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一一三章 橫渡地中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一三章 橫渡地中海

第一一三章 橫渡地中海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第三卷邊塞烽火

大漢帝國第三卷邊塞烽火

大漢帝國第三卷邊塞烽火。

這支羅馬軍隊,雖然不是久歷戰陣的正規軍團,可是,也沒有差到這地步吧?這哪里是軍隊,在漢軍面前,就跟綿羊一般,任由漢軍蹂躪。()

羅軍帝國在崛起過程中,并非沒有吃過敗仗,甚至差點亡國,諸如漢尼拔的入侵。可是,羅馬的軍隊哪有敗得這么快的,哪有任人宰割,而無還手之力的?

在羅馬帝國歷史中,就是漢尼拔率軍從西班牙進入意大利的第一仗,也是背風列陣,利用狂風讓羅馬軍隊的眼睛睜不開,再來大殺,才讓意大利驚恐。

漢軍的沖殺,比起當年的漢尼拔勇猛得多,漢軍跟天神似的。

漢軍還沒有沖到羅馬軍團跟前,羅馬軍團就出現了很多缺口,那是兵士給射殺,盾牌無人把持,歪倒在地上。羅馬軍陣的關鍵,就是盾墻,一旦盾墻給破了,那就失去了依仗,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大屠殺。

蘇拉頭腦清醒之人,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大聲命令兵士沖上去持盾。可是,兵士上得多,死得多,漢軍的弩矢跟雨點似的,這些兵士只有簡易的鎖甲,防護力差,哪會不死的。

手弩過后,就是弓箭發威。弓箭,羅馬軍團并非沒有,而是他們的制作水平根本沒法和漢朝比,這射程就差遠了。漢軍的箭矢已經覆蓋了羅馬軍團,而羅馬軍團的箭矢還夠不著漢軍,這仗還怎么打?

好不容易,漢軍終于沖到射程范圍內,蘇拉命令兵士放箭。然而,收效極為微弱,漢軍的防護力好得出奇,哪里是他們的弓箭所能破的。

望著紛紛滑落的箭矢,蘇拉郁悶得要死,一個勁的吼起來:“這不公平不公平他們有如此好的盔甲,我們卻是防護太差”

戰場上有什么是公平的?真要找一個的話,實力就是公平的蘇拉這是昏頭了。

漢軍騎兵再近些,擲矛手終于可以發威了,一支支矛劃著弧線,朝漢軍射去。遺憾的是,只有一陣金屬撞擊聲,奈何不得漢軍。

這一時期,擲矛是西方的遠程兵種,對矛的制作水準差不多,馬其頓方陣中的擲矛兵破不了漢軍的防,羅馬軍團又哪里破得了。

緊接著,漢軍騎兵端著長矛,對著羅馬軍陣沖來,好象下山猛虎,具有無堅不摧的氣勢。

蘇拉的瞳孔猛的縮成一條線,這種打法,他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就是做夢也是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打法。

羅馬軍團的騎兵,主要裝備就是短劍、圓盾,還有鎖甲,沒有手弩。這種端著長矛沖鋒的騎兵,蘇拉盡管見多識廣,也是頭一遭遇到,不由得心頭驚顫,卻又驚喜無已,這給他打開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偉大的羅馬,為何不早點使用這種戰術呢?”

這問題,只在蘇拉心頭一閃而過,因為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他差點嚇破了膽。只見漢軍潮水般沖來,長矛好象出洞的毒蛇一般,撞在軍陣上,羅馬兵士不是給捅死捅傷,就是給沖得七零八落。

羅馬方陣,縱橫歐洲無敵手,在漢朝騎兵面前,就是一個笑話,根本抵擋不住。

羅馬帝國并非沒有騎兵,并沒有用騎兵沖過敵陣,可是,被敵人用騎兵沖擊羅馬軍陣,干脆利落完敗的事情還是頭一遭發生。

緊接著,只見刀光閃爍,漢軍的環首刀發揮了。騎兵打步兵具有天然優勢,更別說,還是裝備簡陋的新兵,缺乏戰陣經驗,沒有良好的訓練,哪里是漢軍的對手,這是一邊倒的屠殺。在漢軍騎兵的沖殺下,羅馬軍團潰不成軍。

