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五二九 我們的時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 五二九 我們的時代!

五二九 我們的時代!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陸雙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

時間進入到五月份,從南方吹來的暖風驅散了一直籠罩在齊魯大地上的寒意,天氣終于開始真正好轉起來。

從海南,廈門等地過來的民間以及鄭氏船隊抵達威海,帶來了他們所急需的糧食和其它各類建設物資,威海衛新基地的建設也隨之進入到期。在前期已經平整好的土地上,一座座新房子仿佛春筍一般漸漸拔高起來。

在這邊造房子不比南方,只要能遮風擋雨就成,考慮到冬季的寒冷,基地里新造的房子全部是標準的磚瓦房。對于檔次較高的住宅類建筑,還在地下預埋熱力管道,在冬天時可以通暖氣進屋子。如此大規模的建設對于磚瓦,石灰,木材等建筑用料,以及能源的要求自是非常龐大。好在山東這邊也產煤,資源量雖不如山西那么豐富,在威海衛附近卻也找到了一條小煤礦脈。原本是被一伙土匪占據的,被胡凱等人帶兵過去打了個“招呼”那伙匪徒就乖乖把地盤交出來了,連自己都留下來在煤礦里協助挖煤、當然,不是自愿的。

圍繞著這條儲藏量不太大的礦脈,陳俊等人在附近建設了一系列磚瓦場,水泥場等設施,開山碎石燒水泥,挖土和泥制磚瓦……熱火朝天大干起來,倒是很有當年剛剛在海南登陸時的架勢。

不過如今他們所計劃小的建設娓模可比當年大了許多,而能夠動用的人力也比當年要多得多一投奔而來的那幾千農戶不算,光是胡凱徐磊兩人到處打土匪掏賊窩所抓來的俘虜,在稍加培玉之后都是很不錯的勞動力。

遠遠看到又有一大群垂頭喪氣的山匪盜賊被押入監護區,準備接受,“轉化改造”正在磚瓦場附近勘察地形,準備進一步擴大建材生產規模的龐雨和陳俊兩人不由得相視一笑。

“胡凱他們干得還真不好……,再這么來回幾趟,搞建設的人力缺。就能堵上了。”

“可惜還是要經過一個月的,轉化期,之后才能用得上呢。抓來的土匪終究不如主動投奔過來的農戶好用。可惜現在天氣暖和了,來投奔的農戶也越來越少,這邊還有不少要回鄉的……”當初人多時沒糧食,現在有糧食了又沒人,世事難兩全啊。”

龐雨無奈嘆息道,很是為不久前才交給鄭家船隊拖走的那千把勞動力而惋惜失去了大集體的重點資助就是不爽。嗯當初在登州府時,成千上萬俘虜和難民不斷涌過來,他們連眼都不眨就可以統統收下,因為知道背后會有源源不斷的補給船隊給他們送東西。

而當大集體不再以他們這個團認為主要支持目標時,就連區區三五千人的補給都要精打細算,以至于不得不將其中至少一半忍痛割愛送給鄭家換糧食。幸虧大陸這邊人力資源向來豐富,否則在送走了大批勞動力之后”再想要搞大規模的基建工程,還真是挺讓人頭疼的事情。

“所以,還是指望那些土匪吧他們好歹都是壯勞動力,我現在只希望老解的“轉化,本領能強一些,讓這一批人能盡快用得上,而且別有太多被,淘汰,掉的。”

陳俊感慨道,團體內每a各有分工”龐雨陳俊負責基礎建設,管理和轉化俘虜的工作則是由解席專門負責。其實誰來干對無所謂,瓊海軍成員現在對于“轉化”俘虜的經驗已是非常豐富,根據趙立德所留下的成功經驗”一批俘虜被抓過來之后該怎么處理,各人全都有數。

兩人說了幾句閑話,便又繼續討論該如何增加建筑材料的生產規模上去。光靠人力增產終究有限,陳俊打算向總部那邊申請一下,看看能不能申請一兩臺蒸汽機運過來如果能應用機械動力承擔諸如粉碎石塊,磨水泥粉等工作,那效率絕對不是人力所能比肩。

