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一六二九三二 春晚的效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迷失在一六二九 >>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列表 >> 三二 春晚的效果

三二 春晚的效果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陸雙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陸雙鶴 | 迷失在一六二九 
強烈絢麗的聲光效果完全震懾住了這個時代的海南居民,放映場四周人山人海。盡管從音箱里播出的普通話當地人根本聽不懂,但這并不妨礙他們一門心思看西洋景。而春晚節目一貫注重的“雅俗共賞”特點在這里也發揮了極大作用,除了小品類節目本地人完全無法理解,流行歌曲明朝人未必能接受之外,其它諸如傳統歌舞,雜技,戲曲等高雅藝術無不博得滿堂喝彩。畢竟藝術是共通的,只要條件允許,明朝老百姓的鑒賞能力并會不比現代人差到哪兒去。

程葉高縣令也悄悄出現在會場中,這位縣太爺原先還想擺擺官架子讓手下衙役清出一塊場地搞個包廂什么,結果就連最膽怯的部下也不顧禁令直接擠到他身邊去了。其他老百姓更是沒把他當回事,最后程大縣令只好苦笑著“與民同樂”一回。

李老教授倒是曾邀請他坐到穿越眾的隊伍里,好歹有個正面位置,不過卻被婉拒——這位縣太爺對于大明朝廷那神出鬼沒的錦衣衛仍然深有顧慮,還不敢公開同穿越者接觸。

在整個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春節聯歡晚會過程中,居然沒一個觀眾中途離開,相反人是越聚越多,到最后連周圍樹干和房頂上都爬滿了人。當新年鐘聲敲響時,音箱喇叭里和廣場周圍同時傳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化學組專門為這一刻制作了百來只煙花,此時也一同放上了天,引起無數歡呼。

總體來說這一晚上穿越眾的文化推廣計劃相當成功,只是最終放映結束以后的場景比較搞笑——所有墻根兒一瞬間擠滿了男人,到處都是稀里嘩啦的放水聲。就連程縣令也很不顧體統的跟一群老農民擠在了一塊。以至于老杰克很擔心的說——如果當真按照解席所希望的:以后經常為本地民眾放電影,恐怕將會導致臨高這里前列腺炎發病率大大增加。

這次公開放映是屬于解席提出的“融入本地”構想的一部分,由龐雨負責安排的具體計劃。造成的效果相當好,直到很多年以后還有當地人經常念叨起這個奇異的夜晚——讓他們見識到了天上神仙所過的日子。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同一件事情,有人從中得到好處,有人卻會因此倒霉——程縣令諱葉高老爺就因為穿越者們干的這件事情而遇到了麻煩,還不止一件!

首先是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程老爺還在回味昨晚那場聲光盛宴的時候,卻忽然發現家里人有點不太對勁。丫環婆子們都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好像也沒人對他談起的見聞感到驚奇。

程葉高好歹是個縣太爺,審過案子的,沒費多大力氣就讓下人們如實交待——昨晚那些本該呆在家里的女性家眷和下人們居然也都偷溜出去看“電影”了,還是和那些泥腿子窮棒子混雜在一起看的。這下可把程老爺氣得七竅生煙。所謂書香門第詩禮傳家,這年頭就是稍微有兩個錢的土財主家里女人也不允許隨便拋頭露面的,更何況堂堂官家女眷!

要不是因為大年初一絕對不能發火,發火會霉氣一年,程老爺肯定要請出家法把那些女眷仆役好好教訓一通。好不容易,這口氣總算漸漸平息下去,剛吃了午飯正想歇息歇息睡個回籠覺呢,衙門里師爺匆匆趕來,帶來了更加不好的消息:

這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百姓都在向臨高縣城聚集,甚至遠至儋州澄邁等鄰縣,也有人在不停的趕過來,來干什么——來看那“電影”畫兒!

世界上傳播最快的是什么?

——謠言!毫無疑問是謠言。風有多塊,謠言就有多快。

程葉高也許沒聽說過這句諺語,但他眼下對此絕對是深有體會。

大過年的,村民農戶肯定要四下里走個親戚串個門什么,老鄉老友碰了面肯定要嘮嗑嘮嗑,說啥呢——當然就說昨晚所看到的東西。

“活了半輩子,總算是見著王母娘娘長啥樣子了……笑起來可真甜哪,就象含了塊兒蜜糖似的……”

“女媧娘娘俺也見著咧……那身大紅衣裳……嘖嘖。”

然后就是一通極為熱鬧的神侃——這是雙方都看過的。

如果換了個沒看過昨晚節目的呢——那其實更好。前面那位就馬上可以做出一副極端鄙視土包子的的架勢,然后還不可著他胡吹么。

鄉下人為數不多的想象力全部被發揮出來,到最后卻往往是他胡謅的部分人家相信,親眼看到的事實卻遭到一致嘲笑,然后就是一通賭咒發誓摔盆砸碗——今晚你跟老子一起去看,那畫兒不能動俺把腦袋揪給你……諸如此類。

