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帝國第三十九章 凌辱之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凌辱之恨

第三十九章 凌辱之恨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殷揚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殷揚 | 大漢帝國 
“噔噔!”

周亞夫閑庭信步一般,慢悠悠的趕了來。

春佗迎上來,埋怨道:“條侯,你怎么現在才來?皇上都催了你幾遍了。”

“是么?”周亞夫仍是那般慢條斯理,仿佛一點不急似的,進了養心殿。

景帝跪坐在矮幾上,左手扶在短案上,一雙眼睛盯著短案上的竹簡,有些呆滯。聽得周亞夫的腳步聲,扭過頭來:“周亞夫,邊關軍情似火,朕催你快點來,你卻慢吞吞的,是不是不把朕的旨意放在心上?”語氣極為不善。

周亞夫不慌不忙,上前見禮:“皇上,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沉住氣。臣是無官之人,若是急匆匆的趕進宮,必會引發慌亂,還不如慢吞吞來的好!”

“哦!”景帝恍然大悟,指著周亞夫,臉上多了一絲笑容:“說起軍情,你倒是有的是法子。看看吧!”把面前的竹簡推到周亞夫面前。

“這是李廣、程不識送來的鴻翎急件,匈奴的舉動異乎尋常,西起河套,東至遼東,數千里戰線上都在調動,這可是自冒頓以后,匈奴數十年來最不尋常的舉動!”景帝雙眉擰在一起,臉帶憂色:“定襄、代郡、右北平、云中這些要地,遭到巨大的威脅,匈奴向這里大舉增兵。若是這些地方失陷,中原將無險可守,百姓遭殃,生靈涂炭,朕無顏面對高祖的在天之靈!”

周亞夫的濃眉擰在一起,沉吟許久:“皇上,照急件上所言,匈奴此次行動大異尋常,必有重大圖謀。臣請命,出戰匈奴。”

“朝中大臣,你最是知兵,你要去,朕心甚慰!”景帝搖頭道:“可是,朕要你做的事,更加重要。與匈奴作戰,騎兵是必須要的,可是,光有騎兵還不行。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騎射嫻熟,大漢的騎兵再精銳,也不能占到太多的優勢,需要其他的辦法與之相輔。找到這辦法,才是解決匈奴的根本之策!周亞夫,你肩上的擔子重著呢!”

周亞夫輕嘆一口氣,與匈奴大戰,是他期盼已久的事了,卻不能去邊關,實是讓人嘆息:“既如此,臣遵皇上之意便是。可是,這邊關的軍情,不得不作出調整。臣意,得向邊關增兵。匈奴此舉來勢洶洶,所圖甚大,若是邊關軍隊不夠,難以應付。臣斗膽請問皇上一句,是要打個大勝仗,還是守住城池即可?”

“勝仗,勝仗!大漢數十載無勝仗!”景帝劍眉一挑,聲調轉高:“周亞夫,你這話何意?”

周亞夫叫春佗送上地圖,指著地圖道:“皇上,匈奴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要找到他們很難。這次,他們大舉來襲,大漢正好趁此機會痛擊。可以放開正面,把匈奴引入到這里,燕山一帶,這里地勢復雜,不利于匈奴騎兵馳騁,正好發揮大漢的車戰步戰優勢,圍而殲之。”

“好方略!不愧是知兵之人!”景帝贊一句,明亮的眼眸黯淡下來:“周亞夫,有兩個問題你想過沒有?一個是,如此一來,必有數十萬百姓死于戰火,朕心何忍?二是,大漢還沒有做好與匈奴大戰的準備,若此時把匈奴的大軍給殲滅了,匈奴必然不會善罷甘休,會起大軍與大漢作戰,這會打亂朕的謀劃。朕意,守好城池即可。對匈奴,早晚會有一場大戰,可還不是眼前。”

頓了頓,長長的嘆口氣:“現在是大漢痛!朕心也痛!朕只能保證,讓匈奴痛到最后!”

“哎!”周亞夫嘆口氣:“皇上圣明!從大局想,眼下不宜與匈奴大戰,還得忍忍!”

景帝劍眉一挑道:“忍可以忍,卻不能窩囊!這一次,朕要給匈奴一點教訓!周亞夫,朕派一支建章軍奔赴邊關,讓他們參與大戰,你以為如何?”

“皇上,臣也有此意!”周亞夫大是贊成:“建章營中大漢的精銳,將來擊胡時,必會發揮莫大作用,如今讓他們積累經驗,再好不過!”

“好!”景帝擊掌贊賞,略一沉吟:“周陽這一個多月來,訓練得還不錯。朕意,讓他一起出戰,你看如何?”

周亞夫沒有馬上作答,想了想,臉上閃過一絲痛色:“謝皇上垂愛!”

“戰場上,刀槍無眼,萬一有個閃失……你可要想好了。”景帝打量著周亞夫。

周亞夫很是堅決的道:“皇上,臣知道一句話,只有命大的人才配做英雄!一切,由上天決定!”

“只有命大的人才配做英雄!”景帝品評一句:“好見識!”

與此同時,在大漠深處,匈奴王庭。

不計其數的帳幕矗立,匈奴的鷹旗在風中獵獵作響,一隊隊精銳的匈奴騎兵奔馳來去。

其中有一座巨大的帳幕,帳頂是一只黃金鑄就的鷹,這是匈奴單于的王帳。

王帳里有兩個人,一個是個頭極為高大的匈奴人,裘衣皮帽,手持一枝黃金造就的權杖,杖頭是一只栩栩如生的金鷹,他正是匈奴當今的單于軍臣單于。

另一個人的個頭瘦小,面白如粉,頦下無須,身著漢人的曲裾深衣,畢躬畢敬的站在軍臣單于之側。

軍臣單于面前是一張巨大的地圖,軍臣單于雙目如燈,盯著地圖,一瞬不瞬。手中的權杖在地圖上一陣劃動,最后停了下來:“哈哈!飲馬渭水!”聲若洪鐘,震人耳膜。

要是有漢臣看見他手中權杖的劃動,一定會嚇出一身冷汗,他權杖所過之處正是從代郡、定襄、雁門、右北平這些邊關要地開始,一路往西南,經過驪山,最后停在長安。

“來啊!”笑過之后,軍臣單于大喝一聲,立時有仆傭進來:“去!馬上傳令!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于五月初五,趕到龍城!要他們帶上他們最好的勇士,最好的射雕者!”

仆傭領命,自去辦理。不一會兒,上百傳令兵就騎馬而去,軍臣單于的命令很快就傳達到匈奴各部。

匈奴對漢朝的一個巨大陰謀正在謀劃之中,這個陰謀造成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死于戰火,內地千里烽火。匈奴的前鋒抵達驪山,放火燒掉了漢朝皇家行宮“甘泉宮”。火燒甘泉宮這事,史稱“烽火甘泉”。

整個事件,史稱“ling辱之恨”,是漢武帝擊破匈奴前,漢朝遭受的三大切齒之恨之一。

第一恨,漢高祖被圍平城,不能雪恥。第二恨,冒頓遺書謾高后,高后只能隱忍,回復一封謙躬卑辭之信。第三恨,就是這ling辱之恨了。


上一章  |  大漢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