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商海驚濤第六百四十五章 星安保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重生之商海驚濤 >>重生之商海驚濤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四十五章 星安保險

第六百四十五章 星安保險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27日  作者:文心蟲  分類: 都市 | 商戰風云 | 文心蟲 | 重生之商海驚濤 

林佳娜畢竟是血腥女皇,她和武瘋子夏雨佳一樣,雖然身為女性,但對黑暗世界打打殺殺的事情更為熱衷,雖然勸說楊星想用黑市拳賽的名義設局引人入彀難度不小,但并不表示她不愿意攙和進來。()她提醒楊星其實這種事情他手下還有人更適合,香港興和社的老大岑氏兄弟不正跟他一起做生意嗎,興和社可是在海外華人中都名氣十足的大社團,他們肯定有自己的門路參加過黑市拳賽。

楊星一拍腦門,心想自己果然是燈下黑,怎么會把這兩位黑幫大佬給忘了,想來平日里他們對自己一向恭敬,見面時總是擺出下屬姿態,傾聽自己對生意的高談闊論,楊星就一直把他們當成是生意伙伴對待,幾乎快忘了他們重要的另一重身份了。

即然這樣,他在香港還有幾樁大事要辦,雖然冒著非典提前爆發的危險趕回去不符合他的宗旨,也少不得和一幫未婚妻先告個假,獨自飛回香港處理。走的時候他才長喘了口氣,覺得壓力了不少。

看起來他在瑞士古堡里和眾美風流快活好不愜意,但他有苦自己知,這群女人看到歐陽倩等人的例子,為了盡早“開花結果”,纏著他隨時隨地播種不止,楊星人單力孤,即使有龍虎丹鼎功護體,也快要彈盡糧絕,早就想找機會溜走。這回有正經公事的擋箭牌,他又一直對身邊女人追求自己的事業大力支持,她們雖然不舍。但明白要公私分清,這才放他溜走。

2002年10月,楊星回到香港時,很是在車水馬龍的香港街頭站了半天。觀看周圍的蕓蕓眾生,心頭感慨他該做的努力都做過了,而香港能否抵擋住非典這波97金融風暴后的最大考驗,現在看來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不過他相信韌性十足的香港人一定能承受住這次打擊,自己能做的,就是把損失減到最低。

發現這次中央有人覬覦自己的財富,楊星越發注意要團結周圍的盟友。只要“他的團隊”力量整體凌駕于對手集團之上,那么任何陰謀詭計都不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而香港特首包海生無疑就是很值得他去團結的對象。

香港特首包海生于今年2月的第二屆特首競選上,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輕松連任。()可以繼續他的下一個5年任期。但知道歷史走向的楊星卻知道他這一任期內多災多難,也許是規則設定一個人只能擔任兩屆特首任期,他以為得到中央力挺,未來三年內放手推出了多項令人詬病的計劃,加上非典對香港經濟的打擊。他本人能力又有限,守成有余開拓不足,結果前世里05年就不得不托病下臺,沒能完成最后的任期。只能將爛攤子交給后任處理。

這一世因為楊星的積極介入,包海生第一任期在抵抗亞洲金融風暴中大放光彩。不但讓香港成為碩果僅存的經濟體,把競爭對手新加坡甩下去一大截。還在和國際炒家大戰香港聯系匯率中大獲全勝,樹立起香港經濟自由但防護森嚴的良好印象。

在印尼動亂、國際清算銀行金融網絡被攻破、美國911恐怖襲擊等一系列影響國際金融大事發生后,香港更被投資者視為安全投資之地,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資,國際金融地位已經隱隱和紐約、倫敦這樣的金融大都會呈分庭抗禮之勢。

這導致香港經濟這幾年從金融風暴里恢復的很不錯,包海生又采納了楊星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建議,香港三大主權基金到處投資香港和國內的大型基礎建設項目,加上楊星還在香港啟動了觀塘工業區改造和天空星城建設等大手筆,投資額度數以百億美元計,香港這幾年的GDP增長都在5以上,以一個成熟經濟體來看委實是份不錯的成績單了。

楊星因為當初把中星總部設在香港,自然不會喜歡周圍環境因為政治而動蕩,他之前和包海生拉好關系也是為了能從政府手中得到優惠,可不想這個關系被打斷,所以盡其所能給予包海生施政上提出建議。

