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八十九章 決戰來臨(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決戰來臨(二)

第八十九章 決戰來臨(二)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秋風蕭瑟,吹在身上,隱隱生寒。

匈奴營地,匈奴醒來后,準備拜日升。拜日升前,把肉干架在火堆上烤,偎著馬。

今日,他們收到了一道很特別的命令。要兵士烤一天的肉干,其余的肉干全部交出去。

為何會有這道命令,沒有人能弄明白。可是,匈奴仍然執行了,留下一天的肉干,剩下的送到指定地點。

也就是空曠的原野上,肉干堆成了山,一座又一座肉山。望著這么多的肉干,匈奴大是歡喜,有吃有喝,還愁什么呢?

拜過日升,匈奴猛啃肉干,灌起了馬。吃飽喝足,坐在一起聊天,說得最多的就是單于為何要把肉干堆在一起。

當然,這冉題誰也不能回答,只能猜測罷了。

吃飽喝足,略事歇息,這是大戰之前的必要準備。

“嗚嗚!”

如咽如訴的號角聲響起,這是匈奴的集結命令,今天是決戰的日子。號角格外嘹亮。

匈奴穿上皮甲,背上弓箭,椅上彎刀,騎上戰馬,來到空地上,排成一個個騎陣。

不得不說,軍臣單于以漢人為師的作法很有成效,如今的匈奴營地帳幕頗有章法,橫成行,豎成列。道路四通八達。一處受攻,別處可以迅速增援。

以往,要想在營地里馳騁,想都別想。如今,在營地里跑馬不再是問題,匈奴的集結很快速,沒多久就排成了陣勢。

軍臣單于騎著追風寶駒,在一眾大臣的簇擁下。策馬而來。來到陣前,軍臣單于一拉馬韁,戰馬停了下來,掃視一眼兵士。

兵士一如往昔,并沒有異常。可是。軍臣單于的臉上卻是抽搐了一下,至于原因。卻是沒有人明白。

“大匈奴的勇士們:今日,將是大匈奴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日子!今日。是大匈奴大破漢軍的好日子!”軍臣單于猛的拔出彎刀,高舉在頭上。不住揮動,開始了戰前話:“用你們的弓箭,射穿漢人的胸膛!用你們的彎刀,砍下漢人的頭顱!搶光漢人的財物!殺死漢人的親人!迫使漢人妻妾痛哭!”

“烏特拉!”

驚天的吶喊,沖天而上,震得天上的浮云都在晃動。

雖然屢次敗于漢軍之手,可是。匈奴恩仇必報,吃了這么大的虧,要他們不想著報復都不行,與漢軍大戰一場,正是匈奴心中所想,這叼聲異常之大。

聽在耳里,軍臣單于完完全全能感受到那種激憤,心念微微一動,他的這個決定有沒有必要呢?

這個決定太重大。一旦實行。就沒有絲毫退路了。

此時此刻,軍臣單于不得不好好衡量。

“大匈奴打過漢皇劉邦!冒頓單于戲弄過劉邦的妻子!”這兩件事是匈奴的得意事,一提起來,軍臣單于異常興奮,聲調徒然轉高:“大匈奴的勇士殺過的漢人比起草原上的牛羊還要多!擄掠過的漢人財物,比起草原上的青草還要多!大匈奴的勇士,用你們的彎刀,殺光漢人!”

驚天的咆哮再次響起。

聽著如雷般的吼聲,軍臣單于終于下定了決心,還是算了。肉干留著吧,不用燒了。有如此高昂的士氣,何愁不勝?犯不著行此險著。

他原本想仿效項羽,來個破釜沉舟。把肉干都燒掉,讓匈奴有進無退。可是,這事太過重大,他想了一晚上,都沒有下定決心。如今,聽了匈奴的吼聲,士氣高昂,軍心可用,暫時不必用此著。

軍臣單于右手中的彎刀一揮,指著南方。

“隆隆!”

如雷的蹄聲響起。匈奴營門大開。匈奴好象潰堤的洪水一般,涌了出去,朝著漢軍營地,滾滾而來。濺起的煙塵,遮蔽了天上的太陽,結成一朵巨大的烏云。

“昆侖神保估!”

