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九十 新概念農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 九十 新概念農莊

九十 新概念農莊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陸雙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雖然名義上,允許各單位自行招募人手,但實際上,最后所有新招募進來的本地勞工還是全部集中起來,由人力資源組統一制作人事檔案,并且分配去處。

可憐的吳南海,本來他還指望招一批壯勞動力進來呢。人家老百姓來投靠原本也大都是沖著他們農場去的,可結果招募進來的青壯年勞動力卻大部分被工程,工業,或者鋼鐵等工業部門給瓜分了,而他們的家屬全給塞進了農業組……

“反正種地的事情女人孩子一樣能干,湊合著用用吧。”

面對解席的安慰,可憐的眼鏡男無話可說。在分配勞力的時候,各個班組的頭頭腦腦人人口璨蓮花,把自己單位重要性說的天花亂墜,吳南海相比在這方面的競爭能力顯然差了些,況且農業勞動確實也不需要太精壯的勞力,于是他的單位就變成了收容所。

不過,把婦女兒童安排到農業組,并不是說委員會不重視他們。恰恰相反,作為整個集體的后勤基地,農場基地的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他們這個團體的生活水平,以及那些新加入員工思想穩定與否,其重要性絕對不在其它任何單位之下。

因此,在人員分配安排完成,并且安頓下來幾天之后,委員會全體成員決定前往農場作一次現場調查,看看農業組在各方面還需要哪些幫助。

現在的農場面積比原來擴大了不少,達到了兩三百畝。在海南島這地方,上百畝連在一起的農田那可不容易搞。這里地形復雜,溝壑眾多,農田又往往都是各家各戶自己開墾,規模大不起來。就算一整塊平地,也常常被劃分為好多戶頭——據說大清官海瑞在瓊州家鄉有九十多畝地。但卻居然分成了四十多塊。搞得這樣零散,種植起來當然極不方便。

前段時間農業組一直在設法擴大面積,不過開頭時光靠農業組那些人自己搞,效果不太好——肯安安心心呆在農業組種地的大都是些老實人,而老實人在對外交往方面往往比較吃虧。

吳南海他們原來打算贖買周圍土地,但肯賣的不多,哪怕他們出高價——在這個時代田地就是農民的命根子,有些是幾代傳下來的。豈肯隨便出讓。不過后來這事兒傳到參謀組以后,解席直接丟給他們一句話:我們來干,需要哪塊地皮只需要說一聲……

于是農場擴張事宜改由大集體負責,主要是解席和林深河等人在處理,這幾個家伙在必要時都是足夠心黑手狠地。當然他們不會直接去跟農民沖突,更不會搞硬搶這種沒技術含量地把戲,而是采取了某種迂回方式……

如果按照文革時代的描述:狡猾的地主老財們勾結了貪官污吏,共同欺壓勞動人民。實際情況也差不多——老解通過李師爺和那些收稅差役們打了招呼。重點“關照”那些硬骨頭農夫。陸陸續續折騰到現在,最后,借助這次大招募的機會,基本上周圍所有地皮。只要他們看中的,連人帶地都給弄過來了,還都是自愿。

同樣如果按照樣板戲套路。這些可憐的農民從此之后應該是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直到有人來解放他們或是干脆揭竿而起……不過在這里,那些失地農民卻并沒有遭遇到什么不幸,實際上,在加入了農業組的集體農莊計劃后,他們地生活水準立即有了立竿見影的提高——

原來破爛窄小,骯臟不堪的農舍被直接推平了,所有農莊社員被集中到一起居住。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工程組為定居點修建的公共設施:包括完整的上下水系統。公廁和衛生設施,甚至將來還包括了一套沼氣池系統——這最后一項目前暫時還沒投入實用。因為工程師們找不到合適的密封材料以及導氣管,還無法保證沼氣的安全性。

