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一四七 青天高三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 一四七 青天高三尺!

一四七 青天高三尺!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陸雙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幾天之后,張申岳離開安全綠區,帶著由三名正規軍助手和十五個本地城管隊員所組成的工作隊下鄉去了。他們將在王家莊嘗試建立穿越眾自己的村鎮管理體系,嘗試從根本上改變明末農村宗法社會的格局。

而另一方面,在更大范圍內,龐雨等人依然不得不依靠明政府原先那套行政班子來執行他們的收稅計劃。

盡管解席一直對那套封建王朝的行政系統有點看不上眼,但平心而論,至少在這次,瓊州府的行政系統是發揮出了最高效率,可以說就算換了大明王朝本身,也不可能讓那些胥吏們干得更好了。

龐雨他們當然不知道,嚴文昌那伙人是帶著某種“從龍”思想來執行他們所頒布下去的每一項任務,自然是發揮出最高的主觀能動性。雖然在具體的辦事方法上還不太能完全契合現代人的心意,但有了這種精神,很多事情就都不一樣了。

差不多到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樣子,全州府的秋糧稅收工作告一段落,用一個月時間就搞定這件事情,比起明政府以往的例子,應該說是堪稱神速了——往年同樣地區,至少要兩三個月才能收齊。/

只不過,比起先前大戶們繳納的,清一色的糧食和銀錢,從平民那里收繳上來的物資可就是五花八門了。當解他們來到倉庫里檢查收獲時,他們看到的是一個類似于集貿市場那樣的大雜貨鋪,什么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有。

最大宗的當然還是糧食,然后就是各種布料:棉,絹,麻,絲之類,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以及成筐成筐的碎散銀子和銅錢——這些還算是比較正常的。而到了下面幾間倉庫,可就什么亂七八糟都冒出來了……

獸皮,草藥。牛角,以及號稱是象牙的白色大牙齒——其實怎么看怎么象是野豬的……這應該是山上黎寨繳的東西。而隔壁一間倉庫里則堆滿了各式各樣地咸魚干,散發出一股讓人作嘔的海腥味——這應該是漁民家庭所繳納的。

而最讓老解他們抓狂的部分則在院子里——那是一個簡易牲口棚,幾十頭小豬玀在里面哼哧哼哧的叫喚著,隔壁卻又關著十幾條好奇的毛驢,總是伸長脖子想去拱小豬仔。再加上仗著身材嬌小在柵欄縫隙之間鉆來鉆去的大群小雞小鴨大白鵝……他們的倉庫大院基地里一片狼藉。/

“我的天!你們都干了些什么?這要逼死多少人命才能把這些東西給拉過來?”

解席抓著頭發大叫,對于這種不負責任地說法,后面一直負責具體工作的林峰立即義正詞嚴提出糾正:

“你講反了——如果我們,就只能收上來這些東么余錢地。如果強行規定他們只能用貨幣來繳稅,那么毫無疑問,他們將不得不低價賣出手中的農產品。以往每到收稅時候。各地的農產品價格都會達到一個低得驚人的水平,甚至只有原來地二分之一都不到——反正農民不得不賣,否則他們就沒錢交稅。

穿越眾收稅,但他們并不想讓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讓奸商跟著發財。所以這次在具體的征收過程中,對于所謂“折色”地要求非常寬泛。甚至可以說:什么東西都可以用來沖抵賦稅。這些用實物繳納的還算好了,到后面還有更可憐地……

——檢查到最后。林峰向他們展示了幾個大籮筐,里面是一堆一堆花花綠綠的紙張。看上去跟冥幣差不多。

“這什么玩意兒?”

老解拿起一張看了看,破破爛爛地。上書“大明通行寶鈔”“一貫”等字樣,印刷粗劣。還不如后世的冥幣

“大明寶鈔,中國歷史上很有名地紙幣。明王朝的金圓券。”

——這東西也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搞出來地。說它是紙幣實在有點勉強,因為朱元璋雖然動用國家權威,強迫民間用它作為貨幣取代白銀消費,卻從來沒有做過任何維持這種紙幣地位的舉措——沒有準備金,沒有報廢和回收制度,甚至連明政府本身,到收稅時居然都不承認一年前的舊鈔!

朱元璋實際上只利用這種紙幣干一件事情——從民間套取真金白銀,來維持他所謂“輕徭薄賦”的小農式經濟政策。這種完全背離經濟規律的手段當然不可能持久,這種“寶鈔”貶值極快,甚至可以說:只要一離開戶部衙門就沒啥用了。到明代中期,這種紙幣已經完全停止流通。

解席雖然不太了解這段歷史,但來明朝那么久了,什么貨幣能用他總還是知道的,當即大怒:

“收這個干什么?根本花不出去的!”