只是龐雨對此不抱太大希望”機械組自打弄出了能投入實用的蒸汽機之后立刻一躍成為整個團體的香饃饃,所有部門都在打報告申請。連食品廠和紡織廠那些輕工業部門都在打報告呢。大家同樣打申請,海南島上的部門肯定是近水樓臺,他們隔得太遠,就算報告被批準啥時候能運過來也只有天知道。

不過事后龐雨還是寫了申請報告用電報發回去”有用沒用先要一臺再說,就算趕不上基建拿來派其它用處也是好的……

他們兩個忙于搞建設,解席這頭也正在為集體增加更多的勞動力而努力。按照分工計劃小,他負責“轉化”這批新來的俘虜。

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威懾,讓他們知道瓊海軍的力量絕非自己所能抵抗,這一點基本在戰場上就能完成了。然后再適當給點甜頭,恍如給受傷者提供醫療服務,或是在供給的食物上稍微好一些,讓那些人的心理防線自己消解掉。之后便走進行排查摸底”通過大規模的談話會,訴苦會等交流方式”大致弄清楚這些人在成為土匪之前的狀況如何,手上血債多不多,家庭情況如何,對于未來有些什么期望和想法……等種種情況一一摸遍,然后再據此對他們做出不同的處置。

這個時代絕大多數農民的情況都差不多,土匪也差不多,大部分都是由手吃不飽飯或是受到裹挾,才非自愿的加入到山賊土匪行列中去。而且以明朝百姓吃苦耐勞的本質,僅僅挨餓往往并不能讓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變成土匪,如果不是快要餓死的話,大多數農民對于“王法”的畏懼其實是深深刻在骨子里的。

當然也有那種好逸惡勞,天生惡到骨子里的壞胚子,他們往往是盜匪團伙的骨干和發起者,改造起來很困難。

所以瓊海軍也對他們干脆不飽什么指望,在前期摸排工作中被指認出來之后,這類人物便會被當作靶子淘汰掉~拉出來作為群眾大會的批斗對象,最后一根繩子吊死了事。

這些被瓊海軍拉出來作為靶子的本身當然不是什么好鳥,所以當他們被拉到臺上,由瓊海軍的主持人員告訴下面那些“受到盅惑的勞苦大眾,:他們所犯下的罪行都是在這些首桑分子攛掇之下才干出來,他們本身只是不明真相受到蒙蔽的好人時,下面那些人很自然就會把怒氣全部發泄到他們身上一人總會這么一種觀念:自己犯的錯誤多半都是別人唆使的,如果不是那些壞人搗鬼的話,自己本可以做一個好人。這種思想若在訴苦會,批斗會等特殊環境下,往往就會轉變成為對某些特定人物的極端憎恨。

于是,最終,當臺上那幾個“反動分子”在全體參加者的憤怒聲討和咒罵聲中被套上繩索,掛到絞刑架上之后。臺下的諸多前土匪們也得以“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自覺與以往的罪惡生活徹底一刀兩斷,精神抖擻去迎接管教干部們給他們描繪的美好新生活……

一這就是瓊海軍對俘虜的整個“轉化”過程,其總體手法仍然是,“拉攏大多數,孤立兇卜部”但具體方式則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后世的種種洗腦手段。自從解席和龐雨兩人當年與十幾名弟兄在瓊州府外王家莊首開此舉之后,這些年來他們對此已是應用得愈加熟練。

只不過解席自己也清楚,這種手法雖然見效很快基本上只要一個月左右就能把一批原土匪的思想徹底扭轉過來但如果太過于依賴這種群眾運動,則難免會有上癮失控之虞。后世那位開國太祖爺對此道可謂爐火純青,終其一生都在倡導人民運動,即使在奪取全國政權自己掌控了這個國家之后,居然依舊不停挑動群眾起來搞運動,很難說不是因為對此道上癮沉迷了。

