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十九章 驚天血戰(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九章 驚天血戰(三)

第十九章 驚天血戰(三)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侯產兒的預料,周陽會把弩陣放到正面,左右兩翼州,住。一切如他所料,漢軍的陣勢正是如此夾排,正面除了弩陣以外。還有陌刀手。

陌刀手端著明晃晃的陌刀,列成陣勢,陌刀柱在地上。陌刀雖然沒有發威,可是,在陽光下,發出奪目的光華,讓人心悸。

侯產兒瞳孔不由得一縮,大是驚異。他的眼光不錯,一瞧便知,如此沉重的陌刀重重劈下,那會是什么結果?即使匈奴再勇悍,也是禁受不住,心中不住打鼓:“大匈奴的勇士能攻破嗎?”

轉念一想,這不是問題。他本來就沒有打算從正面強攻,因為漢軍的弩陣在正面,他得避開,只需要派些兵力牽制住就行了。

侯產兒決心從后背對漢軍發起猛攻。一旦突入漢軍陣中,既破了弩陣。順帶還破了陌刀陣,這是一舉兩得之事,他當然不用擔心。

虎自圓睜,把漢軍的陣勢一看完。郁悶得差點從馬背上一頭栽下來。不為別的,是因為他的想法不可能實現,漢軍沒有后背,他無法從后背攻擊漢軍。

一支軍隊,列成陣勢后,必然會有正面、兩翼和后背的區別。其中。后背是最弱的。除非列成圓陣。要是列成圓陣的話,又得處處受攻。匈奴進攻起來,更加方便。

漢軍并沒有列圓陣,列的是方陣。只要是方陣就有后背。漢軍并非沒有后背,而是漢軍緊挨著漢軍的寨柵列陣,守護漢軍后背的輕步兵離漢軍的營地壕溝不過三兩丈距離。

也就是說,漢軍的后背,就是漢軍的營地,侯產兒若要攻擊漢軍的后背,就得攻破漢軍的營地,那是不可能的,周陽不可能給他機會。即使侯產兒強攻漢軍營地,那得付出高昂的代價,還不一定能成功。

侯產兒滿打滿算,從漢軍最弱的后背發起強攻,到頭來,卻發現根本就行不通,他能不郁悶嗎?

軍兒小陣,一定要列在進退自如的地方,漢軍如此列陣,違背了兵法。一旦戰事不利,漢軍很容易遭到匈奴的包圍,陷入走投無路的境地,會死傷慘重。

當年的長城大戰,匈奴不是給漢軍圍在匈奴的營地邊上么?那一戰的結果,天下皆知,匈奴因此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周陽如此列陣,那是因為周陽算準侯產兒會攻擊漢軍的后背。這并難料算,只需要換到侯產兒的角度去思考便成。漢軍的弩陣,是不可撼動的,在冷兵器時代,要想攻破弩陣,根本就不可能,侯產兒肯定不會從正面強攻漢軍弩陣。

正面不能進攻,那么,侯產兒就只能從兩翼和后背來進攻了。兩翼有漢軍的騎兵守護,漢軍騎兵的戰力有多強悍,侯產兒肯定不會忘記。他也不會強攻。

那么,只有后背最適后進攻。周陽完全可以抽調騎兵,甚至一部分強弩來防守后背。可是,那樣做的后果,就是減弱了弩陣和騎兵的威力。漢軍要防守的地方越多,兵力也就越分散,殺傷力會減弱。

與其如此,還不如利用營地來掩護漢軍的后背,把兵力盡可能集中。給匈奴以最大殺傷。

當然,這樣做的話,漢軍要冒極大的風險,那就是會給匈奴包圍。對于這點,周陽倒不擔心。若是漢軍不如此列陣,而是列在空曠之地的話,侯產兒擁有兵力優勢,還是可以包圍漢軍,那樣的話,漢軍是四面受敵。如今這般列陣,是三面受敵。漢軍的壓力反而減少。

至于會不會給匈奴圍殲的問題。周陽根本就不擔心。因為漢軍手里有無法破解的弩陣,實在是打不過了。完全可以用弩陣殺開一條血路。回到營地里。

這僅僅是最壞最壞的情況。依漢軍如今的戰力。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算來算去,就這種列陣之法對漢軍最是有利。當日,周陽把想法一說,不僅李廣他們驚異,就是張辟韁也是驚訝得下巴差點砸腫了腳面。如此列陣,在戰爭史上并非沒有。而是很少很少,少得可以忽略。