望著象猛虎般沖殺的漢軍騎兵,蘇拉的心涼了,他平生第一遭遇到如此兇狠的打法。好在,蘇拉膽量奇大,雖是驚心,卻是沒有慌亂,一拍馬背,抽出短劍,對著漢軍沖殺起來。

可是,迎接他的是一片雪亮的刀光,數十上百把環首刀對著他劈來,只見漢軍好象餓狼遇到羊羔般,對著他沖來。

蘇拉是個勇士,身手了得,可是他再厲害也是敵不過這么多人,更別說還是武裝到牙齒的漢軍了。蘇拉自知不是對手,忙撥轉馬頭,準備殺出重圍,逃之夭夭。

然而,漢軍圍得跟鐵桶一般,他左沖右突,卻是殺不出去。不僅殺不出去,反而引得更多的漢軍追殺過來,一副不把他干掉不罷休的樣兒,這讓蘇拉膽顫心驚。

蘇拉并非沒有經歷過危險,并非沒有在生死邊緣打過滾,就從來沒有如此危急。想突,突不出去;想打,打不過,蘇拉還真是無能為力,望著緊追而來的漢軍,蘇拉知道,他的末日不遠了。

衛青騎在駿上,把戰場情形看在眼里,笑道:“傳令,把蘇拉好好的趕一程,要嚇得他膽顫心驚,然后放開一個缺口,讓他逃掉。”

“啊”公孫賀驚呼一聲,馬上就斷然拒絕:“衛將軍,你糊涂了?蘇拉能放走嗎?無論如何也要逮住他”

逮住蘇拉的好處是顯而見的,衛青竟然要放走蘇拉,怪不得公孫賀大呼小叫。他只是說糊涂,沒有罵衛青瘋了,算是嘴下積德。

“公孫將軍,你心中所想,我又何嘗不明白。抓住蘇拉,有莫大的好處……”衛青的話剛一出口,就給公孫賀打斷了。

“你知道就好要是大帥在,哪會下這樣的亂命你就是胡來”公孫賀很不客氣。

“呵呵”衛青卻是不以為意,反倒是笑得很舒暢:“公孫將軍,容我把話說完。”

公孫賀瞪了衛青一眼,不再說話了,一副看你怎么說的樣兒。

“據我所知,羅馬帝國在意大利北部還有一支精銳軍團,在和高盧人作戰。”衛青開始剖析利害了:“這支軍隊是羅馬帝國的精銳,不同于眼下這支軍隊,若是任其留在意大利北部,我們雖然不懼,卻也麻煩。你要知道,意大利北部多山,地形復雜,不利于騎兵作戰,更不利大軍縱橫。若是這支軍團分散開來,據守各處,我們雖有強弩,一仗一仗的打,太麻煩了。不如放走蘇拉,讓他把意大利北部的軍隊調集在一起,我們畢其功于一役”

衛青這話說到要害了,意大利北部多山,地形復雜,若羅馬帝國緊守隘口,漢軍固然是不懼,卻也太麻煩。若是能畢其功于一役,對接下來的戰爭會有莫大的好處。

“這個……”公孫賀張大了嘴巴,愣怔了半天,說不出話來。過了老一陣,公孫賀這才想到說辭:“衛將軍,你目光遠大,看得深遠,我很佩服。可是,蘇拉他會調集意大利北方的羅馬軍團嗎?”

“一定會”衛青非常肯定:“據我所知,蘇拉是個膽氣不錯的人,吃了敗仗,他一定不會認輸。他是執政官,他一定會調集羅馬軍隊,妄圖阻止我們進入羅馬。他調集的軍隊越多,需要的戰場就越廣闊。戰場越廣闊,越是有利我們的騎兵出擊,到時,我們連戰場都不用選,直接出戰就是了。”

“你就這么有成算?”公孫賀知道衛青說得很有道理,仍是有些不放心。

“為了萬無一失,我才要把蘇拉嚇個半死,趕著他,讓他驚魂難定。依蘇拉的性格,他一定會視為奇恥大辱,一定要雪恥,這就成了”衛青信心十足。

這段時間在本都王國,衛青也沒有閑著,抓緊時間研究羅馬帝國,對蘇拉的性格有所了解,這是一個自視極高的人,不會輕易認輸。若是給漢軍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讓他膽顫心驚,再放走他,他一定會認為這是他的恥辱,他會想盡辦法雪恥。

