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一六一 我們有了新的拳頭產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 一六一 我們有了新的拳頭產品!

一六一 我們有了新的拳頭產品!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陸雙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州府的市場還真不算大,在投入了六七萬的現金流之)F為收稅而顯得有些蕭條的市場便又重新活躍起來。(

既然貨幣不再缺乏,那么下一步就應該是投入商品,利用資本產生聯動效應,最終形成財富的積聚效應,將商品經濟循環鏈給帶動起來——林峰談起經濟理論來那是一套套的,其他人又不懂這個,只能聽他一個人說。

不過聽他忽悠了半天之后,解席等人還是終于聽出點門道:

“日,說了半天不就是要賣貨么?”

一直在故弄玄虛的林峰這才哈哈一笑:

“是啊,錢的問題解決,下一步當然是賣貨了——趁著眼下老百姓手里有錢,購買力需求旺盛的時候,我們應該組織大量商品投入市場,從他們手里再把錢交換回來……有買有賣,商品和貨幣多流通幾次,這地方的經濟就算是搞活啦。”

說起貨物,他們手里還是有不少的。上次大收稅行動,除了弄到銀錢糧食之外,就是收上來許多亂七八糟雜貨。很多東西不耐久存的,還有許多諸如活豬活羊之類,肯定要想辦法盡快處理掉。

大明王朝在放俸祿時經常會有些亂七八糟的“折色”物品,就是這類收稅時收上來的附屬品。明帝國是不管官員需不需要,統統直接拿來沖抵了工資,官兒們如果用不上的,還要自己想法去賣掉。當然多半賣不了幾個錢,肯定比折算掉的薪水要少。

穿越眾的做法則是相反——他們先給官員錢,然后再來組織交易市場,各人需要什么自己花錢去買,各取所需,多余再找商人消化掉。

賣這些雜物還只是小頭,大頭在后面——李老教授他們這次過來的時候,也帶來了大量物資。基本上,臨高主基地這大半年的產量,除去必要的戰略儲備,其余都給搬來了。

白燕灘主基地所采用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效率都是超越了時代的。現代化大生產的一個特點就是開工以后不能停,除非原材料或燃料供應不足,被迫停工,否則很多工藝都是要求連續不斷生產的。

哪怕一些僅僅是試運行地項目。也要求連續開工個十幾天才能達到測試標準。

這樣一來生產出來地物資當然是大大超出了穿越眾本身地需求。必須要賣出去才能回本。而臨高本身肯定消化不了這么多物資。甚至海南島地市場也不夠大。所以委員會才會輕易接受了林峰那份面向大陸乃至與海外市場地經濟計劃——因為這其實是他們維持現代化生產模式地唯一途徑。

要想外銷。瓊州府是海南島上唯一面向大陸地貿易窗口。他們只能把貨物往這里運。這次航行。公主號大帆船地下層貨艙里塞滿了貨品。基本處在滿載狀態——所以黃曉東在靠岸時才那么小心。這萬一出個事故。那損失可不得了。

這幾天城里在忙著行新貨幣地時候。碼頭那邊也一刻沒停。凌寧帶著一批勞動力。在船上水手地配合下。日夜不停往碼頭上搬東西。足足四五百噸地貨物呢。紅牌港碼頭那邊已經安裝了滑輪組起重機械和簡易傳送帶。可這里卻沒有。完全要靠人力搬運。這個工作量可想而知。

好在到了后來。嚴文昌組織一批本地勞動力過來幫忙。大大加快了卸貨進度。凌寧對此很是滿意。只不過那些土包子們在卸貨過程中總是顯出一副大驚小怪樣子。倒也挺讓人無奈地。

其實不單單是勞工。就連嚴文昌這個自詡瓊州府所有官員中最熟悉短毛地積年老吏。在協助登記入庫貨物時。也幾次三番都被驚呆了。

我們的生產能力很強,我們的貨物最優秀!——這是解席龐雨等人先前在和本地官員以及商戶們做交流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很多人只是把這看作自賣自夸,但親自去過臨高,參觀過那邊農場的嚴文昌卻知道這是真實的。

只是這次,在親眼看到了短毛們運來的貨物之后,老嚴才真正深刻體會到,短毛們的生產能力究竟強到了什么地步……

——運來的貨物里,除去那著名老三樣:食鹽,白糖以及糧食之外,這次又增加了幾樣新的商品種類,正好也是三大類。不過,和先前還有點因地制宜,屬于土特產系列的食鹽白糖之類相比,這次的貨物可都是正宗工業化制品了,在這個大明王朝,它們的技術含量甚至足以被稱得上是高精尖。

先是鐵器——大量的,非常優質的,從短毛鑄造廠里生產的鐵器制品。

——來到這里之后不久,穿越眾就現,本地鐵器的價值非常高,特別是在少數

區,一把鐮刀可以換到兩頭小豬崽,而一把上好的鐵T以換到一頭大黃牛!

