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五十五章 豪言壯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豪言壯語

第五十五章 豪言壯語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一頭偏西,不再是正午那般烈毒,曬在身卜隱隱作疼周陽靠在樹干上,嘴里叼著一棵草,很是享受的閉著眼睛。習習山風吹來,隱有涼意,不再是那般酷熱,秋天到了,離秋后大戰的日子不遠了。

埋伏就是在枯燥中等待敵人的出現,既讓人興奮、期待,又是無,聊。不少漢軍兵士找個陰涼地兒,倒頭大睡。周陽百般無聊,就靠在樹干上打盹。

身為統帥,要想和兵士那般痛痛快快的睡一覺,只能是夢想,就是睡著了,也要睜一只眼呢。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周陽睜開眼,是公孫賀和趙破奴他們大步而來。二人眉頭緊皺,臉色陰沉,必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周陽把嘴里的草莖吐掉,站起身。

“見過大帥!”趙破奴和公孫賀見禮。

“快說,什么事?”周陽一臉的嚴肅:“你們這般不痛快?。

“大帥,這能痛快嗎?”公孫賀嘆口氣,遲疑了一下,這才稟報:“大帥,左賢王逃了”。

“到哪里了?啊!你說什么?逃乒。周陽以為自己聽錯了,嘴巴猛的張得老大。

“真的逃了!”趙破奴臉色非常難看:“大帥,是我親眼見到的。本來,左賢王離我們只有一百里的路程了,只需要多半天就能進入我們的埋伏。可是,不知為何,左賢王竟然命令軍隊北遁了。”

趙破奴負責偵察,也只能遠觀,不能抵近,自然是不明白左賢王北遁的真正原因,是害怕撞進漢軍的埋伏。

周陽寧愿自己的耳朵聾了,也不愿相信這是真的。可是,把趙破奴的表情看在眼里,他說的肯定是真的,揮揮手,要趙破奴下去。

緊擰著眉頭,周陽思索起來:“是哪里出問題了?有人泄密?。

“不可能”。公孫賀想也沒有想,一口否決了:“為了保密,一進入山里,就不能出去。偵察都是建章軍擔任,我查過了,所有建章軍都在。他們出動,至少是十人,要是有人泄密,定是逃不過他人的眼睛

周陽點點頭,格入了沉思。

“大帥,左賢王才逃走沒多久,我們追上去,還來得及公孫賀很是焦急的道:“要是把左賢王的十萬軍隊給打得沒了,秋后大戰,于我們有莫大的好處

這是必然的,可是,現在已經來不及了,周陽搖頭道:“算了,不追了。我們的軍隊分散在百里范圍內,重新部署。命令傳達到,就要半天時間。要是左賢王逃得快的話,我們要追也追不上了

“可惜呀”。公孫賀知道周陽算計得很準。左賢王本來就和漢軍有將近一天的路程,重新部署,傳達軍令,至少需要半天時間,這就是一天的路程了,追上的可能性很

“傳令吧,收兵回去了周陽緊咬嘴唇。

這次出來,本是為了歷練漢軍。順手把左大都尉的一萬精銳給干掉了,可以說收獲不錯。

唯一遺憾的就是,讓左賢王逃掉了。

這就是戰爭,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完全按照構想發展,那不是戰爭,那是,只有家筆下的戰爭才是如此。

命令一傳下,各部收攏,向漢境開去。這次打了勝仗,漢軍士氣高昂,軍心大振,向漢境開進,就是回家,個個歡喜。

李廣、程不識、秦無悔、公孫賀、公孫建、馮敬和周陽聚在一起,一邊策馬而行,一邊研究這次問題出在哪里。

“左賢王怎么可能逃走呢?原委出在哪里?”李廣兩道劍眉擰在一起,出現一個淡淡的字。

這問題,眾人一路走一路商議,卻是沒有結果。他們把泄密、叛變、漏洞各種可能性都想到了,卻給一一否定了。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

周陽突然在馬上大叫起來,猛敲額頭:“我好糊涂!我好糊涂!竟然忘了此節!”