至于各家各戶的房子,則是劃分好了每一戶地地皮,然后工程組造了一兩幢樣板房給他們做示范。采用的是苗族黎族那種竹木結構吊腳樓形式,輕巧,防潮,便于保持通風和衛生。

農民們為自家造房子,積極性當然很高。建筑材料和建筑規模都是統一制定好的,他們只需要領取材料在規定地方搭建起來就行。技術性比較強的地方還可以找工程組師傅們來幫忙……前后幾天工夫,一片嶄新地村落就出現在農場外圍。

村民不需要再去遠處挑水,他們通過竹制水管,直接就能從石刻水槽中獲得從安全水源地源源不絕引來的清水。幾乎完全按照現代形式建造的公共廁所既可以避免家家戶戶倒馬桶污染環境,又能通過化糞池收集到大批優質肥料……總之,除了技術手段上還達不到現代水平之外,這個集體農莊地理念已經基本是現代化的了。

當龐雨得意洋洋向委員會成員們介紹他的新農村規劃時,很多成員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這不就是當年的人民公社么。”

李教授臉上顯出頗為復雜玩味的神情:

“如果再把公共食堂辦起來,那就是標準的大寨化模式了。不過,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可能帶來的弊端?”

“您是指大鍋飯政策會影響勞動積極性?”

作為七十年代生人,這邊不少人顯然都清楚當年那場失敗地共產主義試驗,而且他們也早就想到過這個問題。“嘿嘿,教授,您忘了一點——那邊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而在我們這里……”

阿德摸出厚厚一疊賣身契抖了抖,笑得活像個黃世仁:

“這些人都是我們地長工佃戶啊,作為地主老財還兼短毛匪,我們有充足理由和手段去管理他們。”

除了在居住條件方面改善,具體生活水平上,集體農莊也充分體現出了它的優越性。

考察團進入村莊時正好開飯,于是大家理所當然都坐下來蹭一頓。他們地存糧中有足夠稻米,這次戰斗后又繳獲不少,不過出于營養學均衡理念,哪怕是白燕灘基地內部的食堂,也經常要安排些粗糧在伙食中。

這邊提供給雇工們的食物和基地食堂里基本一致——平等待人是他們爭取人心的重要手段。把番薯和雜糧混在白米飯中,吃起來倒也別有風味。

唯一讓現代人頗感不足的是,副食品方面稍微差了點,只有咸魚和蘿卜干,不過本地農民一點都不介意,而且在他們腳下,還充滿了關于未來的希望……——

吃飯時候一窩一窩的小雞崽子從家家戶戶竹樓下面鉆出來,嘰嘰喳喳在主人腿間鉆來鉆去,撿拾殘羹剩飯,其數量之多讓人驚詫。

“哪兒來這么多小雞?現在好像已經過了繁殖季節了吧?”

解席記得上次來的時候只看到十幾只母雞,怎么一下子生出來那么多小雞崽?

“哦,張姐吳哥他們搞了個養雞場,人工授精,人工孵化,前面幾次都失敗了,不過只要成功一次就是上千只。每家每戶都給發了十只,讓他們養著補貼補貼。咱們自己的養雞場里面則有好幾百,以后雞蛋不用愁了……”

張宇一邊充滿驕傲的口氣介紹著,一邊卻又惡狠狠盯著面前碟子里的蘿卜條,眼中充滿憎惡:

“李江東的豬場現在也有好幾十頭存欄了,我呢正在研究海產品的人工養殖……用不了多久我們的副食品會很充裕,然后就永遠跟這些泡菜咸蘿卜說拜拜……它,真想不出,上輩子要做多大的孽才會被投胎成高麗人啊!”

……經過一整天實地調查,最后委員會很樂觀的得出結論:對于他們的集體農莊制度,群眾們紛紛表示情緒穩定,并且正在逐步接受這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這樣,在確保基礎產業穩定的前提下,其它各專業小組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從這里抽調精壯人力,去進行更高級別工作。這些人因為有家屬在農場工作,其忠誠與可靠程度應該是比較值得信任的。

這一點非常重要,隨著技術力量,物資儲備,以及人力資源的逐步增強,各專業組都逐漸進入到取得突破階段,不久之后,他們將會有很多重要的大動作。才有機會上網。

明天更新照舊。


上一章  |  迷失在一六二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