所以他在實際運用中一直是小心翼翼,同一批人最多搞個一兩次批斗會就差不多了。對于預定被,“淘汰”掉的人員也都是慎之又慎,除了匪首賊頭,或者手上沾染血債實在太多的要加以處置外,其他大多數人都被歸入到“可以挽救”的行列中去。至于說那些人中間有賊心不死還想著要逃跑出去繼續作惡的,雖然不可能完全杜絕,但即使跑出一兩個去,也不至于釀成大禍。

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大費周章的對他們進行思想改造,而不是像這年代很多地方對于罪囚直接上了手鐐腳拷之后再強迫干苦力活?說穿了還是一個效率問題瓊海軍在這里的一切都是草創所有行動都要講究個“,快”字,強迫那些囚犯干活,還要分派人力去監視看守他們,這種低效率的方式實在不足取。

而那些壯勞動力在經過思想改造以后,對未來有了明確期盼,無論是工作的積極性還是遵守勞動紀律的安全性等方面,顯然都比帶著鐐鋒干活效率要高得多。他們所承擔的挖煤,開礦炸石頭,燒水泥等工作乃是所有建設工作中最艱苦,最危險的項目。如果像傳統作法那樣強迫囚犯們帶著手鐐腳銬去慢慢敲慢慢砸,還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時候。而現在這些俘虜們都是帶著為從前贖罪,以及早日完成勞動改造,早日獲得釋放的觀念來干活,管理方在提供給他們的飲食和勞動工具上都不必受太多約束,這活兒干起來就快多了。

如此,在一片“大干快上”的氣氛中,瓊海軍山東威海基地開始快速成長起來。深知樣板工程重要性的龐雨并沒有把勞動力平均分配,而是集中精力先搞了個示范一條街把上千名建筑工人和所有建材設備同時投入到一條主要街道的建設上,就仿佛從無到有,短短幾個月內,便在一片那白地上迅速的冒出了一條很是現代化的街區來。

當這條主要街道基本建設完成后,土建組邀請大家前往參觀,而看到眼前景象的現代人們臉上無不現出驚詫與懷念之情由于完全是按現代化的理念所設計,在施工手法上也盡可能應用了后世的許多現代技術,這條街道的建筑風格與當時明朝大陸上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同一所有房子都是四四方方的,沒什么雕粱斗拱之類裝飾;窗戶全部實現了玻璃化;道路則都是橫平豎直的,且全部都用水泥或磚石作了表面硬化;道路兩旁或明或暗,都設置有整齊劃一的排水溝渠:再加上普遍種植的行道樹,垃圾箱,行人座椅等設施,其風貌已經和后世二十世紀早期的小城鎮差不多。

“感覺就好像回到了現代呢……雖說只是七八十年代,距離二十一世紀還差了點,也已經夠牛了。”

“誒,我都忍不住想鉆進去找找看有沒有網吧呢……”

眾人對于能在明朝的土地上居然這么快就出現一條現代式的街區都是大為贊嘆,而親手設計和親自帶人締造出這一切的土建組眾人則都是滿臉自豪之情。

只是當他們聽說土建組打算把整座威海基地都按這個建設標準來搞時,都覺得有點太瘋狂了、要想讓基地內的全部建筑都要達到上述水平,顯然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巨大投入。

但是有這必要嗎?光是這片街區用來安置在山東的現代人,哪怕連海南那邊所有穿越眾同伴都已經綽綽有余了,再搞得更多,無非是讓為他們工作的明朝本地人使用罷了那些人愿意接受這種跨時代的生活方式嗎?

不過他們這個團體的首領解席卻很有主張,拿出從前公司老板忽悠人的勁頭向眾人鼓動道:“各位,我們來到了這個十七世紀的大明朝,這不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但既然我們是二十世紀的人,一切的建設,生活,當然就要按我們自己的年代來搞!包括為我們工作的人群也是一樣,現在還只是這一條街,今后會是整個基地,乃至于威海,山東……總有一天,咱們會把整個大陸都帶入到我們的時代去!”

……文字……!!()


上一章  |  迷失在一六二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