“大帥,怎么了?”程不識忙問道。

李廣他們齊刷刷的盯著周陽,一臉的不解。

“我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性讓左賢王逃走,那就是左大都尉全軍覆沒的血腥氣和燒尸體的焦糊味!”周陽一臉的惋惜:“左賢王肯定派有哨騎,給他們查到了

李廣他們徹底無語了。

這絕對是讓左賢王逃走的唯一可能了。可是,一萬具人尸和數千馬尸,這一燒起來,要想不臭,要想不在數十里外聞到,那是不可能的。

一場大戰下來,血腥氣在數十里外就能聞到,誰有那本事讓人不聞到呢?

“馮大人,你好糊涂!你怎么不派人守在那里呢?”李廣的快嘴很有名,和他的箭一般快,沖馮敬埋怨起來了。

“飛將軍說的是,是我疏忽”。馮敬使勁敲著額頭,砰砰作響。

此時此刻,不要說敲額頭,要是撞墻能撞得左賢王回頭,馮敬毫不猶豫的會去做。

“馮大人,這可是天大的事情,你竟然不”哎!”李廣真想好好落一通馮敬,可是,轉念一想,這種事情誰會想得到?

血腥氣和焦糊味在數十里外都能聞到,取使要派人守,那得多少人?再說了,誰會想到一向不把漢人放在眼里的匈奴竟然會望風而遁。

匈奴向來不把漢人放在眼里,即使匈奴知道左大都尉全軍覆沒了,按理應該撲上來大戰。可是,左賢王性格謹慎,不愿步左大都尉后塵,馬上開逃,這事,

“飛將軍,別再埋怨馮大人。”周陽揮揮手,阻止李廣再埋怨下去。

程不識卻是另有說法:“大帥,這事我們要這么想:數十年來。匈奴向來不把大漢放在眼里,左賢王這一逃。可是破天荒的第一遭。匈奴已經破膽了,不敢再輕視大漢了!這比什么都強!”

這話雖然不乏自欺欺人之嫌,倒也聽得。

打敗匈奴和嚇退匈奴,這氣勢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更何況,匈奴數十年不把漢朝放在眼里,如今他們也知道怕了,這說明,漢朝的氣勢已經起來了。

這可是根本。比打敗左賢王更讓人歡喜!

“有理!”

李廣他們大聲贊同。

“把左大都尉押來!”周陽一拉馬韁停了下來。

左大都尼給綁在一匹戰馬上。半伏在馬背上。建章軍兵士牽著韁繩,把戰馬趕過來。

周陽一瞧,此時的左大都尉氣色比起網給俘虜時好了許多,那是漢軍給他止血醫治傷口,讓他恢復了不少生機。要把他獻給景帝,當然不能讓他死了。

“左大都尉。我原本想把你押到長安,獻給皇上。只可惜。左賢王逃了。你就得代他死!”周陽聲音冰冷。

“大帥,你不能殺他。”李廣忙勸阻:“大帥,把他獻給皇上。那才叫好呢。”

“把他押到長安,他還是會死。我要借他的人頭一用,給單于送封信!”周陽眼睛好似利劍一般打量著左大都尉。

左大都尉向以膽量過人著稱。可是。失敗最能打擊人,他如今生不如死,哪里還能有膽量?給周陽一瞪視,不由得汗毛齊豎。

“那你就去死吧!”李廣改變的還真夠快的,手起劍出,左大都尉的人頭就搬家了。

李廣猿臂輕舒,抓住人頭,提了起來,只見左大都尉的眼睛不住轉動。一臉的驚駭,嘴巴一張一闔,似要說話,卻是什么也沒有說出來。

“是不是討饒?”李廣笑著調侃一句。

程不識扯下左大都尉的裘衣。遞到周陽面前:“大帥,你寫吧。”

周陽接過,手一招,兵士一拉馬韁,戰馬靠近,周陽用布片沾著無頭尸上的鮮血,在皮裘上寫了起來。寫完之后,把布片扔掉。

程不識手一伸,就要奪過去觀看,卻給李廣占了先,很是不滿的道:“飛將軍,你”

“手長就是好!”李廣把過膝的猿臂一揮,頗有幾分得意,在裘衣,仰天大笑,聲如雷霆,遠遠傳了開去:“豪言壯語!此語勝卻千篇文章!”

程不識接過一瞧,跟著哈哈大笑起來:“我敢說,單于得此信。一定會氣得吐血!