細細一想,周陽這辦法著實妙。妙就妙在,漢軍的兵力可以更加集中,可以予匈奴更大的殺傷。同時。侯產兒沒法攻擊漢軍的后背,只有從兩翼與正面進攻,匈奴更形密集,更利于漢軍弩陣射殺,相信匈奴的傷亡會奇高。

想明其中關節,張辟疆他們大是贊同。

“這這這,”侯產兒喉頭咕咕作響,打量著漢軍的陣勢,有一種狗咬烏龜,無處下口的困惑。

周陽是神嗎?他怎么就猜到我的心思,知道我要從后背猛攻呢?

仔細一想,這也不難,漢軍如此列陣,才有最大的好處。漢軍有弩陣,就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實在是不利,完全可以用弩陣殺開一條血路。回到營地。

再不濟,直接砍開塞柵,回到營的便是。至于壕溝中的障礙之物。根本就攔不住漢軍,不必用兵士的尸體來填,完全可以用戰馬來填。用戰馬填平壕溝,過去砍開營櫥,漢軍可以安然退入營中。

當然,這還要侯產兒能打得漢軍不得不如此做,可是,匈奴有這實

“左谷蟊王,打嗎?”阿胡兒策馬來到身旁,驚疑不定的問道。

戰場上,變化總是比計劃快,這就是明證。一切都計當好”到頭來,卻發現行不瀝,他大匙毖侃,狠狠的撓了撓額頭,沉聲道:“能不打嗎?”

“左谷蟊王,我們可以退回營的堅守。要是擔心漢軍攻營的話,不如馬上撤退。”阿胡兒精明的一面表現出來了:“在大漠上縱橫馳騁。正是大匈奴所長,漢軍一定不能持久,我們先把漢軍拖累拖疲,再來大戰一場便是。”

不得不說,阿胡兒此計極是高明。匈奴生長在大漠上,在大漠上馳騁,匈奴閉著眼睛也能做到。若是匈奴不與漢軍硬碰,而是發揮其優勢纏斗的話,漢軍還真沒辦法。

漢軍收了東胡,剿滅烏狂,得了不計其數的牛羊,后勤不是問題。問題是,這時一長,對漢軍不利,天知道景帝什么時間駕崩。再說了,在大漠上時間一長。漢軍不一定能適應。水土不服,瘦病四起,都會削弱漢軍。

“這個”侯產兒當然明白此計的好處,不由得沉思起來:“大匈奴挾憤而來,誓欲報仇雪恨;若是不戰而退,大單于會如何想?大匈奴的勇士會如何想?”

這顧慮并非多余,這些年來,匈奴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報仇雪恨,把漢軍誘入東胡腹地,正是報仇的良機,若是侯產兒不戰而退,這事說出去,他會給口水淹死。

取使軍臣單于信任他,不會治他的罪,可是,他自己心里就好過嗎?

雖然說阿胡兒的意思是與漢軍纏頭,不正面硬碰,那也得打打才能撤了,幾經思慮,侯產兒下定決心道:“先打一仗再施要是情形不利,我們立即北撤,與周陽捉迷藏。”

“既然左谷蠢王決定了,那就先打打看。”阿胡兒也明白,侯產兒說得有理。這一仗。上自單于,下至尋常牧民,無不是在看著,不戰而退。必然是流言四起,罵聲一片。

“你率軍正面進攻,牽制漢軍。我率軍猛攻漢軍左翼。”侯產兒依然決定,不硬撼漢軍弩陣,這是明智的決定。

“大匈奴的勇士們:可惡的漢人殺戮大匈奴的勇士,燒毀大匈奴的草原,擄奪大匈奴的牛羊駿馬。這是奇恥大辱,數十年所未有!”侯產兒騎在烈陽駒上。揮著彎刀,大聲話:“大匈奴的勇士們,用你的弓箭,用你的彎刀,殺死可惡的漢人!讓漢人變成溫順的綿羊!”