穿越眾的鑄造廠里面經常要嘗試各種新工藝,因為負責這個領域的黃建成工程師是一個非常淵博的人——在長年技改實踐中,這位從普通工人自學成材,逐漸成長為高級工程師的工藝大師對人類科技展史上各種金屬鑄造技術幾乎了如指掌。為了找出一套最適合當前環境的生產工藝,他做了大量測試工作,而這樣一來就必然產生很多試驗性金屬型材。

其中比較好的當然是留下做為槍炮,齒輪,軸承等工業用途,但有些質量不太過關的,卻也不必丟在廢料倉庫里面白白生銹——黃建成太清楚那些材料的特性了,知道做成什么東西就能揮出那些材料的最佳性能,一點不會浪費。

于是在鑄造廠的倉庫里就多了很多諸如犁頭,斧頭,鐮刀,剪刀片……等等民用鐵制品,雖然在黃建成嘴里是屬于“較低品質”的材料,但比起本地鐵匠用生鐵打造出來的仍然要好上很多,最起碼刃口都用滲碳工藝處理過,都已經接近鋼制品水準了。

吳南海的農場職工已經全部武裝到牙齒,工程組也都配齊了全套工具,就這樣還剩下很多優質的鐵器,把它們積壓在倉庫里無論如何不符合現代物流觀念,于是就統統被打上了“瓊海牌”的商標鋼印,拿來做為商品出售,也好回籠資金。

鐵器之外,公主號帶來的另一大宗商品,則是布料。作為黃道婆的故鄉,海南島上黎人的紡織業歷來算是比較達的,不過,在現代人眼中,這種宋朝時明的織機終究是過時了。

歷史上,正是紡織機械的展,引出現代資本主義體系的萌芽,珍妮機及其后輩們用那驚人的生產效率,直接催生出一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世紀。作為立志要在十七世紀重建近現代工業化體系的穿越眾,當然不會忽視紡織業這一輕工行業的龍頭。

只不過水力紡紗機和水力織布機雖然大名鼎鼎,他們這伙人中間卻并沒有熟悉這兩種機械構造的內行,本地織機也沒多少參考價值。這幫現代人最大的本事是抄襲,要讓他們完全從無到有搞明創造,說老實話,這群人里頭并沒什么天才……

直到某一天,某個宅男在整理他的筆記本電腦時,無意中現了一些相關資料,這樣才形成突破口——只要能了解大致原理,知道了基本構造,機械組那幾個同志起碼都是本科畢業生,搞搞設計作業還是沒問題的。

樣機很快被拿了出來,經過試驗改進之后,以此為核心,他們在文瀾河邊建造了一座水力紡織廠,只開工了一個月不到,就把他們一整年收購來的幾萬斤棉花庫存統統吃光,變成了上萬匹的棉布。

“明年,等吳南海的農場開始種植帶來的長絨棉種子之后,我們的產量至少可以增加十倍。”

在把最后一批布料入庫之后,凌寧隨口向嚴文昌夸耀道,而后望著已經堆積到了庫房頂部的雪白棉布,只是乍舌不已。

——光是這里的布料,大約就抵得上海南全島一年的產量,如果還要增加十倍……嚴文昌頭一回覺得自己的腦袋不好使了,都不敢再想下去。

第三大類,則是玻璃器皿和玻璃鏡系列。這玩意兒可以作為生活用品販賣,但如果做的精致了,當作奢侈品也沒什么不可以——而短毛的產品,其最大特色就是精致。

其實上次解席他們在招待納稅大戶時,已經為此打過廣告——送出去那些帶有玻璃鏡的飾匣子,就是他們將來打算拿出來銷售的精致貨品之一。

經過這么長時間的酵,他們的營銷手段已經漸漸開始顯現出效果來,而且這效果甚至要超出提議林峰當初的預計……

——當那些大戶們各自回到家中之后,關于短毛送的禮物很快就在四里八鄉流傳開來。這種事情在女眷之間根本不可能瞞住的,僅僅一個互相攀比的心思就足夠讓最溫良儉讓的大家閨秀變成母老虎。

而那些原指望把那件“紀念品”私藏下來,以便去討好情人的花心男們無一例外都遭到家中主婦嚴厲質問。至于大小老婆之間為此而引的家庭大戰,更是絕不止一兩樁……——


上一章  |  迷失在一六二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