要雪恥,就得調集在意大利北部的羅馬軍團,而且還是有多少調多少,因為他見識過了漢軍的厲害,軍隊少了打不過漢軍。

他調集的軍隊越多,對漢軍越有利,不用再一仗一仗的打,只需要一仗就可以達到戰略目標,讓意大利北部空虛,無法阻止漢軍的推進。

“好就依衛將軍”公孫賀沉吟一陣,終于贊同衛青的主張。

公孫賀一拍馬背,揮著環首刀,親自去完成這事。在他的指揮下,漢軍陰魂不散,蘇拉逃到哪里,就追到哪里,卻又不把蘇拉抓住。

幾次三番下來,蘇拉都快崩潰了,他真想說“不要追了,我投降”。可是,一想起這是恥辱,他無法接受,只好硬著頭皮撐下去。

看看火候到了,公孫賀減緩速度,漢軍放出一個口子,蘇拉拍馬沖了出去。為了把事情做得象真的,公孫賀還帶人從后追來,大呼小叫一通。

蘇拉打馬便逃,一邊逃一邊大叫:“恥辱恥辱這是我的恥辱是執政官的恥辱我要雪恥我要雪恥”

好在漢軍并沒有追來,蘇拉算是驚魂稍定,回頭一瞧,跟上來的親兵不過十來人。堂堂執政官,落荒而逃,凄慘異常,這在羅馬歷史上少之又少。

“卟”蘇拉只覺胸悶,一口鮮血噴了出來,只吼了兩個字“恥辱”,便暈了過去。

蘇拉一逃,羅馬軍隊群龍無首,在漢軍的威迫下,只能投降。

衛青策馬而來,用學會不久的羅馬話道:“羅馬的兵士聽著:我們是中國人來自東方的古國我知道,你們中有很多人是奴隸,為貴族做牛做馬,卻吃不飽,穿不暖,性命不保,父母妻子沒有好日子過你們一人為奴隸,世世代代為奴隸,我同情你們,憐憫你們只要你們為大漢效力,大漢就給你們自由,讓你們擁有財產,過上正常人的日子你們,要不要歸降大漢?”

“為了大漢”

羅馬降兵爆發出驚天動的歡呼聲。

這些兵士中,真正的羅馬公民少之又少,絕大部分是西班牙人、色雷斯人、意大利人、迦太基人、西西里人,他們被壓迫,沒有歸屬感,哪會愿意為羅馬帝國賣命。衛青給他們自由,讓他們過上正常人的日子,那是他們世世代代做夢都想的事情,哪會不愿意的。

個個扯起嗓子,大吼大叫起來,還不時蹦來蹦去,歡呼雀躍。這是他們祖祖輩輩,聽到的最好福音。

他們之所以叫“為了大漢”,而不是叫“大漢萬歲”,那是因為他們是從“為了羅馬”這話改變過來的。都知道,羅馬軍團的戰號是“為了羅馬”。

“拿上你們的武器,穿上你們的盔甲,去報仇雪恨吧”衛青的話象磁石,深深的吸引著羅馬降兵。

“報仇雪恨”貴族對他們的欺壓,讓他們痛恨不已,衛青這話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了,無不是歡欣鼓舞。

適才還與漢軍作戰的羅馬兵士,轉眼間就成了漢軍的一員,拿著武器,穿著盔甲,歡天喜的走在漢軍前面,為漢軍帶路。瞧他們那喜悅勁頭,仿佛他們早就是漢軍的一員了。

與漢軍在一起,他們是人,真正的人,有尊嚴這遠非羅馬帝國所能比,個個昂起了頭顱,挺起了胸脯,神氣活現。

開疆拓土,就是要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方能越打越強。那種單純的征服,只會越來越弱。對羅馬降兵的表現,衛青大是滿意,率領漢軍朝西進發。

亞歷山大港,是亞歷山大大帝建立的,是西方最為重要的港口轉運站,連接著歐洲和中東的海上貿易。若是沒有亞歷山大港,就不會有繁忙的地中海海上貿易。

這座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埃及的首都,這是一座大型城市,人口多,繁華異常,進出口貿易特別發達。