這番話并不長,卻是激得匈奴熱血如沸,眼里全是恨意。

數十年來,匈奴壓著漢朝打。打的漢朝無還手之力。自從數年前一戰,這一切都改變了,匈奴竟然給打得沒了脾性,談漢朝而色變。

匈奴無時無刻不在懷念他們過去的輝煌,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再次讓漢人變成溫順的綿羊。那樣的話。他們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漢人的茶葉、絲綢、瓷器。要多少有多少,漢朝又會成為他們的倉庫,任由匈奴予取予求。

匈奴揮著彎刀,爆發出了驚天動地的吼聲。

侯產兒手中的彎刀高高舉起,大聲怒吼。

一聲接一聲的萬歲聲,響徹天際。匈奴的血液在沸騰,漏點在燃燒。聲音越來越響亮。

侯產兒手中的彎刀,猛然對著漢軍一揮,好似一道閃光掠過長空,耀眼奪目!

“隆隆!”

匈奴揮著彎刀,鋪天蓋地的沖了過來。

匈奴排著整齊的戰斗隊形,前后相連,就象涌動的浪潮,一波接一波。一眼望去,只見洶涌澎湃,聲勢驚天。

閃亮的彎刀。在日光下閃閃發光,這一刻,匈奴就象嗜血的野獸。對著漢軍,狠狠撲來。

侯產兒率領匈奴,直朝漢軍左側撲去。正面是牽制漢軍的,兩翼才是重點,他所在的左翼,更是重中之重。

匈奴的吼聲,好似驚濤駭浪。震得大地都在顫抖,急風驟雨般沖來。

與匈奴驚天的聲威正好相反。漢軍沒有吼戰號,只是靜靜的站著,仿佛殺氣沖天的匈奴不存在似的。

云車上的周陽,手握令旗,打量著沖來的匈奴,眉頭一軒,大是震憾。當然,周陽震憾的并不是匈奴的殺氣,而是如此波瀾壯闊的戰爭場面。

數萬匈奴馳騁,戰號沖天。戰馬嘶鳴,煙塵蔽天,那是何等的波瀾壯闊,那是何等的震憾人心。

周陽手中的令旗重重揮下,漢軍的弩陣開始發威了。

“咻咻!”強勁的弩機聲響成一片,震得人耳鼓隱隱作疼,不計其數的弩矢出現在空中,好象萬千條毒蛇,對著匈奴撲去。

“啊啊!”

凡是給弩矢覆蓋的地方,匈奴必是為之一空,在空中飛舞,慘時不斷。

雖然沒有了秦弩,弩陣的射程由一公里遠,縮短到一里左右。可是。弩陣的弩矢更形密集,弩矢在天空飛掠,密密麻麻,連陽光都透不過。匈奴要想不死傷慘重都不行。

匈奴這口怨氣憋了好幾年,雖然死傷慘重,仍是鼓起余通,朝前沖殺。只是,他們每前進一步,都要經受弩矢的洗禮,付出高昂的代價。

縱是如此,匈奴仍是在沖鋒,在怒吼。這與數年前大不相同,若是在以前,遭到如此沉重的打擊

匈奴不逃,正合周陽的意,周陽怕的就是匈奴逃走,指揮漢軍盡情的屠殺。

正面沖來的匈奴,一路沖下來。等到沖到陌刀陣前,早已是廖若晨星。所剩無幾了。結果是可想而知。他們給陌刀劈成了碎片。

反正正面是牽制,只要弩陣不對付兩翼的匈奴,便算達到目的。阿胡兒倒也不心疼,驅使匈奴前赴后續的沖了上去。

侯產兒率軍正沖間,不計其數的弩矢出現在空中,對著他率領的匈奴射來。

要著好象毒蛇一般掠來的弩矢。侯產兒不由得瞳孔一縮,周陽在左翼布置了弩陣?

他猜對了,周陽把弩陣一分為三。正面、左右兩翼都部署了。這就是周陽依靠寨柵列陣的好處,耍不然,弩陣就要一分為四,那樣一來。弩矢就不會如這般密集。

為了給匈奴以最大殺傷,在左右兩翼部署弩陣那是必然的,卻不能派陌刀,因為那會阻擋漢軍騎兵的沖殺。

一轉念間,侯產兒也想明白了。就是他統領漢軍,也會在兩翼部署弩陣。有就有吧,沒什么了不起的。侯產兒絲毫不懼,指揮匈奴沖了上去。

弩矢鋪天蓋地的射來,匈奴死傷無數,可是,在侯產兒的率領下。仍是在沖鋒。在經過弩矢的打擊后,匈奴沖近了不少。

就在這時,空中的弩矢更形密集了,因為守護在左翼的漢軍騎兵發威了,在用手弩射殺。

手弩配合強弩,空中的弩矢就密集多了,密密麻麻的,就是蒼蠅都別想活命。在如此密集的弩矢射殺下,匈奴的代價出奇的高,好象堆好的稻草給人推倒一般,齊刷刷的倒在地上,地上多出一地的尸體。

