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二十二章 華夏圣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二章 華夏圣地

第二十二章 華夏圣地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周陽一身戎裝,俊朗中更增幾分威武之氣,站在雪地里,望著大門口。

他們在等候景帝的旨意。

雖說要去看建章軍的真正機密,可是,到如今,周陽他們卻是不知道要去哪里。

對于這事,景帝的答復是,自會有人帶他們前去,周陽他們只好等候了。

雖是等候,卻是沒有牢騷。

這是漢朝最高機密之一,就連朝中大臣所知者也不多,當時的朝臣中。

只有周亞夫略知一二。

景帝這次要他們去看,那就是把所有的機密向他們敞開了,這是莫大的信任,無上光榮,李廣他們是歡樂還來不及。

哪會有牢騷。

一蹄聲響起,來到府前停了下來。

這蹄聲非常雄壯,來的必是建章軍般存在的精銳了,該是景帝派人了。

周陽正這么想,只見柳鐵引著一個大漢進來。

這個大漢個頭高大。

身如鐵塔,頂盔貫甲,威風凜凜,走起路來,蹬蹬作響,威勢不凡。

“好!”李廣他們齊聲叫好。

周陽不住點頭,打量起此人日此人除了一身的銳氣以外。

更多的卻是精明。

看來。

建章軍真正的機密,非同小可了。

“丁雋見過大帥!”來人上前一步,沖周陽行禮。

“丁雋!好男兒!”周陽大拇指一豎,贊嘆不絕。

“謝大帥褒獎!”周陽如今是首屈一指的名將了,能得他的贊美;那是何等的光榮,丁雋臉上泛著紅光。

沖李廣、程不識他們見禮。

雖是初次見面,對丁雋印象不錯。

李廣他們一一回禮。

“末將奉旨前來護送大帥,冉及各位將軍。”

丁雋見禮一畢,直說正事,沒有任何過剩的話語:“從眼下起,大帥,以及各位將軍,不的帶任何護衛。

你們的安危,由末將擔待。”

周陽和李廣他們身為名將,自有自己的護衛,走到哪里就帶到哪里。

竟然不讓周陽他們帶護衛,這事很是意外。

不過,周陽他們并沒有著惱,反倒是高興。

如此做,那是為了保密,建章軍真正的機密能數十年不泄漏,正是靠的周密戒備。

“那就有勞丁將軍了。”

周陽很是爽直。

丁雋暗中松口吻,他最擔心周陽他們保持要帶護衛,那樣的話,雖然他有旨意在身,也得費一番口舌:“謝大帥成全!大帥,各位將軍,請!”“請!”周陽道聲請,翻身上了追風駒,李廣他們飛身上馬,隨著丁雋出了府門。

一出府門,周陽眼前戶亮。

只見府前有數十騎,個個身著漢軍服飾。

頂盔貫甲,腰懸漢劍,背負大黃弓。

列著整潔的陣勢。

人數雖不多,那氣勢如同千軍萬馬,人如龍,馬如虎,氣貫長虹。

“嘖嘖!”嘴快的李廣贊嘆不已,濃眉一挑,問道:“這是哪支軍?如此威武雄壯!”這數十騎絕對不在建章軍之下。

可是,周陽一個也不熟悉。

數千建章軍,周陽不敢說每一個都能記住名字,至少,能混個臉熟。

這數十騎,卻是個個陌生,根本就沒見過。

“這也是建章軍。”

丁雋一笑:“要是在以往,自是不能告訴各位知曉,今日不同了,你們知曉也無妨。”

“呵呵!”李廣拈著胡須,開心的笑了,催促起來:“要去哪里?快走啊!我還想早點見識見識建章軍的機密呢。

“飛將軍請見諒,地點不能說。

可是,到了那里,你們就知道了。”

丁雋飛身上馬,一揮手,數十騎把周陽他們圍在中間,護衛著。

馳出了長安。

一出長安,打馬西去。

到了天快黑時,來到一座大山前,只見此山極是高峻,千峰萬登,雄峻非凡。

為白雪籠罩,雪景蒼茫。

讓人贊嘆。

“這是陳倉吧?”周陽于關中的的圖甚熟,一加印證,立時有了結論。

“大帥好眼力,此處正是陳倉。”

丁雋笑著點頭道:“準陰明修棧道。

暗渡陳倉,還定三秦,正是此山!”韓信在漢中給劉邦拜為大將后,第一計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成為流傳千古的奇計。