前世里包海生最后施政被香港媒體譏笑為“老懵懂”,認為他多謀少斷,議而不決。這一世楊星借重生優勢已經在能力范圍內給他支招補救,尤其是楊星在亞洲金融風暴里出色的表現,使得包海生不顧他和楊星幾十歲的年齡差距,私下里奉楊星為他的民間諸葛亮,對他的許多建議雖然達不到言聽計從的地步,但是每一次都會慎重對待。

這一世包海生憑借經濟成績,在香港支持率一直不低,繼任特首名正言順。盡管他信奉的那套儒家治國理論,和信奉西方政治管理方式的民主派始終存在矛盾,但在親北京的建制派和楊星等為首的大商人支持下,第一任期推動他執政理念還算是一帆風順,少了許多反對派掣肘。

對于這次非典疫情,他就比中央領導知道的還要早。而國內食品行業連續爆出大問題后對于防疫他更是如臨大敵,雖然1999年因為解散市政局風波,搞得現在的香港衛生食品局人心渙散,但最近他又在推行高官問責制,新任衛生食品局局長不敢怠慢,立即行動起來全城拉網查找疫病威脅,楊星這次回來,就看到許多街頭煥然一新,連背街小巷都被清理過,雖然不少香港媒體抱怨這是勞民傷財,但楊星知道,包海生對于他的疫病預測果然沒有小視,對于對抗非典也就更有把握。

楊星這次回來名義上是對星富投資的獎勵,因為星富投資第一次在沒有他指揮的情況下,成功的做成了一筆大生意,集團旗下前身由深圳平安保險公司和香港幾家小型保險公司組成,現在名為星安保險的集團保險部門,相繼收購了澳大利亞最大保險公司HIH和日本第十二大保險公司千代田壽險的大部分業務,然后消化吸收和分拆出售,轉手之間盈利高達20億美元,還讓公司業務擴展到了日美英等國,楊星不由感嘆昔日小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

澳大利亞HIH保險公司是一家位于悉尼的國際保險公司,破產時宣稱資產超過80億澳元,澳大利亞30的上市公司都是它的客戶。可是因為保險業競爭激烈,而HIH作風大膽,敢于冒低保費和投資新險種的風險來拉客戶,并且竭力向國際市場擴張,結果正好遇到美國2000年科技股崩盤帶來的全世界股市大滑坡,澳大利亞也陷入經濟低迷,HIH的擴張計劃大受挫折,不得不在2001年提出破產,并創下了澳大利亞企業破產記錄。

而日本千代田則還是因為日本經濟的老問題折戟沉沙,保險公司生財之道在于它可以將投保人的保費投資于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和不動產等領域。80年代后期,日本金融機構最樂此不疲的事情莫過于在熱火朝天的房地產和證券市場上投資,從而加速了泡沫經濟的形成,其中的投資大戶除了銀行就屬與保險公司。

泡沫經濟破滅后,日本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成了最大的災民,它們留下的巨額不良資產一直無力消除。而為了擺脫困境,日本政府加大了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改革。隨著日本金融市場的開放,歐美大保險公司乘機大舉進軍日本。他們憑借著雄厚的資金實力、強大的市場開發能力和營銷能力,迅速占領日本保險市場。

1998年起,日本開始放開保險費率,保險市場競爭更為激烈。外資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等新手段大力推銷保費明顯低于日本公司的險種,令行動遲緩的日本保險公司措手不及,完全處于被動應戰境地。

這種情況下,一向同日本的銀行一樣被視作是大財團核心企業的日本保險公司也相繼倒下,1997年4月25日,日本互助生命保險公司宣告破產,結束了“日本保險公司不倒的神話”破滅,接下來東邦生命、第一百生命、第一火災海上等保險公司也相繼倒閉,而千代田壽險則創下了債務總額高達343億日元的日本保險公司破產新紀錄。

兩家老字號保險公司破產,卻讓星安保險看到了低價收購他們的大好機會,之前星安保險就和兩者是競爭對手,不斷蠶食兩家公司在亞洲的業務,后來更主動聯絡美國AIG保險和德國安聯保險等國際知名大保險企業協同作戰,趁你病要你命,把兩家公司骨頭里的油都給榨干,還把剩下的殘渣丟出去賺錢,生動出演了一幕小魚吃大魚的好戲。

收購完成后,星安保險一舉躋身于亞洲保險業十強,還讓母公司星富投資的整體實力大增,星富投資現在可以說正式和韓日大財團平起平坐了。而作為中星集團的錢袋子,星富手中掌握的財富越多,也就意味著集團各項投資可以大大加快,所以楊星寧愿冒著非典的風險親自回到香港,也要好好為部下慶功。


上一章  |  重生之商海驚濤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