯們終于告竣了共識,包含從未加入過聯盟的公孫瓚和公孫度都表示愿意出席聯盟會議,究竟結果公孫瓚和公孫度也不想步入中原諸侯的后塵。

華夏194年,二月中旬

因劉泰的巨大壓力,以曹操為首腦的諸侯會議確定在兩淮展開,如今天下曹操乃是僅次劉泰的大諸侯。不久前曹操在豫州戰場上獲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這么多年來,曹操是唯一一個能與天賜軍短暫抗衡不落下風的諸侯,若不是兩淮的軍力有限,又是本土作戰的原因,或許曹操能將天賜軍強逼的更加狼狽。{手.打/吧}

如此一來,曹操的領頭羊位置起碼能確定了。

其實曹操不想做出頭鳥,究竟結果出頭鳥歷來沒有好下場,可目前的情況不合,若曹操不出面聯合諸侯,那么諸侯的末日還真不遠了。為了招架天賜軍的腳步,曹操只能如此!

第一個達到壽春的袁紹,究竟結果袁紹如今駐扎的下邳城居然壽春最近,而被徐州瑣事整得心煩不已的袁紹自然希望早一點離開下邳城這個牢籠,而有曹操的邀請,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袁紹可以是極為哀思的,曾經的天下第一諸侯,如今卻只能看曹操的臉色行事。如今的徐州大部分地區雖然還在袁紹的控制傍邊,可實際上都有曹操的軍隊輔佐駐扎,究竟結果敗逃徐州的袁紹,實際已經沒有過多的軍力駐扎各地關隘,讓曹操這只狼進入自家的窩中也是迫不得已。

不過曹操也沒有做什么過分的事情,究竟結果雙方眼下都是一根線上的螞蚱,有袁紹在前面擋著,曹操的日子還能好過的,若曹操第一時間吞并袁紹,那么別諸侯聯盟,怕是接來下要滅的就是曹操了。

雖然袁紹的實力如今被削弱到了極點,可袁紹究竟結果是天下第一門閥身世,袁術沒落之后,大部分袁氏分支都已經認可袁紹的領導位置。獲得了袁氏分支的認可,也就等于袁紹實際上成了袁氏的家主!

俗話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袁氏在劉泰的沖擊下確實損失慘痛,可究竟結果在天下各地的分部還連結完好。并且那些個門閥士族以及商戶都還是認可袁氏的領導位置的,獲得門閥士族和商戶們的支持,袁紹在諸侯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即使袁紹的戎馬全部死光,只要一日還是袁氏家主,那么包含曹操在內的所有諸侯都不敢輕易殺袁紹。就如同劉泰不肯意殺袁術一般,究竟結果袁術的身份太敏感了,囚禁起來是最好的結果。如今袁術的時代已經過去,自然由袁紹這個袁氏唯一的正統血脈上位。

華夏194年,三月初

繼袁紹之后,劉備以及荊南的孫堅相繼達到壽春。而益州的劉繇等人此刻還在于天賜軍作戰,不成能親自前來壽春,只能派出使者全權代表自己,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公孫度這個“閑人”并沒有派使者,而是親自趕來壽春,看來公孫度對這個聯盟確實很是看重。

諸侯聯盟一直以來的短處都很是大,諸侯們之間的貌合神離是最大的原因所在,若此次曹操不克不及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諸侯即使聯盟,實際意義也其實不大。并且因為諸侯之間的土地過于分離的原因,或許還會呈現很多漏洞,這些漏洞到時候春聯盟來可謂是巨大的沖擊。

曹操能措置這些麻煩嗎?起碼包含袁紹在內的所有諸侯都沒有這個信心。此次前往壽春加入會盟的諸侯不但僅是明面上的大諸侯,實際上一些門閥士族都紛繁出面了,究竟結果這一個聯盟很有可能是門閥士族最后的希望,若失敗,那么門閥士族除非是逃離中土,否則的話,必定要在北疆的控制下規規矩矩的行事,若有一點怠慢之處,期待他們的就是完全的滅族!

華夏194年,三月中旬

聯盟其實不是那么好組建的,月余時間諸侯與門閥大族之主陸陸續續進入壽春城,在曹操的主持下,商討聯盟組建也正式開始,可進展卻十分有限。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利益分派的原因。

依照曹操的想法,是將所有諸侯、門閥的實力全部聯合在一起,如同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理念。可這里面卻關乎到了很多問題,既然要大家付出,總要看到一點收獲吧?如果一點收獲都沒有,諸侯和門閥們為何要將整個家族拉上戰車?這不是傻子的行為嗎?