韓信在拜大將前,名不見經傳,一眾將領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他。

就是高祖劉邦。

那也是因為蕭何篤定此人有國士之才,這才拜他為將。

拜將之后,韓信連出十策,劉邦歡樂不已,相見恨晚,大是懊悔差點讓韓信走脫。

要不是蕭何月下追還,此人不知投于何人帳下,那就喪失大了。

劉邦佩服了,眾將不服,對韓信多有不屑。

直到此計成功,一幫大將個個服氣,就是周勃、曹參也只有聽命的份。

這是韓信第一次展現其精彩的軍事才干,是漢軍的一個神話,盡管韓信給滅族,其故事仍是在漢軍中流傳。

“此山鐘靈毓秀,頗多軼聞傳奇。”

丁雋也是個健談的人。

指著大山說起了軼聞:“五百多年前。

也就是秦文公時代,有山中獵戶獵到一只象羊又象豬的怪獸,認為祥瑞。

欲獻給文公。

可是,在路上碰到兩個小孩,勸獵戶不要去見文公,說這是撫,是兇獸,出身之際就要噬母。

長大了更是吸人腦髓,非為祥瑞。

獵戶一聽這話,就要把這獸打逝世。

撫忽然開口,說這兩童子是神雞。

叫陳寶者圭,得女者戶古時放了猜,安追兩章子。

刪4“為神雞,飛走了。

這種傳說故事,周陽不認為意。

當故事異聽便算,李廣他們卻是聽理很來勁,精力抖擻,問道:“后來呢?”“后來?”丁雋一搖頭,接著講故事:“雌雞藏于此山中,秦穆公時,為穆公所得,秦穆公是以成伯業。

穆公修寶夫人廟,四時祀之。

至于雄雞,至今下落不明。”

傳說,雄雞飛到南陽去了,為光武帝劉秀所得,是以劉秀中興漢室,開創了“光武中興”的大好局再。

到了唐朝時,復聞神雞鳴蹄,唐肅宗認為此是祥瑞之兆,遂改陳倉為“寶雞”這就是寶雞的由來。

一邊說,一邊在山道上行進。

很快就進了山,山道蜿蜒。

坎坷難行。

再加上天寒地凍,戰馬行走在上面,有些吃受不住,周陽他們只得下馬,牽馬而行。

“不會是在山里?”李廣嘴快,率先問出來。

這問題正是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他們要問的,個個打量著丁雋。

“飛將軍說對了,正是要進山。”

丁雋微一點頭道:“本來有一條大道,只是有點遠,這才抄近路。”

“哦!”眾人恍然。

“還有多遠?”周陽問道。

“大帥莫急,快到了。”

丁雋朝山下一指:“就是那,河谷之中。”

“河谷中?”周陽他們正處身山巔上,他不提;還真沒有重視到山下有河谷。

朝山下一望,只見山下河谷并不大,一條小河流過。

此時的小河已經結冰了,宛若玉帶,素潔如玉,極是好看。

“這河谷這么能有什么機密?”李廣快嘴之人,忍不住了。

這問題,正是眾人所想,不住點頭贊成。

“呵呵!”丁雋拈著胡須笑起來:“飛將軍有所不知,此河谷中別有洞天。

別看外面里面可大了呢,就是十萬之眾在這里,也不會為人創造。

你們瞧,只需要把這里,這里,以及幾條通道一守,任何人不能靠近。”

這種事情,他不可能撒謊,周陽四下里一打量,還真沒說錯,這絕對是一個藏兵的天然之地,只有幾條不多的山道,一旦把持住了,誰知道在里面藏有大軍?怪不得,建章軍的真正機密這么多年沒人知曉,和這地勢有很大的關系。

“是這理!”周陽、李廣他們不住點頭贊成。

秦無悔卻是雙眼發亮,四處打量。

還很激動,身子有些發抖。

“秦將軍,你怎么了?”周陽眼尖,問道。

“大帥,末將沒事,沒事。”