公孫賀接過略,笑得眼睛都瞇到一起了:“多少年了。大漢終于說出如此豪言!兵臨龍城不遠了!”

“斯言壯哉!”馮敬文人出身,掉起了書袋:“想當年,冒頓遺書謾高后。那是何等的讓人氣憤。如今。大帥此言一出,足以雪卻此辱矣!”

劉邦死后,冒頓就給呂太后寫了一封信。意思是說呂太后死了丈夫,郁郁不樂,冒頓久處大漠中。無甚樂事。愿與呂太后互惠,同得其樂。說白了,就是要和呂太后上床。

堂堂太后,受此之辱,那還了得?此信一到,整個漢朝喧然,樊哈更是大怒“愿得十萬之眾,橫行匈奴中”

可是,當時的漢朝,國力不振,不能與匈奴開戰。最后,只好采納了陳平的建議,這事忍了。呂太后要張釋之寫了一封回信。很是謙卑。

這是漢朝的奇恥大辱,數十年來,從未讓人忘記。

不是馮敬拍周陽的馬屁,而是周陽所寫。足以洗刷此辱。李廣他們大是贊成,開懷暢笑。

“哈哈!”

歡笑聲響成一片,含著無盡的暢快,比把左賢王十萬大軍給殲滅了更讓人歡喜!

默默默

雁門,周陽的帥府。

此時的帥府里歡聲笑語不斷。是周陽和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馮敬他們在飲宴慶功。

周陽頭戴幀頭,身著尋常深衣,一身的燕居之服。比起戎裝在身,少了幾許威風,卻多了一股子輕松勁頭。多了幾許俊明,飲著美酒,吃著熱湯熱食,格外愜意。

行軍中,只能飲馬,吃肉干,這熱湯熱食很少。

李廣他們和周陽一般,一射燕居之服。李廣連向來不離手的大黃弓也沒有帶,一雙大手抓住一塊兔肉,大口大口對付著。

“打仗雖然不能有美酒美食。卻是讓人痛快!不打仗了,有美酒美食,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程不識海吃山吞,大口飲酒,大口吃肉,大聲說笑,好不快活。

“程將軍此言不對。誰說打仗沒有美酒美食?勝仗就是最好的美酒美食!”馮敬不愧人出身。想象力非常豐富。

“斯言壯哉!”

李廣率先附和。舉起酒杯:“程將軍。罰!”

“罰就罰!”程不識非常痛快。接過酒杯,一飲而盡:“再罰!”

“你還真想得美呢!你飲酒,我給你遞杯?”李廣不干了。

又引得眾人一陣大笑。

眾人一邊調侃,一邊痛飲。真是快意,周陽大是歡暢。

吃飽喝足以后。程不識問道:“大帥,接下來做什么?秋季已經到了,匈奴馬上就要南下,這一仗可是很有得打呢!”

周陽點頭道:“程川二;塵不錯,我們得極早準估算討了,單千南下,叫前?少需要半同時間。這大戰差不多還需要一個月,這一個月里,我們要做的事。軍備戰。二是派出偵騎,偵察匈奴動向。三是要給騎兵再增加一些新的武呂,要讓騎兵的戰力更強。這才是最緊要的事情。”

前兩件,眾人都無異議,第三件卻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大帥,還要給騎兵增加武器?什么武器?”公孫賀有些發愣。

現在騎兵的裝備是弓箭、漢劍、札甲,和匈奴的騎兵相差不大。足以應付匈奴了。

這話正是眾人要問的,齊刷刷的盯著周陽。

“一是矛,二是手弩”。周陽的聲音突然轉高:“在和左大都尉殘部的廝殺中,我們的騎兵之所以能取勝,并不是他們的刮練好,更不是他們的裝備上的優勢,而是他們的人數多。匈奴雖是困獸猶斗,畢竟不是完整之軍,士氣上遠遠不如先前

這是實情,眾人不住點頭。

周陽接著道:“要是他們人手一把手弩。一邊策馬沖鋒,一邊對著匈奴放箭,那會是什以樣的結果呢?一定是匈奴人仰馬翻,匈奴的弓箭還夠不著,就會傷亡慘重。”

弩。哪怕是單兵使用的手弩,其射程也比尋箭更遠,殺傷力更強,就是匈奴的射雕者遇到手弩。也是徒嘆奈何。

匈奴沒有弩,要是漢軍騎兵裝備上弩的話,那么,對匈奴來說。那將是災難性的。

要是可能,所有的漢軍,不分兵種,人手一把手弩,那災難就會更大了。可是,目前還做不到。只能先給騎兵配備手弩。

“對呀”。

李廣他們齊聲贊同,不住摸額頭。這想法不算創新,卻是實用。怎么沒有想到呢?