這座城市最為著名的是亞歷山大燈塔,也是亞歷山大大帝所建。

亞歷山大燈塔是人類的七大奇觀之一,在歷史上非常有名。這不是奢侈品,也不是亞歷山大大帝一時頭腦發熱建立的,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亞歷山大大帝很有遠見,他知道地中海的價值,知道地中海中的貿易有多重要。這才修建了這座燈塔,指引著船只進出港口,這為促進地中海貿易,促進歐洲與中東的聯系起了巨大的作用。

燈塔高第一層正方形結構,高約60米,有三百多個方間,一是為守護燈塔人員的住房,二是貯料燃料。第二層為八角形,高第三層為圓形,8根石柱圍繞著燈樓。

燈樓上的火焰是日夜不熄,自從建成,一直到被地震毀壞的一千多年里,從未熄滅過。盡管埃及幾度易手,曾經屬于亞歷山大帝國,曾經屬于羅馬帝國,又獨立,征服者知道燈塔的巨大的價值,一直維護著。

燈塔所用的燃料不是石油,盡管中東盛產石油,那一時期還沒有用上,而是用的橄欖油和木柴作燃料。

周陽站在燈塔上,觀望著地中海,碧藍的海水,宛若一面碩大的鏡子,瑰麗異常。

海面上偶爾會刮點微風,帶起陣陣漣漪,地中海平添幾許生氣。

“好雄奇真是好景致”周陽感慨不已,在這里欣賞美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心胸開闊。

自從擊敗安條克七世后,周陽率領漢軍直接攻進埃及,直取亞歷山大港。埃及國王,托勒密根本沒來得及反應,漢軍就抵達亞歷山大港了。在漢朝大軍壓境的情形下,托勒密關閉城門,妄圖與漢軍一戰。

依他想來,亞歷山大港是大城,城墻堅固,只要他不出戰,足以把漢軍耗垮。然而,讓他失望的是,漢軍的秦弩發威,屁大一會功夫,就攻破了城門,然后,漢軍象海潮一般涌了進來,亞歷山大港就落入了漢軍手里,埃及滅亡了。

對托勒密本人,周陽沒有接受他的投降,而是數落他的罪狀后,直接砍頭。

周陽接受了米特拉達梯和安條克七世的投降,為何不投受托勒密的投降?正是因為接受了這兩人的投降,才要處死托勒密,這是立威。

因為,還沒有國王腦袋掉過地,只有殺掉托勒密,讓國王的人頭落地,那些被征服者才會老實。

為了起到最好的威懾效果,周陽不僅殺了托勒密,還把他的大臣、家人一并給殺了。這消息一傳開,米特拉達梯和安條克七世出了一身冷汗,既是害怕,又是慶幸,他們好歹還有一命,家人親戚沒事。

周陽一邊派程不識直取迦太基,一邊穩定埃及。漢武帝派了不少文臣過來,嚴助、朱買臣他們都在,有他們打理,埃及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要穩定埃及,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傳下解放奴隸的命令就行了。這一些時期,地中海沿岸的國家,都是奴隸制國家,這命令一下,奴隸是打從心里擁護漢朝,要不穩定都不行。

諸事一畢,周陽決定橫渡地中海,進攻羅馬本土。

此時亞歷山大港口,不再是進出口貿易港,而是軍港。埃及的艦隊,還有被征用的商船,集結在港口里,漢軍正在登船。

漢軍秩序井然,牽著戰馬,登上戰艦。

而岸邊,是不計其數的埃及人,正在歡呼,這些人主要是剛剛獲得自由,過上正常生活的奴隸。漢軍是他們心目中的恩人,漢軍出征,他們跟送別親人一般,難分難舍。

地中海是內海,風浪小,周陽根本不擔心有沒有危險,也不擔心漢軍會不會暈船。

地中海也有大風大浪的時候,這種可能太小。再說了,周陽找了不少富有經驗的奴隸,讓他們來處理此事。他們剛剛得到自由,忠誠是不用擔心的。有了這些人,風浪就不是問題。

至于暈船的問題,這對漢軍的戰力削弱不會太大,因為漢軍的戰力強悍,只要有一萬人能正常發揮,就足以立于不敗之地。

周陽下了燈塔,登上戰艦,下令啟航。

不計其數的戰般離開港口,好象一片船林,朝著羅馬航行。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