軍臣單于抬起頭,仰望天空的朝陽,默默祝禱一句,一拍馬背,策馬而出,追風寶駒腳程極快,就象一團滾動的白雪,說不出的美麗。

默默默

漢軍卓地。

漢營集結在一起,乍一望去,就象紅色的海潮,漫山遍野都是。

漢軍兵士手里多出一塊木簡。是木簡,不是竹簡。三寸寬,尺許長。可以在上面寫字。

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馮敬、秦無悔他們各自站在各自的位置上。

陣前一輛云車,周陽站在望樓上,在漢軍的注視中,緩緩升起來。

升到最高點,云車停了下來。周陽掃視漢軍,盔明甲亮、眼里閃著熾烈的光芒,戰意沖天,周陽甚是滿意。

“弟兄們:匈奴是大漢的死敵,不死不休!”周陽開始了戰前訓話:“匈奴圍過高祖,遺書謾過高后,此辱至今未雪!匈奴殺死的百姓。比我們殺死的匈奴多得多!匈奴屠過的村莊,比起草原上的青草還要多!你們恨不恨匈奴?”

匈奴可恨,誰個不恨?

“悄!”

漢軍揮著手臂,齊聲高呼,道出了無盡的恨意。

高祖劉邦被圍平城,差點給冒頓活捉,這事讓多少人為之切齒?呂太后給冒頓調戲,多少人為之羞愧無地?

匈奴擄掠成性,屠過多少村莊,殺過多少百姓,一提起來,人人咬斷一口鋼齒。對匈奴的恨意,豈止一個。“恨”字

“今日。我們將在這里,與匈奴血戰!”周陽的右臂不住揮動。聲調轉高:“人人奮勇,一往無前,有死無生!殺光匈奴!報仇雪恨!”

“殺光匈奴!”

“報仇雪恨!”

漢軍兵士再次振臂高呼,聲震長空。

“我們中的許多人,將不會再看見明天的太陽!”周陽的聲調很是振奮:“為破匈奴而死,死而無憾!”

“死,而無憾!”

“籍而無憾!”

漢軍再次爆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吼聲。

生命固然重要,對于熱血男兒來說。打敗匈奴比生命更重要。為擊破匈奴,他們愿意獻出一切,熱血、性命”全拋切!

把手中的木簡高舉著,周陽道:“我們今日的英勇事跡,必將永流傳!寫下我們的遺言,留給我們的后人。讓他們驕傲!為我們今日的英勇事跡而驕傲!”

略一停頓,大聲道:“我的遺言就是:視死如歸!”

咬破手指,在木簡上寫下“視死如歸”四個鮮紅大字,把木簡朝向漢軍,讓漢軍看得清清楚楚。

“視死如歸!”

漢軍吼叫著,咬破手指。開始寫遺書。

遺書一成,就要大戰,能有多少人活著回來?誰也說不清。

可是,沒有人猶豫,只一口氣功夫,漢軍兵士就寫好了遺書,放,自有人前來收拾。若是他們戰死,他們的家人就會收到這遺書。

周陽拔出漢劍,猛的朝北一指。大吼一聲:“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沖天的戰號聲中,營門大開。漢軍好象洪水一樣,涌出了營地,開始布陣。

周陽在云車上,兵士推動云車。緩緩出了營地,來到曠野中。周陽手中的令旗不住揮動,漢軍在他的指揮下,列成陣勢。

漢軍練有素,周陽再下過一番功夫,列陣很迅速,沒多久,一個。巨大的方形陣勢就列成了。周陽在云車上看得特別清楚,這是一個紅色的方形,大方形中還有不少小方形。

左右兩翼和后背,是由戰車組成的防御陣勢,防止匈奴從兩翼和后背進攻。在戰車之后,是戟陣,嚴陣以待。若是戰車被破,戟陣馬上就會發揮威力,保護漢軍的側翼和后背。

排在最前面的并不是弩陣,而是數列戟手,他們的任務是保護戟陣。在開打之前,他們還有遮擋匈奴視線,不讓匈奴發現弩陣。

周陽決心把弩陣的秘密保魯到最后一方。

在這些戟手之后。就是弩陣。一架架強弩,好象一只只蓄勢待發的兇獸。漢軍對付匈奴的利器,弩陣。終于要發威了。

周陽手中令旗一展,漢軍動了。向北壓去。

漢軍陣勢謹嚴,這一移動,就象海潮在洶涌,卻是絲毫不見亂象,仍是巨大的方形。

人如龍。馬如虎。戰陣隆隆。蹄聲如雷,凡漢軍所過之處,衰草翻倒。泥土亂濺,就算是螞蟻也別想活命。

“隆隆!”