這當然是和漢朝推行的防御戰略有關了。

這要等到漢武帝改革軍政。才開始給騎兵配備手弩。再有衛青和霍去病這些天才統帥的推動,到了“漠北決戰。時,漢軍大量使用手弩,對匈奴的殺傷非常驚人。

“矛又怎么用呢?在馬上用矛刺殺,不如用劍劈順手。”公孫賀不愧是建章營的校尉,一語切中要害。

矛太長,丈多兩丈,在馬上揮舞起來,很不方便。對于武藝高超的戰將不是問題,對于普通兵士就是問題,反倒不如用漢劍砍殺順手。

“不是刺殺周陽的話讓他們更加驚奇:“先用弩射殺之后,緊接著用弓箭射殺。一旦進入近戰范圍,弓箭不能用了,光是揮著劍砍殺,這一長段距離,是不是就浪費了戰機?要是有矛在手,端在手里,對著匈奴沖去,兩軍相遇的時候,一定會撞得匈奴人仰馬翻。”

在戰場上,打擊的方式越式。勝算就越大。給騎兵裝備長柄武器,端在手里沖鋒,到了唐朝,發揮到極致。

當然,唐軍用的不是矛,而是馬槊。成千上萬的騎兵端著馬槊沖鋒,兩軍相遇的瞬間,就會殺傷很多敵人。

一寸長,一寸強!在相遇的瞬間,長兵器比刀劍更有殺傷力。

周陽的歷史不太好,對軍事史更不了解,不過。他具有讓他自己都驚訝的戰爭理解力,一通觀察。竟然找到了更好的打擊方式。

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不計其數的騎兵端著長矛沖鋒,必將是天崩地裂,一定會沖得敵人七零八落。陣勢一亂。漢軍拔出漢劍,趁勢砍殺,這便宜就占大了。

李廣、程不識他們都是久歷戰陣的人。周陽一提點,立時明白過來,猛的站起,興奮得直轉圓圈。

“我去找矛

“我去清點弩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自動分配任務,然后歡天喜地的去忙活了。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跪坐在矮幾上,處理公務。養心殿雖是景帝歇息之處,也不妨礙偶爾處理公務。

“皇上,破奴校尉的奏章春陀快步進來,把手里的牛簡遞給景帝。

“是捷報嗎?。景帝放下手中的竹簡,扭頭看著春陀。

“回皇上,沒有說春陀如實回答。

“這個周陽,真是口風緊吶!風雨不透”。景帝嘀咕一句,接過來,展開一瞧,猛的站起來,大笑道:“春陀,周陽又打了一個勝仗,把左大都尉一萬精銳給全殲了。一個也沒有跑掉”。

不容春陀說話。景帝接著道:“左大都尉是匈奴的第一猛將,深得單于喜愛,把他給打掉了,等于是折了單于的一只翅膀,要是單于是鷹的話。已經飛不起來了。”

“恭喜皇上”。春陀忙湊趣。

“咦!周陽把左大都尉殺了?”景帝先是驚訝,繼而就是開懷大笑:“這信送得好啊!送得好啊!豪言,蓋世之言吶”。

“皇上,什么蓋世之言?”春陀把景帝的歡喜勁頭看在眼里。不由得大是驚奇。

“你瞧瞧!”景帝把竹簡拋給春陀:“眼睛睜大點,瞧清楚

春陀接過一瞧。眼睛放光:“這話聽著提氣!長志氣”。

“快,拿酒來,聯要痛飲年杯”。就在春陀驚訝之際,景帝歡快的笑聲響起:“哈哈!”

景帝一邊歡笑,一邊轉起了圈子,越轉越快,快得象在飛,不時雙手握拳。用力的揮舞著:“快哉!斯言”。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