總之,當程縣令終于意識到謠言的傳播速度與人的好奇心結合起來將會產生一個什么樣的后果時,在他轄下的臨高縣城里已經聚集了超過兩千名外來戶,而臨高縣本身的人口也不過才一萬多。更可怕的是——這個數字仍在增加。

明朝政府對于人口流動歷來都是嚴加控制,所謂“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大明會典中更有規定:“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里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擒拿送官。仍許諸人首告,得實者賞,縱容者同罪。”

說穿了,朱元璋自己流浪漢出身,對流浪者天生有一種提防和恐懼,應該說他的這種提防并非沒有道理,明朝最后還是毀滅于流民大軍。而象臨高縣城里這次突然聚集了好幾千人,若放在平時那絕對是要招來軍隊鎮壓的——這分明是想造反么!

不過現在臨高城已經對付不了“反賊”了,那些農民也毫不掩飾他們的意圖——都是跑來看新鮮的。很多人是拖家帶口,昨晚有經驗的還沒等天黑就拖著凳子抱著席子出來占地方了。自發的集市也很快形成,收稅的小吏們倒是挺高興,自打這些短毛來了以后他們的收入明顯增加。

而縣太爺的眼光就要比小吏們長遠許多。程葉高一向自認為是本縣中最聰明的讀書人,他的師爺大概能排到第二位。聰明人才有判斷力啊——昨晚那些節目,一般老百姓無非看個熱鬧叫個好而已,但程葉高憑著與李教授交談過好幾次,基本能聽懂普通話的優勢,大致理解了音像喇叭里說話的意思。

那分明是年節的紀念畫片兒,而這些短毛分明是在懷念著他們以前的生活——不得不說這些人原來的生活環境當真極讓人羨慕,如果不是大明朝的讀書人向來不信鬼神,程葉高真要懷疑這些人是天上謫仙之流。

不過很明顯,這種東西只有過年那天晚上才會被放出來應景兒,從昨晚短毛們的反應看,他們平時應該不會沒事亂放這種讓他們流淚的東西。也就是說,今天晚上那些農民們什么都看不到!

本來這是那些“短毛”們惹出來的麻煩,關他臨高縣衙屁事。可那些短毛雖然看起來和善,殺人的時候也利索著呢。本城張百戶,儋州王把總,哪一個不是鼎鼎大名的勇將,多次打退過倭寇和海盜入侵的,在這些人手里卻死的無聲無息。那日城中惡戰,明軍死尸堆的滿街都是,鮮血都流進縣衙大院了,這些短毛卻好像連一個人都未曾折損……若百姓們當真鬧起事來,他們只要拿那種強大火銃隨便放上幾響,這股子浪頭就很有可能沖著自己來了。

程葉高作了十多年芝麻綠豆官兒,在大明朝各地轉任多次,太清楚這些基層人民的動向了——任何事情出了問題,到最后一定會變成縣衙門的麻煩。而他現在最怕的就是麻煩。

思來想去,程縣令越想越怕,這大年初一的,不要說好心情,就是想安穩度過都不可能了。正在郁悶之際,那位陪了他不少年頭的心腹師爺一句話卻給他指了條明路:

“東翁,可知解鈴還須系鈴人?”

傍晚時分,縣倉大院邊上那角門被偷偷摸摸敲響了,這道角門自從上次被人突襲進來之后門扇就改用鐵皮包裹了,上面還裝了一個窺視鏡。今天負責看門的恰好還是小胖子劉明強,他小心翼翼通過門鏡朝外看了半天,卻見門口處站著兩個鬼鬼祟祟的家伙,腦袋都用布包起來,一看就知道不是啥好人。

小劉原不想開門的,但從下面門縫里塞進來的幾塊碎銀子讓他頗感有趣。這還是他這輩子首次收到賄賂呢,總不能白收錢不幫忙不是?

當那扇木門緩緩打開時,兩個藏頭露尾的猥瑣身影飛快閃身進門,不過他們剛進門就嚇了一大跳——小胖子劉明強全身披掛,手持一桿雷明頓大號霰彈槍正對著門口。

“莫……莫要動粗!是本官前來拜訪……”

按照李明遠教授的說法:程葉高的家鄉話和普通話有些類似,但小劉實在沒能聽出來。這位縣令大人又換了一身便裝,若非聚在屋子里正在打撲克的兄弟們都出來看熱鬧,其中幾個突擊隊的曾經俘虜過這位縣太爺,還認識他,這位程縣令沒準兒要被扔去俘虜營和海盜做伴兒。

不過既然認識就一切好說了,程葉高連同陪他前來的師爺兩人被客客氣氣請進堂屋,一人送上一杯茶。然后這位縣太爺就仿佛鄉巴佬進城一樣了。;


上一章  |  迷失在一六二九目錄  |  下一章