秦無悔忙答復。

明明有事,只是他不愿說,周陽也不好問,跟著丁雋朝山谷行去。

很快就到了山谷中,只見山谷中有不少蹄印,車轍印。

處身之處。

河谷甚窄,策馬往里行了一陣,漸漸寬大起來。

河谷里還有不少基址。

似乎在多年前,這里有人居住過,而且人還不少。

周陽大是驚異了。

如此之地,誰會來住?秦無悔身子微微發抖,胸口急劇起伏,激動不已。

周陽大是驚異,正好問他,卻見李廣一雙虎目中精光暴射,四下里搜索,臉上帶著驚異之色:“飛將軍。

怎么了?”“難道這是那個。

處所?”李廣卻沒有答復周陽的問話,撫著額頭,沉吟起來。

“哪個處所?”程不識有些沒好氣。

“先別問,我還拿不準。”

李廣沒心情理睬程不識的抱怨:“我去前面看看,那塊碑還在不在?”“還在!”丁雋響亮的聲音響起。

“傳說是真的?”李廣陡然之間,雙目睜得老大,一拍馬背,沖了出去。

把他的那急切與激動的樣兒瞧在眼里。

周陽大是希奇。

與李廣相識這么久,一起滾過刀山,一起趟過血河,就沒見李廣如此激動,難道這山谷大有來歷?周陽一拍馬背,追風寶駒撒開四蹄。

追了上去。

周陽問道:“飛將軍,這是什么處所?”“大帥,你先看看這些處所,對我們練兵大有用處。”

李廣歷來對周陽的問話是有問必答,如今卻是改了性子一般,不僅沒答復,反到是提示周陽了。

周陽真想把他的嘴巴撬開。

可是,他不愿說,只得不問。

打量起四面。

只見河谷越來越寬,地上的基址越來越多。

這些基址筑得很堅固。

雖不知筑于何年何月,可以確定一點,明間不短了,卻是完好無損。

仔細打量一通,這河谷很大。

足以容納十萬之眾。

若是在這里練兵。

里面整得山響,山外也不會有人知道,這的確是個練兵的利益所。

更難得的是,基址完好,只需要蓋起營房就行了,可以省很多事。

“到了!到了!”周陽沉思之際。

只聽李廣驚喜的聲音響起:“那塊碑真的還在!”周陽朝前一瞧,只見前方有一塊高臺,高臺上立著一塊石碑。

李廣一語說完,一拍馬背,飛也似的沖了過去。

來到高臺前,飛身下馬,沖上高臺,一臉肅穆的看著石碑,不再言語。

周陽來到高臺前,翻身下馬,快步上去。

程不識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沖上來,秦無悔激動得緊緊握住了劍柄。

這石碑足有四五尺高,錄蝕嚴重。

不知道是何年立起的。

石碑上寫的有字,盡管時間流逝,風雨侵蝕嚴重,字跡含混,周陽仍字跡蒼勁有力,宛如蒼龍一般,給人一種宏大的威壓。

周陽一字一句的下去,等到完,竟然停住了。

石碑上寫的竟然是秦軍的戰歌:“赳赳老秦。

復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戰”。

秦無悔激動得熱淚盈眶,不由自主的跪在了石碑前,嗚嗚的哭了起來。

周陽、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不明他何以哭泣,李廣和丁雋卻是明確原委,長嘆一口吻,惋惜不已。

“秦將軍,你身為前朝兵士后人,來到前朝練兵的處所,激動難已。

這實屬正常。”

李廣在秦無悔肩頭拍拍:“前朝已亡,徒留悍風。

讓人嘆息!你不要傷心過度。

練兵還少不了你,打匈奴更是不能沒有你”。

“嗯!”秦無悔重重點頭,仍是激動得落淚。

“前朝練兵的處所?”周陽和程不識他們同聲驚奇起來。

“前朝練兵的處所多了,此處有甚非凡的?”程不識很是想不通。

丁雋為之釋疑:“若無此處,何來前朝大軍?若無此處,何來伊闕斬首三十萬的戰果?若無此處,何來長平大戰?若無此處,始皇怎能掃滅六國,一統華夏?若無此處,百越豈能歸附?若無此處,蒙恬豈能大破匈奴于河套?。

一口吻說了不知道多少個“若無此處。”

隨之而來的,卻是秦軍一個個光輝的戰績。

伊闕之戰,秦軍斬首三十萬。

白起更是終結了冬季不用兵的古。

一到冬天,不論有沒有打勝。

所有的部隊全去窩冬,打逝世不出戰。

這是流傳數千年的古,白起在伊闕一戰終結了這一古。

人們這才明確。

冬季也可以用兵。

是以,這一戰在歷史上沒甚名氣,卻在軍事史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長平之戰,秦始皇統一中國,蒙恬大破匈奴于河套,更是不用說了。