匈奴臨死前的慘叫,戰馬的悲鳴聲。還有匈奴的萬歲聲,響成一片。

饒是如此,幸存的匈奴仍是在沖鋒。等他們沖到弓箭范圍時,彎弓搭箭,對著漢軍射去。匈奴雖然數年前吃了大敗仗,其箭術卻是一點也沒變弱,仍是那般嫻熟。箭矢如雨。對著漢軍當頭罩下。

遺憾的是,他們的箭矢射在漢軍身上,不過是一篷火星,根本就傷不了漢軍,而漢軍的弩矢卻能要他們的命。

“漢軍威武!”

到如今,侯產兒率領的匈奴,已經傷亡過半了,隊形亂了,正是擊潰的絕佳良權。防守左翼的衛青,哪會錯過這等良機,手中的環首刀一揮,大吼一聲殺,漢軍吼著戰號。好象餓狼一般對著匈奴沖去。

漢軍一邊沖鋒,一邊彎弓放箭。等到沖到近前,漢軍收了弓箭,抄起長矛,端著手中,對著匈奴義無反顧的沖了上去。

匈奴端著木棒沖來,眼里閃著嗜血的光芒。

前些日兩軍對沖的那一幕又出現了,兩軍就象飛速移動的兩座大山。快速接近,轟然相撞,綻放出無數的血花,一地的尸體,悲鳴的戰馬。

今天這一撞,與前些日那一撞又有所不同。當時,兩軍紛紛墜馬。而眼下,墜馬的多是匈奴,漢軍很少有墜馬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那是因為前些日那一戰,漢軍兵力不占優,在匈奴優勢兵力的沖擊下,想不墜馬都不行。而眼下,卻是漢軍占優。匈奴經過遠程射殺后,死傷過半。列不成陣勢,面對強悍的漢軍,木棒自然是敵不過長矛了。

“砰砰!”

沉重的撞擊聲此起彼伏,被捅的匈奴紛紛墜馬,只轉瞬間,地上就多出了一地的尸體,身上插著長矛。長矛還在不住顫動,仿佛是毒蛇擺動的尾巴,在發出歡快的信息:多鮮活的血液!

生機未絕的匈奴在扭曲掙扎,受傷的匈奴在翻滾慘叫,戰馬的悲鳴,沖天的戰聳,匯鼻一首雄壯的戰地之歌!

經過弩陣的射殺后,匈奴已經陣形散亂,難以成陣,再給漢軍騎兵一通猛沖,更是亂上加亂,亂得一塌糊涂。就在這時,漢軍騎兵抽出環首刀,開始砍殺起來。

匈奴揮著彎刀相迎,在侯產兒的驅使下,不敢怯戰。可是,匈奴的刀法再好,遇到防護力驚人的漢軍,他們的努力是徒勞的,不過片刻功夫,就是死傷無數。

在漢軍環首刀的打擊下,匈奴不得不潰退了。侯產兒揮著狼牙棒,在陣中奔馳來去,大吼大叫,要匈奴拼命。可是,兵敗如山倒,他哪里約束得住。

望著象潮水一般沖來的漢軍騎兵。要是再不走,侯產兒就會陷入漢軍的重圍中,侯產兒不得不打馬而逃。

衛青指揮騎兵從后追殺,直到殺得匈奴七零八落,這才收兵回去,繼續防護漢軍的左翼。

守在此處,可以憑借弩陣給匈奴以重大殺傷,比起追出去硬撼有利的多。就在侯產兒潰退時,進攻漢軍右翼的匈奴也潰敗了。

至此,匈奴的第一輪攻勢,全部瓦解。

第一波攻勢瓦解之后,匈奴略事歇息,在侯產兒的指揮,對著漢軍又發起了進攻,結果是一般無二。仍是以潰退收場。防:年底總是那么忙,這陣子的事兒多,盡可能做到兩更,實在不行,就一更,忙完這陣子就好了。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