沒過多久,北方傳來驚天動地的蹄聲,周陽朝北一望,只見北方一道流暢的水線,正朝南方涌來。

來了!

匈奴來了!

蹄聲如雷,震人耳膜,從蹄聲判斷,匈奴應該是傾巢出動。

周陽絲毫沒有讓漢軍停下來的意思,漢軍依然是排著整齊的戰斗隊形。朝北開去。

隨著距離的拉近,周陽看清了,只見北方是旗幟的海洋,匈奴的狼旗不計其數,在風中飄揚,獵獵作響。

最顯眼的就是軍臣單于的王旗了。巨大的金狼威武生猛,仿佛要吞噬活人似的。王旗下,軍臣單于騎著追風寶騎,身穿金甲,頭戴金盔,背上硬弓勁矢,腰懸彎刀,威風凜凜,宛若天神。

在他身后的是最為精銳的單于本部兵馬,著鐵甲,腰椅鐵制彎刀。這些匈奴,身材高大,異于常人,戰馬,神駿非凡,一望便知。是匈奴的精銳。

單于本部兵馬居中,左右兩翼是其他的大臣或部落的兵士,他們的裝備、身材、騎術,比起單于本部精兵,大為不如。

只要把單于本部精兵給收拾了,單于此次南下就是以慘敗告終。

上次的雁門大戰,漢軍打敗的就是單于本部精兵,那是在暴雨限制其發揮的情況下完成的。若是正常情況下,漢軍打不過單于本部精兵,畢竟,騎兵打步兵具有天然優勢。更別說是單于本部精銳了。

如今不同了,漢軍有冷兵器時代無解的弩陣,一旦發威,單于本部兵馬就將會傷亡慘重。

匈奴排成一個個。陣勢,近三十萬匈奴,擺下了數十個騎陣,一齊壓上來,那是何等的壯觀。周陽在云車上,居高臨下,看得特別真切。只見匈奴的騎陣擺了十來里長,以正常馬速前進,好象洶涌的波浪,隨時會把擋在面前的所有東西吞噬。

兩軍相對而行,卻是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中間留出三里多一塊空地,留作廝殺用。

可以想得到,要不了多久,這塊空地,將會給鮮血浸濕,將會堆滿

兩軍停下來后。并沒有立即發起進攻,只是緊守陣勢。周陽在云車上,把匈奴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周陽要等匈奴來進攻,弩陣的威力才會發揮到最大。

此時的軍臣單于以及一眾大臣,驚訝莫銘。他們驚訝的是,漢軍的陣勢太怪異了,怪異得他們打了

“奇了!漢軍的陣勢奇了!”

“很奇怪!”

“打了幾十年的漢軍,就沒見過這么古怪的陣勢!”

一眾大臣緊盯著漢軍的陣勢,緊擰著眉頭,不住思索,卻是一臉的茫然之色。

正常情況下,漢軍的陣勢應該把戰車放在最前面,結成車陣,讓匈奴來進攻。漢軍利用車陣防守,可以消耗匈奴。這是兵家常識,只要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防守正面的重要性。

而周陽恰恰相反,根本不守正面。正面一輛戰車也沒有,難道周陽以為,就憑幾列戟手就能守住正面?這也太小瞧匈奴的攻擊力了。

若是有戰車防守,匈奴的進攻會不順,會有很大麻煩。若是沒有戰車,那么匈奴騎兵一旦馳突起來,那就是屠殺。

“周陽傻了?”

“他那么能打仗,怎么會傻?”

“一定有詭計!”

“漢人信奉兵不厭詐,這是詭計!”