但林峰表現得更加理直氣壯:

“是花不出去,可要么我們收下這堆沒用的紙鈔;要么我們以抗稅名義往府衙大獄里塞進幾十上百號人——還要管他們的飯;再或者干脆逼幾個戶主上吊,讓他們本來還稱得上小康的家庭就此破碎——換了你你能怎么選?”

“呃……”

老解立即沒話說了,過了一會兒才小聲道:

“那還不如干脆免掉算了,搞這種形式主義有啥意

“這種形式主義還真不能免。///如果一家可以免稅,那免?我們這是第一次收稅,哪怕僅僅確立一個形式,也是有其必要的。”

——正是秉承了這種觀念,龐雨和林峰才一再叮囑那些辦事小吏:只要有東西交上來就行,在數量上要求比較嚴格。但對于農民們具體交什么,其實不必太強求。

今年他們可以隨便交點東西糊弄過去,可明年,后年呢?……先把依法納稅的規矩確立下來,一兩年以后,農民們自然會有東西交。在這方面,穿越眾們還是挺自信的。

——真要是占領了一兩年以后。治下老百姓還是這么窮得叮當響,那他們也沒臉來收這個稅啊。

吵吵嚷嚷看完了他們的收獲物,大伙興致都還挺高的,只有敖薩揚不太開心——臺灣仔負責綠區管理,他一向很講究整潔的。而現在整個倉庫大院里都是烏煙瘴氣,一片混亂。

“哎,那間倉庫堆過魚干以后什么都不能放啦……院子里的綠化也完蛋了……我說你們什么時候才能把這些東西都清出去?我可不想整天生活在豬圈里!”

這邊大伙兒正在鬧騰的時候,忽然有衛兵來報說——外面有人送來了一塊牌匾,讓大伙兒又是一愣。

為官一任。造福一——雖說實際上多半是禍害一方,但大多數縣太爺,只要不怨。離任時萬民傘,萬民匾之類面子工程還是要做一做的。只不過穿越眾可從來沒想過自家也能得這個——閻王大夫石亦生倒是經常能收到這類東西,但這是因為他地醫術,跟政治無關。

就算要送。也不該是挑在這時候送來吧?只不過當那塊匾額被送進來之后,大家才發現這匾送得到正是針對當前——牌匾上書五個大字:

“青天高三尺”!

“嘖嘖嘖嘖……”

龐雨繞著那匾額轉了兩圈,嘿嘿冷笑:

“想不到以前在《笑林廣記上看到的故事當真會在這里出現。還真把我們當文盲啦?”

“這匾誰送的?”

解席等人則是臉色鐵青,先前他們自己內部互相談論時。倒是曾經開玩笑說這次把瓊州府的地皮給刮了三尺下去,不過有外人膽敢這樣譏諷。那當然不能輕輕放過。

“是本府一個姓吳的秀才親自送來,此人仗著家里有幾個小錢。素來好言多事。”

護兵是本地人,對當地人情還挺熟悉。眾人聽了之后都是搖頭。

“上門打臉,卻連件馬甲都不披……當真覺得自己智商高很彪悍么?”

有人建議反送他一塊“竹苞”匾額意思意思算了,但龐雨等人卻不愿花這冤枉錢,雖—王記棺材鋪現在長期給他們打最低折扣價,但勤儉節約的精神不能丟么!

于是他們直接把這塊匾扔到了王璞那里——自打州府學官跑掉以后,他這個正宗進士也順帶管理本地的讀書人,讓他給看著辦好了。

事實證明,大明王朝雖然不象后來清王朝搞文字獄那么厲害,但東林高手王介山本身就是玩文字起家的,對于這種小把戲自是輕松看破。不過他可沒興趣跟那酸秀才玩什么遮遮掩掩,含沙射影的文字游戲,直截了當給判了個“無事生非,有辱斯文”罪名,四十小竹板,扒了褲子當庭打。

噼里啪啦一通熱鬧之后,吳某人趴在那塊匾上被家里仆人抬了回去,紅腫不堪,一路上只能高高撅著,連塊布都蓋不上……著實被街頭巷尾老百姓們狠狠笑話了一通。

斗爭經驗不足……大明王朝沒有匿名論壇地壞處啊。

對于諸位讀者朋友的厚愛,只能說感謝。

本來應該多發一些文章的,但最近這段時間真得很忙,大學里面開學么。我只速度。


上一章  |  迷失在一六二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