流傳千古的馳名事件,竟然和這里扯上接洽。

周陽明確了:“這里是前朝集一次練兵的處所?”“正是!”李寬大聲道:“商鞍變法后,秦國變強。

可是,秦國面對的敵人非常壯大,秦國的敵人是魏國,是魏武卒。

秦國的部隊在魏武卒面前吃了很多敗仗,丟了河西之地,丟了函谷關。

丟了大半個關中。

秦國要想收復河西之地,就需要一支能征善戰的大軍。

當時,秦隊戰法落后,設備老舊。

根本不是魏武卒的對手說到這里,停了下來,丁雋接過話頭道:“商鞍審時度勢,命國尉車英在此谷練秦國新軍。

當時,練的只有五萬人。

數年之后,新軍練成,商鞍帶領這支新軍,在河西打敗了公子印,收復河西。

那一戰。

秦國新軍第一次參與實戰,爆發出了驚人的戰力,他們是正面硬撼。

打敗了魏武卒“那是魏武卒啊!是魏武卒!”李廣感嘆不已:“孫腦馬陵道射龐涓。

龐涓因此而身逝世,魏武卒大敗。

可是,那不是正面硬撼。

孫腦是利用復雜的地形,限制了魏武卒的施展,這和大帥用暴雨限制匈奴的騎射是一樣的。”

魏武卒,是戰國時侯的一個傳奇!一個神話!是不可克服的代名詞!是名將吳起在河西練的重裝步兵,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重裝步兵。

魏武卒身著鐵甲,應用清一色的鐵兵器,只露眼睛在外面,其進攻力,其防御力都是驚人的。

戰國時代,由于科技的限制,鐵兵器雖在用,卻很少,用得更多的是青銅兵器。

青解兵器很軟,不夠鋒利。

象秦軍那樣把青銅兵器打造的和鐵兵器相差不大,那是獨樹一幟。

每一個。

魏武卒就仿佛一頭怪獸。

無堅不摧。

數萬、十數萬魏武卒涌現在戰場上,排著整潔的隊形,橫沖直撞,那將會帶來毀滅性的成果。

沒有人能反抗。

魏國正是憑借這支精銳部隊,稱霸戰國上百年。

在這支精銳大軍面前,列國束手,唯有拱手尊魏國為霸主的份。

苦頭吃得最多的就是秦國了,秦隊屁敗于魏武卒之手,幾乎亡國。

不僅把河西丟了。

還把函谷關都丟了。

丟了函谷關,無異于把大門對魏國敞開了,魏國隨時可以滅掉秦國。

正是因為魏武卒善戰,在孫腦指揮下的齊軍不敢與其正面硬撼,孫。

腦才不得不用計,把龐涓誘到馬陵道。

馬陵道地形復雜,多山地丘陵。

不便魏武卒施展,才有孫腦大敗龐涓,龐消方才身逝世。

若在平原地帶,盡管孫腦是馳名的兵家,他帶領下的齊軍也不是魏武卒的對手。

在列國眼里,魏武卒是不可克服的神話。

可是。

就是這支被視為神話的大軍,在河西之戰中,卻給秦國新軍打得大敗,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還是正面硬撼打敗了魏武卒。

秦國新軍由此申明大噪,威震天下。

從此以后,這支部隊橫掃天下,卷起了一股黑色風暴。

正是從這里開端。

有了河西之戰。

伊闕之戰。

長平大戰,六國滅。

華夏一,嶺南歸附,匈奴大敗”熱血橫流,關山飛渡,英風烈烈。

無數的傳奇與光輝,任由后人評說!周陽激動不已,胸口急劇起伏。

眼中噙著淚水!來到這里,那就是來到了華夏的圣地,誰能不激動?

小小書屋

由網友收集整理并上傳,大漢帝國內容精彩,希望各位書友尊重作者的辛勤勞動,盡力支持小說大漢帝國,支持正版閱讀。您的支持與合作將給作者提供源源不段的的創作動力,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作品!

轉載的小說大漢帝國只是為了宣傳這部部優秀的小說,讓更多的讀者分享閱讀的快樂,領略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同時也為這部小說大作大漢帝國做個推廣。大漢帝國的所有文字、圖片、評論版權都歸大漢帝國作者所有,若您對的轉載行為有任何疑義,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確認信息后會在第一時間處理。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