固然,能進入壽春城商討聯盟事宜的諸侯與門閥士族也是堅定否決劉泰統一天下的代表人物。這些權勢人物,對北疆的政策是極為否決的,若能有一絲和平解決的體例,門閥們也不會走上這條絕路。

華夏194年月初

就在聯盟商討的萬分火熱之時,北疆第二波南征大軍開始調動。(注:調動戎馬,不代表即刻南征,短時間內,天賜軍不成能繼續攻占諸侯領土)

此次天賜軍的敵手是袁紹和曹操,袁紹占據著徐州,曹操占據著兩淮和豫州東部和南部地區。依照劉泰等北疆核心層商量的方案,南征戰役第二階段乃是要完全占據長江以北的所有地區,所以此次北疆動用的戎馬肯定是跨越第一階段的。

南征第一階段調動的戎馬沒有跨越四十萬。可南征第二階段,因為敵手實力加強,劉泰決定調動五十萬大軍!并且此次南征統帥由劉泰親自擔負!究竟結果五十萬天賜軍已經占據了天賜軍全部軍力的一半,若有個萬一,那對北疆絕對是巨大的沖擊。

雖然明面上看天賜軍的數量多達百萬之眾,可這些年來北疆的控制的地區越來越大,戎馬也是越來越分離。好比西域有天賜軍將近十五萬駐扎,西涼有六萬,東北有十八萬,益州有十二萬,襄陽有三萬,這些處所加起來就有跨越五十萬了。

而天賜軍加上水師的總數量也只有一百一十二萬!也就是,劉泰此次調動五十萬大軍,已經完全掏空幽州、冀州、龍州、蒙州、司隸等地區的所有戎馬了,即使如此,五十萬陸戰軍隊明顯也是湊不齊的,其中還有六萬天賜軍水師軍隊才能湊足五十萬!

南征第二階段有兩個聚集點,第一點為豫州許昌,第二點為北海國。許昌方面劉泰交給高順指揮,戎馬大約在二十萬左右,而北海國方面則由劉泰親自指揮,加上水師軍隊,戎馬在三十萬左右。此次南征規模浩大,所以前期準備的時間大約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如今劉泰已經正式下達批文,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北疆就要全力準備第二次南征戰役。

五十萬大軍耗費的錢糧乃是天文數字!要知道,大軍一動,準備的錢糧起碼以兩年為基本,而以北疆目前的情況,短時間內是不成能拿出這么大的一筆數額的,固然,若是劉泰動用私庫的錢糧,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別以為北疆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看上去很容易,其實是有苦自己知,北疆的擴張已經達到極限。而新攻占的好比兗州、司隸、三輔、涼州地區都是入不敷出,根本不克不及自給自足,每個月北方都要支出無數錢糧才能能維持正常運轉,可以,維持這幾個處所蒼生正常生活,北疆已經很是很是吃力了。若沒有一年時間的緩沖,這些處所的蒼生根本無法恢復正常生產。

若此時此刻,劉泰失落臂一切繼續南征,三輔和西涼還好點,究竟結果歸入劉泰統治已經有些時日,勉強能維持自給自足的局面,可兗州、司隸、南陽等處所那就要完全停止供給了,這些地區的蒼生,可還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劉泰不成能這么做,以劉泰的性格,寧愿將天下統一的時間推后幾年,也不成能將蒼生置之失落臂,再這么多年劉泰都等下來了,還在乎一年兩年嗎?以司隸和兗州地區的底蘊,最多兩年時間絕對能恢復正常的生產,要知道,歷史上曹操可就是憑借被黑山賊以及呂布破壞的慘不忍睹的兗州稱霸中原乃至整個長江以北的地區。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兗州的底蘊到底何等恐怖,非論怎么,兗州都是華夏子民的起源地,中原的最中心區域,凝聚力是其他州郡根本無法相比的,只要劉泰能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臺,那么恢復生產以及治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華夏194年月中旬

其實在北疆政權也不是全部文武都贊同劉泰的第二階段南征。究竟結果每一次南征給北疆帶來的損失都太大了,好比不久前由高順指揮的第一階段南征戰役,概況上看袁軍損失慘痛,可天賜軍死傷也在三四萬左右,其中陣亡的數量不多,受傷的數量卻很是恐怖了。

早有聲明,北疆的對士卒的待遇是很是優厚的,各方面都是偏向軍方,如此一來,這些受傷的士卒若不克不及再上戰場,那么北疆要付出的錢糧就是無底洞,幾百幾千個傷兵,對龐大的北疆來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一萬,兩萬,乃至于三四萬呢?

好比一個傷兵每月可以領十塊錢的救濟金,而十塊錢的購買能力是三百斤大米(差不多一家三口一個月的口糧吧)。也就是,一萬傷兵,北疆每月要付出三百萬斤糧食的津貼!這是何等恐怖的數字,即使北疆再富有,也不成能這么來吧?

固然,傷兵的供給不是無限的,并且也不是無償的。每一個傷兵都要付出一定的勞動力才能獲得津貼還有一些工薪,世界上永遠也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有,也是曾經付出,現在贏得的抵償。


上一章  |  大漢雄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