一眾大臣,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有說周陽犯傻的,有說是周陽詭計的,各種說法都有,不一而足。

若匈奴有云車,站在云車上,一定能看到好象怪獸一樣的弩陣,那么。一切都會明了。問題是,匈奴沒有云車,他們的視線給戟手擋住了。看不見弩陣,只能妄自猜測。

用軍臣單于的話來說,周陽是狡猾的敵人,比草原上的狐貍還要狡猾。他斷斷不敢認為周陽犯傻了。狡猾的敵人周陽如此布陣,必然有他的用意,只是想不明白罷了。

“中行說,你熟悉漢朝內情。你可知周陽為何如此布陣?”軍臣單于不得不咨詢中行說。

對中行說,一眾大臣極為瞧不起。可是,中行說的確是有才,往往能想到他們想不到的主意,此事問他,必有合理的解釋,不由得齊刷刷的瞧著中行說。

中行說卻是眉頭一皺,沉吟著道:“稟大單于,奴才實是不知。略通兵法的人都知道,戰車應該布在正面,左右兩翼用騎兵護住,后背可以用戟手護住,也可以派騎兵保護。可是,周陽卻是反其道而行之。正面不用戰車,卻是把戰車放到左右兩翼與后背,讓人費解。”

一眾大臣大失所望,撇撇嘴。嘀咕道:“蠢笨的漢狗!”

“左谷蠢王,你以為呢?”軍臣單于只得咨詢足智多謀的伊稚斜了。

“大單于,這事我也想不透。”伊稚斜的眉頭皺得很緊:“可是,漢人有一句話說得明白,反常即為妖。周陽如此布陣,必有其用意。”

軍臣單于微微頜首:“嗯!”

“大單于,周陽是想把我們誘進陣中,然后再來圍殲。”立即有大臣自作聰明,妄自猜測起來。

這種說法,倒也有幾分信服力,有不少大臣附和。

伊稚斜卻是冷哼一聲,道:“你以為周陽跟你一般蠢?我上次偷襲。給他誘入陣中,那是因為我只有五萬人,他有二十萬,把我誘入陣中,完全可以圍殲我。如今,大匈奴三十萬將士全在這里,比漢軍多的多,漢軍拿什么來圍困我們?用漢人的兵法來說。倍則圍之,周陽要圍住我們,需要六十萬大軍,他有嗎?”

亂猜的大臣臉色難看了,不敢再吱聲。

“若說真要圍的話,應該是大匈奴圍住漢軍!”伊稚斜以此作結。

這個結論很正確。

利用復雜的地形,用弱勢兵力圍住優勢敵人。不是不可能。可是。這里是長城下,一馬平川的平原的帶,沒有可以利用的地形耍想圍住敵人,就需要比敵人多得多的兵力,漢軍不具備這條件。

匈奴比起漢軍多了十幾萬,圍住漢軍倒有可能。

中行說和伊稚斜兩人都不明白周陽的意圖,軍臣單于雖是明悟之人。于這種反常的布陣,也是難以明白。三人是匈奴中最為明悟之人。連他們都弄不明白,一眾大臣更別想了。

“本單于以為,周陽之所以把戰車用去防守兩翼與后背,而不放在正面,那是因為他以為正面足夠強大,不需要戰車了。那么,漢軍正面是如何的強大呢?”軍臣單于這一判斷正是周陽的用意所在。

弩陣無堅不摧,具有毀天滅地的著力。哪里還需要戰車來防守?

“要想知道漢軍正面有多強大,只需要打打就能明白了。”軍臣單于雙目一凝,大聲道:“侯產兒,你領三萬本部精銳,對漢軍正面發起強攻。記住,一定要狠。要把周陽壓箱底的手段逼出來!”

“大單于請放心,我這就去!”侯產兒領命。這頭陣交給自己,那是何等的榮幸,興奮不已。帶上三子本部精銳,揮著彎刀。大吼一聲:

一拍馬背,率先沖了出去。

三萬單于本部精銳,高吼著,旋風般朝漢軍撲去。

單于本部精銳,是匈奴最精銳的精兵了,正面沖鋒,那是無堅不摧的。這一發威,漢軍一定討不了好。軍臣單于信心豐足,準備看漢軍倒霉。

然而,他的瞳孔猛的一縮,他驚異的發現,他的本部精銳竟然長了翅膀,會飛了!

不,不是長了翅膀,是變成了落葉!

給狂風吹拂的落葉,在空中飄呀飄!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